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易经》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不把《易经》当教材?

万事娱乐


把《易经》当教材,估计会有这么一天吧,等到什么时候中国人真正接受自己的文化的时候可能会实现。现在为什么《易经》当不了教材?

1.真正懂《易经》的人太少,沽名钓誉居多。我们要普及一种文化知识,你得有传道者不是?

2.文化根基太浅。我们不能否认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过重创。徐文兵老师说过,现在中国人认字不识字,我们真要读懂古人的书,就要懂古人的语言,文字。反观现在,懂得人有几个?随便说个耳熟能详大家都认识的字“健”,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健”字,真正明白这个字的含义的有几个人?《易经》通篇下来少内容,我们要学多久?

3.与现代倡导的主流思想相悖。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没错。但是我们对于迷信没有“科学”的界定。现在大家提到《易经》就想到这是本占卜的书,多可笑,连这本书是干嘛的都分不清,还怎么学?学习迷信啊?

4.真正高深的东西很难被普及。听说过《相对论》吗?看过霍金的书吗?研究过荣格佛罗伊德吗?是不是都听说过,但是没研究过?当然有人在研究,专家、学者、科学家,或者高学历的人……这些只是这么厉害,为什么不当教材啊?为什么高精尖都在少部分人手里?因为我们看不懂啊。

5.我们的初级教育是“扫盲”、塑造人格的。看看真正研究高深学问的都是什么人?如果对方不是骗子,那一般都是在某些方面,比如思想、认知、领悟、地位等这些方面有两把刷子的人。所以,《易经》就目前的解读状况而言,普及不了,有些学问注定无法被所有人接受。

我不是说《易经》多厉害,多神秘。反之,我一直觉得没有什么神书,它也没那么神秘莫测。你觉得它神秘是因为你未曾尝试认识它,更遑论懂得。我们站在门外,听门里的人滔滔不绝,有说这样,有说那样,其实你没听明白,就开始跟着以讹传讹,尤其是那种听得一言半语的人,甚至都觉得自己领悟了什么大道理,心生“不过如此”的感想,要么就是觉得“果然深奥”,这两者都是拾人牙慧,至于本来是什么模样——哪还有原本的样子啊。

许多地方把《易经》定义为一本占卜用的书籍,这种定义本身就是偏颇的,易经的伟大之处并不是预知,而是易经本身蕴含的大道哲理。现在人单纯只追求其中其中一个方面,可能都会走向歧路,还是术数和易理两者相互印证、借鉴才更好。

虽然说我们没有把《易经》当做教材,但是在我们学习的教材中,有很多是在印证《易经》的哲理的,就像是《老子》第五十八章“福兮祸兮”的道理,还有“月满则亏”的道理,天时地利人和的道理……在我们学习中,这些都是重点知识,有多少人知道这些道理与《易经》的启发异曲同工,甚至很多都是启发自《易经》?!


古人说人生有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我觉得《易经》也是如此的。

乍看之下,感觉不过如此,不就是事物发展的琐琐碎碎,发展规律吗?我也知道万事开头难,我也知道高处不胜寒,我也知道作茧自缚,这还用《易经》来一点点的给我讲道理吗?是的,你需要!

再了解下去,便会感慨于《易经》原来如此玄奥,几乎可以准确的预测出事情的发展趋势,甚至给出意见和指导。随便拿出一卦来,比如第一卦“乾”卦,它怎么就知道“亢龙有悔”,让我适可而止,不要急于功成呢?是不是很神奇!是的,很神奇!

等到经历过一番之后,你再回头看,原来,在你第一次读到《易经》的时候,它就已经告诉你结果了。它本来就是我们周身这些琐琐碎碎的小事小情小物,他们无一不在按照自己的规则和规律运转、行动……本来就存在的,本来就如此的,山还是那座山,从山脚,到山中,最后翻过高山……看见的,听见的,体会的,是那些景、那些风、那些声音和生命……但是懂得,随着步伐的不同随时在变……

这就是《易经》,它可能会很神秘,也可以很简单,有些东西,不是努力可以获得,它需要领悟,;有些东西,不是在门外就可以听得明白,它需要亲自去尝试……《易经》的奥秘是因人而变。



最后借用金庸老爷子的一句武功秘诀,用来总结我对于《易经》的态度: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也许……你就看懂了呢,无论它的神秘,还是平庸。


