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为什么天在下地在上被称为“泰”,普遍认为的天在上地在下却为“否”卦?

梅花香自朵朵红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

泰卦,坤上乾下,地上天下。大地是重的、纯阴的;天是轻的、纯阳的。地在上,天在下,地重就会下沉,天轻就会上升,形成天地相对运动、阴阳相互交合的态势。阴阳交则生命现,天地合则万物生,故称为“泰”。“泰”就是祥和、美好、平安、康泰之意。所以《易经·泰卦·象传》说:“天地交,泰”,就是说,泰卦的形象就是天地相交。

否卦则正好相反,乾上坤下,天上地下。天轻要上浮,天在上则已经上升到极致;地重会下沉,地在下则已经下沉到极致。这时天地彻底分开,不再有相互运动。阴阳不交,天地不合,生命停止,万物消亡,故称为“否”。“否”就是闭塞、阻隔不通、变坏灭绝之意。所以《易经·否卦·象传》说:“天地不交,否”,就是说,否卦的形象就是天地不再相交。

泰卦是古人最大的生殖崇拜。原始社会的人寿命短暂,存活率低,所以延续种群成为最重要的事,而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生,现在叫提高生殖率。因此那个时代把生殖看得极其重要、极其伟大、极其神圣,所以形成生殖崇拜。我们现在能看到很多原始社会的生殖女神塑像是大腹便便的怀孕女人,脸模糊不清,但是硕大的肚子和女性生殖器官非常清晰,这就是生殖崇拜的鲜明证据。

后来人们把很多生殖能力很强、产卵很多的动物也拿来崇拜,比如鱼、蛙、蟾蜍,然后再发展到崇拜月亮,因为满天星星就好像月亮产的卵,而月亮圆缺就像是月亮怀孕然后生产,再怀孕再生产,每月一次,“生育能力”非常强。同时月亮的圆缺变化和女性月经周期也有关系,于是月亮也成为生殖崇拜的对象,到后来还把月亮和蟾蜍放在一起崇拜,把月亮称为蟾宫。再之后,生殖崇拜就提升到哲学的高度,认为天地交合化生万物,阴阳交合化育生命,于是天地交合成为最大的生殖崇拜,泰卦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谷神(空旷广博的道)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简直就是天地交合的生动描写。

北京故宫内廷正殿称为“后三宫”,其名称都是取自《易经》。前面是“乾清宫”,后面是“坤宁宫”,中间是“交泰殿”,就是取乾坤相交、阴阳互合、交泰化育之意,故而交泰殿被用作皇帝大婚时册封皇后的场所,也就是皇帝家的“婚姻登记处”。看得出阴阳相合、天地交泰的思想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很多方面,包括皇家文化,被视为一种高尚和高雅的哲学思想。

否卦则描述的是死亡。这时的宇宙一片寂静,天地没有了互动,阴阳不再交合,一切都归于死寂,伟大的死亡降临了。

“否卦”是“泰卦”的结局,这时“泰卦”所有的爻都完成了向对立面的转变,阴变成阳,阳变成阴,就成为“否卦”。这叫“错卦”,阴阳相错;也叫“旁通卦”,就是事物的另一面、事物的终极结果。“泰”的终极就是“否”,生命的终极就是死亡。

否卦给大家呈现的是一切活力的终结和阴阳分离。它是家庭的冷暴力,再无任何甜言蜜语;它是乐曲的终章,后面是无尽的休止符;它是事业的句点,唯有空空荡荡的座位和人去楼空;它是朋友圈的凋零,只剩下孤独终老和黯淡回忆。

然而死亡在佛教的教义中却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序幕,是再世的曙光,如何把握即将到来的新生黎明,大概是每个宗教都在思考的核心问题,这也正是宗教与哲学的界限,哲学思考这个世界,而宗教思考生与死。

死亡并不是只意味着痛苦和悲伤,它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大到宇宙,中到万物,小到量子,都会经历出生与消亡。死亡为宇宙中的青壮力量让出舞台,提供生存空间,对有限的资源重新分配,合理整合,它是伟大的牺牲,伟大的奉献,伟大的平衡,它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这个法则就是“无常”。

恒星的死亡,为宇宙提供了氦以上的元素;中子星对撞,创造出美丽的金、银等重金属。当我们抚摸绚烂的金饰,不要忘记,这是以毁灭两颗8-3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为代价的。

恒星的死亡并没有让这个宇宙走向冷寂,而是诞生出更多美丽而珍贵的元素;生命的死亡也是一样,让基因迭代,让生命进化,最终创造出了执掌地球的人类。

没有死亡,就无法体现生命的可贵;没有生命,也就无法反衬死亡的伟大。所以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说:“死亡是最伟大的平等,也是最伟大的自由。”

泰极而否,否极泰来,诚如是也。



易就是简单


这个问题很简单,有道是“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为什么天在下地在上是泰,天在上地在下是否?

