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守護】【兩會看公安】重拳出擊“經濟毒瘤”,打擊傳銷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及到“傳銷”一詞,當時的表述為“整治電信網絡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網絡傳銷等突出問題,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某法律界人士表示,“打擊傳銷犯罪一直以來都是有關部門在做的工作,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或意味著政府在今年將加大力度懲治違法行為。去年報告提到的是網絡傳銷問題突出,今年則提到打擊傳銷經濟犯罪,這可能與近段時間的直銷涉傳(銷)案成為焦點有關。”


【平安守護】【兩會看公安】重拳出擊“經濟毒瘤”,打擊傳銷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實際上,直銷被“汙名化”的罪魁禍首就是傳銷。直銷與傳銷是一對“孿生兄弟”,規範直銷與打擊傳銷也是連接在一起的監管共同體。因此,在規範直銷的同時,打傳工作也不能懈怠,應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填坑不及挖坑快

從1998年的《關於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開始算起,中國打擊非法傳銷活動的歷史已經有20年了。雖然國家對於傳銷一直持“零容忍”的態度,但這一非法活動始終無法徹底根除。

如今,除了以往的線下傳銷,網絡也成為傳銷發展的新土壤,相比起來,打擊難度更大,且形式更多樣化。據原國家工商總局發佈的“新型傳銷活動風險預警提示”,一些傳銷組織正以所謂“微商”、“電商”、“多層分銷”、“消費投資”、“旅遊互助”等名義,以高額回報為誘餌,發展人員形成上下線關係,推銷產品和服務,從事傳銷活動。

監管部門雖不餘遺力地投入力量,不斷打擊傳銷組織,然而,隨著網絡的發達、傳銷形式的多樣性,傳銷組織的裂變速度遠遠超過了打擊查處的速度。

據《2017年度全國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大數據報告》數據顯示:

  • 2014年,全國涉傳案件數量1074件,比2013年(304件)增長了253%;
  • 2015年,這一數字又比2014年增長了34.26%;
  • 2016年比2015年增長3.75%;
  • 2017年則比2016年增長8.69%。



【平安守護】【兩會看公安】重拳出擊“經濟毒瘤”,打擊傳銷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監管部門年年打擊,涉傳案件也年年增長。“傳銷坑”越來越多,始終有人經不起誘惑,前仆後繼地往裡跳。

去年3月發佈的《騰訊2017年度傳銷態勢感知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2月28日,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共識別出3534個疑似傳銷平臺,平臺參與人數高達3176萬。

根據這一數據不難發現,傳銷人員的數量完全不亞於直銷人員。除了藉助“微商”、“電商”、“消費投資”等名義開展傳銷活動外,涉水直銷、打著直銷名義從事傳銷活動的組織也肆意生長,給直銷行業抹黑不少。(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違規直銷人員與打著直銷名義活動的傳銷人員疊加在一起,使得直銷監管難度加倍。因此,針對保健市場亂象的整治,以及直銷監管的升級行動中,打擊傳銷行為不應該被除名。

傳銷直銷雙管齊下

由於直銷與傳銷從誕生開始就扯不斷的連帶關係,使得它們到現在都像“孿生兄弟”一般分不開。違規直銷企業涉嫌傳銷違法活動,傳銷組織利用直銷名義拉人頭、非法集資,像這樣“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給監管部門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如今,監管部門規範直銷的力量進一步加大,違規直銷行為受到管制。但是,要想直銷走上更加規範的道路,打擊傳銷也不可以懈怠,“打傳規直”應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此前,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在13個部門聯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中表示,將暫時停止直銷審批,並嚴格直銷准入。隨後不久,46家申請直銷牌照的企業的信息被商務部清空。

雖然,這46家企業還未拿到直銷牌照,可這裡面不少違規企業的口碑卻影響著直銷的形象。

還有更多的企業則是以涉水直銷的名義大肆開展違法經營活動。據直銷頭條網及其他媒體報道顯示,今年1月與2月被曝光涉水直銷的企業就達到了15家。


【平安守護】【兩會看公安】重拳出擊“經濟毒瘤”,打擊傳銷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以多次試圖申牌無果的然健環球為例,早在2004年4月,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節目就曾曝光“然健環球”涉嫌傳銷案,當時這家公司還叫作“雷克瑟絲”。

權健事件後,然健環球涉嫌傳銷、虛假宣傳等行為再次被曝光。1月19日,然健環球(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公開致歉,卻僅承認有會員誇大產品營養功效。據公開信息顯示,截至目前,然健環球並未受到相關部門的懲處。

由於“權健事件”的突發性與“百日行動”的突擊性,目前,監管部門的“火力”主要集中在保健市場與直銷行業,而忽略了這些涉水直銷的企業對市場的影響,形成了有牌的噤若寒蟬,無牌的扯旗放炮的怪誕現象。

因此,在整治直銷行業亂象的同時,也應該將這些以“直銷”名義運作的“無牌”企業納入嚴厲打擊的範疇。(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趁熱打鐵鏟除毒瘤

很多執法人員慨嘆,傳銷就像“割韭菜”一樣,屢禁不止。究其原因,傳銷活動如此猖獗,緣於非法傳銷組織根深蒂固、頑固不化,緣於底層傳銷人員“迴流”現象突出,緣於沉湎傳銷的受騙者“前赴後繼”、“隊伍”龐大。

所以,有關專家指出,清查傳銷既要堅持嚴打上線,又要著重解決底層傳銷人員“迴流”問題,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加大傳銷行為懲處力度,真正從根上剷除傳銷毒瘤。

雖然打擊傳銷的行為從未間斷,但直到去年4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打擊傳銷工作的意見》,公佈廊坊、北海、南寧等11個重點打擊傳銷城市後,打傳才進入了全國性的高壓態勢。

據今年2月25日至26日在四川成都召開的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規範直銷與打擊傳銷)工作會議信息顯示,2018年全國查處傳銷、直銷案件共3500多件,罰沒金額9.6億元。

此時正是不可懈怠之期,監管部門應該趁熱打鐵,結合“百日行動”給各個傳銷組織又一記重拳。(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傳銷這一毒瘤的存在荼毒了上千萬百姓,也給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少影響。但在如今的社會背景下,徹底剷除傳銷毒瘤並不是一件易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與規範直銷一樣,打擊傳銷不能短期運動式執法,監管部門應該建立打擊傳銷長效機制。

今年,“打擊傳銷”再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足以說明政府對打傳工作的重視。相信接下來,全國各地將紛紛打響傳銷清零攻堅戰,讓傳銷活動無處遁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