古代哲学思考


《易经》在古代就是教材,孔子不是把它当作教材吗,然后《四书五经》也有《易经》。然而《易经》并没有什么厉害之处,不过和其他《经》一样是儒典之一。汝南袁氏还是治《易经》的世家,结果袁绍在官渡之战也被庶族出身的曹操打的落花流水,当然袁绍可以说是成功人士,但和《易经》学问有多少关系,还真没证据能够表明。


《易经》其实分为经和传两部分,经是商末周初的占卜记录,传是战国儒者的解释。所以一般吹《易经》也就是吹《经》这部分。其实卜筮这种东西虽然在商代是非常重要的,当时人甚至逢事必卜,但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一种神本主义。而周代明显就更重视人本主义,卜筮也就慢慢沦为杂学了。

作为卜筮记录的《易经》,当然是有价值的,不过在今天看来,仅仅只是反映一种朴素的哲学观。类似的还有《老子》,谈得越是玄乎其玄,后人越是觉得高山仰止。加上被算命先生们一发挥,简直成了天书。但个人认为,教材还是要具体、实在、前沿,所以《易经》作为哲学史一部分研究还好,专门作为教材并不合适。




林屋公子


首先问一下伟大的事物是否一定要进教材?

第二易经历害吗?

答案勿庸置疑,所有否定易经地位者都是无知者无谓。

是的你只要信口雌黄,人云亦云说易经多么不堪,我就可以把你定义为无知者无畏,无论你什么样的身份,是什么所谓的学者教授还是什么职称。

为什么?

因为整个文明奠基在此,儒释道,我们的理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你今天能站在这说话,都是奠基于此。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的地位,今天仍然没有动摇。

即使在今天这样的社会,创造这样的一套系统,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所以收起你的浅溥。

下面回答一下为什么没有进教材。

实际上易经就在教材中,论语,诸子百家,都有它的倩影。

没有真正地现身在于不具有普适性,因为时代不同,古人十四岁要背几十万字,今人怎么做到呢?

但是不排除文化回归之后,将在教材中显身,三字经不就有曰连山,曰归藏,曰周易吗?今年中央四套不就有易经专题歌咏会吗?这不就是主旋律吗?





袁天罡奇门遁甲号


这个问题其实是要分两方面来看的,第一,易经是不是真的这么厉害?第二,如果第一条成立了,那么它能不能成为教材?

首先,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千万不能把《易经》等同于后来传袭至今的《周易》,一个令人汗颜的事实是,这《周易》更多的时候成了街头巷尾算命先生的金字招牌。

我们不去贬损某个职业,但如果只把这《周易》当作占卜的工具就太狭隘了它的意义。因为《周易》首先是文化,其次是哲学,再再再其次才是它的应用之一,占卜。如果说《周易》是大海,那占卜只是大海里的小蝌蚪。

我们千万不要混淆了《易经》和《周易》,因为对于《易经》来说,也许《周易》也是只小小蝌蚪。其实《周易》还有对儿海尔兄弟,夏代的易书《连山》、商代的易书《归藏》,只是后来被袁维娅唱的说散就散了,到今天还处于失传状态。

还有传说《连山易》、《归藏易》、《周易》都成于上古的,上古是个什么年代?那是开天的盘古、造人的女娲生活的年代,那是个脱离了地球引力的年代,能飞的,铁头的,不死的比比皆是。

还有一个人证明了这三易成于上古也许不只是传说,这个人就是中华人文初祖伏羲,创造了先天八卦的牛人。

就是这先天八卦传来传去传了多少代,然后传到了周文王这里,才有了后天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周文王姬昌所作的《周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倒车请注意:预测≠算命)

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

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这《易经》是不是真的厉害显而易见了。

第二,为什么《易经》没成为教材呢?

上面也提到过,《易经》虽然博大精深,但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因为他和兄弟们失散了。这两个家伙不知去向,却留下了他们的皮肤,《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若想研究通透必然耗费大量的心血时间。

单说《周易》,它自古至今没成为教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太过晦涩难懂,小孩子背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容易,背一句“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太难,就相当于让一个只会十以内加减法的小娃娃去学微积分一样。

虽然说《易》是群经之首,但它的发展经历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前两圣伏羲、文王,第三圣是教育这行的祖师爷——孔子。

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语录《论语》成为永恒经典。他作《易传》,丰富了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孔老夫子第一次指出《易》之本质在于“德义”,认为广泛积德者,没有必要通过祭祀以求福祉;躬行仁义者,没有必要通过卜筮以求吉祥。其核心宗旨是要百姓做个良民,并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也就是说,易自孔子开始已经包涵在传统君臣父子的儒家思想体系中,因为没有哪个君王希望自己的臣下子民看得比自己还要透彻长远,能预测出自己都看不到的未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纵然《易经》成不了教材,也不能否认它成为经典,它终将成为心心相传的火炬,穿越历史与现在,照亮过去和未来!