因为“泰”和“否”是十二消息卦之一,而易经的特点之一就是崇阳。

阴消阳长是好的,所以叫做“泰”;阳消阴长是不好的,所以叫做“否”。

什么是十二消息卦

十二消息卦就是用十二个卦来象征天地间的阴阳消长,我们对应到地支代表的十二个月来理解。

子月寒冬,一阳复生,就用复卦来代表;

丑月,阳气的力量渐渐积攒,但是还不够壮大,就用临卦来代表;

寅月,阳气已经积蓄充分,春回大地,就用泰卦来代表,我们常说的“三阳开泰”,就是说三个阳爻代表的阳的势力已经壮大,阴阳处于和谐之中,万物欣欣向荣;

接下来的卯、辰月,阳气发展到最大,但是过犹不及,从午月开始,阳的势力渐渐消退,而阴的势力又悄悄壮大了;

直到申月,阴气在地下成型,积蓄了比较大的力量,而阳气就从此开始失去主导力量,走向消亡,我们就称之为“否”。


泰卦和否卦不能割裂的看待

如果单纯的将泰卦和否卦,按照上卦下卦的分法,将泰卦拆成上面是地(坤卦),下面是天(乾)卦,很多人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天在地的下面。

天当然不在地的下面!

周易是多重取象的,如果照本宣科,一定规定三个阳爻就是天,三个阴爻就是地,那是对于周易的误读!

如果三个阳爻就是天,那么乾卦是天外有天吗?坤卦是地下有地吗?

很显然是解释不通的。

在“泰卦”、“否卦”等十二消息卦里面,这就是代表和象征阴阳二气,并不是象征天和地。

小结

否和泰都是不可或缺的,天地之间没有长盛不衰的事物。我们要重视泰卦的力量和作用,同样也不要因为畏惧否卦的不利,就束手束脚,瞻前顾后,信心全无。

毕竟,“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谈者无语


这个问题说起来比较复杂,也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我这里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有些知识读者先可以认同它,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收看本人在今日头条上的《易经新论》连载,从周期、双周期,事物运动状态、易经重卦的得来等几方面入手才可以彻底的明白。

先说易经的八卦是一个周期,是按坤震离兑乾巽坎艮的顺序运动的,其中坤是出发点,是最低的一点,乾卦是运动的最高峰,当然是最高点,然后是运动的回归,回到出发的坤点,如图1、4所示。所以一个周期就是八卦的一个完整运动。

然后说易经重卦的得来,重卦是上下的各三爻组成,每个三爻是八卦中的一种形式,三爻共有八种变化形式,也就是八卦的一个周期,所以上下三爻各代表一个八卦的周期。这样就产生了上下两个周期的形式,如图2、8所示。

再说事物的运动,一般的运动都是主体的运动与外界的客观事物运动两种形式,外界的客观事物运动是主导的,决定性的,而主体的运动是从属的,被制约的,所以将双周期上面的周期定性为外界的事物运动,将下面的事物运动定性为主体的运动。“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上面的周期是外界事物的运动,是显著地变动的状态、是激烈运动的状态,是否定的形式,所以定性它为整体否卦,下面的周期是相对静止的状态,是顺利发展的形式,所以定性为整体泰卦。

下面的问题就比较简单了,乾是天,坤是地,上面周期的乾与坤的组合是在整体否卦的范畴,所以它体现的是否定的形式,它是天地否,如图2、8所示。下面周期的坤与乾的组合在整体泰卦的范畴,所以它体现的是肯定的形式,是相对静止的形式,是顺利的形式,所以它是地天泰。这就是天地否,地天泰的科学、哲学的解释。

