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恭父子建立的燕国为何不被划入五代十国范围内?

于无声处34


五代十国是个范词,指唐末宋初大分裂时期的统称,源自于欧阳修编写的《五代史记》,这里面刚好把这一时期分为了五国列传和十国世家作为目录来记述,这段时期又太混乱没有多少史料留下来,而欧阳修私人编写的这部《五代史记》对后世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史学家对这段时间断代时也采用了五代十国这一代名词。

图为桀燕国势力范围。

但并不指这一时期只有五代和十国,这段时期出现的政权远不止中原五朝和地区十国,仅唐末的割据军阀就有50多个,都有脱离中央,自立政权的存在,有的自立为王,有的自立为帝,有的依附中原王朝年号,有的用自己年号,时间长的几十年,短的几个月,当皇帝就跟过家家一样,还有组团同时称王称帝的现象,所以政权太短、君王太不人道的、没多少影响力的都未受后人认可。

图为永安一千,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所铸的钱币,相传这对父子将铜钱自己使用,给百姓使用泥土铸的假钱。

五代十国时期,还有许多不为人知但真实存在的政权,比如李茂贞的岐国,王处直的北平国,先建秦国后建汉国的朱泚,李希烈的楚国,王镕的赵国,曲承裕的曲国,李思恭的夏国,张承奉建立的金山国,秦宗权的大齐国,王延政的大殷国,杨廷艺的静海国,马希萼的南楚,郑买嗣的大长和国,还有刘仁恭与刘守光父子建立的蒺燕国,史称“桀燕”。

图为李存勖,晋王李克用之子,他率兵灭了桀燕,将背信弃义的父子押到李克用墓前奠祭。

桀燕国控制着今天北京、河北,沿着渤海这一圈都是势力范围,由刘仁恭与刘守光父子俩经营起来的,公元895年刘仁恭为卢龙军节度使,897年背叛了晋王李克用独据燕地,他儿子刘守光也是个烂货,与他老爹小老婆私通,被刘仁恭发现后,两人断绝父子关系,907年刘守光趁刘仁恭没防备,夺了老爹的兵权自立,并把刘仁恭关起来,911年自立为帝,建国号“大燕”,914年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来伐,燕灭,仅存2年。


图文绘历史


刘仁恭父子建立的燕国当然在五代十国范围内。五代十国这个说法是为了更好的说明唐宋之间这个混乱时期的局势的。五代说明自唐到宋之间是有五个具有正统性朝代更迭的,但中原政权又无力控制天下,因此在其之外,还有很多割据政权的存在。而在这些割据政权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十个,因此这一时期才被叫做五代十国。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十国之外就没有别的割据政权了,甚至这些政权的数量不在少数,但因为存在时间短,不具有代表性等原因,才没有被刻意提及,比如李茂贞建立的岐国、李克用建立的晋国、刘仁恭父子建立的燕国等。这其中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最终凭借晋国灭掉了后梁,建立了后唐。

而岐国和燕国则直接没有被当做典型,没有被选进十国,但却在五代十国的范围内。燕国虽然算不上这一时期的典型割据政权,但也十分的出名,有“桀燕”之称。

刘仁恭原本是唐末卢龙军中的一员,为人豪爽、有勇有谋,在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和弟弟李匡筹的争权中,刘仁恭带领一部分军队发动兵变,攻打幽州,但是却被李匡筹打败。刘仁恭只得逃往河东寻找李克用的帮助。

当时李克用对刘仁恭是非常看重的,甚至李克用在刘仁恭的撺掇下出兵攻打卢龙,占领了幽州,然后在李克用的推荐下,刘仁恭就做了卢龙节度使。

成为卢龙节度使后的刘仁恭迅速变脸,在第二年李克用想征用卢龙的兵马攻打魏州的时候,刘仁恭断然拒绝了,理由是他要防备契丹的突然袭击,但是谁都知道这只是推诿之词。刘仁恭的用意自然是想摆脱李克用的控制,但总给人一种过河拆桥的感觉。

又过了一年,李克用再次征兵于卢龙,刘仁恭也再次拒绝,并在给李克用回信的时候大骂李克用,而且将李克用在幽州的人全部抓了起来。更绝的是,他还贿赂收买李克用手底下的军官,造成了李克用大量的人才流失。

刘仁恭一再激怒李克用,最终李克用选择攻打幽州,只是大败而回,刘仁恭转身就向朱温示好。就这样,刘仁恭一直在朱温和李克用之间寻找平衡,得以在东北地区有了自己的割据政权,只是刘仁恭能在乱世中建功立业,却败在了自己儿子手中。

