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世民不杀武则天?

闪电哥的98K


李世民不杀武则天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爱武则天,爱与杀,很难联系在一起。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一生为大唐的建立和南北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在位期间,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对外开疆扩土,国内的百姓经过战乱后得到了休养生息,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虽然有玄武之变,后来的史学家对李世民也有很高的历史评价,就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统治者,晚年的一位妃子和他的继承者之间有一段荒唐的风流韵事。

李世民晚年身边有一位侍妾,叫武媚娘,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大周皇帝武则天,当时这位小才人在后宫显得特别不行眼,虽然长得沉鱼落雁,也许晚年的李世民对她提起不了什么兴趣,也有人怂恿李世民杀了武则天。毕竟两人相爱过,李世民并没有杀她的任何决策,他在生前不杀,死前就更不会杀了。或许,他深深知道,武媚娘在宫中孤苦零丁的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她有理由留在这个世界。

按照当时唐朝宫中的规矩,没有生育过的妃子,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殉葬,另一种是出家当尼姑,反正就是不能留在尘世间,武媚娘没有生育,选择了离长安不远的感业寺削发为尼,貌美的武媚娘在李世民在位时,就和当时的太子李治有纠缠说不清的关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毕竟两人年纪相当,郎才女貌,武媚娘落发为尼之后,此时已经为皇帝的李治,对貌美的武媚娘念念不忘。

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观念非常开放的国家,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出过家,你的各项历史就清白了,你就是一个完美的人,可以说是白纸一张,可以重新在上面写字,李治通过一系列运作后,武媚娘重新入宫,成为了唐高宗李治的嫔妃,皇后,就这样一个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女人,竟然成了唐朝的最高统治者,最后改唐为周,成为历史中唯一的女皇帝。


也许有人会问父亲的嫔妃,最后竟然成了儿子的皇后,是多么的可笑,荒诞,在当今社会中,如果儿子娶了父亲的小三,乱伦这个名词会伴随他的终身,但在当时的社会,社会舆论并没有对他们有过多的自责,反而更多的是赞扬他们忠贞不予的爱情。其实,我们还可以赞扬李世民与武则天之间的爱情。爱情不是占有,是让对方幸福。


军林天下


据说,在贞观年间,民间就流传一则预言:唐王三代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则预言也传到李世民耳中。李世民遂贵为大唐天子,却十分迷信各种天象,对这则事关大唐前途命运的预言不敢掉以轻心,而此时他身边就有一个姓武的才人,号媚娘,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武则天。那么李世民为什么没有杀掉武则天呢?是因为有人为他背了黑锅。

在武则天以前,虽有女人干政,却从来没有女人做过皇帝,李世民怎么也不会怀疑自己身边这个不到20岁的武才人,将来能登上九五之尊。倒是一个叫李君羡的武将引起李世民的注意。

在李世民一次宴请武将的时候,大家饮酒正酣,其中一个武将为了活跃气氛,就接了李君羡的短,说李君羡别看在战场出生入死,刀枪不惧。一下战场,他就像女人似乖巧,没有一点脾气,所以,大伙背后都叫他“五娘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世民马上联想到那句:女主武王代天下的预言。莫非这个平日不显山不露水的李君羡就是隐藏着的“女主武王”!五与武字同音,看来一定不会错。被李世民惦记上,李君羡还有好日子过吗!他先是被李世民找个茬免去官职,过了不久,就被李世民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据说,武则天登基称帝后,为了感谢李君羡这个背锅侠,对他是大肆追封。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武则天之所以幸免于难,得益于星象大师李淳风的一句话。


据说,李世民听到“唐王三代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预言后,整日心事重重,寝食难安。这一天,李世民把太史令李淳风召进宫中,告诉他自己准备杀尽天下姓武的女人,以保大唐江上传至千秋万代,让他为此卜上一卦,看看凶吉如何!李淳风一听,吓了一跳,心想这不是草菅人命,乱杀无辜吗!