如果没有基础知识看到上面的解释可能比较困难,所以有时间的话还是看 一下《易经新论》的连载,应该会有帮助,而且应该不仅仅是在这一个问题上。有不同意见可以商榷。


于雁鸣的哲学与易经


这个问题不复杂,泰即通,否即闭。泰上卦坤,下卦乾,坤为阴,乾为阳,阴在上,阴性向下降,阳在下,阳性向上升,这样阴阳相交,交则通,通则泰也;否上卦乾,下卦坤,乾阳在上,阳性又向上,坤在下,阴性又向下,这样阴阳不交,不交则闭,闭则否也。通俗地说,泰卦,在上卦的阴气向下,在下卦的阳气向上,阴阳相感,男女交媾,所以就泰;而否卦,在下的阴气向下去了,在上的阳气又向上去,阴是阴,阳是阳,各干各的,阴气和阳气不相交融,不相通,违背天地自然之理,当然不好,所以是否。另外,泰、否都是消息卦,即气卦,泰是正月卦,三阳开泰,值春分,万物生长,天地通则万物生,故泰也;否是七月卦,值秋分,万物萧条,天地闭而物不生,故否也。


四一翁


在卦象里,天在上,地在下,看起来符合自然现象。


天的性质是纯阳,地的性质是纯阴,所以,反映在卦象里,就是上卦是纯阳的乾,下卦是纯阴的坤,这是天地初创时的形象状态。

从阴阳自然升降的规律,也是这样。阳清阴浊,天清地浊,阳气清,向上升,升而为天,阴气浊重,向下降,降而为地,用阴阳性质的哲理,也是这样解释天地成因的。

天地虽然是这样的定位,而且这样的定位还要继续保持,就是所谓的“天地定位”。

但是,天地大德是生养万物,万物如何生养出来的呢?《系辞传》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这是易经里的一条基本的法则,阳阴交,万物生,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就像男女之间,互相交合,才能化生下一代,在天地,就是化生万物了。不论男女和天地,化生的本质都是阴阳相交的原理。

天在上,地在下,表示天和地所代表的阴阳不交,你是你,我是我,互不相干,互相隔离,互不交流。所以这种互不相交的状况,就是不通,不亨通,不交通。在易经卦象里,就是《否卦》。 《象传》曰:天地不交,“否”。否就是这么来的。


这种状态不是“易”,而是穷,在穷的状态要变,才能通,“易”就是要变。

怎么由不通变为通呢?那就是阴和阳互相交通、进入并融合。

解释《泰卦》的《彖传》讲道:“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 其志同也。 ”

《泰卦》乾卦阳在下,坤卦阴在上,好像是天颠倒到下,地上升到上,天地颠倒了。其实,这时表示的不是天地颠倒,而是表示阴阳相交的原理,阳进入了阴之中,阴进入了阳之中,反映在卦象里,就是阳在下,阴在上,意思是阴阳交合。既然阴阳相交,阴阳相互进入和融合,这就是一种和合的状态。到了这种状态,才能够做到阳生阴长,造就了万物生长的形势,在人和事上都表示亨通和变化向好的情态,事物进入到生发和繁荣的阶段。

这种阴阳和合的状态,在《周易》各卦中是不多的。在《周易》的自然变化观方面,这也是《周易》追求的理想状态。

注意,理解泰卦的时候,一定要把阳下阴上,看做是互相进入,并且相互融合的情态, 好比是男女交合,才能够生养下一代。到底是上下,左右,远近,高低,那要随事而定,不必拘泥。


热带雨林的午后


【地丁老师讲神话故事】,看了以上朋友们回答,的确“太有才了”。在【百度】上查一查答案,回头自己一编就提交了。可是,你不知道,【百度】上的答案也不一定准确。这样的话。你永远也弄不懂【易经】的真谛了。

再这样下去,不用多少年,【易经】这部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著作,就成了一文不值的垃圾书籍了。嗨……

朋友们,就连人类始祖【太昊伏羲】,也不知道天在下地在上👆怎么就成了【泰】卦了。

好了,大家请听【地丁老师讲神话故事】,讲解天在下、地在上成为【泰】卦的秘密吧。


的确,【易经】有三代四个人完成的。起初,伏羲只研出了先天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后来的周文王把先天八卦重叠研出了六十四卦。是也就有了今天咱们讲解的【地天泰】这一卦了。

周文王造后天六十四卦的时候。是以先天八卦为主,也就是下卦(内卦、主卦、体卦)。也是初卦、本卦基卦。在下卦的基础上加上了上卦。(外卦、客卦、用卦)

