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曹篡魏哪有那么容易?同一个地方居然先后有三名大将背叛司马家

前言

三国末期在曹魏帝国内同一个地方发动了三次战争。

这三次战争有三个共同点:

一、都是以地方对抗中央;

二、都是以镇守寿春(今安徽寿县)的统帅发起的;

三、都是以反抗司马氏专权为目的的,

正因为这三个共同点,这三次战争被合称为淮南三叛。

谋曹篡魏哪有那么容易?同一个地方居然先后有三名大将背叛司马家

淮南郡

虽然正史把这三次战争称为叛乱,可是我却认为是成者王侯败者寇,我觉得叛乱不合适,在这里我就称为淮南之变吧。

具体情况是什么样子,现在就由我为大家一一讲解。


一、太尉王凌之变

01 王凌其人

说起王凌这个人,大家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可是说出王凌的叔叔,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就是那位用计除去董卓的王允。

王允除去董卓之后,安抚工作没有做好,致使董卓部将李傕,郭汜以替董卓报仇之名攻入长安,杀掉王允等人。

李郭二人是要杀掉王允全家的,王凌和哥哥王晨,因为年纪小,翻墙逃脱,逃回老家太原祁县(今太原祁县)躲避,过隐居生活。

后来李郭之乱结束后,王凌被举荐为孝廉,逐渐升官,因为做官有政绩,魏武帝做丞相时候,提拔王凌为丞相掾属。

谋曹篡魏哪有那么容易?同一个地方居然先后有三名大将背叛司马家

王凌

魏文帝曹丕称帝后,王凌因为屡建战功,得任职扬州刺史和豫州刺史。

魏明帝曹睿死后,命宗室曹爽(曹魏名将曹真之子)和司马懿同为辅政大臣。

曹爽极力拉拢王凌,任命王凌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军事(绝对的封疆大吏了),在随后一次王凌打败东吴的进攻后,升任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封爵南乡侯。不久又被封为司空。

后来曹魏发生著名的“高平陵政变”,司马懿诛杀曹爽及其亲党三族,夺取执政大权,完全控制曹魏大权。

司马懿也知道王凌是曹爽一派,为了拉拢王凌,晋封王凌为太尉,其他军职不变。


02 曹魏都督

这里简单说下曹魏帝国的几个都督区。

在三国时期都督很多,但是曹魏的都督、大都督可不是随便给的。

几大都督都有固定防区的,军衔基本也是固定的,分别为:北线,西线,中线,东线4个。

北线,为都督河北地区。

官职是征北将军过镇北将军,主要负责东北和北方防务。

西线,为魏蜀前线。

开始是一个都督雍凉,后来分为两个,一个都督关中,一个都督陇右,官职是镇西将军征西将军。

谋曹篡魏哪有那么容易?同一个地方居然先后有三名大将背叛司马家

中线,为魏吴前线。

都督荆州,后分为两都督,一个是都督荆州,一个是都督江南,官职是征南将军镇南将军。

东线,为魏吴前线,

分为淮南和徐青2州两部分。到了曹魏末期徐青2州基本上不怎么打仗了。淮南部分开始是都督扬州,后分两部分,一个都督扬州,一个都督淮北,官职为征东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以上说的官职基本是这样,也有多置重置时候。)

从这里大家就可以看出淮南的重要性了。在曹魏得任以上都督的都不是吃素的。现在的王凌是三公兼任曹魏东南地区总司令了。


03 王凌之谋

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虽然为了拉拢王凌,给了他太尉高衔,但是对王凌总是不怎么放心。

有一次司马懿问蒋济“王凌的能力怎么样?”蒋济回答“王凌文武双全,当世无双,他儿子王广又有大志,能力胜过王凌一筹。”对于蒋济看人准,司马懿没说的,司马懿就在心里对王凌有了戒备心。

