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以后的文学成就地位会到金庸的高度吗?

楚楚可怜的娃啊


1. 行业贡献: 作品涉及科幻,在这个领域,大刘几乎以一人之力,将中国科幻带入了世界级水平。金庸在武侠领域当然也是相当厉害,但是谈不上开创者,也谈不上鹤立鸡群,不谈中国古代的水浒等经典武侠小说,就是同时代的古龙,梁羽生等等也跟他水平不相伯仲。而大刘是独一无二,可能因为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武侠梦,从未出现集体科幻梦。大刘正在改变这一点。

2. 影响力: 大刘获得世界级雨果奖,作品不但在中国,更是受到了奥巴马等为代表的外国人的普遍赞誉。所以具有世界影响力,随着科幻电影的崛起,他的作品传播只会更广且深,而金庸先生的作品还是局限在华人世界,外国人很难理解中国的武侠文化。

3. 改变电影工业的潜力: 金庸先生毫无疑问,改变了中国的武侠电影行业,整整半个世纪,他的作品改编为电视剧和电影经久不衰,深深的影响了几代中国人,非常厉害。相比之下,大刘作品对电影工业的影响,从今年的流浪地球开始刚刚起步。但是我认为他的未来影响应该会远远超出武侠片。首先武侠片题材拍成电影依然局限在华人地区,无法冲出华人走向世界。而科幻题材,尤其是大刘的作品,叙事宏大,人类视角,超越文化,全球通吃,这片子将是全世界观众共享的作品,对电影工业的改变力度将是深远强大的。从这一点上,依然是大刘胜出。

4. 作品数量和质量: 金庸先生一生共写了14部作品。大刘到目前为止已经写了40多部作品。质量上来说,在各自领域都属于最顶级的水准。武侠剧因为没有国外对标竞争者,所以我们很难说是世界级水准。科幻作品,大刘即使跟国外同行相比,都属于世界一流水准。所以从这点上,依然是大刘胜出。

5. 对孩子的影响: 我是教育工作者,所以对这个话题非常认真。什么样的作品能够给孩子带来长远而正向的影响,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武侠作品宣扬的是惩恶扬善,因果报应等正能量的东西,几代孩子听了看了是有益的,但是依然停留在个人和小家的层次,从来没有考虑过星辰大海。我们国家培养孩子伦理道德因果上有无数的作品,包括武侠作品,即使没有荆先生,我们一样可以通过儒家道家佛家现代公民教育等范畴的好作品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对怎么从小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对星辰大海的追求,对梦想的执着和探索,我们真的无能为力。从这一点上,大刘的作品以及改编成的影视作品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我们的孩子终于不是从小只看好莱坞的科幻片,而是有了中国的科幻片来激励他们追逐梦想,追逐科学,眼界扩大,向往星辰大海。从这点上,大刘是一个开创者,金庸先生是一个追随者。大刘的作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属于雪中送炭,金庸先生的作品属于锦上添花。

综上几点,我认为刘慈欣先生在科幻小说、电影及其延伸领域的地位,未来将会远远超过类似金庸先生在武侠作品界的地位。



ParentClub家长会


金庸已经写作了十五部长篇小说,其中射雕、神雕、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等都是大部头的小说,而刘慈欣截至目前长篇小说还只有三部,其中流传最广、好评最多的是《三体》三部曲,由于科幻小说在西方已经是成熟的类型文学,而武打小说则仅限于华人世界,《三体》获得了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可谓达到了世界级声誉,而武打小说还只能拥有华人世界范围内的顶级声誉,所以论数量,刘慈欣还远不如金庸,论质量,刘慈欣才一部小说,而金庸多部小说都被誉为最好的武打小说。

那么未来呢?刘慈欣可能在大部头小说创作上,多写出几部吗?

刘慈欣吃亏的还在于,他写的科幻小说都是硬核科幻小说,而不是如《星球大战》之类软科幻小说,硬核科幻小说的受众面相对狭小,尤其在华人世界范围内,硬核科幻小说的受众面,远不能和武打小说相提并论——

那么,所谓的文学成就和地位,又怎么个标准呢?两个人写的小说,都是无法用严肃小说理论来分析、衡量的,所以只能从类型小说理论理论来谈论、来衡量,且只能从各自所在类型所达到的成就和地位来谈论、分析、衡量,那么我认为:

1、能够获得一次雨果奖,起码说明刘慈欣在硬核科幻小说方面,已经用有了一部达到顶级水准的小说;起码可以媲美金庸在武打小说类型中的那部《射雕英雄传》。

2、刘慈欣其他几部小说几乎默默无闻,除了《流浪地球》因为电影的缘故名声大噪外,所以其小说的整体实力,还没有达到顶尖;而金庸拥有多部在武打小说圈内顶级声誉的小说,《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等,所以就整体而言,刘慈欣要追赶上,比较困难,尤其有报道他自己也说过无法再写出类似《三体》这样水准的硬核科幻小说来了。