24帧半


古时把《易经》冠为群经之首,其实它也是群经之始,《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之三易,《连山》和《归藏》早己失传,我们说的《易经》,其实说的就是《周易》,它是有周文王坐牢时研究演化而来。


我对《易经》只知道个毛皮,如果你自认为有很高的学问,就请你不要看下去了,因为我的观点很可能让你忍受不了,认为我是荒唐的,肤浅的,甚至是无知的。

任何好书都是传播知识,阐明道理为主的,我们讲大道至简,而《易经》恰恰是大道至繁,甚至是小道也繁,这增加人的辩证思维能力还行,但要传播知识就不行了,明明是一划,又代表阳,又代表天的,你让学生怎么去学现代知识,再说,解释出来的都是事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根本达不到教育,传播知识的目的,用《易经》算算命还可以,能够糊弄些人,事实上的确是用来占卜,算卦的。

其实开始《易经》也是简单的,都


是被《彖》曰,《象》曰,《文言》曰,还有后世无数个曰搞复杂了,为什么要搞复杂?就是不让老百姓也懂,连普通百姓也懂了,那还怎么占卜骗钱呢?用八卦占卜,其实卦就是挂,挂就是明着挂在墙上让你看,可是让你看又不想让你看懂,所以挂就变成了卦,八个卦解说解说太少了,所以再乘个八,就变成了六十四卦。还有易,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容易的易,《易经》应该是容易的经,但为什么大家还搞不懂了,变成了烧脑子的经,说到底就不想让你搞懂,搞不懂就可以有无数种解释,可以解释成是哲学的书,是政治的书,是生活的书,是文学的书,是艺术的书,是科学的书,那你用《易经》去考考大学看看,政治零分,艺术零分,文学零分,科学还是零分,不相信试试看。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但不是文化的海洋,是基石,但不是高楼,什么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含盖万有,纲纪群伦都是文人墨客想象出来的,《易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是有的,但也不能无限拨高,要建设祖国,创造财富还需学习科学知识,不知大家怎么看?也许我是无知者无畏吧,如果你的解释更靠谱,我是可以改变看法的。


雪上长留马行处


《易经》在中国古代就是教材啊,古代学子们科举必考的四书五经里,最重要的一本经书,就是《易经》。


《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几部重要的经典著作,称“四书五经”。而《易经》(也叫《周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它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易经》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等与人民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是五经之首,首教之书,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从古至今几千年,有无数的文人学者都在研究易经。比如春秋时期的孔子、魏晋时代的王弼、宋朝的朱熹、程颐、京房等人,都对《易经》有很深入的研究。


到了当代,山东大学成立了易学与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对《易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比较有名的有郑吉雄、刘大钧、林忠军等人。


所以,一直以来,对于易经的研究几乎没有中断过。

至于现在《易经》为什么没有被列入教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现代中国人对于古文化了解已经不多。

现代人对于先祖流传下来的文化,学习和了解的已经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能背出来唐诗三百首的人已经凤毛麟角,就更不要谈什么作诗唱词了。连这些浅显的古文都没有什么了解的人,又怎么去理解那些深奥的理论呢?所以不是说《易经》已经落伍,而是懂得它的人实在是不多了。


2、学习西式教育的中国人,不够重视东方的思想理论体系。

毋庸置疑,现在的国人接受的基本上都是西式的教育,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自然就会接受西方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受此影响,也就淡化了对东方的思想体系和理论的重视。因此,有很多“精英”们就会从内心瞧不起《易经》,甚至将其斥为封建迷信。


3、《易经》内容过于艰涩,研究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由于年代久远,史料和思想体系的残缺,因此现代人研究《易经》,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还不一定能够研究出什么成果。所以很多人都会在困难前退缩,毕竟大多数人并不能沉静下来用心去做研究,更多的人读书都只是为了谋生罢了。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想潜心研究易经还是需要下很大的决心和毅力的。

研究《易经》都这么困难,那么要是把《易经》作为教材,让现在的学生都去学习,估计难度还是很大的,而且《易经》在当代应用范围并不广泛。


综合多方面原因,《易经》还是适合以研究为主,没有必要当作教材,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进行学习。


