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子午谷奇謀也就問諸葛亮要幾千兵馬,諸葛亮為什麼不敢一試?

聽風小熊


子午谷奇謀發生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這一次北伐也是諸葛亮幾次北伐中規模最大,離勝利最近的一次。

我們可以先看一下諸葛亮北伐的路線圖,從圖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到,當時諸葛亮從漢中發兵攻取關中時是有幾條路可以選擇的。


當時可供蜀軍北伐的道從東到西分別是子午道,駱穀道,褒斜道,陳倉道和諸葛亮出祁山的長道。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收取關中,佔領長安,進而收復中原,最終一統天下,所以按照諸葛亮的設想,攻取長安最快捷的道便是子午道了,所以第一次北伐之初,魏延便曾提出派一支奇兵出子午谷,奇襲長安的計謀。

根據《三國志》記載,魏延對諸葛亮說:“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比東方相合聚”,如此一來“丞相可大驅士馬,自斜谷而進。如此行之,則咸陽以西,一舉可定也”。

大意是說,長安守將夏侯楙膽怯且無謀略,我可以率五千精兵從子午谷星夜奔赴長安,十日便能抵達長安城下,到時候夏侯楙定會落荒而逃,長安頃刻之間便可落入我軍之手,之後諸葛亮率大軍出褒斜道,完成對關中的平定。


如果單純的看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似乎頗有可行之理,然而諸葛亮卻斷然否定了,諸葛亮否定魏延的計謀是否真的只是出於謹慎?不敢一試?我們可以試著分析一下魏延的計謀究竟可行否?

史書記載,諸葛亮對魏延說:“汝欺中原無好人物,倘有人進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殺,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傷銳氣。決不可用”,還說:“吾從隴右取平坦大路,依法進兵,何憂不勝!”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魏延此計謀的可行性和諸葛亮的想法。

第一,子午谷與其他三條蜀道都是位於秦嶺群山之間的險道,尤其是子午谷,雖然離長安最近,但也最為崎嶇坎坷,若過早被魏軍發現,設下伏兵後果不堪設想;第二,長安乃天下重鎮,城池高大堅固且有重兵把守,區區五千人馬如何能攻下?就算像魏延說的,魏軍不戰而逃,孤軍深入的魏延又如何能守住這諾大的長安城?如果魏延攻下了長安,那麼魏軍依舊可以沿渭水向長安集結隨時進行反攻,而蜀軍呢?只能長途跋涉穿越秦嶺為其提供援助,如此一來魏延如何能抵擋住數十倍於己的魏軍?所以魏延最終戰敗的幾率是非常大的。



而且諸葛亮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平定隴右,穩紮穩打,逐步佔領關中。其實諸葛亮的這個策略也是可行的,第一次北伐,蜀軍便一鼓作氣拿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佔據隴右居高臨下,對關中也形成夾擊之勢,這時候連魏國皇帝曹叡都嚇得趕赴長安親自坐鎮,只不過他錯用馬謖致使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就這樣功敗垂成了。

所以由此看來,諸葛亮否定了魏延的計謀是因為他堅信這條計謀必定失敗,既然必定失敗就沒必要一試,而自己出祁山穩紮穩打才最符合蜀軍當時的情況。


鹹魚閒聊


作為資深光榮《三國志》系列的玩家,阿斗本人最熱衷的就是子午谷奇謀,特別三國志10,每次屯兵漢中,必走子午谷,突襲長安,拿下長安後東向攻潼關,然後漢中出兵,二路夾擊則雍涼之地可定。

定鼎雍涼之地後,在順勢攻取天下,興復漢室一般就指日可待了。但是遊戲終究是遊戲,在遊戲中,我們可以無視後勤問題,無視人口問題,無視金錢糧草問題,沒糧食了,我去商業城市購買,沒錢了我用運輸從全國各地調集資金。

可真實歷史中,子午谷奇謀,確實是險之又險,而毫無實現可能性。

原因很簡單

主觀上需要面對的問題包括:

第一:道路艱險,行軍困難,子午谷不過羊腸小道,如何支撐行軍?

第二:補給困難,即使在小的兵馬,也需要後勤補給,而補給問題一直是蜀漢最頭疼的問題。

第三:兵力不足,魏延所說用數千兵馬奇襲拿下長安,可能嗎?