3、综上,我认为刘慈欣在华人世界范围内,未来很难达到金庸在武打小说界所获得同等地位和高度,赶超更困难,毕竟他的年龄也不小了,尤其硬核科幻小说写作的难度要超过武打小说,受众面又太小。

4、但是刘慈欣获得了世界级大奖,也已经被中国科幻文学评论界誉为开创中国科幻文学新纪元的标志性作家,仅凭着两点,他也足够被誉为获得类型小说最高成就和地位的作家了,何必还去和金庸做比较呢?


久卓子60


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问题,问题中就已经将刘慈欣的文学高度划分到了金庸之下,这一点其实愚记君不认同,就知名度来说,在国内刘慈欣应该可以和金庸老先生匹敌了,而在国际上,刘慈欣获得了雨果奖,应该是刘慈欣更加为人熟知。

之前有一个例子,大刘在创作《三体》的时候,由于大刘写作是抽空余时间写,《三体》三部曲拖得时间太长,奥巴马看了《三体》后,都迫不及待了,写信让刘慈欣赶紧写作,想早点看到第三部。

如果给金庸老先生冠以一个标签,那么我会用“中国武侠小说第一人”,从小到大就是看金庸老先生的武侠电视剧,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作出客观的评价。

金庸确实创造了很多非常奇特有意思的武侠世界,但是武侠的范围有不是特别的广,应该说武侠小说在中国是非常畅销的,而在其它国家这不一定如此。

武侠实际上存在一个时间性,当科技程度发展得不高时,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走,人们为了传达内心对科技的愿望,武侠是最有用的幻想方式,学会狮吼功,可以让百里外的人闻讯而来,学会凌波微步可以日行千里。

而当科技文明逐渐的发展,人们的认知观被逐渐的改变,武侠会渐渐的退去,科幻会渐渐的兴起,在我看来武侠与科幻存在类似的本质,表达愿望。

虽然没有看过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但是从小到大都是看他的武侠电视剧长大的,而刘慈欣的《三体》我是认真读过的,我感觉武侠的层次实际上没有科幻高,特别是在大刘的作品中,我尤其这么认为。

刘慈欣的科幻有非常严格的逻辑,虽然立足于科幻,但是科学漏洞极少,也许是因为他是一名高级工程师的原因,长年的工程师思维导致了他,既大胆猜测又逻辑严密。

而且我支持大刘的另一个原因是,大刘在他的科幻小说了,对人性的体现是非常浓重的,无论是《三体》中,还是最近非常火的《流浪地球》,在人类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所展现贪婪和自私,这些丑恶的展现在大刘的作品中非常之多。

小说的文学高度,在于看完一个个故事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和反省,如果仅仅是几十个人打打杀杀,然后只体现某个人的英雄气概,和对坏人的憎恨,这完全是不够的,而大刘的小说这一方面就非常好。

有时给身边的一些朋友推荐大刘的小说时,其中有一些朋友体现出对科幻一点都不感兴趣,而这些人特体现出类似的特征,就是对科技也不怎么感兴趣。

其实现在的科技程度已经能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并不孤单,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发展科技文明,一个一个的飞行器飞得更远,一个一个的望远镜看得更远,我们国家之所以要发射嫦娥探月卫星,之所以在贵州要建造地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就是想探索生命的根本,在宇宙中找寻伙伴。

科幻和科技是非常接近的,而且两者相互关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因此愚记君认为科幻的文学高度高度武侠,而且事实证明刘慈欣的文学高度确实高于金庸。

愚记君这里没有半点贬低金庸老先生的意思,只是在愚记君看来,他们二位是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刘慈欣只是搭上了科技这班快车而已。


愚记谈娱乐


从文学文笔角度来说,刘慈欣跟金庸没有可比性!从题材来讲,不看好刘慈欣的科幻未来!

刘慈欣非常厌恶仇恨地球和宇宙,所以,他的科幻作品都是臆想中的星际战争,满满的负能量!

刘慈欣认为,人类的历史不是靠着爱发展的,他觉得是因为仇恨。因为人类有了仇恨,所以才有了战争!因为人类有了战争,才能不断地发展!

我认为,我们人类的历史还真不是靠着仇恨发展的,我觉得恰恰是因为仁爱!因为人类有了仁爱,所以才有了和平,因为有了和平,人类才不断地进步发展!

