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維修有前途嗎?

以往經常看過一句話:家有金山,不如一技傍身。還有一句: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技之長,的確是可以讓一個人賴以謀生,電子維修也是一門手藝了,用來吃飯是不會有問題的,但是賺錢很難。中國人傳統是有官本主義,讀書大多數是為了做官,改革開放以後,似乎大多數人都為了賺錢,真正研究技術的反而不多了,每個人都很浮躁,小孩從小就很焦慮低想知道以後做什麼能出人頭地,行行出狀元嘛,我也做了很長時間的維修,但是從內心來講,是反對做維修行業的,因為變化太快了,請關注

:容濟點火器

電子維修有前途嗎?

1、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如果你會修理家電,那是神一般的存在人物了。一部黑白小電視機,買回來要花費400元,而當時普通工人的工資,大概就是30元。電視機壞了,就是按照10%的收費,40元,都高於一個人一個月的薪水了,這種維修收入比例,的確是讓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眼紅的了,這個年代的確是電子維修行業的黃金年代,當然是特指家電維修行業。

電子維修有前途嗎?

2、放眼今天,一部55寸的電視機價格,也就是2000多元,而32寸這些,便宜的才600多,去年廣州市平均工資大概是8K,對比以往,電視機等家電產品性能不斷提高,但是價格似乎沒有什麼變化,越來越便宜,而上班的普通人的薪水卻漲了很多倍。幾百元的電視機,壞了,拿出去維修,有些收費不到100元,對比之下,還不如出去送份外賣了,很多送外賣送快遞的月薪都過萬了,又不用動太多腦子,家電維修同樣要上門服務,還是腦力勞動,收益這麼可憐,真正的腦體倒掛了。

電子維修有前途嗎?

3、電子行業維修收費低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需要不停學習。雖然各行各業都在進步,但是電子行業變化還是似乎快了點,以往家電都是模擬電路的,現在早就是數字化了,這個還不夠,還電腦化了,有CPU帶程序,還網絡化了,有各種通訊電路,集成程度越來越高,像BGA封裝這些,光拆焊都要專業工具而且需要消耗很長時間,維修不僅僅是動手,還很傷腦子,還很揪心,廠家為了避免你修理,逼客戶買新的或者壟斷了自家維修,會在做很多手腳,很多芯片你查不到資料,也找不到合適的,只能靠猜,經常有一些修理不好的無法收費,上了年紀了,你手腳也不好使,眼睛老花了,所以黃金時間很短,年輕時候你沒有經驗,老了身體也無法適應。

電子維修有前途嗎?

4、家電整體不行了,所以很多人改行修手機,手機更新換代快是一方面,需要不停學習,終於學到位了,手機行業也不行了,很多人改行做工控維修,數控維修,變頻器維修這些的確紅火了一段時間,現在也飽和了。又有人改行開始修汽車電子,汽車現在也換代了,變成了新能源汽車,電機和電控你重新掌握。只要是電子類產品,每年都要還代很多次,配件和電路完全不一樣,每出來一款新品,你要從頭學習,等你學會了廠家的新品已經佈滿了市場,你就像那個追自己影子的傻子,永遠都追不上了。

電子維修有前途嗎?

5、整個社會的人對你有偏見,他們的意思是,電子產品是暴利行業,你換一個幾分錢的電阻,收取他們100元費用,太黑了,有些接觸不良的,你清洗一下就收了50元,很不合理的收費等等。這些輿論真不知道是怎麼傳播出來誤導大家的,中國人有個根子的毛病,就是不承認“軟”的勞動付出,不尊重知識和技術的價值,維修過程最消耗時間和腦力的是查找故障而不是解決故障。知道問題在哪裡很難,知道維修後解決問題很簡單。換個電阻的確只要幾分錢,這是配件費用,但是知道電路上哪個電阻壞,就非常難了,但是很多客戶只認硬件費用不認軟的技術付出,導致維修過程中發現了問題,也不敢告訴客戶實際的狀況,只能忽悠客戶說是某個板子壞了,需要更換整個板子。這種社會風氣,直接導致了維修就是更換,還有誰願意做進一步的鑽研了。而且不尊重技術價值和軟的勞動付出,也沒有幾個人願意做這種工作。

電子維修有前途嗎?

6、維修是個性化勞動,無法大規模複製,它的侷限性非常明顯,你掌握了某款產品的維修技術,但是你要親自幹活才會有收入,如果你想擴大規模,找幾個學徒回來,學徒掌握了,很快就自己在隔壁另外開一家店鋪來和你競爭了,學徒會再帶學徒,很快一個市場就進入惡性競爭了,老師傅只能另外找行業了。所以行業的說法是,教會師傅餓死徒弟,同行之間互相防範著對方,像防賊一樣了,即使帶了學徒,也不敢輕易傳授技術要點。

電子維修有前途嗎?

7、電子行業的集成度實在是太高了,可以維修的東西越來越少,廠家設計時候,就已經不考慮單機的維修了,可以通過遠程診斷的方法來判斷某個產品是否正常,如果有問題,價值低的,完全可以通過物流形式來更換了,留給個體電子維修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