客觀上要實現計劃也需要很多要素。

第一:魏國後方空虛,這個貌似有可能成立。

第二:守城將領夏侯楙真的如魏延所想那樣不戰而逃。

第三:拿下長安之後如何堅守。面對援軍如何自保。

以上主客觀因素,魏延貌似都沒考慮。那麼可以說,這個戰略冒險是一個不經過仔細思考,怕屁股決定的戰略。

也許有人會問,為何後來鄧艾偷渡陰平小道,最後能一戰功成,不是和子午谷奇謀類似嗎?說這樣的話就完全是隻看步奏而不看實際情況的妄言。當時的蜀漢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曹魏有可比之處嗎?

當時蜀漢,劍閣關外鍾會大軍壓境,綿竹城下諸葛瞻父子戰死,精銳盡失,姜維自顧不暇。

當時曹魏,長安城,城高糧足,即使兵力空虛,足有大後方隨時可以支援。

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而且子午谷奇謀,與其說是奇謀,不如說是一個有頭無尾的戰略,如果事情真如魏延所說,一舉兵臨長安城下,夏侯楙這個匹夫一看就被嚇傻了,然後棄城逃跑,最後事情順利的不可思議,魏延佔據了長安。

那請問,一萬蜀漢軍隊如何守住不斷來襲的曹魏援軍?真實的曹真可不是吃素的廢物,而是有勇有謀的帥才。

我們看看如果用魏延的戰術事情會如何發展。

漢中初起兵,諸葛亮率大軍出發一路順利

隨後魏延進言子午谷奇謀,通過奇襲,攻取長安並扼守潼關以此為跳板,拿下整個長安以西地區。於是諸葛亮允諾,並派一萬精兵分與魏延,以魏延為奇兵突襲長安。

結果一:

魏延引這一萬精兵,躊躇滿志的出發了,沿路險阻不斷終於來到長安城下,面對城牆搖旗吶喊,魏軍見蜀漢精銳突襲,慌亂不已,不知敵軍真相,守城將領夏侯楙,嚇傻瞭然後。棄城投降。蜀漢大軍順勢佔領長安。

佔領長安之後的魏延馬上快馬報於諸葛亮,期盼諸葛亮率領大軍支援。諸葛亮收信立刻派趙雲引軍三萬,並5萬運量伙伕出發。最後還未到長安城下,魏延大軍就被反應過來的魏國軍隊擊敗,原因很簡單,長安如此之大,一萬蜀軍如何能守住那四面圍攻。

結果二:

魏延引一萬精兵出發,兵臨長安城下,夏侯楙見魏延來襲,先是驚慌失措,後鎮靜下來據城死守,並派出通信兵急求救援。魏延久攻不下,不得不暫停,最後魏國大軍來襲二路夾擊,魏延軍全軍覆沒。

以上就是子午谷奇謀最有可能的結局,無外乎失敗,而且失敗的方式都一樣,被圍最後被徹底消滅。

那真實歷史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到底如何,我們繼續看。

其實第一次北伐應該是最有成功希望的一次,那次諸葛亮戰略構思可謂環環相扣,邏輯緊密,如果不是馬謖出問題,戰略雍涼之地的戰略目標必定會實現。

當時的諸葛亮兵分兩路。

第一路:諸葛亮自率大軍出兵隴右地區。

第二路:趙雲以疑兵吸引魏國軍隊主力。

因為趙雲疑兵戰略成功,諸葛亮一舉切斷隴右和關中聯繫,這一舉動對曹魏地方的震動是非常打的,就此三郡雲集響應,紛紛叛逃蜀漢。

面對這樣不利局面,雍州刺史郭淮、涼州刺史徐邈並手下將領很快組織了抵抗。

在這個時候,決定勝負的關鍵手就是馬謖。

因為只有馬謖在街亭地區阻擋了曹魏援軍,才能給諸葛亮平定三郡爭取時間。

三郡只要平定,則諸葛亮大軍再去支援馬謖。那麼雍涼之地就會盡歸蜀漢。可惜的是,馬謖失敗的太快,而諸葛亮再次之前卻沒有平定三郡的抵抗。

外有曹魏大軍沿街亭而下,內有三郡抵抗不斷,無奈的諸葛亮只得攜帶投靠的居民回到蜀漢。

以下為三國志原文記載:

太和二年,蜀相諸葛亮出祁山,遣將軍馬謖至街亭,高祥屯列柳城。張郃擊謖,淮攻祥營,皆破之。 太和中,諸葛亮出隴右,吏民騷動。天水、南安太守各棄郡東下,楚獨據隴西,召會吏民,謂之曰:“太守無恩德。今蜀兵至,諸郡吏民皆已應之,此亦諸卿富貴之秋也。太守本為國家守郡,義在必死,卿諸人便可取太守頭持往。”吏民皆涕淚,言“死生當與明府同,無有二心”。楚復言:“卿曹若不原,我為卿畫一計。今東二郡已去,必將寇來,但可共堅守。若國家救到,寇必去,是為一郡守義,人人獲爵寵也。若官救不到,蜀攻日急,爾乃取太守以降,未為晚也。”吏民遂城守。而南安果將蜀兵,就攻隴西。楚聞賊到,乃遣長史馬顒出門設陳,而自於城上曉謂蜀帥,言:“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使顒鳴鼓擊之,蜀人乃去。後十餘日,諸軍上隴,諸葛亮破走。

真實《三國志》記載,讓我看到唯一一次諸葛亮最接近成功機會,可惜馬謖的戰略失誤,讓蜀漢軍隊萬劫不復。

那麼如果用魏延的戰術奇襲子午谷又會如何?情況還是一樣,即使魏延攻下長安,雍涼之地的郭淮、徐邈等人也不會放棄抵抗,請問魏延同志,這個時候,打那邊?

由此可見,在第一次北方魏延提議奇襲子午谷之前,蜀漢還是戰略優勢方,其實形勢很好,如果真如魏延所說,奇襲子午谷。那麼蜀軍將會陷入四面被攻擊的境地。況且潼關和長安距離大大近於街亭,魏國反應速度還有軍隊數量也會比街亭多,那麼魏延守的住嗎?

這個子午谷奇謀戰略,簡單的說,就是魏延代替了馬謖的作用,馬謖是守街亭阻擋魏國大軍,而魏延是守長安還有潼關阻擋魏國大軍。

魏延一萬人,拿下長安已經是奇蹟,在打下潼關,更是神蹟。

神蹟一般沒有實現的可能,因此諸葛亮不認同也是絕對正確的。

而且諸葛亮最後自己的戰術也是沒問題的,如果守街亭的不是馬謖的話!

劉備評馬謖:馬謖其人,不可重用。

諸葛亮:臣知曉。

誰知還如此!


阿斗不傻


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時,大將魏延曾提出率精兵5000,經子午道突襲長安。諸葛亮則率大軍出祁山,兩軍會師於潼關,將關中地區一舉拿下。這就是史上有名的“子午道奇謀”。

《三國志》對魏延的這個計謀有如下詳細的記載。

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諸葛亮劇照)

諸葛亮經過深思熟慮後沒有同意,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魏延取道子午谷成功的幾率很小。

諸葛亮出漢中北伐的路徑一共有5條: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祁山道。這幾條道路中,子午道全長600多里,確實距離較短。但山勢險峻,樹高林密,道路崎嶇,時有塌方,部分路段只容一人通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魏延能否順利到達,是一個未知數。即使魏延克服重重困難,按時到達長安,已屬強弩之末,還有多少戰力?如果夏侯楙固守待援,不是“乘船逃走”,魏延區區5000兵馬,能抵擋魏軍的救援大軍?

而且,子午道歷來都是兵家必守之要道,夏侯楙未必不防。

當年楚漢相爭時,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劉邦就是經子午道進入漢中的。後來劉邦出川時,也只是利用了子午道,取道陳倉,並沒有直接從子午道出來。這就是大家熟知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典故。

(諸葛亮北伐路線圖)

如果夏侯楙稍有點軍事常識,在子午道的出口處設伏兵,魏延便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即使夏侯楙再“怯而無謀”,難道其手下也全是草包,沒人知道子午谷的重要?沒人提前佈防?