李淳风心里这么想,嘴上不敢这么说。只见他闭上眼睛,恰指头算了半天,惊交道:不可,不可!李世民忙问:为什么?李淳风振振有词的说:天意不可违,既然上天让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你就是把所有姓武的女人都杀了,上天还回派他姓的女人来代有天下,说不定这个女人会因此祸乱朝纲,祸乱百姓。而且我已卜算出这个武姓女主,只是一朝之君,将来她必会还政于大唐。李世民听到这里,就放弃了自己荒唐的想法。

个人感觉,这则预言是武则天自己杜撰出来的。不过是为了证明她当皇帝完全是君权神授。因为在男尊女卑古代社会,一个女人想出人头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能使天下人臣服自己,武则天才编出这则谎言糊弄人们。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路遥lgy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当时,李世民所掌握的那条谶语到底是什么。两唐书对此有两处记载:


一是在李君羡传中,这里引用《旧唐书》列传19李君羡传如下:

贞观初,太白频昼见,太史占曰:"女主昌。"又有谣言:"当有女武王者。"太宗恶之。

这说的是,贞观初年,太白星(金星)频繁昼见,太史占卜的结果是:女主昌。请注意,仅根据这条占卜结果,是不可能具体查到武媚娘的,范围过于宽泛了。

后来又有谣言说,“当有女武王者”,这是否可以确定是武媚娘呢?也不行。谣言又没说是姓武的,因此,籍贯带武,封地带武,官职带武,乃至驻地带武的人,全都是怀疑对象,而李君羡比较倒霉,籍贯洺州武安,封武连郡公,官职左武卫将军,驻地在玄武门。至于女武王,在当时人看来,也未必就是女性,而是和女有关的都算,比如,李君羡,小名“五娘子”,这就引起了太宗的怀疑。因此,“当有女武王者”,其范围虽然比“女主昌”要小,但依然是没什么头绪,可怀疑的对象太多。李君羡就是典型的倒霉蛋,撞到枪口上了。

但是,请大家注意,如此犯了李世民的忌讳,但李世民仍然没有因此直接处决李君羡,只是把李君羡外放担任华州刺史(《资治通鉴》)。从李世民的这一处理,也可以看出,李世民虽然对李君羡非常厌恶,但仍然没有滥杀,只是外放而已。这也反映了李世民的性格特点。李世民不反对杀人,但他不想进行无明确目的的滥杀。

后来,李君羡自己行为不检点,与一个名叫员道信的来路不明的人结交,此人据说“能绝粒(辟谷),晓佛法”,李君羡和他关系很好,经常屏退旁人,私下说悄悄话。

贞观二十二年(648)七月,有御史参奏李君羡与妖人结交,图谋不轨,太宗就此按照律法才诛杀了李君羡。


二是在李淳风传,这里引用《旧唐书》列传29李淳风传的记载:

初,太宗之世有《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这里的“女主武王”,其实与李君羡传中的“当有女武王者”如出一辙,《资治通鉴》认为应该就是同一条谶语。上面已经分析过了,范围太宽泛,无法确定就是武媚娘。

由于李淳风擅长推算,因此,他给李世民缩小了范围,“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歼尽”。李淳风推算出这个“女主武王”就是女性,而且当时已经在李世民后宫中了。那么是否因此就可以确定是武媚娘了呢?根据上面分析的李君羡案件可知,仍然不能,李世民后宫众多宫人,她们以及她们家人的籍贯、居住地、官职、爵位、姓、名、小名,难免会与“武”相关,难道都杀了?

太宗确实提出了“疑似者尽杀之”的想法,但是,李淳风不建议采用这个办法,他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两点:

第一个是王者不死,即便杀了还会再生,而且杀她会结下仇恨,她复生后,会更加残酷的杀李氏子孙。

第二个是这种大屠杀“多恐枉及无辜”,会杀死很多无辜的人。

李世民最后接受了李淳风的建议,没有因此而滥杀无辜。结合李君羡案件和李淳风劝谏两件事,其实可以鲜明的看出太宗的一大特点,那就是,李世民虽然从不避讳杀人,该杀人的时候也毫无犹豫,但是,他不嗜杀,他不进行无明确目的和结果的滥杀。

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没有因为这条谶语而滥杀无辜,武媚娘也就幸免于难了。

以上是我的一点简单分析,欢迎大家讨论。


详侃历史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武则天长的很漂亮,所以在十四岁就被选进宫中,被封为才人,之后又被赐号为“媚娘”,刚开始李世民确实还喜欢武则天,可是当时天有异象,李淳风向李世民提了个醒,说“唐三代后,女主武皇”。



