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张飞丢徐州,关羽丢荆州,马谡丢街亭,你觉得谁把蜀国坑的最惨?

司马公昭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徐州、荆州、凉州对于蜀汉的重要性 张飞丢徐州是陶谦旧部不满刘备所部 关羽丢荆州是东吴处心积虑 马谡丢凉州是行军速度太慢

张丢丢徐州背后是陶谦旧部不满刘备势力崛起的新旧利益之争

1、刘备投靠陶谦时,只有1000多兵和幽州乌丸杂胡骑兵和几千饥民,可以说是毫无势力。可一来徐州就当上豫州刺史。陶谦还把徐州让给刘备。作为陶谦的旧部下、曾经和刘备平起平坐的曹豹自然对此不服。

曹豹对刘备不服,张飞自然不能容他,于是杀死曹豹。曹豹一死,原陶谦旧部就认为无法在刘备手下活命,于是作为徐州主力丹杨兵的一员中郎将许耽就率领丹杨兵开城门投靠吕布,导致张飞战败,刘备家属被俘虏。

当时张飞的官职肯定没有许耽高,更别说是作为下邳相的曹豹。因为在吕布夺取徐州被曹操击破后,张飞才被曹操封为中郎将(许耽)的职位。

2、即便张飞没有失守下邳,在袁术和吕布联盟下,刘备无力夺回徐州。吕布刚到徐州投靠刘备就写书信给袁术,袁术就回信并送20万斛粮食给吕布结盟,帮助吕布从刘备手中夺取徐州。袁术声称吕布对他有三大功:1、杀董卓,将董卓人头送给袁术,帮袁术报仇、保持名声;2、吕布占据曹操的兖州,让差点灭亡的金元休得以保命;3、刘备无故攻打我袁术,是吕布你在后方夺取了刘备的徐州,让我得以击败刘备。

小结下:张飞丢徐州,张飞没有直接的责任,最大的责任是刘备。刘备以一个外来者身份,快速崛起。在没有安抚好徐州内部陶谦旧部和自己直属的利益之争,刘备就匆忙发动战争攻打袁术——还是袁术先攻打刘备?反正在《三国志》里二人都指责对方先动手。

总之,张飞丢徐州(其实是刘备),吕布夺取徐州,都是刘备没有处理好陶谦旧部和自己部署的利益关系而导致的。而吕布、袁术二人被曹操击败,原因就在于二人从联盟变为对手,否则曹操对二人是无能为力。

刘备和吕布丢失徐州,对于曹操和孙权是非常有利的。如果刘备或吕布能够坚守徐州,南攻袁术、孙权,北攻曹操、袁绍,绝对是个麻烦制造者。孙权的东吴猛虎在侧,曹操无法一统北方——因为袁绍和徐州肯定在曹操得利时联盟,同时因为徐州的存在,曹操也无力平定关中和凉州。曹操不能一统北方,就无法形成三国,而是如同战国一样的几个强国。

结论:徐州不丢,刘备的蜀汉就不存在,因此对蜀汉的重要性为0;对于刘备来说,守徐州比守巴蜀难百倍。

关羽丢失荆州是东吴处心积虑的结果

1、荆州对于曹魏、蜀汉、东吴都是战略要地:

曹魏占领荆州,就拥有可以和东吴抗衡的水军,就可以顺江而下攻打东吴,如果再有合肥攻打的配合,就更完美,荆州是曹魏制东吴的风口;

蜀汉占领荆州,一可以北上攻打洛阳,配合汉中大军,切断曹魏对关中、凉州的支援;二可以直接攻打曹魏的许都,直击心脏;三可以顺流而下夺取武汉、九江,直下金陵,灭东吴,荆州是蜀汉的作战基地;

