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攻打波兰后,德国损失比苏联还大,苏联占了大便宜,为何英法不对苏德同时宣战?

LED显示屏液晶屏


德国闪击波兰之后,英美对德宣战,而没有对苏联宣战,不是因为谁的损失更大,更不是哪个国家占便宜更多,而是因为,在德国闪击波兰之前,波兰政府就与英国和法国结成了盟国。1939年4月1日,英国与波兰签订了互助条约,同年5月,法波两国又签订了《法波军事同盟》。因此,迫于盟约,英国、法国被迫向德国宣战。

被瓜分的波兰

在德国闪击波兰之后,早已经同纳粹德国商量好如何瓜分波兰的苏联政府,在9月17日,以波兰政府不存在为由,出兵波兰。苏联高达60万大军越过波兰和苏联的东部边境,开始向波兰进攻,俘虏了超过20余万的波兰军队,占据了波兰约2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由于波兰政府早在9月16号,也就是苏联进攻之前就越过了边境,逃到了罗马尼亚。因此,群龙无首的波兰军队面对苏联的突然进攻,毫无还手之力,苏联军队的损失也几乎可忽略不计。相反,虽然德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灭亡了波兰。但是,由于波兰军队的抵抗,在只持续了4个星期的波兰战役中,准备充分的德国军队依然付出了10,600人战死,3万余人受伤,3400多人失踪的代价。

希特勒和德国军队

但是,数万人的伤亡对于数以百万计的德国军队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德国人遭受的伤亡,更不是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的原因。英法两国之所以对德国宣战,与其说是为了保护波兰,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持起码的契约精神,不自己打自己脸,所做的面子工程罢了。

英国、法国在对德国宣战之后的做法,也在事实上证明了这一点:德国闪击波兰之后,虽然英法对纳粹德国宣战,但是,两国却宣而不战,坐视波兰被德国和苏联瓜分。从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开始,一直到1940年5月10日,德国对于法国发动进攻,长达8个多月的时间里,数百万的英国和法国军队几乎没有任何动作,英法两国对于德国的绥靖,已经达到极致。

苏德对波兰的进攻

英法两国为何会坐视德国的侵略扩张?除了由于一战时期遭遇重大伤亡,两国普遍厌战畏战之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出于对于新生的苏联的恐惧。但是,英国和法国显然并没有直接出兵苏联的勇气。

因此,祸水东引,引导纳粹德国和苏联火拼,就成为英法等国的如意算盘。因为,比之疯狂的纳粹,英法更厌恶却是苏联。在英国,他们甚至公然喊出了“宁要希特勒,不要斯大林”的口号。

所以,面对希特勒的步步紧逼,面对德国军队的四处侵略扩张,英法两国不但没有阻止,反而百般纵容,最终使得德国的实力越来越强。不过, 所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英法还没等到苏德火拼,反而先引火烧身:法国被德国闪击后灭亡,英国也在德国的空袭之下损失惨重。

苏联

至于法国和英国没有向苏联宣战,就更好理解了。首先,他们并没有宣传的理由。因为,当苏联趁火打劫与德国瓜分波兰时,波兰的合法政府已经逃出了本国边境线。也就是说,当时的波兰政府在波兰境内已不存在。同时,苏联也并没有向波兰宣战,自然,英法没有依据盟约向苏联宣战的理由。

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英法两国之所以对德国百般纵容,是为了祸水东引,让纳粹德国和苏联两败俱伤。如果因为德国和苏联瓜分波兰而对苏联宣战,那岂不是完全违背了两国绥靖政策的初衷,这等于让英国和法国亲自赤膊上阵,一直以来,所以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逃避战争,坐等渔翁之利的英法,自然不会如此。

二战欧洲战场

最后,英法也担心同时对德国和苏联宣战,会导致两国抱团,真正结盟。英法两国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但是,同时对德国和苏联宣战,对战世界第二和第三大工业强国,也绝不是这两国所能承受的。因此,虽然德国和苏联真正结盟的可能性并不大,英法依然不敢冒这个险。


鸢飞九天2018


这个问题是从何说起呢?

德国之所以比苏联损失大,是因为1939年9月1日德国先和波兰交手,虽说约好了一起瓜分东欧,但苏联乐见德国和波兰两败俱伤,所以等到9月17日波兰被揍得差不多了才以保护波兰东部的乌克兰以及白罗斯裔少数民族的理由姗姗来迟。

相比于德国,苏联几乎就是白捡了波兰东部,伤亡能比真刀真枪和波兰干了一场的德国还大,那就太不可思议了。

不过话说回来,战争哪有按照伤亡人数多少确定胜负得失的?作为先发制人的角色,在瓜分波兰的过程中德国不仅吃掉了宿敌波兰,夺回了但泽地区,将本土和东普鲁士连在了一起。更重要的是,通过引诱苏联进攻波兰东部,使德国和苏联成为邻国。苏联不得不将大量精锐部队和装备布置在苏德边境,为德国发动闪击战将苏联一击必杀打下基础。

可以说,闪击波兰是德国剪除威胁,给苏联挖坑下套的大手笔,明明是赢家,何来“损失比苏联还大”一说?更重要的是,通过闪击波兰,英法等绥靖大国开始确信德国将要对苏联动手,表面上为波兰两肋插刀实际上内心早已狂喜不已。德国通过闪击波兰,实际上达到了一箭三雕的目的,区区几千人的损失又算得了什么?

