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曹操在兵力上远远超刘备了,为何却主动放弃汉中?

shamrocker


有一样东西,对你来说可有可无,但是对别人来说是势在必得,不死不休。你觉得还有必要和他争抢吗?不是实力不行,而是没有必要耗费巨大的损失来捍卫所谓强者的尊严罢了。

汉中之战,表面上是刘备取得汉中,赶走了曹操,实际上是曹操耗尽了益州财力,又卷走了汉中的人口。实在是各取所需,不分胜败。


可有可无与势在必得

汉中是川益门户,如果在曹操手中,刘备就会寝食难安;如果在刘备手中,曹操只不过失去了一次消灭刘备的机会。对于半生戎马的二人来说,曹操手里这样的机会太多了,不差这一次;而对于刘备来说,这是他实力的巅峰,也是唯一一次鼎立天下的机会,如果这次错过了,今生无望。

因此二人在心态上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川益“男子当战,女子当运”,足见刘备的决心。反观曹操,在战争中期才抽身前来,本以为自己亲至能改变战局,没想到刘备竟然要死磕到底,于是在心态和应对上会有所改变。


不如归去

而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对战中,逐步坚定了曹操的退意。首先是刘备没有像预想一样退走,之后汉中之战赵云捣毁了曹操的粮草老巢,最后两军再次形成对峙,曹操悻悻而归。

无论是《三国志》《资治通鉴》还是《蜀汉本纪》,都将汉中之战的转折认定为汉水之战,这点毫无疑问,赵云和黄忠突破了最坚固的堡垒,使得曹军实力大损。然而,并没有完全改变相持的格局,刘备没有实力组织大规模反击,仅派刘封叫阵。


因此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曹操不继续坚持下去呢?就因为粮草被烧?汉水大败?其实不尽然。曹操之所以退出,是因为心中有啃了硬骨头嘣碎牙的苦闷,觉得再坚持下去毫无意义,空耗国力。

并且此时东吴也十分不安分,僵持日久,难免腹背受敌。于是一面和刘备互相骂战,一面默默组织撤军。

在撤军途中,曹操迁走了汉中人口钱粮,给刘备留下的是满目苍夷的大片空地,原本川益就已经耗费巨大,再留下偌大的土地,光是恢复生产力这一项,就足够刘备忙一阵,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经历北上做乱了。

曹操虽然在汉中有一定损失,但是总体来说未伤到元气,并且在汉中劫掠了大量人口和钱粮,战略意义已经达到了,死磕汉中不如退回去休养生息,这才是长远之计。


尹禾


所谓‘汉中之战’是这么个回事:

公元219年的正月,刘备大军机动到了定军山,要套路夏侯渊率军出关前来与之争夺,之后再来个声东击西将其斩杀掉,使曹军防线崩溃,阳平关失守。副将张颌依赖郭淮计策,收拢败军在汉水北岸驻扎虚张声势,刘备也担心强渡汉水会被半渡而击,所以没有渡河追击。


谁想到了3月曹大官人亲率援军赶至汉中,刘备依托阳平关坚守不出,说啥也不好使,就是不出来,气死你!后派赵云、黄忠切断曹军粮道。双方对峙4个月,你想4个月,多少粮草,都是钱啊,老曹始终无法突破刘备防线。这时孙权这厮又在围攻合肥,进攻南郡的曹仁部也被关羽击败后包围于襄樊。无可奈何之下,老板曹被迫从汉中退兵。


老实说,老曹真没有什么做错的地了。当时没什么好的攻城手段,当对方兵力充足坚守不出时,可以使用的办法有限。


想一想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大败都是长期对峙的结果,那时不像现在,几个小时所有东西都到位,没有这个机动能力,对方在城内以逸待劳,处境安全,要是现在,绝对困死了,但那时没招啊,曹方在城外随时会被袭击,长期对峙不仅途耗钱粮而且士兵懈怠后会被对方抓住破绽,十分危险的,风险极大,没能战死,早就饿死了。

所以啊老弟,只能及时退兵呗,减少损失啊。


糊里糊涂的虫


汉中之战是曹操为统一天下做的最后努力。当时刘备据益州,跨荆襄,若在夺得钱粮富庶之地汉中,事实上已经对曹魏政权构成了威胁。

赤壁之战失利对曹操是个打击,但不足以影响曹操一统天下的英雄志向。但是,汉中之战后,曹操明白,自己的雄心壮志已经无法实现了。本来在战胜张鲁后,曹操是希望一鼓作气拿下益州的。但是,面对蜀汉与孙吴两大集团的联盟,自己两线作战的境地,既使是雄才大略的曹操,也感到了力不从心。所以,汉中之战一年后,壮志未酬的曹操郁郁而终,或许他死时会后悔当年本有机会杀了刘备却没有动手吧。

现在,很多人将曹操与织田信长相提并论。不可否认,两人都是一代枭雄,都拥有极好的一统天下的机会。但两人的结局还是不一样的,当时,孙权集团与刘备集团已经做大,曹操是已经无力一统天下了。而信长,则是在统一天下的前夜,遭到宵小的暗算,当时的秀吉和家康还不对其构成任何威胁,只能说各有各的遗憾吧。


风神翼龙12


那一短暂的时期 蜀汉的实力应该算三国最强 不是指国力兵力 而是将面实力 马超以前与曹操交战过 虽然败于计谋 但是也靠着西凉骑兵追的曹操丢盔弃甲 关羽在汉中之战之后发动的襄樊之战令曹操考虑迁都问题 这俩不提 除了五虎将还有魏延 也是有勇有谋 如果襄樊之战和汉中一起打 再加上孙权去打合肥 这几件事同时发生 曹操胜算几何 曹操无心恋战主因在此 主动示弱 给孙刘产生嫌隙制造机会


leeyt1


汉中之战,曹操虽败实胜,刘备虽赢却输。打仗打的就是人口,汉中之战,刘备虽然得到了土地之利,但是汉中的人口户籍钱粮全部都被曹操迁到了关中。刘备相当于并没得到太多的好处,汉中还需要他花功夫迁移蜀中百姓来充实。


爱历史的寒夜孤城


三国时,军队人多吃的粮就多,曹操后方在关中,翻秦岭极为不变,拖久了没好处。而刘备后方在四川,翻巴山过来很方便,因而曹操撤了,是输在后勤上。但多年后,诸葛亮六出祁山翻秦岭,也是输在粮食运输上。


西川古城


不是有三国吗?他怕孙权袭击。


展翅125698472


汉中之战,表面上是刘备取得汉中,赶走了曹操,实际上是曹操耗尽了益州财力又卷走了汉中的人囗。实在是各取所需不分胜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