有书共读


易经太厉害了!把他当教材,那那是对易经最大侮辱。

周易到底有多厉害?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为易、诗、书、礼、乐、春秋群经之首,设教之书,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大道之源。

1,周易是中国文化总纲,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文化。

2,易经建立的哲学体系,包含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超高思想内涵,比西方早了2000年。

3,易经最早使用了二进制法,西方人更加易经创造出计算机。

4,易经用数学方法预测吉凶,占卜未来,十分精准。

5,易经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奇门遁甲,五行八卦,都是超级无敌。以诸葛亮为例,八卦阵,木流牛马,

6,周易之前,还有夏朝的连山易,商朝的归藏易,前两部已经失传,如果不失传,我们现在统治全人类问题不大。

7,易经基础上衍生出道家和儒家学说,成为中国5000年的政治智慧,管理艺术源头。现在很多500强都采用易经当做管理教材。

8,易经学好了可以逆天改命,做生意赚大钱,做学问快出名,做什么成什么!

易经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智慧,如果把他当教材,矮化到一般知识的地位上,是对易经最大侮辱,是不敬祖宗。

易经的学问太过博大精深,一般智商的人根本读不懂,现在读懂易经的人太少了。向孔子,诸葛亮,王阳明那些读懂易经的人,哪个不是做出了撼天动地的大事。

抱歉,实在编不下去了,如果攒够100赞,我就继续编。


历史知事


老鬼作为学习《易经》十五六年,算是一个小学生,或许有一点点发言权,谈谈个人看法。

还是用视频吧,说的透彻点——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f5f4aaa3888262f11e9e443fe736b1f6\

老鬼归来


《易经》本来就是群经之首,在历朝历代都是教材书。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因为前两部已经失传,我们现在说的《易经》就是《周易》,相传是周朝的文王在监狱里推演出来的。《周易》的思想,包罗万象,深奥难测,是老祖宗遗留给我们的文化结晶,中华文明的源头。

我们的祖先在还没有发明文字之前,就已经开始用八卦图记事以表达意思。后来周文王推演出《周易》流传下来,然后在此基础上,才有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一切都是从《周易》开始的,所以说《易经》为群经之首。

《易经》包含了哲学、科学、宗教三种精神,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难道你还觉得《易经》不够厉害吗?

后面你说如果中国人都学,那不是无敌了。你那只是假设,《易经》可不是小学生课本那么简单,不是谁学几年就学明白的,古代人就都学,精通周易的尚且不多,何况现在人心浮躁,有几个人能真正领会《易经》的奥妙。

即便大家都懂《易经》了,也不是天下无敌,因为很多事情都是已经注定了的,你就算知道又如何?你就算能算出你的寿命,难道你还能长生不老吗?不过也不是无所作为,《周易》给了我们一句人人都能明白,也能做到的至理名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就是最好的改变命运的办法。


一声佛号一声心


《易经》确实很厉害,而且它也确确实实曾经被当作做教材,但是不是现代。我不知道为什么好好的古典文化精华,非要有人将其当作糟粕全盘否定,这样就能显得你现代了吗?

如果真是这样,你还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

一、《易经》到底神在哪里?

根据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先生的研究,《易经》不仅深受古代人的推崇,它和现代人的关系也匪浅。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易经》和现代宇宙观有关

《易经》六十四卦,彼此可以换来换去,每一卦只有两个爻的变化,即一阴一阳,怎么还都可以连在一起,因为都来自乾、坤。可见,《易经》的观点就是一种机体宇宙观。

西方的科学到二十世纪以后,从“相对论”到“不确定原理”,再到“量子论”,一路发展到现在,才发现宇宙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是一个有机体。他们很惊讶中国的文化,不了解为什么我们那么早就发现这个理论。其实,中国的宇宙观是素朴的,并没有经过西方那种认真的思辨过程。不过,这也说明古人的智慧是何其伟大。

2.《易经》与计算机有关

据说,清朝初年,西方有位大学者莱布尼兹(1646-1716),读完传教士用拉丁文翻译的《易经》后,从里面的六十四卦体会到二元对数和二进制。你能想象西方的先进成果最初的启迪居然来自古老的中国吗?

