为什么在二战期间,德国没有建造航空母舰呢?

王明硕


德国其实建造过航母,这就是其齐柏林伯爵号航母,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其并没有投入实战使用。在战争末期,即将被苏联人俘获之际,德国人炸沉了这艘航母。

德国建造齐柏林伯爵号航母还是在二战之前,1938年其就已经下水,但是并没有投入使用,因为还缺乏必要的舰载机等武器装备。而在航母的设计上,齐柏林伯爵号错的,标准排水量240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了33000吨,最大航速35节,续航力8000/19节,和日本海军著名的翔鹤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德国人还专门为其设计了特制的Bf109T型舰载战斗机以及JU87C型俯冲轰炸机,都采用了折叠翼设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德国高层否决了齐柏林伯爵号,其最终没有投入任何实际使用之中,而这些舰载机基本也没有生产几架。

由于德国的作战更多的是在陆战、空战,而且主要是在欧洲大陆作战,因此使用航母的必要性不大,而且航母很容易成为敌方陆基航空兵的打击目标,风险太大,所以德国人一直没有让齐柏林伯爵号服役使用。在战争后期,该航母即将被苏军俘获,德军选择将其炸沉,后又被苏军打捞起来,研究之后又将其摧毁。


前沿阵地


如果你是三四十年代的德国领导人的话,你会有一大堆不造航母的理由哦。

1、在40年代初发生的珍珠港事件之前,海军从未意识到航空母舰的重要性。自从人类发明划艇以来,在30年代的大多数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能造出更大的带有大炮的船只就已经稳操胜券了。

2、希特勒在30年代的侵略方针是希望其他国家采取绥靖政策。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流血事件,他最初征服的是像斯洛伐克这样的小国家。连海军都不需要,更别说航母了,只要有士兵和坦克就够了。

3、在1939年之前,希特勒的战争之旅颇有些随意而为,而且,也没有长远的权力之争的需求。还记得吗?纳粹德国空军从未发展过四引擎轰炸机。

4、希特勒的最初只是想占领欧洲,不涉及其他地方。因此,只要保证机场供应充足就够了。

5、希特勒是一个士兵。而士兵往往狭隘的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能杀死士兵的事物上。直到1940年发动闪电战入侵荷兰,并由此拉开闪电战进攻的序幕,空中力量才真正开始赢取胜利。为什么要让飞机从船上起飞?占领村庄的是士兵,又不是飞机。


义薄云间


二战期间,德国之所以没有建造航空母舰,可以说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外因之下,基本决定了二战时期的德国没有可能会建造航母。

先说说内因:

1、大陆思维决定。德国之所以会发动二战,可以说仇恨基本上在欧陆,与法国死磕无果而终,战后处罚太过苛刻。一战时的海军被认为是帝国的叛徒,即不能突破英国的封锁,或是说面对英国的封锁居然没有一战的勇气,同时,在不认为一战是在战场上被打败的德国大众眼里,正是帝国的海军从背后捅了帝国一刀使得帝国不败而败,使得海军在希特勒政权认知中并非优先级,自然在财政拨款支持上远不如陆军空军了。

2、最高领导人认识差异。海军向来是个高大上的兵种,希特勒可以认为是个草根阶层保守的满脑子德意志军国主义的人,他曾作为陆军一员参加过一战,对陆军和空军的认知自然远甚于海军,一个国家的实力有限,尤其是对被复仇点燃的德国,需要资源的地方太多,在最高层眼里,陆军和空军自然是优先发展对象。

3、高层阻挠。纳粹的二号人物死胖子戈林是飞行员出身的空军总司令,他也是一个连死对手丘吉尔都认为他的存在在战略上是对英国有利的敌方纳粹高层领导人,航空母舰作为一个新兵种需要海空军密切协作,但掌控帝国空军缺乏远见的戈林百般阻挠德国航母发展进程。

4、国家实力限制。海军本来就是个烧钱费时见效慢的军种,二战前的德国真心消耗不起,连撑门面的水上战舰都捉襟见肘,不得不重点发展非对称的海上作战力量——潜艇,相对而言,潜艇消耗资源少,见效快。到了战争中后期,连基本的战争资源都供应不足,现有的飞机坦克都没有足够的燃油使用,超重型坦克也不能放量生产,再造航母或其它水面大型战舰就更没资源去生产也没有必要再生产了。

再说说外因:

1、凡尔赛体系的限制。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也是德国人发动二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陆军和空军在西方大国各怀鬼胎的绥靖政策下比较容易绕过凡尔赛条约限制,但海军在英法的监督下可操作空间实在是太小,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优先发展战列舰及投资不那么大英法也不那么再意的潜艇了。

2、英国海军过于强大。二战前的英国海军称霸世界已经好几百年了,德国统一后在俾斯麦主导下的基本国策就是不与英国在海上争锋,这也使得德国发展的顺风顺水将近半个世纪。可惜的是在威廉二世时摒弃俾斯麦这个国策,大力发展海军与英国较量,结果大家都知道,一战时,花费帝国大量资源的帝国海军基本上就是个摆设。希特勒政权显然吸取了这个教训,尤其是在凡尔赛条约限制下,德国更不想也不能耗费大量资源通过建设大型水面战舰来刺激英国了。

3、欧洲大陆实际情况限制。与日本不同,德国的重心在欧洲大陆,同时,欧洲大陆的广大空间需要德国将更多资源只能放在陆军和空军上,再加上,外有英国那样的传统海军强国存在,在海军上下功夫注定是出力不会讨到便宜的浪费,还不如优先发展陆军和空军,摆平欧洲大陆才是纳粹德国明智的决定,不过这个事也足以消耗到德国不会有足够的资源去发展航母了。

可见,二战期间德国没有建造航母决不是偶然,而是一步步走到这步的必然结果。


蓝轲趣说杂谈


因为在建造航母的问题上,德国的海军和空军之间有着十分尖锐的矛盾。并且,德国解决不了舰载机的问题,所以就没有建造航母。



1.二战期间,德国的空军司令戈林强烈反对海军拥有航空兵和航母,害怕海军拥有航母后,会分散戈林对空军力量的专断权。 格林还说德国一切能飞的东西都给我管理,即使海军把航母建造成功了,也不给航母配备舰载机。

2.由于希特勒支持了德国空军司令戈林的建议,导致德国的航空母舰建造工作时断时续。再加上战争初期德国耗费巨资建造的很多大型战列舰、巡洋舰纷纷被盟军击沉,让更多德国人对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大型舰船失了信心。

3.希特勒将海军发展的重点用于建造大量的潜艇,并且使用狼群战术在大西洋对美国开往英国的运输船队进行袭击。

4.德国最终没有建成航空母舰战斗群,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德国的国力不足以建造强大的海军,德国只能把制造航空母舰的资金,省下来制造其他武器去对付美、英、苏联等国家。


杜达特洛夫斯基


德国在二战期间,是有建造过航母的。

德国在一战时候即拥有强大的公海舰队,其在日德兰海战中也显示了其无畏舰队非同凡响的的战斗力,但一战结束后,其公海舰队在苏格兰斯卡帕湾全部集体自沉。其自沉原因是德国海军官兵耻于将自己的无畏舰作为战利品平分给协约国军队。

时间进入上世纪30年代,德国正在向第三帝国的道路狂奔,希特勒也没有忽视对海军的建设,除了二战中大名鼎鼎的德国两艘最大战列舰,俾斯麦号和提皮尔兹号,以及著名的袖珍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号,德国也开始了著名的航母建造计划,这就是德国的齐柏林号航空母舰建造计划。

齐柏林伯爵号是一艘德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建造的航空母舰,也是历史上德国唯一下水过的一艘航空母舰,排水量约33,000吨。由于德国海军和空军之间对飞机所有权的争论,建造计划不断被推迟,而随后的二战的爆发使得该航母于1940年5月被终止建造,工程完成85% ,主要由于希特勒决定将海军的大部分资金用于发展潜艇,该级航母最终没能竣工。1945年4月25日为避免落入苏军之手选择而自沉。

1936年12月28日在基尔的德意志造船厂安放龙骨起造的齐柏林伯爵号是德国海军在二战时充满野心的“Z计划”(Plan Z)之一部分,根据当时德国海军元帅埃里希·雷德尔(Erich Raeder)的规划,除了代号“A航舰”的齐柏林伯爵号外,原本它还有一艘姊妹舰“B航舰”(德国海军在新舰实际下水之前并不会正式赋予舰名,而是以代号称呼之),后者在建造中途停工报废,从未实际下水也未能获得命名。

