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研究生變“嚴”究生,才能有真學問



只有研究生變“嚴”究生,才能有真學問



來源 | 央視新聞

最近,國內多所高校著手清退研究生的消息引發媒體和網友關注。據悉,今年以來,至少10所高校在進行“門戶清理”,初步核算,至少500名研究生遭到清退或正面臨清退風險。而他們遭到清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未在規定年限完成學業。

消息一出,很多人表示支持,但也有人覺得,辛辛苦苦考上的研究生就這樣被退學了,是否太隨意也太嚴格?(詳情請見《研究生,“嚴”究生?!》)

對此,「看懂經濟」邀請幾位專業人士給出了自己的解讀。

只有研究生變“嚴”究生,才能有真學問

張迪

大連理工大學博士生

我國高等教育體制長期以來嚴進寬出的弊端導致民眾習慣於聚焦千軍萬馬闖獨木橋的不易、習慣於邁入象牙塔後高枕無憂萬事大吉,以致於從象牙塔跌落時,第一反應永遠是對當初的成績扼腕興嗟,對期間的付出諸多借口。無論碩士與博士,填寫學歷一欄時均為研究生,學歷乃學習經歷,強調過程。研究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以研究為本,掌握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能力,完成研究成果。這一過程不達標,如何稱之為研究生。事實上,我國本科教育也在改革之中,更多地通過課堂過程考核而非期末考試來檢驗教學成果。

何時,當民眾習慣於“嚴”究生和本“苛”生,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才真正開啟了新時代。


只有研究生變“嚴”究生,才能有真學問

陳凱敏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博士,看懂經濟評論作家

中國的教育一直是嚴進寬出,之前是本科生,現在是研究生。隨著研究生的不斷擴招(我們學院近幾年從30人擴招到120人),一些本來不能讀研的學生也成為了研究生(滿分100分的英語,國家線不到40分)。為了防止研究生畢業質量下降,有些高校逐漸對研究生畢業提出了要求,比如我們學院(二本院校)就要求研究生畢業必須發表一篇SCI文章,比很多985和211學校的要求還高。在這種要求下,學生的畢業直接和是否發表論文掛鉤,如果在讀研期間學生還有混畢業的想法或者導師指導不力,就會有很大的畢業壓力,清退措施也成為必然。


只有研究生變“嚴”究生,才能有真學問

由曦

《螞蟻金服:科技金融獨角獸的崛起》作者,看懂經濟評論作家

我是在國外讀的研究生。我覺得國外研究生的學制設置很值得我們借鑑。比如我就讀的悉尼大學,就分為Research(研究)和Taught(講授)兩種分類的研究生(master degree)。前者是為了那些有意走學術研究道路的人所準備的,學制通常為2-3年;而後者則通常為了那些職業培訓與教育的人所準備,學制通常為1年,後者的畢業並不需要交一個大論文,而只是完成各個課程的小論文。這種區分培養、因材施教的辦法很值得我們學習。讓那些有志於學術道路的學生,去接受嚴格的學術檢驗,而那些實用型人才,則可以設置較為廣泛的科目,並不一定以最後的論文作為是否畢業的標準。





歡迎加入頂級學習研究資源群/工作與實習信息分享群/碩士博士交流群



只有研究生變“嚴”究生,才能有真學問


掃描二維碼,根據自己的需求加入相應社群

< end >

如果您對本文有好的想法,就留下您的寶貴建議吧!


看懂經濟熱文

1、那些市場化體制開出的銀行之花

2、“泰隆”模式是怎樣煉成的?

3、蘋果熟了

4、2019,黃金將再度崛起!

5、7000元網貸3個月變成50萬, “714高炮” 要錢更要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