至于英法为何对德国宣战而对苏联视而不见,主要是因为大家都不傻,内心都有小九九。

对于英法而言,脸面固然重要,但只要能让德国进攻德国,区区一个波兰又算得了什么?

此时的英法两国是相当无奈的存在,明明是一战战胜国,却不得不承认自己力不从心,东边的苏联和西边的美国后来居上的惨痛现实,所以他们能做的就是坐山观虎斗,妄图等其他国家两败俱伤时自己重回世界之巅。

而他们能做的,就是祈祷苏德两国能打起来,越早越好。

而在苏德双方拥抱欢呼高唱苏德友谊万岁的时刻,在对德国宣战的同时再对苏联宣战,无形中等于告诉苏德两国英法才是他们的共同对手,苏德双方联合起来,或者维持更长时间联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届时英法将是真正的“偷鸡不成蚀把米”。

所以,离间苏德两国才是上策,对苏德双方区别对待,不说让苏德两国反目成仇,起码可以让两国不断疏远。

当然,这只是英法两国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在苏德双方实力都迅速膨胀的情况下,苏德两国怎么走,完全取决于希特勒和斯大林,英法也只能面对平推波兰西部的德国迅速掉头向西,对英法再现了闪击波兰的好戏!

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谁说德国损失比苏联还大的,闪电战攻打波兰骑兵,跟屠杀没区别。

为什么苏德瓜分了波兰,英法只对德国宣战呢?因为苏联是迫不得已。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英法、苏联都知道德国会攻打波兰,于是苏联很有危机感,首先找到英法、波兰,希望一起对抗德国。苏联希望派军队到波兰领土上,在波德边境帮助波兰防守,英法都同意了,但波兰就是不同意,英法都给波兰下通牒了,波兰也还是不同意。

于是缺乏安全感的苏联转头就和德国合作把波兰瓜分了。所以苏联最开始找的是英法,没办法才找德国合作,是被迫的,瓜分波兰是为了抵抗德国,英法没理由对苏联宣战。

另一个例子就是二战的泰国,日本打过来时,泰国找到英美请求援助,英美自身难保更别提援助泰国了。泰国被迫和日本结盟,二战后泰国宣布和日本的盟约是被迫的,不承认。英美也认可了泰国的说法,毕竟泰国是先找的英美,后来被迫才和日本结盟,所以英美并没有处罚泰国。


解忧时间


别忘了“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友谊”这句话就是英国外相哈默斯顿说的。你以为最初美国就是支持苏联的吗?并不是,美国还在观察形势。

罗斯福在签定《中立法案》的时候就曾说过:“我们不想让美国人民卷入战争,但是也不能阻止人民分辨是非。”意思就是说我们虽然不卷入争端,但是也要明白谁是哪一方是正义的。



从上图我们就可以看出,苏联和德国几乎是平分了波兰。9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就指责苏联是:“德国狮子身边的鬣狗角色”,英国泰晤士报则说明了“德国行凶,苏联分赃。”法国则更直接的指出应该考虑是否同时对苏宣战的问题,因为苏联的行动“破灭了波兰仅存的一点希望”。


虽然报纸上群情激愤,但是各国政府却显得异常平静。因为英法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抵挡德国,这是生存和死亡的问题,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小孩才看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在英国披露的一份文件中也提到了当时英国政府的态度:“波兰的命运取决于战争的结局,而战争的结局取决于能否打败德国。而不是能否减轻波兰压力。”这就可以看出在英法眼中,波兰只是一个挡箭牌,他的作用就是在东方牵制德国。而苏联吞并波兰后,苏德失去了缓冲区,那就意味着东方将有一个更大的挡箭牌。


在波兰政府多次提交的要求英法对苏宣战的外交照会时,英国政府则开始耍赖了:“英国有权自主选择对谁宣战,并且英波互助协定只适用于遭到德国进攻时。”而此时的英法的报纸也纷纷改口为苏联辩护,《每日邮报》认为“苏联行动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原来的俄国人不落入德国统治之下”。

所以综上,英法对德宣战是为了自保,并非是为了解救波兰人民。


渔耕樵读


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考虑,为什么英法要对苏联宣战呢?英法自己虽然按照与波兰的协议对德国宣战,但是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没有对德作战的意图,以至于被人称为静坐战争,那么它怎么可能再去招惹苏联?英法对苏联的敌意更大,在法国战役之前,英法实际在考虑如何对苏联实施打击,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英法无法同时与德军及苏联宣战。

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友谊,英法在1939年属于被迫应战,实际没有打的想法,当时不是考虑什么抵挡或进攻德国的问题,至于波兰的死活,在英法来开来只是一件小事,不足成为他们对苏联宣战的理由。

当时,也有足够的理由避免对苏联宣战的结果,苏联没有对波兰宣战,波兰也一样也没有完成对苏联宣战的手续,当时的波兰政府已经接近于崩溃了。苏军也不是以波兰作战的名义发动进攻,实际属于干涉,分果子去了!