东吴占领荆州,全面增强了东吴对长江流域的把控和防御,让曹魏和蜀汉都没有拥有抗衡东吴水军的机会,荆州就是东吴的防御命门。

因此,荆州对于曹魏、蜀汉、东吴都是战略要地,必夺之。

在刘备夺取巴蜀后,控制长江最上游地区之后,孙权就不能容忍刘备占据荆州,威胁自己的安全,这就是为什么孙权急迫要求刘备还荆州。在刘备准备夺下汉中时,孙权就出军夺取荆州——不能让日益壮大的刘备继续占有荆州已经成为孙权的当务之急。

2、刘备夺取汉中后蜀汉必须攻下襄樊,否则无法日后从荆州北上攻打洛阳,配合刘备从汉中攻打凉州计划。

这是关羽为什么在刘备称汉中王后就发动襄樊战役的原因——主要是趁曹操失去汉中的挫折局势,趁虚夺取襄樊。

从必要性和时机上来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是没有错的。只是刘备和诸葛亮必须安抚刚刚夺取下来的巴蜀和汉中,否则就会像当年丢失徐州一样引发内乱,反而给曹操和孙权攻打的机会,因此无法配合关羽作战。

关羽攻打襄樊是天时地利但缺乏人和,这就是关羽只能独自攻打的原因。曹魏派遣于禁、徐晃援军,逼迫关羽不得不调走荆州的防守兵力,否则只能撤退,前功尽废,日后也不再有这个襄樊薄弱防守的机会。

3、东吴处心积虑夺取荆州。

周瑜的天下二分计策、鲁肃的榻上计策,都将荆州和巴蜀列入东吴疆域之内——控制长江水域,都是周瑜和鲁肃计策的核心。

鲁肃的借荆州,目的是培养曹操的敌人,不让东吴成为曹操唯一的敌人,是中短期策略,不能说是错误的。

鲁肃还是都督时,吕蒙就上书孙权早图荆州。鲁肃死后,吕蒙担任都督后,就更加专心夺取荆州。吕蒙更以自己生病为由假意撤军让关羽放心专心攻打襄樊,进而偷袭夺取荆州。

关羽趁曹操汉中新败的局势要一举拿下襄樊,吕蒙趁关羽全力夺取襄樊的机会一举拿下荆州。关羽攻打襄樊,吕蒙夺取荆州,都是抓住机会。

关羽的失败,和吕蒙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人和:东吴能够伸手全力配合,蜀汉只能内部安抚,无力支援。

在荆州上,关羽尽力了;在战败被杀上,完全是关羽自己的责任,领军方式和大意造成的。

失去荆州,并不意味着蜀汉就不能夺取凉州、关中。荆州更多是配合作战,而非主线。

马谡街亭之战在于行军速度太慢、没能把张郃堵在陇山以东

传统以来的观点是: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据曹魏援军。但街亭的位置,让后人困惑不已:街亭并非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如何能守。

如果从天水三郡投降蜀汉来看凉州大局,就可以得出诸葛亮并非是要马谡守街亭,而是扼守陇山关隘,阻止曹魏援军翻越陇山进入凉州。如图:

蓝色是和赵云对抗的曹魏主力曹真大军;

红色是诸葛亮大军所在

黄色是叛变投靠蜀汉的天水三郡所在;

紫色是陇山关隘

从图上很简单就可以看出:蓝色曹魏必须要派援军翻越陇山,平定橙色的叛变天水三郡,诸葛亮最佳狙击和阻止曹魏援军平定天水三郡的地点就是陇山关隘。

当时的陇西太守游楚就采取了观望政策,对前来劝降的蜀汉军说:

“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虚自疲弊耳。”

断陇,就点出了诸葛亮派遣马谡的任务。街亭绝对不是断陇的地点。

街亭虽然是交通要道,但无险可守,诸葛亮不可能愚蠢的要马谡去守一个无险可守的地方,而不去陇山这种易守难攻的地方把守。

因此马谡要去的是陇山关口,而非守街亭。街亭只是马谡和张郃遭遇的地方。

行军速度是马谡没有能够及时到达陇山的关键原因:

1、以直线距离计算,马谡从西县到陇山是392华里,张郃从郿县到陇山是408华里,路程双方基本差不多远近;