谋曹篡魏哪有那么容易?同一个地方居然先后有三名大将背叛司马家

曹芳

高平陵政变后,王凌打算另立新君。

王凌认为曹魏皇帝曹芳懦弱无能,受制于权臣司马懿。

王凌的外甥令狐愚当时任兖州刺史,驻平阿(今安徽怀远县西南6里平阿集)。

王凌就跟令狐愚商量,另立新君。他认为楚王曹彪年长而且有才能,就打算立楚王曹彪为帝。

曹彪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称帝后,封王爵。曹魏对亲近宗室如同囚犯,所以曹彪在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前期的15年里,没干别的事,总是被迁来迁去,封地一直变换。(15年内总是公费旅游了,呵呵)。曹植有篇作品《赠白马王彪》的主人公,就是他。

令狐愚派心腹张式去联系楚王曹彪。

王凌派心腹劳精去首都洛阳告诉儿子王广另立新君的大事。

王广是一口回绝,劝老爹不要做傻事。

王广指出:曹爽和他的几个亲信虽然有些名望,但是政治能力不足,太激进,整得朝廷上怨声载道,所以司马懿虽然除去他们,但是司马懿兵并未因此而众叛亲离,反而获得了好名声。

现在司马懿虽然有权臣嫌疑,但是这老小子政治能力特强,他选拔贤能,对上对下都给予照顾,各方势力都分到了权利蛋糕。曹爽做的错事,或者人格缺陷,这老小子都改正了。现在这老小子父子兄弟子侄都掌握兵权,不容易取代。

可以说王广说的一言中的。枪杆子出政权,人家司马懿家兄弟子侄都居要职握有兵权,你王凌老人家就是个光杆太尉(曹魏太尉虽然是全国武装总司令,但是没有兵符调动军队,就跟个名誉一样。),你是有淮南地区的军队,可是这点人马跟司马懿手里掌握的全国军队比较,简直少的可怜。

所以王广劝王凌老实点。(王凌这时候快80了。)王凌不听。

令狐愚初次派张式跟楚王曹彪联系后,第二次又派张式跟他联系。

可是没等张式回来复命,令狐愚却病死了。这下王凌少了个得力帮手,就自己干。


04 智擒王凌

曹魏嘉平3年(西元251年),王凌听到吴国堵塞涂水(大概位置在安徽蚌埠市淮河附近),就上书朝廷要求讨伐东吴(实际上是准备发动政变。)但是朝廷拒绝了(其实是司马懿拒绝的)。

为啥呢,因为司马懿听说了王凌要起兵举事的消息。按理说王凌策划的是掉脑袋的大事,必须慎之又慎万无一失的,怎么计划会泄露呢。

令狐愚当兖州刺史时候,延聘山阳(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昌邑镇)人单固做别驾(刺史副手),杨康做治中(负责一州人事的官员),他俩都是令狐愚的亲信。

令狐愚病死后,杨康接受司徒高柔的延聘,去首都洛阳做官。他就把令狐愚的密谋告诉了高柔,高柔就上报司马懿。

谋曹篡魏哪有那么容易?同一个地方居然先后有三名大将背叛司马家

司马懿

司马懿这老小子最擅长政治,来了个外松内紧。

他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却加紧了部署。

任命自己人黄华(后来做到后将军,可惜三国志,晋书都没有传,我们无法知道其人生其他事迹了)为兖州刺史。

这一年,王凌派将军杨弘把自己兵变计划告诉黄华。黄华,杨弘联名上书向司马懿举报王凌。(王凌真是无语,用人不明。)

司马懿这老小子这下反应迅速,拒绝王凌出兵请求后。

一面亲率大军乘战舰南下讨伐,顺便带上了王凌儿子王广,一面用皇帝名义下诏赦免王凌的错误。

又写私信给王凌,安慰安慰,信中态度十分恳切,用来麻痹王凌。免得王凌狗急跳墙。

很快的,司马懿大军到了百尺(今河南省沈丘县颖水北岸),跟王凌驻地寿春(今安徽寿县)不到200里的距离了。

王凌大吃一惊,没想到司马懿这老小子速度这么快,自知没有办法对抗司马懿,就单身乘一艘小船,去向司马懿道歉认罪。

司马懿大军到了丘头(今河南沈丘县东南),王凌自己捆绑,并缴还所有印信,符节。

司马懿这老小子代表皇帝下诏,给王凌松绑。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司马懿这老小子对王凌很好,不会对王凌怎么样。王凌也是这么想滴。

王凌认为皇帝已经下诏赦免自己的过错,而自己跟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是好哥们,司马懿不会对自己怎么样。大错特错了!