什么是二元对数?用阳爻代表一,阴爻代表零,一和零就叫作二元对数,而现今的计算机就是从二元对数的思考模式发展出来的。换句话说,计算机基本构成的模式和方法,与《易经》的基本观点,两者之间是有相关性的。

3.《易经》的重点在于心理分析

在瑞士南部与意大利接壤的阿斯科纳,有一闻名遐迩的学术中心——爱诺思基金会。该基金会的前任主席瑞策玛博士,耗费40余年的心血,完成了爱诺思的《易经》版本。

瑞策玛博士认为,《易经》充满灵性,充满了深刻的心理学意义,包含着目前西方深度潜意识心理学以及分析心理学的深刻道理。他说,“易经中包含着荣格所描述的原型力量。这种力量代表了生命的变化以及其意义的体验,其规律或道。”瑞策玛曾经这样来介绍他们所翻译和注解的易经:“我们这部书是把富有灵性的易经,作为一种心理学的工具。”利策玛认为,“易经填补了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缺口”。

二、《易经》什么时候被当作过教材?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经典的一部分,《易经》很早就被古人当作教材了好吧?

古代的学子尤其是南宋之后,四书五经早就被当作了读书人的必备教材。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这里的“易”指的就是《易经》。这个《易经》不仅孔子小时候作为贵族子弟会学,就是孔子后来开坛收徒之后,也依旧以《易经》作为教育学生的重点教材。

孔子晚年执迷于《易经》,知道了什么是天命所归。而且他还曾经后悔地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史记·有若传》曾经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是孔子死后,孔子的弟子有若因为长得像夫子,就被学生们当作老师一样供奉。可是有个学生不服,就拿孔子曾经算出来的事情问他,结果有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就被群嘲了。

所以说古代的老师不是那么好当的,那都是博学鸿儒啊!不懂点儿《易经》都不好意思教书。

从汉武帝到宋神宗(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被废除),读书人想要当官都有一个路子,那就是“明经”——被推举或者考中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那这个“经”自然是少不了“四书五经”,自然就有《易经》。好多名人都是“明经出仕”的,比如元稹、狄仁杰、文天祥等。

三、为什么现在不把《易经》当作教材?

因为现在中国的教育基本上是仿照西方的教育,不再像以前一样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相对而言,我们学习和模仿的西方的东西更多。

但是,我们从学科方面基本上照搬过来了,学到了西方教育的“形”,却遗漏了西方教育的“神”。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可以说是说和做并用。而我们中国的教育却是教师大包大揽、滔滔不绝、无懈可击,学生呆若木鸡、抑或全神贯注六神无主。故而,我们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是失败的,是流于表面的。

更早一些的我国古代教育,学生从小学习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可以说这才是均衡发展的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而不是后来渐渐发展的应试教育那个样子。孔子的学生能有那么多人才,可不是靠死讲教材教出来的。而是在耳濡目染中,无论从道德人格方面,还是在专业学习方面,都全方位地向老师学习。这才是真正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孔子的学生都心甘情愿地跟着孔子四处奔波,颠沛流离,也没见有人自杀的。

他们是真的爱自己的老师啊,老师死后,还自觉地守墓三年才走。而子贡,甚至舍不得到又守了三年。和某校的研究生导师相比,那差距也太大了。

四、《易经》的神奇被夸大了吗?

《易经》的作用是否被夸大,全看你怎样看这本书。有的人确实能通过《易经》算出来什么,更多的人却是用《易经》来指导自己做人做事。因为“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事物总是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的,不能仅凭一时的成败来断定一个人和一件事的好坏。——这提醒人们“世事无绝对”——命运,终究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且,算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变卦”,那个方法非常纷乱复杂,一般人如果数学不好根本搞不清楚。只会越搞越乱。

总体来说,解读《易经》的流派可以分为两派六宗。两派为象数派和义理派,象数派又分占卜、禨(ji)祥、图书三宗,义理派分为老庄、儒理、史事三宗。当然,无论属于何派何宗,首要的都是要读懂卦辞与爻辞。

所以,《易经》中最关键的还是其中蕴含的朴素哲理。

《红楼梦》的作者那么富于叛逆精神,都没有否定《易经》,连史湘云都张口闭口是《易经》,如果它是糟粕的话曹雪芹能喜欢吗?

真正好的东西,明眼人都是看得出来的。

不同的是看的人,有的人将其曲解,有的人将其功用。

总而言之,这个东西,神不神看的是自己,不是看你看的什么书,因为即使你看了,你也未必看得懂,未必看得透。而看得透看得懂的人,就不看《易经》也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另,欢迎关注本人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不忽悠,不夸大,给你真正想要的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