2、以军队来看,马谡兵力不详,但从王平部人数为千人来看,估算在1万人;张郃是骑兵、步兵结合的5万人;

3、行军速度比较,二人的行军速度不详,但夏侯渊的行军速度有记录: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即每日行军69.3公里;张郃和马谡二人的行军路程基本相同,但张郃比马谡更快过陇山到街亭,街亭到陇山的距离是46公里。张郃长期跟随夏侯渊,行军速度应该和夏侯渊差不多,因此46公里就是半日的路程。

因此街亭之战的真相应该是:诸葛亮派遣马谡率领1万精锐,日夜兼程前往把守陇关,阻止曹魏援军进入凉州,但马谡还是慢了张郃半天的路程,只能在街亭遭遇时临阵对战张郃。

街亭之战,马谡1万对战张郃5万,马谡的优势是时间——坚守待援,张郃的优势是以众击寡。客观的说来,马谡分军两部成为犄角之势,形成夹击之势,是正确的,加上在山上,可以抵消张郃骑兵的冲击,唯一没有计算 的是饮水问题。

如果马谡行军速度快上半天活一天,就能阻止张郃进入凉州,诸葛亮有足够的夺取凉州。


总结

张飞丢失徐州,是刘邦没有平衡好自己势力和陶谦旧部的利益分配问题、吕布和袁术内外结盟两方面造成的。

关羽丢失荆州,是蜀汉吸取徐州教训,必须安抚巴蜀人心和重新调整利益平衡而无力援助关羽、东吴日夜蓄谋夺取荆州这两个内外因素造成的。

马谡没有能够抵达陇山阻止张郃进入凉州而造成凉州动荡,是马谡行军速度慢张郃半天造成的——但这个原因是客观限制,马谡能力再高也无法改变。但凉州的丢失,是诸葛亮急于接受叛变的三郡,而非亲率大军攻占陇山一带的略阳:

即:诸葛亮应当占据街亭一带的略阳,封锁陇山关隘,即便张郃平定天水三郡,在陇山被占据的情况下,根本就改变不了大局。

不派大军占据关隘重地,而是派遣少量兵马去封锁,急于接收凉州,这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

诸葛亮能够在第一次北伐用诱敌之计骗过曹魏主力而袭击凉州,但曹魏被骗一次之后就加强了防御,导致诸葛亮的几次北伐都无功而返。

从重要性来看,徐州开局太难,把守更难,是四战之地,不是称王称霸的起点;荆州和凉州有一处,都可以攻取关中。

蜀汉如果荆州不丢,可以先北上攻打洛阳,造成关中震动,然后趁乱从汉中直入关中,这是荆州的作用;

如果蜀汉攻下凉州,可以翻越陇山,走秦国占领关中路线,一步一步的夺取关中,这是凉州的作用。

因此,荆州和凉州对于蜀汉具有二选一的同等重要性。当然同时在手,就是如虎添翼。至于是关羽丢荆州罪大,还是诸葛亮丢凉州罪大,由大家判断和评价吧!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谁把蜀国坑的最惨?

张飞丢徐州、关羽丢荆州和马谡丢街亭,处在刘备霸业的不同阶段。


张飞丢徐州,好比一个叫花子好不容易找到一间破屋,结果被人给抢了。

关羽丢荆州,好比现在有两处庄园,结果被人抢了一处。

马谡丢街亭,好比在丢了荆州庄园之后,从巴蜀庄园去抢另一处庄园,结果没有抢到。

从这点上来看,马谡丢街亭是最损失最小的,关羽丢荆州是损失最大的。

这仅仅是从领地多少来看的。


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三者不是处在一个层面上的。

张飞丢徐州

刘备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任何的战略规划,唯一的目标就是生存下去。

关羽丢荆州

荆州是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中重要的一环。荆州的丢失,直接使整个战略计划严重受挫。

马谡丢街亭

这是在《隆中对》战略严重受挫后,蜀国没有具备《隆中对》中所述的条件下,展开的一次强行执行《隆中对》的行动。

由此可见,这三次事件,以关羽丢荆州所造成的损失最大。

那这三次事件主要责任归谁呢?