从齐柏林的舰载机配置看,其更类似于英国的全装甲重型航母,载机较少,而装甲较厚,可以说是全副武装的德意志杰作,据悉,在齐柏林航母建造期间,苏联曾经想引进该航母的设计和配套,建造参考版的苏联航母,最终因为战争的爆发而未果。但战后,虽然齐柏林号航母被自沉,但令斯大林念念不忘的齐柏林号航母几经波折最终被拖往列宁格勒,苏联进行了全面分析后,将其作为靶舰击沉,而可以这么说,之后的苏联航母或多或少都有齐柏林的基因血脉,而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的辽宁舰也有当年齐柏林的参考成分,更遑论之前的四艘基辅级航母。虽然远去了当年齐柏林号的身影,但它也标志着继英美系航母外,别出心裁的德国航母流派,其在德国诸多末日科技的光辉中令人感慨不已,就这点来说,德国无愧是现代史上一个工业化强国,而中国人的德国工业情节,则更要追溯到定远和镇远的铁甲舰时代,当然齐柏林号也是现代航母史上一个令人惊叹的作品,虽然它没有完全建造完毕,但其对战后航母的影响无疑也是巨大的,特别是对苏联,更是起到了雪中送炭的结果!End!


利刃军事


谁说纳粹德国没海军?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在建状态的齐柏林号航空母舰,后来德国战败前夕为了避免资敌,德国海军将齐柏林自沉,后来苏联打捞起来作为靶船使用。

二战前的德国受一战影响,整个国家都活在一战战败的阴影中,海军同样也活在英国海军的阴影中。受条约限制,一战失败后,德国的军工业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特别海军。为了避免德国军事领域出现断层,所以才有了三十年代中德蜜月期。也就是德国军官帮助国民党陆军完成德式、德械部队的整编,用以对抗日益紧张的中日态势。

回归正题,海军是个建设周期较长的军种,对比陆军,发展速度也没有陆军那么快,再加上《凡尔赛条约》限制,海军只允许德国拥有6艘10160吨、280毫米主炮的非无畏战列舰,6艘轻型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12艘鱼雷艇,不得制造潜艇,不得建造航母。

战斗机、坦克可以偷偷摸摸的设计研究,但是战列舰、航母、巡洋舰这么大的大家伙是没法偷偷摸摸,瞒天过海的。从1935到1941二战爆发,短短六年,德国军工业就算再强大也是不可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的,况且希特勒本身对待海军也并不是很重视。

由于英国认为德国海军无法与英国皇家海军抗衡,所以在1935年6月18日,《英德海军协定》签订。协定内容通俗的讲就是德国不仅可以建立相当于英国潜艇部队45%规模的德国潜艇部队,还可以建立相当于英国海军总吨位35%的德国舰队,35%大约相当于40万吨的舰队规模,其中战斗舰总排水量18万,所以18万的排水量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德国战列舰的吨位。

1938年9月,希特勒提出Z计划,计划内容就是建立起一支和英国海军相媲美的海军,其中就包括航空母舰。但二战爆发后,海军、军工业都没有做好准备,只能避免和英国海军决战。

虽然纳粹海军前期作战收获颇丰,但希特勒实在是对海军印象不咋地,前文也说过。德国高层后期认为潜艇部队建设速度快,成本低、收获大。所以反而将海军的水面舰艇决战策略转移到了潜艇的“吨位战”,这也是邓尼茨群狼战术的由来。

事实不仅如此,由于德国海军和德国空军对于飞机的所有权闹得厉害,甚至分庭抗礼。使得齐柏林航母的建造计划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直到1940年,齐柏林号航母彻底停工,而此时的齐柏林已经建造了85%……



我是这篇回答的作者,独立团团长李云龙

图/齐柏林号航空母舰


青衫素人


建造了,只是海军总体实力不强所以没用它。从历史来讲德国海军就不是很强,无法与英美法等老牌海上强国比,一战的时候德国公海舰队跟皇家海军在德黑兰大海战也是打的畏首畏尾。一战结束后拆卸的拆卸自沉的自沉,更是收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不准有大型战列舰。一战后英美等国开始着手发展航母,但是德国海军实在希特勒上台后才开始钻条约空子造袖珍战列舰等,德国海上力量一直被英法压住,造了大型水面战舰也不敢硬碰硬,只好多造潜艇实行海狼战术偷袭英法等海上补给线。大型战舰尚且如此,至于航母在1938年才开始建造齐柏林号航母1940年被终止1945年为避免落入苏联人手中还是自沉了。值此一直到现在做为战败国的德国航母梦在1945年结束了。。上两张齐柏林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