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婚俗,骡驮轿婚礼

骡驮轿婚礼亦称骡驮轿娶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流行于山西省平鲁区、偏关县,内蒙古清水河县、准格尔旗等长城沿线和黄河沿岸农村,后亦成为一种社火表演形式。


民俗,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婚俗,骡驮轿婚礼

骡驮轿由两头骡子前后驮驾花轿。花轿为长方形,轿顶多为拱形,四角飞檐。前面留门挂花帘,左、右、后三面窗棂形状各异,装饰古典。花轿由两根(圆木制)长轿杆固定支撑。

清水河骡驮轿娶亲风俗有“等亲”。即新郎在家等待,由新郎亲戚代为娶亲。一般为娶三聘(送)四,娶三为哥、嫂、舅,送四为叔、姑、舅、弟。娶亲上路前要鸣炮奏乐。男方给女方带“离娘馍”、两瓶酒和一条羊腿。女方从羊腿上割三根羊肋肢挂于轿门,示两家结亲骨肉相连;将瓶中酒倒出换水插葱,喻意新娘生儿育女,后代兴旺。

民俗,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婚俗,骡驮轿婚礼

娶亲队伍到女方家,主家迎接、备酒,鼓乐手打鼓奏乐三遍。一、二遍鼔,为娶聘方饮酒吃饭,新娘换衣着装时间,三遍鼔乐响,催新娘上轿。新娘由哥哥置于肩膀上送入轿中,女娶女送者座轿,新娘居中,轿中一般为三人。其他娶聘人员乘马骑驴或步行。

回程路上,骡驮花轿披红挂绿,娶聘双方红花彩装,锣鼔乐不停,拥簇前行。见路人需“奉揖”(施礼),偶遇娶亲花轿,新娘需互换“眼纱”(盖头)。


民俗,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婚俗,骡驮轿婚礼

花轿回到夫家院,鼔乐齐鸣,炮竹轰响。房前神位置斗乘五谷,内插弓箭、镜子、尺子和秤。喻意射妖照怪,做事有尺度,夫妻称心如意。新娘下轿先由婆婆“开脸”(用线拔汗毛)。然后,新郎由叔或哥扛出放毡上(脚不着地),新郎捧“宝书”,新娘托“宝瓶”,夫妻开始“踩红毡”、“跨旺火”、拜天地、拜祖宗父母、入新房仪式。院中还要撒五谷、唱吉祥词祝福等,鼔匠班开演大戏(吹奏晋剧)。

民俗,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婚俗,骡驮轿婚礼

中午喜宴进行时,代东引领新郎新娘,介绍亲戚朋友并逐一敬喝喜酒(敬酒)。新房亦颇有讲究。除应备物品外,炕桌上置喜灯(油),昼夜不灭。新娘端坐于炕上,由新郎揭开面纱,饮糖水、吃交杯酒、菜等,亲戚们涌入洞房博彩头,耍笑逗乐。

第二日上午,在堂前(挂家谱)拜堂认亲。司仪按男方家族长幼尊卑,向新娘新郎逐一介绍,亲戚放拜礼,新人叩头。回门时,或坐骡驮轿或乘马或骑驴。(作者:白文宇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