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高起點劇,《芝麻胡同》沒站住、《老中醫》沒站穩,憑啥《都挺好》笑到最後?

侃聊天下


對於最近熱播的電視劇《老中醫》、《芝麻胡同》和《都挺好》,特別要強調對於大部分電視劇,它們絕對屬於精品。由於這三部劇的題材和麵向的觀眾都不同,所以很難用統一的標準衡量。很多人說的“高開低走”很大程度上被《老中醫》和《芝麻胡同》給對號入座了,而《都挺好》卻“笑到最後”!!!

對於厚重的《老中醫》來說

由陳寶國等主演的電視劇《老中醫》,它的高是高在開始時起的調子很高。這部劇旨在為中醫正名,弘揚中醫文化,讓觀眾瞭解中醫在生活中的意義!這樣的立意確實很高大上,可卻又少了點接地氣的情節。 就比如中醫看診,講的是望聞問切,劇中卻沒有仔細描寫刻畫,要是能夠很好的把這些我們平常看中醫時經歷的細節拍攝出來,從而小中見大,劇情效果一定更好且接地氣。



劇中的名醫翁泉海像聖人般,給人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而不像印象裡看著隨和的中醫那樣接地氣,彷彿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還有就是有些情節比較莫名其妙,應該是斷片了。拋開上面這些,老戲骨們飈戲,確實不錯細細品味精彩尤多!



京城特色的《芝麻胡同》

《芝麻胡同》表達的主要是,北京人、北京事和北京味道,劇情上講的主要是京城老字號北京沁芳居醬菜鋪老闆嚴振聲,以及和他相關的生意和人。這樣的題材很容易導致電視劇的口碑兩極化,對於喜歡的人來說這很親切,比如北京人因為熟悉,而對於不喜歡的人來說就有些勉為其難,比如北京以外的人因為不熟悉。


看《芝麻胡同》第一集的時候,場面真的挺令人震撼的,很有京城的味道,可以說開頭就贏得了個滿堂彩,可這就容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被吐槽的不僅有何冰的牙太白,王鷗的太笑假,更重要的是劇情嚴重拖沓,嚴振聲和牧春花結婚的事楞是演了十幾集都沒成,你這不是要急壞觀眾嘛!逃不掉電視劇注水的規律呀,還有觀眾說演得像話劇。但拋開這些,大部分時候演員們的演技還是槓槓的。



接地氣的《都挺好》

相比較於《老中醫》的厚重,《芝麻胡同》的特色,《都挺好》這部關注原生家庭的都是情感劇就顯得太接地氣了。


借蘇家這種原生家庭的弊病叢生,把中國大部分家庭存在的暴君式家長、重男輕女、媽寶男、啃老、贍養老人等日常問題搬上熒屏,很容易讓觀眾感同身受。讓人一不小心就在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從而產生共鳴!被家暴的蘇父,被重男輕女的蘇明玉,啃老的蘇明成,愚孝的蘇明哲,看似暴君式家長的蘇母,這些人或多或少有著我們的影子,劇情也圍繞著原生家庭的家長裡短展開,接地氣容易讓人接受有共鳴容易讓人追下去。


還有最秒的地方是第一集就把觀眾最討厭的蘇母(陳瑾飾)給寫死了,讓觀眾大快人心,雖然看到最後知道蘇母也有苦衷,但是第一集就下猛藥厲害了正午陽光,成功吸引到我了。



總而言之,一時間能遇上三部精品,不說了追劇去了!!



沙哈拉會下雨


我不是特別理解,題主關於笑到最後的標準是啥。是指的收視率和點擊率嗎?如果看藝術性,目前我不敢說誰優誰劣,各有特色。每部劇的演員、製作團隊都很優良,只是受眾可能不太一樣。我就以自己的感受來評價下三部劇:

《老中醫》:三顆星(個人標準)

優勢:1、演員陣容強大,都是老中青實力演員,演技過硬,沒什麼特別吐槽的地方。2、內容高端,涉及專業領域,中醫歷史悠久,有一定高度。

劣勢:1、因為某位演員的問題,剪輯看著不舒服,不知道是否心理作用。

2、劇本套路老舊,過分主角光環,好人壞人臉譜化嚴重,讓你看幾集就大概猜到後面演什麼,失去追劇興趣。

3、打出專業劇的牌,卻只是專業劇的殼,在打造專業劇上面,我覺得大陸可以跟香港TVB多學習,像《法證先鋒》等專業劇,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感受到該領域真實的境況。這一點是《老中醫》的敗筆,中醫象徵平和而不是爭鬥,編劇考慮不周。

