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社交、不想工作,這61萬日本中年人選擇啃老、宅家

日本的社會問題,再次引起爭論。

在3月底,日本政府公佈了一項調查數據:在日本40歲以上的人中,有超過60萬人,完全孤立於社會之外,待在家超過6個月以上,並且與社會毫無互動。

保守估計,在40-64歲的人中,有61.3萬人是繭居族,其中近3/4是男性。

害怕社交、不想工作,這61萬日本中年人選擇啃老、宅家

這大大出乎民眾意料之外:中年繭居族怎麼比年輕人還要多?

畢竟,在2016年的一項政府公開數據裡,日本39歲以下的“繭居族”人數約54.1萬(日本總人口1.27億),遠低於“中年繭居族”61.3萬這個數。

害怕社交、不想工作,這61萬日本中年人選擇啃老、宅家

這些被稱為“繭居族”的群體,他們的共同特徵就是低慾望、低消費、基本選在宅在家。既不上學,也不願意工作,更討厭發生社交關係,甚至對於戀愛婚姻也不感興趣,吃穿用度基本上都是由父母買單。

這類不上班全靠啃老的中年人,也被稱為是日本的“8050現象”。泛指80歲的父母,還要分擔養老金,養宅在家裡啃老的50歲的孩子。

同樣,中年啃老現象遠高於青年啃老:日本總務省2016年公佈的一個勞動力調查數據顯示,35-59歲的中年“啃老族”有123萬人,是15-34歲的青年“啃老族”的2.2倍。

害怕社交、不想工作,這61萬日本中年人選擇啃老、宅家

去年新京報就曾報道過:男子閉門不出近40年,母親家中去世後靜置屍體一個月。最後還是妹妹前來看望母親才發現真相報警。而這名男子,當時49歲,從9歲起就開始呆在家裡不肯出門,從來沒有工作過,成年後一直靠年邁的母親養活。

從某種程度來說,繭居族是啃老族分化出來的一個分支,它不僅啃老,而且還低慾望低消費,抗拒社交,不願意發生社交關係,就呆在一間小房子裡,與世隔絕。

只有少數量的“繭居族”是搬離父母家,單獨租住房子,靠打零工維持基本生活的。

害怕社交、不想工作,這61萬日本中年人選擇啃老、宅家

在這61.3萬的龐大群體裡,有超過半數的人孤立甚至超過7年。很多人看了這個數據後,不由感嘆,這個世界怎麼啦?

這讓菌菌想起“老鼠烏托邦”實驗。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生物學家約翰·卡爾宏進行了一項黑暗實驗。

他把8只老鼠(4公4母)放到一個可容納3840只老鼠的大盒子裡。並且無限量提供水和食物,也沒有天敵和氣候的影響,讓這8只老鼠快樂地繁殖。

害怕社交、不想工作,這61萬日本中年人選擇啃老、宅家

他想通過這個實驗,來研究和探測:在有限空間的限制下,群體數量不斷增高,會對實驗對象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一開始老鼠們的行為,一切正常。但由於沒有天敵,食物充足,老鼠的數量每55天就繁殖增長1倍,然而到第315天,老鼠數量達到620只後,老鼠的增長出現了顯著下降,從原來的55天變成了145天繁殖1代。

除了生育放緩以為,鼠群的行為也開始混亂,公鼠不再負責傳宗接代,轉而搶奪地盤互相廝殺,戰敗的公鼠選擇躲起來停止社交;母鼠也無法專心照顧小鼠,還要參與暴力捍衛家庭權益,小鼠存活率降低。

暴力持續升級。

到了600天的時候,它們的社會體系完全崩壞,行為徹底淪喪:

幼鼠死亡率高達96%,同類相吃,媽媽吃小孩,公鼠互相交配,選擇逃避社會的老鼠成了“宅男”,等大家睡覺後才出來活動吃東西,它們不參與任何活動,包括求偶交配。

而新一代的老鼠,由於沒有交配、養育或社會角色的概念,他們將所有的時間用來進食、睡覺和梳理毛髮,變成低慾望一族。

母鼠也不再生育。

鼠群的數量開始急速下降。

害怕社交、不想工作,這61萬日本中年人選擇啃老、宅家

做完這個實驗後,這個生物學家提出一個猜想:一旦人口過剩,競爭和壓力將使社會體系崩潰。

不得不說,這個半個多世紀前的實驗,對現在依然有參考價值。

社會生產力發展,衣食無憂,全球人口激增。隨之而來的是競爭加大,人口老齡化明顯。這幾年裡,又慢慢呈現新增人口變緩,少子化國家增多等社會現象,你會發現:

願意結婚生育的年輕人在變少。

低慾望低消費的宅男宅女一族越來越多。

害怕社交、不想工作,這61萬日本中年人選擇啃老、宅家

特別是日本,國土面積小,競爭壓力大,催生出了很多“繭居族”,不願意工作,不願意戀愛,更別說生小孩。

這麼龐大的數量,已經不是追問個體原因了,而是應該反思和研究,人口增長、生存壓力給人帶來的精神壓力,為什麼這麼多人會不約而同地選擇逃避,不願工作,拒絕社交?

這一刻,非常慶幸我們是個勤勞的民族,從小的教育裡,啃老不工作是會被議論的,不道德的,哪怕肩上揹著再多的壓力,房貸車貸和孩子養育,我們這一代的中年人依然能挺直腰桿,心中帶著堅毅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