表面看张飞、关羽和马谡是这些事件的当事者,实际上他们也只是一个执行者而已。

张飞守徐州,是刘备安排的。关羽守荆州还是刘备安排的。

对于这两次刘备应该担负主要责任。

只有马谡守街亭这次是诸葛亮安排的。

刘备在临终前叮嘱过诸葛亮马谡不堪大用,谁知诸葛亮破格启用了马谡。看来这次应该由诸葛亮来担负这次事件的主要责任。

但是刘备戎马一生阅人无数,唯独在马谡事件上栽了跟头,因为诸葛亮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里。

刘备临终前嘱咐诸葛亮两件事:一是托孤,二是马谡。

这两件事,托孤和马谡,一重一轻。托孤作为重中之重,无论言辞还是当时的场面,闻者必是牢记心中。一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往往容易被人忽略。


同样对人点评:

刘邦的“安刘氏者必勃也。”(周勃)

汉文帝的“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周亚夫)

刘备的“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马谡)

这三句话,你会对哪句话印象深刻?

因为刘备说话的方式,才导致诸葛亮忽略了“马谡不可大用”。所以马谡丢街亭刘备也应该分担一些责任。


谁把蜀国坑的最惨?

刘备!


喜欢的朋友帮忙点个赞,有什么想法也可以留言讨论。


寄暇学宫


谁把蜀国坑得最惨?——题主是这样问的吧?我来试答:

我认为是张松,他受命要联系朝廷(当时还属于汉献帝时期),丞相曹操看“这厮傲慢无礼,无国士之风,故而慢之”,张松转身就去荆州找刘备,注意,这是他自作主张,张松还“袖藏西蜀山川地形图一轴”,……他的行为是卖国,中国卖主求荣的祖宗就是这位张松张子乔(演义中说张松字永年,此误也),



泽中朽木


三者不是一个等量级。



张飞丢徐州时候,刘备本来就实力不强。乱世中群雄纷起,刘备属于比较弱小的一个,只要被有人瞄上了,丢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有徐州和没有徐州,本质上的差别不大。从当时的情况下,张飞比徐州重要。



马谡是个坑爹货。街亭虽然重要,但并不难守。诸葛亮为了白送他功劳,耳提面命,亲自把防御方略都点点滴滴地手把手教给他,还不放心,又让老成持重的王平给他当副手。简直就是把功劳掰开了、揉碎了、嚼烂了往嘴里灌,问题是马谡还是没咽下去。这有什么办法?

街亭丢了,这次北伐就失败了,但好在元气未伤,以后还能再来。军法处置,也只斩他一人,还不算致命。



关羽丢荆州,事情就大了。军事方面兵败丧师,政治方面联盟瓦解,土地方面洞门大开,战略方向上就少了一个进军路途。更惨的是,由此而造成的是人员方面的巨大损失。

关羽、关平父子:被俘虏杀死。

赵累:都督,被擒杀。

樊胄:武陵郡从事,被杀

习祯(人称亚庞统):零陵郡都尉,俾将军,自杀。

傅方:南乡太守,自杀。

胡修:荆州刺史,自杀。

雷绪:自杀或失踪。

投降人员:糜芳、傅士仁、潘浚、郝普、文布、陈凤。

只逃走一个廖化。



后续损失:刘备报仇伐吴,彝陵之战造成张飞被杀,黄忠、马良、程畿、冯习、张南、傅肜、王甫、沙摩柯等人皆战死,杜路、刘宁等势逼降吴;黄权退路遭阻而降魏,刘封被斩,孟达投魏。刘备身死白帝城。