所以諸葛亮認為太過冒險。後來的事實證明諸葛亮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很多大將都曾折戟子午道,曹真率大軍經子午道伐蜀時,二十多天都沒能走出來;闖王高迎祥在子午谷被孫傳庭伏擊,最後丟掉了性命。當然,這是後事,魏延不知道。但至少說明,在子午道用兵,成功的機會是很小的。

其次,諸葛亮還必須考慮蜀國的政治大局。

蜀國在經歷了夷陵之戰後,元氣大傷,國力孱弱。雖經過諸葛亮數年的勵精圖治,國力有所恢復,但和魏國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語。蜀國將寡兵少,五虎上將僅剩趙雲,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雖號稱10萬大軍,但除去留守軍隊之外,最多隻有6萬左右。

(魏延劇照)

即使魏延出其不意,拿下長安,魏國豈能坐視不管,長安對魏國何其重要,屆時必將率大軍來奪,蜀國是放棄,還是固守?如果固守,蜀國也必將傾全國之力迎戰,這對於剛有起色的蜀國無疑是不能承受的,何況還有和蜀國面和心不合的吳國,早已虎視眈眈。如果放棄,就會勞而無功。因此,長安到時將成為“雞肋”。

諸葛亮明白北伐的過程註定漫長而艱辛,不可能一蹴而就。他的戰略意圖是先攻佔隴右,以此為跳板,後圖長安,然後進攻關中,實現“恢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夙願。因此他說:“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

所以,諸葛亮借鑑了當初韓信的計謀,先派趙雲為疑兵,出褒斜道,佯攻郿城,吸引魏軍曹真主力,自己則親率大軍乘機攻取隴右。

正當諸葛亮攻下南安、天水和安定,欲揮師長安時,忽聞街亭失守了。

街亭是蜀國的戰略要地,是隴右通往長安的要道,也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跳板。街亭地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一旦失去街亭,北伐計劃將優勢盡失,直接導致諸葛亮其後的北伐更加困難。

於是,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這樣抱憾而歸。

(三國戰爭圖)

綜上所述,諸葛亮和魏延所處的角度不同,考慮的重點和層面就不一樣。

魏延從一場戰役出發,想出奇制勝,奇襲長安,打魏國一個措手不及。戰術上是沒錯的,只是實施起來不確定因數太多,成功的幾率太小。

劉備去世後,此時的諸葛亮總領蜀國軍政大事,他必須為蜀國的長遠利益打算,著眼於蜀國的戰略發展和政治全局。因此,他選擇腳踏實地,不執著於一城一池,緩圖徐近,以實現當初“隆中對”中所提出的的宏大目標。

由此,諸葛亮沒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並非只是區區幾千兵馬的問題。


張生全精彩歷史


僅憑子午谷能不能打一場戰役都是未知數.甚至可以說能不能到長安都是兩說.子午谷到長安三百餘公里.兩旁高山聳立.腳下河水洶湧.道路是隻能一人通過的棧道.一萬精兵對於蜀漢來說不算多也不能算少.諸葛亮一生唯謹慎的性格不去賭也是必然.但可以肯定的是曹魏當時的皇帝不是昏君.將帥都是人才.國力是最強的.諸葛亮很清楚曹魏不是速亡之國.就算子午谷成功.只不過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反觀蜀漢將才凋零.後續將才也不盡如人意.張苞.關興.比他們父輩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再就是益州的地理位置.“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運糧草實在太難了.益州只適合於偏霸.關起門來好好過日子.不然諸葛亮不會六出祁山.姜維九出祁山都以失敗而告終.蜀國能做到的只能是慢慢消耗魏國國力而不是豪賭.




細說五千年


諸葛亮在我國一直是智慧的化身,被稱“其智近乎妖”,諸葛亮在幫助劉備建立政權後,立志北伐恢復漢室,諸葛亮北伐之時,大將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謀”,可是諸葛亮拒絕了。


事實上,所謂“子午谷奇謀”指的是魏延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

諸葛亮拒絕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甚至試都不試,這是為什麼呢?