那是美国还保持中立政策,实际对德作战的只有英法,他们在政策上也存在不少问题,他们一方面不想对德作战,否则也不会没什么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又想灭掉德国。

苏联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大的变数,几乎有同等的地位。无论苏联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对整个战局的影响都是不小的,故而英法不可能急着逼迫,德国与苏联结盟,反而希望破坏了这种可能性。自然也就不存在,对苏联宣战的问题。


麦田军事观察


在这件事情上面,实际上英国和法国是带有某种愧疚的心理。

当初德国人吞并苏台德地区,斯大林酒精仅得到了德国人可能是冲着他们过去的,因此这个时候斯大林敢紧发电给英国和法国方面询问说咱们仨要不要一起结盟,把这个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欧洲坏小子先给打残了,但是英国和法国人说,我不干,或者是咱们先考虑,你先在家里候着消息。

英国和法国的这件事情上打着小算盘,因为德国的希特勒一开始崛起的时候就是宰了德国的共产党,可以说德国和苏维埃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希特勒在二战时期进攻前苏联这一点是希特勒不可变更的战略目标,她可以不要苏台德也可以不要法国甚至于说他可以连东普鲁士都不要,但是他的部队一定要开上前苏联的土地。

与此同时,《凡尔赛合约》的签订,使得德国人恨透了英国人和法国人,就连法国的某一将军也说这东西就是20年的休战,德国和法国之间必然有一战。

德国通过希特勒的带领下,走出了经济危机,并且迈上的强权的道路,德国的工业实力,军事实力正在以一种惊人的规模在那扩张,与此同时,前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扩张。前苏联的工业实力达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在东欧平原上面矗立起了奇迹般的苏维埃工业巨人。

这个时候,曾经的两只幼虎已经成长为两只滔天巨兽,英国和法国人都感觉这两个人有点棘手,因此,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总体战略规划,就是让德国人尽可能的向东拓展,以至于和前苏联接壤,导致两个国家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之后,让这两个国家爆发战争,削弱两个国家的实力,并且对比较弱小的德国实行的辅助。

因此,斯大林过去求英国人和法国人帮助自己的时候,英国人和法国人表示我拒绝,但是让世界大跌眼镜的就是之前认为两个绝对不可能联合起来的人走在了一起,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英国人傻眼了,法国人也傻眼了。

这个时候英国人和法国人这才想起来,此时此刻,赶紧要把自己保住,不能够让德国人打自己的主意,这个时候英国和法国并没有跟前苏联接壤,因此前苏联也打不到英国和法国此时此刻能够跟英国法国开战的,只有纳粹德国。

这个时候英国和法国宣布联合在一起,告诉德国人你的前面矗立着一座大山,此路不通,你给我想其它的办法,比如说你去打前苏联,但是这个时候英国和法国人的领导人脑子,至少不是属于糊涂的那个级别,他们没有向前苏联宣战,因为如果说这个时候他们在跟前苏联一起去宣战的话,那么就是逼迫德国跟前苏联硬要走在一起,至少你英国和法国在倒下之前,这两个敌人是不会开打的。

总体来说,英国和法国在这件事情上,首先心里有鬼,第二害怕德国跟前苏联走在一起,所以对于前苏联吞并一半的波兰领土这件事情。英国人和法国人又用起了绥靖政策,就是这个好处让给你,但是前提与基础就是你别得寸进尺,最终英国和法国人赌对了。德国人就是要进攻前苏联。


漩涡鸣人yy


这个问题我是在华沙保卫战的电影里了解一点。不是那个华沙起义抗击德国的华沙保卫战,而是苏联刚刚建国时期,波兰开始攻打苏联并打下铺基,后在苏联红军的反击下被打败了,苏联又打入波兰境内进攻华沙。因军纪等等原因,认为自己是解放者的红军反而被波兰农民反感。波兰人团结一致击败苏联。并逼迫苏联列宁签署不平等条约,将乌克兰与白俄罗斯的部分和波兰接壤的土地割让给波兰。这才有后来的苏德瓜分波兰的事情。苏联是不是多拿了不知道。


山坚海阔


虽然这是一个没有价值的问题,却意外地反映出头条上各位答题者的真实水平。

在真实的历史上的那个时期,如果希特勒的西线攻势再一次地推迟一段时间,英法就先和前苏联干起来了。各位读者可以自行搜索一下英法的轰炸巴库油田计划和武装介入苏芬战争的计划。


飞毛腿154908437


英法不想再来一次世界大战了。单只面对德国一家英法还是有优势的,有可能把战争规模控制住,德国要是拉上苏联就必然又是一次全面战争,英法承受不起,正好苏联借口恢复沙俄时的地盘,英法也就只能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