其实,在人类世界,爱与仇恨是相驱并进与时俱进的。

我认为刘慈欣从专注于仇恨的角度科幻未来,是狭隘自私的表现,是不真实不客观不可取的!

当然了,只局限于仁爱的角度科幻未来,也是不全面的。

真实客观的科幻未来,应该是爱与仇恨同时并存的。

刘慈欣科幻的是——仇恨的现在导致仇恨的未来;我科幻的是——仁爱的现在导致仁爱的未来!

有关人类未来的科幻设想,我跟刘慈欣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刘慈欣有刘慈欣的仇恨斗争世界,我有我的仁慈和平世界!

你向往什么世界,什么世界就欢迎你!

这也是现在人们首先应该明确树立的科幻人生观!

金庸作为一代文学大师,在他的作品中,有正确人生观的体现!

而刘慈欣呢,恰恰是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欠缺!

所以,刘慈欣跟金庸相比,各方面都差得太远了!

按照刘慈欣现在的路子发展,刘慈欣将来的文学地位,肯定永远达不到金庸的高度!




妸姆星系盤古飞船


不敢预测未来。

只是从目前来看,尽管大刘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但是文笔真的不怎么样啊。可能硬科幻在故事性和人物塑造上面没有什么要求,只要把他的想象力展现出来,就算是非常的优秀了。我也只看过三体系列的小说,不敢妄评。

尽管都算是通俗文学,但从感觉上来说,金庸的武侠至少会让我爱上文学。无论是历史还是人物的刻画,剧情还是情景的描述,都让我感觉金庸的文学素养会高一些。而大刘的作品,只会让我们看到一个想象的科幻世界。我们只想去探寻科幻本身,而不是文学。我这个问题都是一个有争议的,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尤其是大刘的世界,可能会有人性的描写,更宏大的世界观会让人感觉,思想更加深邃,更像是严肃文学。那是金庸小说,也不乏让人思考的内容,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口水让你爽了之

最后只从硬科幻的角度来说,还是属于小众,或许在科幻迷的眼中,他早已超过金庸的地位。但对于整个文学来说,影响力还是比较小的。但是科幻小说接受的范围可能会更广一些。毕竟外国人很难理解武侠,但是科幻整个世界都会去想象。

反正个人还是更偏向于金庸的小说,难以逾越的大山。


笨扶苏的文学屋


应该说刘慈欣现在的文学成就地位,已经超越了金庸做高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影响力。金老爷子的十四部巨著在中国传播极广,读者甚众,但在国外的影响力就很微小了,传统武侠小说依然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延伸,在外国不是中华文化的地方,影响力就小多了。而大刘的科幻作品,不但在中国,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可以说,科幻是全球通行的,任何文化任何种族都可以接受,从这点上来说,大刘的科幻作品地位要高于金老爷子的传统武侠小说。

其次对中国文化的促进作用,传统武侠代表了过去,传统武侠只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延伸,像《水浒传》、《七侠五义》之类的早就有之,既算不上开创,更说不上绝后,如果金老爷子的小说现在再来发表,以现在网络小说的丰富,恐怕连大火都难。而大刘的科幻作品却是独特的,号称凭一己之力将中国整个科幻水平提升到世界级,这种意义和贡献不是金庸可比的。

其三科幻代表了未来,对整个国家发展科技会有很好的启蒙教育作用,只有全社会对科技产生兴趣,这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才会拥有源源不绝的后备力量。而传统武侠的教育作用有限,传统上已经有太多文学作品可以替代,而现在的网络文学早发展到非常发达的地步,玄幻,仙侠等层出不穷,武侠早已落伍和冷落了,要说想像力,玄幻可比一般武侠强大太多,所以传统武侠的未来挺暗淡的。

从上面几方面简单分析,可以看出金庸的武侠小说不论影响广度深度还是未来的前途,都比不上大刘的科幻作品,所以说现在大刘的文学地位早不在金庸之下。




蓝蓝的森林


这个问题问的很独特,在我看来,如果说在科幻领域上,目前的话刘慈欣可以算做国内作家的引领者。所以,我觉得,刘慈欣以后的文学成就地位是可以到金庸的高度的。


首先,先说下两者作品的不同,金庸所创作的小说中无处不体现了对历史意义及价值的探寻。而刘慈欣擅长将工业化过程和科学技术塑造成某种强大的力量,作品中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情怀。


其次,金庸在武侠小说方面,有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造就。所以,如果单纯在这一领域上进行比较,可以说目前没有人的作品能超过金庸。而同样的,大刘的作品很多都是基于未来科幻进行假设,并发挥自己充足的想象力,也是中国最有魅力的作家之一。


那么,为什么说了这么多,我还是觉得刘慈欣以后的文学成就地位是可以到金庸的高度的呢?