《芝麻胡同》:四顆星(個人標準)

優勢:1、特色明顯,看海報我就看出這部劇的兩大特色,典型的京片子劇和小人物人生劇。何冰老師演過很多北京人的角色,都特別好,《情滿四合院》我就看過不止兩遍。

2、建國前的歷史劇裡,過多的突出的是英雄主義,特別是諜戰劇,老年人喜歡看,我們年輕人都不太感興趣。這部劇反映的當時那個時代下,小人物的喜樂苦悲,我覺得可以看一下,特別是北京人獨有的那份樂觀、幽默。

劣勢:1、演員號召力不足,雖然何冰老師和劉蓓老師演技都不錯,但是市場的影響力確實流量不足。說一下我自己的吐槽,看到王鷗有點跳戲。

2、題材限制,受眾還是偏中老年人。

《都挺好》:五顆星(個人標準)

優勢:1、正午陽光的牌子,不用多說,現在很多忠實的粉絲,粉的就是這塊招牌,誰來演、演什麼並不重要,都會來看看。這可以說是電視劇市場裡的一匹黑馬,我從《琅琊榜》開始入的正午的坑,每部劇必看。

2、題材接地氣,從老年人到青年人都愛看,受眾就比較廣泛。每個人幾乎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生活裡的一點影子,就像我,我也是從小被媽媽打到大,對媽媽有心理陰影。特別理解蘇明玉的那種苦悶。

3、有話題性。能引起社會廣泛討論的東西必定有巨大流量。重男輕女啊、啃老啊、父母的養老問題啊等等,話題非常多,當一部電視劇刷爆朋友圈的時候,你完全不用擔心收視率的問題。這也是《老中醫》和《芝麻胡同》所不能比擬的。

4、同樣是演技靠譜的演員,但《都挺好》的演員相對年輕、有流量一些,而且正午陽光一向喜歡用慣用的演員,蘇媽就是剛剛從《知否》穿越而來的,也算自帶關注度。

至於劣勢,因為前兩部劇的劣勢都是對比《都挺好》而言,所以這裡就不說了。

這就是我的一點淺見,歡迎大家來評論交流。


不會撒嬌的獅子


《芝麻胡同》,看到衚衕二字,我自然想起了北京,想到了北京的衚衕。果然,講的就是老北京,講的是醬菜鋪嚴振生嚴老闆和身邊人的故事。

《老中醫》,劇情內容也扣題,說的是中醫翁泉海歷經三個歷史時期,隨著歷史的巨大變遷,翁泉海闖蕩上海灘的中醫人生。

《都挺好》,寫的是蘇州蘇家,蘇媽媽去世後,一家人分崩離析。圍繞蘇爸爸出現的各種後續問題,蘇家大兒子、二兒子、三女兒和爸爸親情糾葛的現代家庭情感電視劇。

剛剛,通過簡單的劇情概要介紹,我們明白,三部作品有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劇情;不同的感情描寫;不同的立意等等。所以,我們不能說這個不好那個不行!也不能講這個好那個也不錯!我們只能說,這三部影視作品的側重點不同,抒情表達的不同。總之,這三部電視劇,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優點。

下面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下,他們有什麼不同?

第一,故事的時代背景不同。

《都挺好》,有細心的朋友批評說,《都挺好》時間線混亂,搞不清楚劇中故事發生時間。其實,原著小說裡,幾個孩子的設定是出生在70年代。但是,看過電視劇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劇情顯示蘇媽媽去世時間是2017年10月13日。所以,《都挺好》的時代背景設定是現代,更接近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芝麻胡同》,就簡單多了,劇情設定時間1947年。正值解放戰爭第三年,也稱作“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老中醫》,時間跨度比較大,時間跨越1925年到1945年。其中,主人公經歷了北洋軍閥時期、民國政府時期(抗日戰爭時期)、新中國成立 。

第二,劇情內容不同。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我們文章開篇就簡明扼要地講過了,這裡不在贅述。

第三,反映的老百姓生活不同。

這個跟時代背景設定有很大的關係。《都挺好》的故事發生在現代,信息化發展的時代,老百姓不會在為吃不飽犯愁。相反,汽車電腦高鐵等等已經司空見慣,在這個探索地外文明的時代,對老百姓的生活描寫不會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老一套。《芝麻胡同》和《老中醫》就不一樣,他們是特定時代下的特定故事。在他們的時代,女人們還是穿旗袍,男人們還是馬褂中山裝。老百姓的生活因為戰爭和政治不穩定,顛沛流離又或朝不保夕。

