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金井,尚包,這個冬日溫暖的斜陽下,

不期而遇。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沒有店名,只有門牌號,尋常不過的門面,灰不溜秋的石階,乍一看真的很難相信這個不起眼的小店竟是金井人最驕傲的老手藝之一和興尚包。

而這樣的尚包,在整個大泉州都很難找到第二家。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重操舊業賣尚包


約摸40年前,也就是改革開放後,當時30歲左右的郭俊波跟著年邁的父親從青陽糧食部門回到金井老家,重操舊業開起了尚包鋪,在井尾舊街。

這是他們家族祖傳的手藝,從他父親的爺爺那代算起,已經六代人了。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現在的郭俊波是位七十多歲的老爺爺了,他回憶起當時的井尾舊街,那是一條人工搭建的簡易的街,人們都是用風爐起火,但是那時候的人還沒什麼環保意識,因此很容易火燒。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每燒一次,舊街就改建一次,每一次都建得比原來更好。老爺爺說,就在四五年前,前邊的街還燒過一次,後來建了大樓。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而尚包也漸漸地從舊街慢慢挪到了附近的聖母街,我們坐著金井本地大爺開的摩托改造三輪車才找到了它,由此有了剛才的不期而遇。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看見客人來,郭老爺爺就會起身上前,和善又充滿笑意,像對待親朋一般待客,“尚包一個2元,一袋15個30元,也可以散賣的。三合面要不要帶一帶?”

為什麼人們獨愛他家的尚包?


郭老爺爺解釋,最正宗的尚包,有三層。外層是薄皮,中層是酵母,內層是餡兒。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和興尚包都是用酵母發酵

的,而外面的包子大部分都是直接用發酵粉發酵的,蒸出來的尚包密集度和鬆軟度都是不一樣的。

內陷用了白糖、冬瓜糖、芝麻、花生和一些香料,只需要包一點點才不會膩。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外面還有一層皮,是用更加上好的麵粉做的。有了這層皮,尚包的外觀才會光滑和白嫩,口感也更好。這手藝也是別家所沒有的。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店裡擺放的除了尚包,還有很多三合面。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三合面是混合了面,米,油,糖和蔥頭油,用開水一衝就能喝,很多老人家都會買來泡早餐吃。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老爺爺還說,有些人習慣喝牛奶,就會把三合面加在牛奶裡,這樣牛奶會變得更濃稠和有甜味兒。甚至加在咖啡裡也是可以的。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一眼看去,狹小的店面,有四分之一都被一個四五米長的工作臺佔去了,平時老爺爺和他的大兒子就是在這個光滑的案板上擀麵捏面的。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他的小兒子大學畢業後就被他趕去外省工作了,有大兒子幫手已經足夠了。


案板上方的灰牆上,釘著一沓沓紫紅色的紙條,上下兩排,十分壯觀,上面手寫著姓名、日期、電話號碼和訂的尚包,老爺爺說這都是一些比較大的訂單,以酒家居多。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還有一面小黑板則登記一些近日的小單子,同樣都是手寫的。日積月累的習慣保存了最初的景緻。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許多旅居香港、澳門、臺灣的僑胞,每年都會回來買上一些帶過去,給當地人品嚐自家的特產小吃。

牆上還有和興家族的紅匾額,在光線灰暗的小房間顯得十分醒目。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和興:近悅遠來


在晉南一帶,“尚包夾控肉”以前是喜宴必備的一道大菜,就著燉著軟爛的五花肉吃,醇香不膩。上一輩的人都說,從前喜事臨門,一定少不了的就是和興尚包。


結了婚有“喜包”、祝壽的有“壽包”,孩童滿月的有“滿月包”……總之,和興尚包幾乎出現在晉江人所有的喜事中,“和興”二字取得妙不可言。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大概二三十年前,和興還做很多糖品,比如桔紅糕、貢糖、花生糖、蓮子糖等等,現在就只做人們常需要的那幾款。

一來是人手不足,二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以前啊,有很多長期的工人幫忙,現在人工太貴了,一個工人包上食宿少說都要四千上下,郭老爺爺說請不起了。

現在生意雖說還穩定,但肯定沒有從前好了。這行是分淡旺季的,跟著喜事走。

每年的正月和一、二月是單子最多的時候,經常半夜2、3點就要爬起來做尚包,清明過後到國慶之間則是單子比較少的時候。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這是一個家族百年手工作坊,老爺爺感嘆,“要想把生意做大,就要把作坊變成廠,流水線生產。然後銷路要擴大,走出金井,走出晉江。

然而這一切,七十多的他已經很難實現了。所有的都要靠後代的想法了。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有時候,我們記錄一種美食,更多的是因為其背後承載的歷史。

和興尚包,一百多年,六代人,從清朝跨越近代,一路到現代,歷經了社會動盪奔波。

但這樣的一種手藝似乎在歷史的演變中,模樣變得越來越模糊。

在年輕一代的許多人裡,很多都已經不愛吃這個奶奶輩們鍾愛的尚包,也包括我。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我們一邊很少會主動去買這樣一個尚包,但一邊又希望這樣的手藝不要被遺忘。

慶幸的是,只有這世間還有喜事,和興尚包就一直存在著。等到哪天你結婚,便知道了。

這一款賦予了所有人間極樂的尚包,值得你口耳相傳下去。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和興尚包

【晉江金井】祖傳上百年的和興尚包

人均:30元

地址:晉江市金井鎮聖母街128號


文丨紅鱘

圖丨紅鱘 歡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