原因是虽然在国内,金庸的地位几乎是不可撼动的。但在国外,刘慈欣的知名度是很高的。他的著作《三体》获得过雨果奖,这可是多少作家的梦想啊!想当初,奥巴马都催稿刘慈欣。可见刘慈欣在国外的名声之大,而这,对于宣传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综上,我是看好慈欣以后的文学成就地位是可以到金庸的高度的。

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们的意见。


亮生活Brightside


超越个蛋蛋,跟陪伴我20年的星爷比过了票房,又来比陪伴几代人金大师了?所谓的鼓吹有过之而不及,我自己88年,32岁的人生从10岁左右开始接触金大师影视作品,14岁开始接触纸质作品,至今还在陪伴着漫漫人生路,至于你们鼓吹的刘先生我觉得对我来说没有可比性,因为对于我来说,第一个:金大师的作品接地气,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第二个:有血有肉的一个个人物塑造,看完以后脑海都可以勾勒出来画面,其他的也不说了,省的又说我吹🐂之类。一句话:所谓的科幻对我来说,我孩时做的梦未必比谁的作品展现的少,但是我更喜欢贴近生活,毕竟唯有情怀才能让心部分老有所依


猴子奇兵


刘慈欣是科幻作家。科幻小说也属于纯文学或者主流文学的一种,起点就高于武侠文学。虽然我们都很喜欢读武侠文学,但不可否认,至少在目前为止,武侠小说还属于“低层次”的文学,登不了大雅之堂。

金庸先生虽然誉满天下,而且影响力特别大,那也只是一个武侠小说家。有些人看了可能不高兴,但事实就是如此,金庸就是名气再大,他在文坛的地位始终是偏门,与贾平凹余华莫言这些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甚至不如余秋雨这样的争议人物。

说穿了,武侠小说就是消遣的,虽然也可能写出一些诸如人性,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的元素,但其主要功能还是消遣娱乐。读者看武侠小说,不是抱着接受教育的目的来的,就是为了消遣时光。

而纯文学是为了批判和载道,境界就不一样。如果一定要给武侠小说定位,其实就是【成人的童话】。写童话的作家古往今来无数,中外皆有,但是这么多年,也就一个安徒生被承认为“真正的作家”,有其地位。《格林童话》这些都不行。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虽然在中国是冷门,但其境界不一样。而且科幻小说是最难写的,比创作诗歌都难,不是你文笔好就可以胜任。写科幻小说的要求太高了!不但需要科学知识,还需要想象力,巧妙的构思,文采也不能差。可以说,1000万人都可以写武侠小说,但只有1000人可以写科幻小说。


怀疑探索者


从春节档最热门的刘慈欣同名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其实能引申出这样一个问题~文学作品档次高低,就如同一部电影,是让视听得到享受,还是让人们去有所思考……!

金庸与刘慈欣的差距,也许就在于此!


金庸先生的读者受众群,大都为改革开放初期70、80后人生观形成阶段,这时候的港台文化对他们影响是全方位的,男生爱金庸的武侠小说、女生爱琼瑶的言情小说,而对科幻小说的认识,几乎等同于《西游记》般的神话故事。



九十年代以后,对大陆科幻小说的启蒙,其实应归功于香港黄易先生一系列带玄幻色彩,以及倪匡先生的《卫斯理》系列悬疑推理科幻小说。直至刘慈欣的出现,其深邃哲理性,以科学为本质的“硬科幻”作品出现,直接与世界前沿科幻同轨,彻底改变了国人对纯科幻文学的认识,这种震憾不逊色于西方对阿西莫夫的尊崇。



晚年的良查镛先生,虽然极力想去寻求一种思想以及学问上的返璞归真,想从根源上涅槃自己的“金身”,可是为“格局”所限,始终突破不了自己对纯理性文学追求的抱负,于是新作绝踪,从此撂笔,从中我们是能体会到他的愤懣不平,也为此感到遗憾。



后进新锐的刘慈欣,虽说在中国注重后现代文学的大环境中走的是一条与武侠小说类似的冷门,但他传递给人们的是思考生与死,我们从何来,又何去?这样对现实人们既空幻又永恒的哲学主题。他以科幻来展现人类的终极答案,以文学形式来揭示答案的本质,从思想高度上说,并不亚于上古的易经以及老庄著作。他的作品是披着通俗外衣的纯理性文学;而金庸小说则是装饰伦理道德的世俗衣冠……!

这决定了小说家的文学地位,由此比较,大刘与金庸的成就,自不言而喻了。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