结论:关羽失荆州损失最大。


馋嘴肥猫铲史官


这个真的不好说。

这三位都是在关键时刻坑了队友,而且坑的很惨很惨。

张飞坑刘备是在创业初期。

公元184年,刘备起兵镇压黄巾起义。此后整整10年,转战南北,几经波折,始终没有一块立足之地。

194年,曹操东征徐州。刘备前往救援徐州。

195年,徐州牧陶谦病死,麋竺、陈登、孔融等人拥立刘备为徐州牧。徐州户口数十万,能组建十万人的军队。

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眼看着终于有了基业,正要大展拳脚,争霸中原。

结果,张飞因为醉酒被吕布偷袭,把徐州给丢了。

刘关张直接从一方诸侯变成了丧家之犬,到了覆灭的边缘。

关羽坑刘备是在创业中期

赤壁之战以后,刘备连哄带骗好不容易夺取荆州。结果全部葬送在关羽手里。

这一次损失实在太过重大。不但丢掉了荆州大片土地,五万精兵,还丢掉了数十万人民。

刘备为了报仇,讨伐东吴,又被火烧连营700里,全军覆没。

蜀汉元气大伤,几乎亡国。

可以说关羽丢荆州,是蜀汉的转折点。在此之前,蜀汉蒸蒸日上,势头压倒了曹魏和东吴,似乎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在此之后,蜀汉一蹶不振,成为三国中最弱的一方,不但统一天下无望,自己的生存都成了大问题。

马谡坑蜀汉是在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

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走到前台。励精图治,蜀汉奋发向上。

第一次北伐,威震关陇,曹魏一片惶恐。如果街亭之战不败。蜀汉就能一举攻占凉州,居天下上游以东向。中原可复,而天下不足平也。



可惜,马谡志大才疏,大败而回。诸葛亮的心血付之东流。此后,再也没有成功的可能。坑啊。

虽然这三个人都很坑,但是不得不说,最坑的就是关羽。

因为他被赋予的责任最为重大,他所犯的错误是一系列持续性的,导致的后果是最重大最具毁灭性。


刘备号称有识人之明,却被自己最信任的两个人坑的最惨。他看出了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偏偏诸葛亮不信邪,又被坑惨。

难道这就是天命?

哎,终究还是人谋的问题。


上将嗳福斯


这三者分别是:战术级失败,战役级失败,战略级失败。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事情。

最轻的,是马谡丢街亭。

马谡丢街亭完全是个人蠢猪级别的指挥导致的失败。在三场失败中,马谡最不冤枉,也是最应该被杀的。如果马谡严格听从诸葛亮的安排或者听从王平的劝导,街亭是不可能丢失的。

但马谡还是把他丢了。

街亭的丢失从规模上讲不是一次大战役,但导致了整个诸葛亮北伐计划的失败,北伐大军功亏一篑。不过这只是诸葛亮诸多失败的一次,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没成功,不差这一次。所以丢街亭是后果相对最轻的。

张飞丢徐州,则是时间问题。

徐州处于中原腹心,百战之地,没有雄厚的实力根本无法据守,何况这块地盘本来就是刘备捡来的。事实证明,无论是陶谦,刘备,还是吕布,都没有办法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守住徐州这块肥肉。徐州早晚要丢,张飞只不过因为自己的失误让徐州丢了早了一点,让刘备集团陷入被动而已。

而关羽丢荆州,则与这两场失败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失败。关羽丢荆州完全导致了刘备集团的生存空间被彻底挤压,上升的天花板被封死。丢失荆州对于蜀汉政权是不可挽回的失败,让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彻底成为泡影。

在丢失荆州之前,刘备集团是三国中最强势的,在汉中与曹操争霸,在荆州北伐打的曹操几乎想迁都“威震华夏”。而丢失荆州,让蜀汉政权只能困守益州一隅,导致的人才损失更是难以挽回,彻底丧失了争霸天下的能力。