‖蜀漢軍隊人數少,分兵是忌諱

三國時期三足鼎立,曹魏和東吳的實力遠勝蜀漢,夷陵之戰的失利使得蜀漢元氣大傷,從此無力東顧,而另一方面由於偏安一隅,益州之地人數遠不如中原和江南,人數少自然軍隊人數也受到限制。諸葛亮每次北伐帶領的軍隊人數都不多,面對秦嶺古道,分兵是忌諱,是以諸葛亮不願意分兵作戰。

‖秦嶺古道險峻,子午谷奇謀有隱患

在我國,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是出了名的,而秦嶺古道也不遑多讓。秦嶺古道險峻,而子午谷作為其中之一,只有一條小路可以出入,魏延的奇襲其實是有隱患的,人多不利於展開,而人少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倘若魏軍在此設伏,魏延的孤軍有可能被包了“餃子”,是以一向謹慎的諸葛亮拒絕了他的建議。

‖諸葛亮北伐的深層次含義



三國之中,蜀漢最弱,曹魏最強,在當時蜀漢想北伐成功,恢復漢室難度很大,這種情況下,蜀漢假如休養生息,曹魏也休養生息,蜀漢政權可能更沒機會成功,為此最好的辦法就是經常出戰,以北伐的名義去騷擾曹魏,不給對方機會,而自己也可以由戰爭來轉移國內矛盾,這是諸葛亮北伐深層次的含義。既然只是為了以戰養戰,那麼魏延的建議就沒有實施的必要性,是以諸葛亮會拒絕。

總而言之:諸葛亮會拒絕魏延的建議,甚至試都不試,首先諸葛亮用兵謹慎,其次魏延的建議有缺陷,最後諸葛亮北伐的目的決定了魏延的建議必然不會被實施。


源稚生


諸葛亮自恃才高,大權獨攬,卻沒有曹操唯才是舉的胸懷,導致蜀國人才凋零。

例如,當年入川,一群大將齊心協力、拼死奮戰、千辛萬苦,抓住劉璋手下川中大將張任。就因張任不投降,輕而易舉給殺了!還美其名曰成全他忠義不事二主的美名!

卻不知嚴顏、黃忠、已經曹操手下張遼,誰不是罵聲不絕,誓不投降,而被放了之後才被感化?

即使他真不降,放了也沒害處。例如關羽不降曹,但也不害曹。何況劉璋大勢已去,不投降的張任有何害處?

魏延是在劉備最困難的時候,跟隨朝不保夕的劉備。如果像文聘一樣跟隨曹操,可以少吃許多苦。

魏延在蜀軍中,地位僅次於五虎將,戰功僅次於關羽、張飛,智謀在五虎將之上。五虎將之後,他是名副其實的軍中第一號人物

而魏延開會時愛發言愛出計謀,掃了諸葛亮的面子(事實諸葛亮極少像曹操那樣採納別人意見)。寧可重用馬謖、陳式、廖化,也要壓制魏延。

諸葛亮一生只看中一個人,就是姜維。為了給姜維掃清接班的路障,不惜殺掉魏延,理由竟然是看相,說:魏延有反骨!

若魏延真反而投曹魏,別說馬岱殺他,在路上遇都遇不到魏延。可惜姜維獨木難支蜀國大任。

姜維此人軍事的確一流,也愛窮兵黷武,從而加速了蜀國滅亡!


碧水青山0


在古代,人口的多少就代表著國家的強盛程度。因為,人口是賦稅、兵員的直接來源。首先看看蜀漢的國力究竟如何。

《蜀記》:炎興元年(263年),“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晉書地理志》:“劉備章武元年,亦以郡國封建諸王,或遙採嘉名,不由檢土地所出。其戶二十萬,男女口九十萬。”《通典》:“三國鼎立,戰爭不息,及平蜀,得戶二十八萬,口九十四萬,帶甲士十萬二千,吏四萬。”

全國90萬人口,軍隊維持在10萬左右。九個百姓就要養一個軍人,這是多麼可怕的開支。5000精兵,真的損失了,對於蜀漢來講,就是慘敗了。

其次,子午谷奇謀真的是魏延的蜜汁自信。

《三國志》注引《魏略》 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魏延所有的信心都建立在夏侯楙棄城逃跑的基礎上。後來,鄧艾奇兵滅蜀,成都確實投降了。但是,那是因為鍾會大軍屯駐劍閣外,蜀漢如驚弓之鳥。鄧艾又滅了諸葛瞻率領的蜀漢精銳,成都才投降。此時,曹魏西北軍團分毫未損,長安堅城,西漢故都,看見五千蜀漢軍,為什麼要跑?一旦不跑,蜀漢軍就被動了,廣袤的關中平原,恐怕是等不到諸葛亮的斜谷大軍了。