司马懿这老小子可不是省油的灯,要么也不会耗死“大名垂宇宙”的诸葛武侯,智擒孟达,从地图上抹掉割据东北50年的辽东公孙家,成功忽悠了曹爽一党发动了夺权成功的高平陵政变(司马懿这老小子这几件事都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出来的,可以说是熟谙政治军事,王凌太嫩了!呵呵啰嗦了)。

王凌打算见司马懿,被司马懿一口回绝,这时候王凌才发现上了鬼子当,向司马懿喊“你写几个字我就来,为什么还带领军队来?”

司马懿答道“正因为你不是随便写几个字就能来的主儿,我才带军队来。”

王凌说“你欺骗我!”

司马懿“大义凛然”的说“我宁可欺骗你,不能欺骗国家!”

就派步骑兵600人,押送王凌前往首都洛阳。

王凌还在幻想司马懿可以放他一马,请求司马懿给自己几颗棺材钉,司马懿马上发给他?

这下王凌绝望了。

(是不是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呢,骂司马懿不是东西的时候,也在想自己怎么那么不小心,那么天真,哎说多了都是泪呀!这是我的调侃话,呵呵!)

谋曹篡魏哪有那么容易?同一个地方居然先后有三名大将背叛司马家

干宝的《晋纪》记载,王凌走到项县(今河南沈丘县)时候,看到贾逵庙

大喊“贾良道,我王凌的忠心,只有你的神灵可以知道。”(贾逵是曹魏忠臣,一生功绩颇多,他儿子就是那位帮司马昭出主意杀掉曹魏皇帝曹髦,拥立司马炎篡位的贾充,贾充女儿就是影响我国历史走向近300年的贾南风。不多说了,呵呵)。

走到项县不久,王凌服毒自尽。

随后司马懿到了寿春,张式等人纷纷自首,司马懿深深追究,把凡是参与这次事件的人,全部灭三族!

挖掘王凌,令狐愚坟墓,把尸体在附近村子暴晒3天,焚烧棺材中陪葬的印信衣服,再把尸体裸藏。(在儒教盛行的当时,司马懿的做法特别恶毒,也对其他有想法的各种势力有很好的震慑力)强迫楚王曹彪自杀。

下令所有皇族亲王的公爵的,全部集中到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派有关单位严密监视。(身为曹魏皇族如同囚犯)。

这里本来就该结束本次讲座的第一讲了,但是我还要啰嗦几句,讲讲那个告密的杨康。

杨康最初认为他举报有功,一定可以封侯爵。可是到了司马懿让杨康,单固对质时候,情况就不是杨康所想的那样了。

司马懿问单固,令狐愚有没有参与这件事,单固答没有。

杨康却指出单固参与了,单固大骂杨康“你这老奴,既出卖长官,又屠灭我的全族,难道你还想活命吗?”

因为杨康前后举报时候言辞不一,司马懿把杨康和单固一起斩首。

临到刑场时候,单固怒骂杨康“老奴才,你早就该死,如果死后泉下有知,你有什么面目在地下见人?”

俩人全部被杀。

司马懿处理完王凌之变后,任命诸葛诞为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写这句是为以后两次的淮南之变作伏笔。)

不久司马懿去世。据说司马懿是梦到贾逵,王凌向他索命,害怕而发病死亡。

司马懿死后,司马家豢养的朝廷摇尾系统建议皇帝应该按照“父死子继”的规矩,由司马懿嫡长子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辅政地位。

而此也引出了淮南三变之第二变。


二、毌丘俭,文钦之变

01 嚣张的司马师

司马懿死后,嫡长子司马师继承了老爹的地位。

谋曹篡魏哪有那么容易?同一个地方居然先后有三名大将背叛司马家

司马师

司马师起初执政是尽可能团结一切政治力量,同时他举贤才,明少长,恤穷孤,理废滞。史书记载“四海倾注,朝野素然。”可以说司马师开始还是挺好的。

经过一年半的治理,司马师在内外都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政治地位也稳固了。

接下来他又做了2件大事,使得曹魏各个方岳重臣开始心不安了!

