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肥紫雲英要高產,冬春季需管好肥水、防好凍害與病蟲

紫雲英(又名紅花草)是近年來南方各地都在積極推廣的綠肥,用於改善土壤肥力,在提高優質稻產量和品質上有巨大的作用。為此,我們雲眾地合作社積極向入社農戶介紹紫雲英的種植技術,在去年晚稻收割前20天左右便安排了上百畝田套播了紫雲英。由於前期連續陰雨天,提醒注意田間排水,紅花草雖喜溼潤,但怕旱又忌漬。在冬春生長有“冬長根,春長苗,春雷一聲響,綠肥就猛長”的生長規律,因此需要掌握紫雲英的生長規律來施肥以獲取高產。下面筆者向大家介紹一下紫雲英在冬春季的管理要點:

綠肥紫雲英要高產,冬春季需管好肥水、防好凍害與病蟲

1、合理肥水

越冬至早春期間,紫雲英對水分的要求是潤而不溼,過幹或過溼均要通過排灌進行調節。據悉,在12月至翌年3月,綠肥田耕作層與犁底層的含水量維持在20%-25%,畝產鮮草 2500kg以上,但高於25%以上,產量逐漸下降,在高於30%時產量僅350kg。這充分說明合理管水的重要性。

紫雲英屬豆科根瘤固氮作物,施肥應以磷、鉀肥為主,適施氮肥。因此除了施好基肥外,需注意在越冬期和立春後追肥。

冬肥最好選用豬牛糞肥、草木灰、火土灰等暖性肥料,以保溫防凍,使幼苗安全過冬;春肥因苗施用,生長正常可以不施春肥,若幼苗生長不旺,在早春可追施少量速效性氮肥,每畝用尿素4-5 kg,或腐熟人畜糞尿肥 200- 250kg,能顯著提高鮮草產量。

綠肥紫雲英要高產,冬春季需管好肥水、防好凍害與病蟲

不少農民朋友對此有疑問,既然是做綠肥,為什麼還要多次施肥?主要的目的是以“小肥養大肥”,使紫雲英的產量在2000 kg以上,綠肥的肥效更好,對降低重金屬鎘砷等有較好的效果,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2、防凍害

紫雲英生長最適宜的溫度是15-25℃,當氣溫下降到低於-3℃時,幼苗就會遭受凍害。為了預防凍害,在晚稻收割後,應將本田一半的稻草就地覆蓋;可在越冬期施用熱性火土灰、堆肥、草木灰或豬牛欄廄肥等保溫肥來提高幼苗抗寒性能。

綠肥紫雲英要高產,冬春季需管好肥水、防好凍害與病蟲

3、防病蟲

(1)病害,主要有菌核病和白粉病等。對菌核病,應及時將病株拔掉並燒燬,然後立即用石灰粉撒於發病中心,或用石灰水潑澆病部,或在菌核病發病初期及時噴施波爾多液,都有很好的防病效果。對白粉病,可用 0.4 波美度石硫合劑噴霧,或用1:5硫黃、石灰粉撒施,或選用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等藥劑防治。

(2)蟲害,主要有蚜蟲、薊馬和潛葉蠅等。對蟲害的防治,一般綠肥田防治1次,留種田防治3-4 次。蟲害發生後,可選用吡蟲啉、啶蟲脒、烯啶·吡蚜酮、阿維·啶蟲脒、乙基多殺菌素等藥劑防治。其中潛葉蠅最佳防治時間應掌握在幼蟲2齡前。

綠肥紫雲英要高產,冬春季需管好肥水、防好凍害與病蟲

每畝用15%異丙威粉劑0.4-0.5kg拌草木灰7.5-10kg,在早晨露水未乾時撒施,對防治薊馬和潛葉蠅,也有一定防治效果。一般在施藥後3-4小時無雨就有良好效果,噴藥後2小時內遇雨應補噴。

總結起來,紫雲英要高產,在冬春季田間管理主要抓好合理肥水、防凍、防治病蟲等。

紫雲英除作為綠肥作物之外,也可作為飼草和蜜源,做飼草其適口性好,宜作飼養家畜的優質蛋白質青儲飼料。

雲眾地服務宗旨: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