刘仁恭的次子刘守光是个没有什么底线的人,先是和自己的庶母也就是刘仁恭的宠妾有了私情,被刘仁恭暴打一顿赶出家门后又惦记上了刘仁恭的地位。刘守光就是一个典型的没什么能力但是野心不小的人。

朱温建立后梁后,派李思安攻打幽州,当时的刘仁恭已经开始安于享乐,对局势并没有清醒的认识,更谈不上做什么准备,而这时候刘守光带兵将李思安赶走,趁着刘仁恭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自己做了卢龙节度使,并将刘仁恭囚禁起来,与哥哥刘守文互相攻打。

最终刘守文被杀死,而刘守光被朱温封为燕王。只是燕王还远远不能满足刘守光,他想要的更多,甚至想要称帝,拥幽州之地傲视群雄。911年,刘守光最终不顾内外的反对,公然称帝,建立大燕政权。

这一称帝不要紧,本来就没有什么盟友的刘守光彻底得罪了后梁以及晋国等割据政权。在第二年,李存勖就兴兵攻打幽州,并在一年后占领了幽州,刘守光最终被俘。

昔日残暴不可一世的刘守光为了活命没少想李存勖低头,连他的媳妇都看不下去,但最终李存勖还是将刘仁恭和刘守光父子杀掉。而燕国也宣告灭亡,这个还没有来得及绽放的小国就这样灭亡了。


萧晓四姑娘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分裂时期,在这个时代,诸国并立,相互倾轧,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通常五代十国指的是十五个国家,但还有很多国家没有算进去,像刘仁恭父子建立的燕国就是这个时期的,不过没有划入五代十国内。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为何没有划入五代十国范围内?

这个政权可以说是从投机取巧中得到的。刘仁恭原先是卢龙节度使李匡威下面的将领,当时李匡威与他弟李匡筹窝里斗,刘仁恭想趁机兵变夺权,但力量不够,反而被打的投靠了李克用。在李克用手下时,他也是不老实,一直怂恿李克用打幽州,结果如他所愿,李克用打下了幽州,并任他为留后,后面被唐任命为卢龙节度使,自此建立起割据一方的势力。不花一兵一卒就得到了卢龙,不得不说,刘仁恭投机取巧功力真强。


这也是个昏庸无道的政权,看后代给它取“桀燕”就知道了。刘仁恭当上了卢龙节度使后,逐渐变得骄傲奢侈,荒淫无度,欺压百姓,百姓叫苦连天。就算他儿子刘守光当上了节度使,并建立燕后,也不改本性,继续骄傲奢侈,荒淫无度,可怜了他统治下的老百姓了。幸亏这个政权比较短命,没几年就被灭了。

五代十国指的是中原地区依次更替的五个政权,还有南方十个割据政权。刘仁恭父子所在地位于卢龙地区,是位于中原之北,对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来说,燕根本不是这五个政权的对手。再说燕也没有统一中原,五代中的每个政权都统一了中原,所以燕不能纳入五代中。

不过刘仁恭父子的燕国还是有强悍的一面,刘仁恭曾经把契丹国舅俘虏了,契丹人还被迫乞盟纳贿,赎回王子,多年不敢侵犯幽州。刘仁恭能把日后威胁北宋的契丹打成这样,其军事能力不可小觑。


历史百家争鸣


刘氏父子割据幽燕之地,也算得上一代枭雄,只是武力不敌河东李克用父子,被处死的很悲惨。

刘守光(856一914)是刘仁恭次子,907年夺取父亲卢龙节度使、燕王之位,并将父亲刘仁恭囚禁起来,909年杀死兄长刘守文,911年称帝,建立桀燕国。

当初刘守光称帝时就有许多大臣反对,认为刘守光势力较小,一旦称帝会树敌太多遭到攻击,但刘守光一意孤行,说“现在天下四分五裂,大的称帝小的称王,我大燕控地两千里,有兵三十万,东面鱼米之乡,北面良马众多,怎么没有资格称帝?”。

由于刘仁恭与朱温和耶律阿保机结盟,共同对抗河东李克用父子,所以遭到李存勖的讨伐,913年刘守光兵败被俘,次年被杀。刘守光好歹也当了两年皇帝呢!居然被历史抹杀了,是有些不公平!

刘氏政权当然没有资格列入五代,应该进入十一国才对,有评论说刘氏父子未能列入十一国是因为其人品太差,五代时期有几个皇帝是人品高尚的?“贼王八”王建、南平高季兴、吴越王钱缪等人哪个人品好?


西贼闻之心胆摇


五代十国,五代算是中原正统兴替,十国除北汉外都在南方,北汉也算是后汉延续,而刘仁恭父子割据幽州,属北方,且基本上是一直臣服于朱温或者李克用,不能算作一国,更何况割据时间不长,称帝时间更短,而且父子名声太差,可能是基于这几个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