在听到“唐三代后,女主武皇”的谶言之后,放眼李世民的后宫,就只有武则天一个人姓武,于是李世民便开始提防她,甚至和派人密切关注武则天的动向,如果武则天有了身孕,就立地诛杀,不过当时武则天和李世民的宠妃徐氏关系还好,于是便从她那得知了李世民不肯临幸自己的原因,于是在这后宫当中便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行事,生怕犯错而被处死。

毕竟是怜香惜玉,李世民还是没有再难为她,因为当时有一个人救了了武则天,这个人就是李君羡。



在贞观二十二年,李世民宴请武官,当时大家谈到兴处,行酒令,要讲自己的乳名,而李君羡则坦白了自己的乳名为“五娘子”,似乎却有天意,当时李君羡的官职为武卫将军、封号为五连县公、属县为武安县,这一连串的wu,在加上李君羡作战勇猛,使得李世民更加确信将来取李家天下的就是此人,于是就将矛头指向了他,而武则天的嫌疑便清楚了。

武则天也特别知趣,明白虽然自己已经不用殚精竭虑的过日子了,但是难免还是消除不了李世民的猜忌,于是便想方设法的巧妙成为李世民的侍女,只有在李世民身边随时被他盯着,他才会对自己放心,于是,武则天便彻底的躲过了一劫。


妙龄老翁谈历史


武则天开启了唐朝的红装时代,自从贞观之治以来,唐朝进入了兴盛时代,天下承平日久,周边各国都臣服到大唐脚下。

有一天,邻国送来了一匹宝马叫“狮子骢”,李世民非常喜欢这匹长像俊美的烈马,但是又苦于它的野性难驯,有一天,李世民来兴致了,就带着自己的后宫三千佳丽来到马场炫耀,说谁能驯服这匹野性烈马,就重赏,此时角落里的武媚娘站出来说自己有办法,这让本来想在自己的姬妾面前秀一把威武的李世民一愣! 太宗看着面前神采飞扬的女子,有些好奇地问道:“你有什么办法?”那女子笑道:“我这办法说出来很简单,只要陛下能赐我三样东西就可以搞定它,李世民看她自信满满的样子,就问她要哪三样东西。她说:铁鞭、铁锤和匕首。先用铁鞭抽它,如果不服就用铁锤敲它的脑袋,还是不服的话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 这个武媚娘胆子也真是大,他明知道唐太宗喜欢贤良淑德的女子,还去出如此的风头,性格这样大胆,让太宗不敢太过亲近,这也导致她在唐太宗身边呆了14年,还只是一个低位才人!



武则天在唐太宗时期一直没有被太宗所重视,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为忌惮,一个堂堂的皇帝,为何会怕一个小小的才人呢?这个就要从唐朝的一个预言说起! 在大唐“微博界”有句流言迅速窜红:“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字面意思是:有人要取代李家的天下,而且这人和“女”和“武”有关。这样的大事,朝廷自然紧张得很,最开始被怀疑的对象就是武媚娘,但是一个女人又如何能成为皇帝呢?但是这样的流言还是让李世民很忌惮她!


为什么李世民却没有杀了武媚娘呢,其实并不是舍不得,而是有人替她背了锅。 这事后来严查,有一个叫李君羡的将军,乳名“五娘”,应了“女”字;武安人,又应了“武”字。没得说,就是他了,结果李君羡以谋反罪被处死。 这个事情给了武媚娘警示,让她不得不为自己找后路,,一个被预言过的威胁者,唐太宗百年后不得让她陪葬啊,所以她将目标对准了太子李治,李世民晚年的时候疾病缠身,经常都是武媚娘伺候他。当时太子李治也经常去探望他爹,一来二去,两个年轻的男女很快就相互倾慕,走到了一起,但是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唐太宗就去世了,按照唐朝的规矩,但凡是没有生育的后宫嫔妃,都必须要到感业寺出家,这当中当然包括没有生育的武媚娘!



但是她又与一般妃子不同,她是有下家的妃子,而且她的下家还是当朝新皇帝!这为她日后走上帝位奠定了基础,但她或许最应该感谢的是李君羡替她背了锅,让她免于被被唐太宗所杀的命运,才能有日后成为中国唯一女皇!