第四 ,反映的社會問題不同。

《都挺好》,展現的“養老”、“重男輕女”、“原生家庭”、“職場危機”等問題,貼合當下,具有現實意義。容易引起大家的強烈共鳴,聯想到現實中我們身邊真實存在的情況。《芝麻胡同》,即使如芝麻粒般不起眼的平凡人也有其不平凡的一生。《老中醫》,是對國粹中醫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宣傳和弘揚中醫也是在讚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結果,這三部作品的各自立意鮮明,各自獨樹一幟。他們都為自己代言,說出了自己想說的心裡話。他們都是優秀電視劇作品。特別是《老中醫》這部深挖中華民族文化內涵和精神力量的精品佳作。最後,我個人還是喜歡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希望5G時代,多出新劇,多出有質量的新劇!








風情千萬


話是說給人聽的,電視劇是讓人看懂的,看懂的人少,不代表沒有水平。高水平的東西,就是不能讓所有人都看懂。要是所有人都看懂,就是,下里巴人,看不懂的人多,才是“陽春白雪”,票房,收視率不能代表水平。大多數人愛看瓊瑤金庸的小說,不代表這些小說會超過《紅樓夢》。有些問題不需要解釋,可能你的解釋一樣有人聽不懂。聽不懂也許就是好事情,都懂不見得是好事情。曲好還要知音聽,“伯牙絕弦”就是因為很多人不懂。“曲高和寡”,不能附庸。凡附庸者不可能“成功”。


麻辣SC


三部都看了些,簡單說下。

先看的芝麻胡同,都說不錯。大家果然眼光毒辣,一眾老戲骨飆戲,劇情緊湊,全程無尿點,一個小小的院子,幾個人,居然看出了一種宮廷戲的感覺,很有意思,個個人物形象鮮明,都立得住;吳友仁領了盒飯,估計不少人大喊痛快吧😂~

老中醫剛開始還行,可接下去劇情特別散,一個鏡頭一塊一塊的來回換,太平了,沒有什麼讓人感的地;許晴就像是個重磅客串,時不時鬧一下,雞肋,還不如馮遠征的戲份多,精彩,整部劇被馮遠征扛起來,用陳寶國來當牌子,嗯,大道理講的通俗,不夠讓人拍手稱快。據說是因為刪了翟天臨戲份的原因,嗯,不得不說可惜了。



都挺好,接地氣兒,讓人感同身受,良心劇,有生活,有職場,非常適合現在的八零九零後看看。


小主宰嗚啦啦


越是優秀演員扎堆的劇,越需要給他們足夠的驅動力,展現空間。

愛情驅動這個,越是青少年題材,越為核心。因為青少年,沒有足夠厚度,來表現更豐富的情感動力。

這三部劇,從題材來說,都不是以愛情男女關係為核心推動的劇。可遺憾的是,只有一部是不繞著男女關係來展開。自然會得到觀眾更熱情的回饋。


方士的知識樂園


真的願意看《芝麻胡同》。芝麻大的事兒演了一衚衕,到了還是部驚天動地的世紀變遷的大事兒!好看!這一口口京腔,那叫一個哏兒!爺們兒像爺們兒,娘們兒像娘們兒的,愣是在鹹菜疙瘩裡品出了人生的五味雜陳。每個人物都把自己表演的淋漓盡致,看不出哪個不敬業,只是對王鷗演的牧春花不太感冒。總之,這是部好劇!給贊👍👍👍



我是思路話語


就個人而言我喜歡都挺好''彷彿就是我身邊的事兒''非常熟悉''我家也有類似的事兒''我舅舅就是這樣''明哲彷彿我哥''很希望有續集''沒看夠''


用戶趙曼麗


演的好。劇本也比較貼近生活,可能在身邊人身上就看到了某一角色的縮影。蘇家父母身上有我公婆的影子,蘇明成身上有我舅舅的小部分。有的劇情就跟真的一樣,看著很容易就入戲了,而且每個人演的也不錯。大愛石天冬。😍😍😍就差舔屏了。感覺配姚晨是綽綽有餘,哈哈!


閃爍星空雨


老中醫還沒看,芝麻胡同看了幾集,剛看到何冰時候就覺得是我的菜,要追下去,再看到劉蓓繼續追,牧春花出來以後看了兩集再沒看了。正陽門下,正陽門下小女人,情滿四合院,我是一點不落看完了,本以為芝麻胡同又合我心,但是看不下去了😂

都挺好也沒開始看,就在頭條刷了幾個片段,對我來說沒有太大的慾望看,可能是原生家庭對女主的傷害太大,我不願意看這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