综上,关羽的失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败。


小约翰


必须是关羽,羽之败,在于影响全局,人曰羽忠义,其实不然,关羽怎么都不算忠义,投降曹操,还给自己找了一个堂皇的借口,美其名曰降汉不降曹,此视为不忠,华容道捉放曹,只记得曹操恩义,不顾兄长大义,贪图个人名誉,不顾兄长大业,此是不忠,切羽刻薄寡恩,自负娇矜,刚而无谋,猛而少智,目空一切,眼高过顶,不顾大局,不懂团结,傲慢虚荣,然却眼高手低,目中无人,争强好胜,好勇斗狠,假仁假义,妒贤嫉能,刚愎自用,虚荣自大,孤芳自赏,不识大体,不顾大局,贪慕虚荣,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不能容人,自负寡恩,蜀汉后继无人,实羽之流不懂团结所致,不作就不会死,死是必然的,只是走麦城时已经具备作死的条件了,他的死其实一点也不可惜,无怪呼刘禅为其谥号“壮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花园里的草


张飞丢徐州,关羽丢荆州,马谡丢街亭,这三件事都属于是关键时刻掉链子,实在令人可气。马谡还好被诸葛亮挥泪斩了,但是张飞和关羽则不同,那可是刘备的结拜兄弟,能说杀就杀的吗,所以在生气也得忍着,要说那个坑的更惨,我认为还是关羽丢荆州把蜀国坑的最惨。



张飞丢徐州

刘备和关羽带领军队去攻打袁术,将张飞留下来坐镇徐州,临行前怕其喝酒误事,再三嘱咐张飞,令其在此期间不得喝酒鞭打军士,并且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张飞满口答应,这刘备和关羽才安心前去。

不料,刘备和关羽前脚刚走,张飞后脚就破了酒戒,大摆宴席,纠集军士,说是进行最后一场不醉不归,之后再不碰酒,本来也进行的很顺利,却也出了一个意外,那就是有一个将领曹豹拒绝饮酒,张飞大怒,要对其施展仗刑,曹豹情急之下说出看在自己是吕布岳父的面子上饶了自己,不料张飞一听吕布更是大怒,亲自连打带骂的鞭打了曹豹五十下。



事后,曹豹心怀怨恨,暗中勾结吕布,打开大门放了吕布进来,大败张飞,至此,张飞丢了徐州,还将刘备的家眷弄丢了,刘备好不容易获得的根据地在此丢失,从此又浪迹天涯。

关羽丢荆州

荆州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位置,是吴、蜀、魏三家必争之地,谁掌握了荆州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曹操为了对付关羽,派出于禁、徐晃、张辽,庞德,再加上守将曹仁和满宠,东吴派出吕蒙和陆逊两位大都督,最致命的一击还是跟随了刘备几十年的糜芳的投降,关羽也因此兵败身死。



关羽丢荆州,被称为关羽大意失荆州,面对众多强敌,关羽以一人之力与之对抗,丢失荆州怎么还说是大意呢?主要有两点,一是关羽主动前去迎战曹操,而没有考虑后方是否安全,二是因为关羽决绝了和东吴的联姻,导致被吕蒙断了后路,导致兵败身死。


荆州的丢失直接导致了,吴蜀联合抗曹的局势破灭,吴蜀由合作变成了对抗,刘备更是因此发动夷陵之战,却被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大败,蜀国遭受重创,至此少了些与吴、魏对抗的实力。

马谡丢街亭

蜀国在关羽失荆州和刘备夷陵大败,蜀国元气大伤,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再次临危受命,经过五年的准备与筹谋,终于感觉有实力与曹魏一战,于是开启了第一次北伐,起初也很成功,迅速拿下了天水、安定、南安三郡。曹操命张郃应战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镇守街亭,而马谡不服从调度,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后路断失,不得不匆匆撤回,第一次北伐失败。


马谡失街亭除了不服从调度外,更大的因为是因为双方兵力确实有差距,更根本的原因就是蜀国国力相比于曹魏还是要差一些。诸葛亮虽多次北伐,但是也就第一次最有成功了机会,马谡丢街亭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至此,蜀国再无走出蜀地的可能。

张飞丢徐州,关羽丢荆州,马谡丢街亭,三件事均是蜀国的转折点,要说影响最大的我认为还是关羽丢荆州。荆州一丢,彻底的打乱了蜀国的策略布局,蜀国也因此遭受重创,开始走了下坡路,但是关羽就是关羽,一代名将,武圣人,被称为是义绝,千古留名。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要说张飞,关羽这两位刘备的结义兄弟,跟着刘备鞍前马后,战场厮杀,也算是立功无数,给刘备的形象增了不少的光,在刘备最开始创业的时候,给刘备帮了大忙了。