浩瀚文史


在李世民去世之前,宫廷是传说过姓武的阴人三代之后要取而代之,改朝换代。李世民也专门追查过,结果在御林军中真的找到一个叫武英仁的,完全满足姓武,名“阴人”(音同字不同)把这个人夷三族,并且也确实追查到武媚娘身上,李世民一看,娇滴滴的一个弱女子,还侍奉过自己,不可能的。只要不让她生养,将来就是一个老死内庭或者出家的结局。武媚娘因为时常帮李世民整理书信,也听说了这件事,暗自惊心,想原来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可能,眼下怎么躲过这一关呢?原来武媚娘看过锣戏,于是每到半夜,她就披头散发,舌头吐到外面,在御花园装神弄鬼,再在宫女中散布李世民杀过的人的鬼魂要找李世民索命,李世民当然有些害怕,就问方士,方士当然只能从迷信的角度提意见,一是找了一个自愿牺牲的人,杀了他给阴曹地府带钱财贿赂阎王,有个姓刘的被选中做了死鬼,然后方士做起法来,说他回话了,阎王说皇上杀辱太狠,不能再随便杀人了。武媚娘才躲过一劫。至于迷惑唐高宗,废儿子称帝那就是后话了。


兴海亭


因为李世民实在没有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妾最后不但能篡夺李唐的江山,居然还能成为中国第一个女皇帝。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太超出李世民的想象力了,在那个重男轻女,女人从来不能担任官职、继承爵位的时代,女人当皇帝,篡夺江山,其荒谬性与2000年是世界末日一个概念,这样貌似毫无逻辑的预言,李世民怎么可能信?

2、李世民临死前,在处理武则天过程中,明显是低估了武则天,他认为自己打把她打入了冷宫,死时又把她发配到皇觉寺当尼姑,这样以后武则天只能青灯为伴,永远进不了宫了,这样既对武则天保留了情面,又把事情处理于无形之中了。然而,聪明的李世民显然过于自信了,他不会料到,武则天还在他卧病在床时就已经红杏出墙了

3,李世民那是只知道一个关于“武”的人会夺取他儿子的江山(李淳风说的),然后就以为是李君羡,把他给杀了。压根儿不知道那是指武则天……

4、李淳风说:“武姓为帝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现在杀了她那么一定会再出现一个武姓之人,天命无从更改。倒不如顺气自然,到时候她也已经年老,只事中断大唐王朝一段时间,并不能彻底断绝李唐江山。”当时的李世民也就接纳了李淳风的建议,而身处后宫的武则天也得以存活。


檀殷飞


因为,李世民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了。

不相信一个女人会当皇帝,会改朝换代。

等到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来不及了。

一个太阳西沉,一个如日中天

李世民开始到了暮年,武则天正直盛年。

阳春白雪,迟暮英雄,盛世芳华如烟花。

经历,体力无法相比。

大权旁落都是来不及的时候。

男人往往高估自己的实力而轻似女人的能力。

骄兵必败,轻敌傲慢最严重。

堂堂帝王正会把一个女子放在眼里,掉以轻心。

男人多半觉得,女人的实力不如男人的实力。

岂不知,实力可以衰退瓦解也可以增长



用户104943083233


第一种说法是当时担任太使令的李淳风观天象仆卦算出三十年后“武代李兴”,即有个与“武”相关的人物会取代李氏皇家当上皇帝,并会诛杀李家子孙,并且这个人现在就在宫中。唐太宗听了非常震惊害怕,就下令打算把宫中所有姓武的人全部杀掉。但此时李淳风说:陛下万不可这样滥杀无辜,既然上天派这么个人下来当天子,自然是天意不可违。天意已定,就算陛下杀了此人,那上天还是会派另一个人来完成使命,那陛下为此而错杀那么多无辜的人,恐怕到时罪孽深重,上天怪罪下来恐怕李家永无翻身余地了!唐太宗听了李淳风的劝告,就没有杀掉宫中武姓人氏,何况当时的武则天只是一个小小的才人,太宗怎会想到会是身边这么一介女流取代自己的江山呢?


第二种说法是:唐太宗当时以为李淳风说的“武代李兴”不一定就是姓武的人,与“武”相关的人,很有可能就是说此人会武,且武艺高强,于是就把武艺高强的将军李君羡杀了。



许是天意使然,唐太宗最终没能杀掉武则天,都说天子是身负上天使命的,天意如此,人力怎能轻易更改上天的旨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