就算夏侯楙跑了,就真的能達到“咸陽以西可定矣”的戰略目標嗎?我看未必。諸葛亮大軍出斜谷,如果直接奔長安,背後的西北三郡始終是個威脅。進軍勢必緩慢。如果直接攻打三郡,則與魏延會師時間會更晚。曹魏有充分的時間反擊。要想真正把關中和曹魏帝國分隔開,必須攻佔潼關,達到“斷潼”。這個的“斷潼”重任肯定也需要魏延來完成。五千人,想完成這個目標,真的是太難了。曹叡御駕親征反擊,曹真大軍一出動,蜀漢軍隊互相不能照應,十分危險。

總之,子午谷奇謀,對於家底單薄的蜀漢來說,過於冒險,絕非良策。


杜少說歷史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被稱為千古第一奇謀,但到底能不能成功呢?千百年來一直是人們談論的話題,我在頭條上也看到過很多這樣的提問和假設,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到底能不能成功?!以我的觀點,子午谷奇謀是無法成功的,原因如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子午谷屬於現在的哪裡,他是現在的陝西長安縣南, 是關中通漢中的一條穀道, 長300餘公里,在古代的時候這條路崎嶇難行,只能容納一個腳通過,人過都得側著身,道路是非常的艱難的,魏延只要幾千人要直取長安,三百里路走過去人困馬乏,地理環境又不是很熟,通過都很難,步兵通過子午谷按照每天50公里的速度(已經很快了)大概需要一週的時間才能通過,途中若是有放哨的,實際上必然會有!只要在沿途任何一個地方設卡堵截,這幾千人有幾百人就可以拿下!就算是到了長安,蜀國人困馬乏,魏國以逸待勞,幾千人能有個什麼作為?有人會說,鄧艾也是拿著幾千人滅了蜀國啊,劉禪是什麼人?不要給劉禪洗白,他真的是又笨又呆的一個呆子,可魏國的郡主是曹睿,是曹丕最愛的兒子,能力非常的出眾,連司馬懿都不敢輕舉妄動!會防不住這區區幾千人?幾千人其實在北伐的隊伍中已經佔比很大了,古代都會誇張軍隊數量,其實北伐真的沒有這麼多人的,說什麼大軍三十萬北伐,最多五六萬人,西川雖然那個時候三個國家加起來也才四五百萬人,魏國還最多!



再次:諸葛亮數次北伐,唯一不成功的計謀就是暗度陳倉!用一次失敗一次,為什麼?因為有!前!車!之!鑑!漢朝開始的時候韓信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瓦解了項羽的防線,導致項羽烏江自刎,才過去區區幾百年,這麼深刻的教訓他們會忘記?就像清朝的鴉片戰爭到解放戰爭這一百年裡受的屈辱,我們現在回馬上忘記教訓嗎?同樣魏國也不會忘記,一定會在能夠偷渡過來的邊境上嚴防死守!這個也是諸葛亮的隆中對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因為四百年前的劉邦就是這麼幹的,你還這麼幹,一個地方摔倒兩次?那些謀士都是幹什麼吃的呢?



大家說我分析的對嗎?覺得我分析的對的點個贊,順便點個關注,覺得我分析的不對的,可以在評論區進行討論~


小小孫說


這裡不是試不試的問題,而是符不符合戰略的問題。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被稱為天下第一奇謀,為什麼後世人對這個謀略這麼推崇,原因在哪裡?



僥倖心理是中國人最大的特色。

子午谷奇謀完全具備中國人的特色,就是僥倖心理,為什麼中國的四川有特別多人喜歡打麻將,打麻將最神秘的地方,就是僥倖心理,因為翻的每一張牌都有一種幾率,都有可能是自己想要的那張牌,所以麻將特別受人推崇和特別受人們的喜愛,子午谷奇謀具備了這一特質,因為這個計劃來看,在時間上它是具備具備可行性的,在道路上它是具備可行性條件的,在兵力上它也是具備可行性條件的,在戰將的比對上她也具備可行性,所以這個子午谷奇謀她存在勝利的僥倖是比較大的,因此人們對它的推崇就建立在這個僥倖上。



