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抗日根据地 大青山战役

沂蒙抗日根据地 大青山战役

1941年11月,侵华日军调集其第十军团主力和第二十二师团3个混成旅团以及伪军53000余人, 由日军侵华总司令(火田)俊六坐镇临沂督战,日军山东管区司令土桥中将指挥,对我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了“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1941年11月29日,抗大一分校移驻费东县大青山西侧的胡家庄、大古台一带(今属费县薛庄镇)。当日,一一五师、山东纵队发起绿云山战斗,为免受损失,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一一五师、山东纵队等后方机关也相继转移到大青山地区。敌人得知这一情报后,连夜调集重兵,以一个混成旅团的兵力合围大青山。此时陷于敌人包围圈的我方人员中,大都是非战斗人员,所配武器数量少,质量差。只有抗大一分校第五大队是有武装的学员队。 在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的指挥下,首先抢占制高点,以阻击敌人,掩护领导机关和非武装人员突围。

沂蒙抗日根据地 大青山战役

沂蒙抗日根据地 大青山战役

沂蒙抗日根据地 大青山战役

沂蒙抗日根据地 大青山战役

突围中,我们遭受了重大损失。山东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国际友人汉斯·希伯、一一五师敌军工作部部长王立人、抗大一分校二大队政委刘惠东、蒙山支队政委刘涛等近千人壮烈牺牲。

这是山东战史上空前壮烈的一次战斗,这场战斗中,万余非战斗人员与装备精良的5.3万敌人殊死斗争,一千多人的伤亡换来了九千人的胜利突围,敌人消灭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阴谋被彻底摧毁。

战役背景

1941年11月,日寇调动5万余兵力向我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发动“铁壁合围大扫荡”,企图以绝对优势兵力一举歼灭我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彻底摧毁我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29日,我机关数千人误入敌“清剿”包围圈内。30日凌晨开始,敌人以一个混成旅团的兵力,向我转移到大青山地区的军民发起攻击。

大青山战斗是1941年11月30日拂晓首先在大青山西北角的胡家庄、大古台北山上打响的。抗大一分校校部和五大队就驻在这一带。校首长迅速派出部队阻击,并组织机关向大青山方向转移。当我们转移到大青山西侧的南涝坑时,又发现山东分局、省战工会、115师机关以及《大众日报社》、还有医院等几千人也隐蔽在那里。这时胡家庄、大古台已被敌人占领,并在我们后边尾追上来,大青山东北方向也发现敌人。这样东面、北面都有日本鬼子,我们又侦察到南边由石岚方向来了一股敌人,以三路纵队快速向大青山接近。三面被围,校长周纯全等首长决定立即越过沙河向洋山(今为费县塔山)方向撤退。”

据刘老回忆,当时整个战场人多单位多,周纯全一边组织指挥战斗,一边组织机关人员撤退。但当大部队向西撤到李行沟时,南面的敌人占领了梧桐沟及上方的山头,一挺轻机枪居高临下向突围人群疯狂地扫射;北边,由胡庄家、大古台方向上来的鬼子占领了李行沟北边的小山头,一挺重机枪向下扫射,南北两挺机枪夹击,把李行沟西口完全卡住了。这时敌人已从四面包围上来,大青山下硝烟弥漫,枪炮轰鸣。

“向后撤时一些牺牲的同志身上有手榴弹,我就把它摘下来,一共有8个。”被刘钢搜集来的这些手榴弹由周纯全校长分给了其他的同志,刘钢和时任班长丁云(现居我市,离休在家)、王俊思沿着地堰迂回到南岭头下边,向敌人的机枪阵地甩了几颗手榴弹,把敌人的机枪打掉了,打开了敌人南北夹击的封锁口。

沂蒙抗日根据地 大青山战役

沂蒙抗日根据地 大青山战役

沂蒙抗日根据地 大青山战役

1941年,为了反“扫荡”,山东军政委员会决定将机关部队转移。相继转移到大青山的山东分局、省战工会、115师、山东纵队等后方机关和抗大一分校学员由于不明敌情,误入敌“清剿”包围圈内,从11月30日凌晨至下午四五点钟,部队终于胜利突围。

战役统计

这是场敌我悬殊的斗争:论人数,敌5.3万,我仅有1万;论装备,鬼子是大炮机枪,我方仅有手榴弹和一些短枪土炮;论战斗力,敌人是正规部队,我方大多是非战斗人员,机关后勤人员、女同志、伤员占了多数。但我方终于以一千多人的伤亡换来了九千人的胜利突围,粉碎了敌人合围、“清剿”的阴谋,保卫了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保存了山东的革命骨干力量。

纪念碑

1992年,费县县委、县政府在马头崖乡(现并入薛庄镇)的李行沟建立了“大青山战斗突围旧址”纪念碑,

沂蒙抗日根据地 大青山战役

并建立了多处永久性纪念设施。1997年11月,“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纪念亭等建起;2000年,共青团中央又将大青山革命纪念地命名建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这里都迎接一批又一批来此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国内外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