所以,在【易经】六十四卦中,就以下卦为主,为大、为始、为根基。以上卦为辅、为终、为枝干。天地无上下。



因此,就有了乾下坤上为【地天泰】卦。天在下为大,地在上为小,小往大来,乃【泰】也。


地丁老师的古代史


首先看下泰和否的意思,泰的意思就是通,否的意思就是堵塞。


地天泰和天地否,这要说的就是古代的观点。这乾天坤地各代表的事物。

天代表君王,天子,代表领导层的地位。地代表的是百姓,是大众,代表的是受管理的阶级。

首先,地天泰,不难看出,天在下地在上,就是君王管理阶级的人来到下面,感受百姓的生活,就知道下层人的生活,那样作为君王,管理的人就可以更好的做出政策,而百姓和受管理的来到上位,意思就是可以给当政者做出建议。

这样的话,就上下相通,君王下基层了解到下面的生活。上下相通,则泰,这就是地天泰。

其次,天地否,天上地下,君王,管理层的人永远高高在上,不下来百姓心中,受管理的人也不知道君王,上下各不相知,不相知则不通,不通则堵塞为否。这就是天地否。

所以上天下地位否,上地下天为泰。同时周易讲的事不是常年不定的,所以才有否极泰来,剥极则复。


中孚鉴


需要注意的是,64卦卦名来源于先天八卦,而在先天的世界里,并没有后天世界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只有阴阳二气的交媾,阴阳交媾为吉,阴阳不交则为凶。地天泰卦,坤卦为地属阴,阴气浊而重故往下沉,而乾卦为天属阳,阳气清而轻往上升,这样阴气下降与阳气上升就能在中间相遇而交媾,反之,如果乾卦在上,坤卦在下,就构成天地否卦,乾卦乃阳气往上升,坤卦乃阴气往下沉,则天地之气不交媾,无法交流,也无法诞生天地万物,故为天地否卦。类似的还有水火既济,在后天世界是水克火,而在先天世界里,火上升,水下降,水火交融在一起,阴阳相济为吉,反之也是不交媾的火水未济。所以后天世界与先天世界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规则,有时是相反的,就像宏观世界的规律与量子世界规律不同一样,所以用梅花易数起卦测吉凶,不能以卦名来定吉凶,而务必看卦本身的作用情况。

更多精彩玄学内容,请关注我(玄运国学讲堂)!


玄运野鹤谈风水


《易》有说日月的结合体,就是日月交易变化的意思。但易的全部内容是由六十四卦而来,而六十四卦于出太极图,之所以为太极就是阴阳平衡而互动。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故此基于平衡状态的卦象为吉卦。



说“泰”与“否”卦。

泰:地天相交,小往大来,吉。天地相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

按易象说,天高在上而天向上升;地卑在下而向下沉。故天地相违而向,或说相相背而各走东西的意思。但泰卦,天处于下而地处于上,天在下向上发,地于上向下说有阴阳相交之义。阴阳相合,万物交殖出长新生命,交有阴阳结合之义为太极也。

其中乾又代表阳仪,坤又代表纯阴仪。所说日月交泰大吉。

内君子外小人,一家人同心同德,一致赂外也是和睦境象,也是大吉之属情。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大往小来,天地不交,万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无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以乾表示男,以坤表示母,男女不交配,则无生殖之功,无生殖后代则无人伦之始,这是否不吉之其一。

以乾为天以坤为地,天高居上,而坤自处下方,两相不来往,也曰“纯阳不生,纯阴不长”之义。

两相不来往何偿有吉。


尘缘术数


因为,古人文经典中的意识、领导组织等为“天”,身体、人民等为“地"。地在天之上,意即身体物质决定意识,人民当家作主,选举决定领导,就使人身心康泰,国秦民安。

否则,把她颠倒了,变成天在地之上,就是否卦,即颠倒黑白的思想理论、历史,会使人和社会变否(不顺)、痞子半天下,最后要被历史否定。这也是"否痞”二字造字的意思。

否定之否定,为肯定的泰卦。这是以往的原始科学社会圣贤继承断绝了的科学社会思想文化“绝学”,为万世开创“太平"的科学文明社会思想理论。

详见《大众龙学一一应用数学周易的破译》《破译背后的龙学密码》《解密红楼梦真味道》前面的“说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