太誘人的戰果讓子午谷奇謀被人推崇。

假設如果子午谷奇襲成功,蜀國將獲得長安及其周邊地區的防禦,可以東拒潼關西守街亭,同時獲得長安大批的軍械物資和人員,同時割斷魏國與西涼的聯繫,為蜀國進一步佔領揚州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可以重挫魏國的勢力和國家國家的力量,為將來蜀國統一天下,奠定更堅實的基礎。後人為什麼推崇子午谷奇謀的原因也在這裡,他的戰略形勢將會被扭轉,歷史將會被改寫,蜀國將會做到像微博一樣佔領。

子午谷奇謀有沒有失敗的條件?有!但是一個賭徒心理。

一是在時間上。從漢中出秦嶺,道路是山路,而且經常是被水淹,魏延在走這條道路上,他只能用輕騎兵速快速通過,但是10天的時間他能不能完成這個任務,它存在一定的概率性,有沒有下雨,有沒有河道被淹,有沒有道路被毀,有沒有被敵人攔截這都是些失敗的因素,所以這個10天的時間對於魏延來說是一個挑戰,但是在分析上,它又是一個既定因素,所以它有失敗的可能,中國人都喜歡賭,賭這一路順當,賭道路沒有被水淹,賭沒有敵軍攔截,賭一切暢通,賭所有的都按自己的計劃來。

二是戰力上。魏延是蜀中上將,具備強悍的戰鬥力,而魏國的長安守將夏侯懋,卻是一個酒囊飯袋,沒有什麼戰鬥力,此戰必贏。但是它的前提條件是,魏國從東都洛陽支援長安的武裝力量,在10日之內不能到達長安,才能確保無言萬無一失的勝利,這也是一場賭注。司馬懿的支援部隊,如果提前到達,結果便是必然是魏延的部隊全軍覆沒。

三是在攻城上。魏延帶的5000兵馬平原作戰應該沒問題,但是在攻城作戰中,並是不具備任何優勢的,沒有攻城器械,打長安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打得下來的,長安雖然破敗,已成孤城,但是長安自古以來都是中央要塞,最基本的城防是有的,如果守將夏侯懋避而不戰與你相持續,等待援軍,對於魏延來說這就是滅頂之災。



綜上所述,先不說諸葛亮的戰略在不在於此,因為最終的結果都是死亡,這個險沒有必要冒的,只是增加損耗罷了。


少華聊史


魏延不出子午谷,鄧艾偏能度陰平。

蜀漢大將魏延提出:由他率精兵五千,出子午谷,偷襲長安。同時諸葛亮率大軍出祁山,兩軍潼關會師,一戰可定關中。此即“子午谷奇謀”。諸葛亮出於謹慎考慮,放棄了這一謀略。

正所謂“英雄行險道”。魏延此計雖然太過兇險,但確實是一步妙棋。這一奇謀如果得以實施,必定能夠達到出奇制勝的目的。當時諸葛亮率軍第一次北伐,兵強馬壯,士氣正盛。可以趙雲為先鋒,關興張苞馬岱王平盡數出擊,命人假扮魏延,打魏延旗號,迷惑魏軍。並儘量拉長戰線,儘可能多地吸引魏軍主力,形成對峙。魏延則按“明出祁山,暗度子午”計策行動,像韓信那樣“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只要計劃周詳部署到位,本計謀大概率會取得成功的。一旦魏延襲取長安,曹魏糧倉失守,與諸葛亮對壘的魏軍必然全線潰敗。諸葛亮扇指中原,滅魏興漢指日可待。

諸葛亮不用此計,只能說諸葛亮並非超一流的軍事家。蜀漢在國力軍力經濟各方面都不如曹魏的情況下,妄圖以正面戰爭消滅曹魏,定鼎中原,完全是不現實的。而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正好可以達成出其不意的效果,可堪一用。

諸葛一生唯謹慎。諸葛亮在謹小慎微之餘,也許擁有足夠的智謀,但毫無疑問缺乏膽略,缺乏超一流軍事家所應有的膽略。蜀漢因為“鄧艾開蜀式”,而被曹魏滅亡。也許唯一能夠改變蜀漢命運的,正是“子午谷奇謀”。然而在全盛的諸葛亮時代,倘若不能放手一搏的話,只能說是最大的遺憾了。

謝謝閱讀!

2019-2-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