1、在正元元年(西元254年)杀掉诸多曹魏重臣

中书令李丰(魏晋名士其女儿就是贾充前妻,西晋贤王齐献王司马攸的岳母),

太常夏侯玄(魏晋名士夏侯渊侄子夏侯尚之子,两个妹妹一个是司马师元配夫人,西晋追赠景怀皇后,司马师5个女儿全部是夏侯氏所生,一个嫁给名士和逌【音由】,生下西晋名士和峤,和郁),

皇后父亲张緝(魏晋名士,父亲是原凉州刺史,本人有才干,女儿为皇后,后来孙子又做凉州刺史),

黄门监苏钺,

永宁署令乐敦,

荣从仆射刘贤,

以上诸人全部灭三族。随后又废掉皇后。

2、废立皇帝

皇帝曹芳见到自己亲信大臣被司马师杀了,嚷嚷着要报仇,不久被司马师废去。

司马师废掉曹魏皇帝曹芳,准备立魏武帝儿子彭城王曹据为帝,被太后(魏明帝皇后郭氏)拒绝,折中办法,改立魏武帝孙子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谋曹篡魏哪有那么容易?同一个地方居然先后有三名大将背叛司马家

曹髦

正是因为司马师一系列的权臣跋扈行为,使得镇守曹魏帝国东线的淮南大将等人坐不住了。

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了。


02 名将毋丘俭

毌丘俭算是曹魏后期名将了,他在魏蜀前线,魏吴前线都待过,立过功。

后来在东北露过脸。他把高句丽差点灭了国(想起以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都失败我不知道说啥)。

因为在东北漏了脸,被封为假节监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镇南将军。

谋曹篡魏哪有那么容易?同一个地方居然先后有三名大将背叛司马家

毋丘俭

因为魏吴东关之战失败,曹魏的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诸葛诞被东吴打败,所以,司马师把毌丘俭和诸葛诞防区对调。

毌丘俭成了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

不久又在扬州刺史文钦和司马孚等人配合下,打败东吴大军。

司马师废帝废后,诛杀名士和皇帝亲近大臣,让毌丘俭极其愤慨。他感念当年魏明帝对自己知遇之恩,想起兵为曹魏除去跋扈不臣的司马师。

毌丘俭儿子毌丘甸对父亲讲“大人你作为一方诸侯,朝廷目前如此危难,你如果还是无所作为,那么你就要被天下人责备了。”

这样更加坚定了毌丘俭推翻司马师执政的信念了!毌丘俭就联系扬州刺史文钦。


03 猛将文钦

文钦这个人是曹真的同县老乡,骁果勇敢,粗暴刚猛,多有战功,跟曹爽关系很好。

谋曹篡魏哪有那么容易?同一个地方居然先后有三名大将背叛司马家

文钦

但是他目中无人,以前曹爽执政时候,仗着曹爽的庇佑,总是欺负人,得罪了不少人。

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后,文钦就心里惧怕了。

他还喜欢虚报战功,司马师不信他的虚报,就抑制他。

他是恨死了司马师了。

毌丘俭本来跟夏侯玄,李丰等人就关系好,俩人全被司马师诛杀后,毌丘俭也害怕被清算。

这样难兄难弟就走到一起了。

毌丘俭厚交文钦,文钦也相见恨晚的交往毌丘俭!


04 淮南起兵

曹魏正元2年正月(西元255年),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举兵直指中央执政司马师,俩人对外宣称接受郭太后密诏,发布檄文讨伐司马师。

俩人要求司马师退位,让司马昭代替哥哥职位。

司马孚(司马懿三弟),司马望(司马孚儿子)应该担任要职。

(俩人这要求,我也无语了。不说司马家会不会答应,就是退一万步讲,答应了,也没用他俩好果子吃,真不知道他俩的诉求怎么想的。)

邀请其他州郡牧守一同起兵反抗司马师。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