但是同样是这两位,也给刘备闯过大祸,张飞贪杯丢了徐州,关羽高傲丢了荆州,都够刘备喝一壶的,但是比较起来,关羽丢荆州给刘备造成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对刘备的打击也是致命的。

张飞丢徐州的时候,还没什么蜀国,刘备也不过就是“居无定所,行无常路”的创业者,徐州其实也算是骗来的(刘皇叔的爱民如子和仗义得来的),丢了徐州刘备最多就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没伤到筋骨,吃了个哑巴亏而已,因为那个时候的刘备,其实是不具备拥有徐州的实力的,用假仁假义和眼泪骗来的徐州,其实是保不住的。

所以,张飞糊里糊涂的丢了徐州,刘备最多就是惋惜,或者无可奈何,但是,丢也就丢了,况且丢了徐州的刘备似乎应该算是“因祸得福”,他投靠曹操之后,得到了去建业面见汉献帝的机会,同时坐实了他的“皇叔”的身份,成了得到认可的皇室成员,就算是进入“主流圈子”了。

从此,刘备有了和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和怀揣“衣带诏”奉诏讨贼的“正义旗帜”,这些其实要比那个还不知道能住几天的徐州要实惠的多。

刘备顺水推舟做了一把人情,勾结曹操干掉了吕布,用徐州换回的是实打实的利益。

事实证明,尽管刘备用计谋杀了车胄,夺回了徐州,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被曹操打的狼狈逃窜,关羽降了曹操(关羽说自己降汉不降曹),张飞当山大王去了,而刘备自己投奔了袁绍。

其实仔细想想,张飞丢了徐州,的确属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盘点一下就知道,一个徐州,让刘备换回的除了身份和“师出有名”,重要的是他后来得到的诸葛亮。

正是丢了徐州之后,刘备的事业开始走向了他的辉煌时刻。

但是关羽丢了荆州,就真的伤到了刘备的筋骨,不仅如此,关羽丢了荆州乃至被东吴所杀带来的严重的后果,其实质上是“毁了”刘备的根基,在接下来的夷陵之战,刘备不仅折了自己的老本,还搭上了自己的老命。

荆州对刘备的重要性是当年的那个徐州不能同日而语。刘备让关羽守荆州也是因为对这个“忠义千秋”的二弟的极大的信任,当然,诸葛亮并不是十分信任,但是刘备信任就够了。

在诸葛亮给刘备制定的先占据益州然后图谋中原的战略当中,荆州是一个最重要的支点,也是这个战略的前提,没有了荆州,诸葛亮出祁山攻长安再出潼关的中原战略,也就是“勉强一试”,要知道在关羽丢荆州之前发动的襄阳之战,对曹操的威胁和震动,大到了要“迁都”的地步,看看地图就会知道,出祁山和出荆州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在诸葛亮最初的战略当中,汉中一路仅仅是两翼当中“策应”的那一路。

所以,当关羽丢了荆州,并且丢了性命的时候,刘备几乎是要“背过气”去了,这里面,因为关羽之死的成分究竟有多少?我看还是因为丢了荆州的成分要大的多。关羽算是把刘备“坑苦了”。

所以刘备要不顾一切的找东吴孙权拼命,不惜血本。但是,用力过猛,拼命就变成了“送命”。蜀汉这一摊子就只能交给诸葛亮了。

诸葛亮在这种局面下所做的一切,基本上就变成“知其不可为而勉强为之”(指对曹魏的讨伐)。

在“后刘备时期”,诸葛亮是蜀汉内外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几乎当了蜀汉(后主)的全部的家,后主刘禅的本职工作,就是“乖乖的,少生事”。

马谡丢街亭,看似直接导致了一次北伐的失败,或者说“无功而返”,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如果说马谡丢了街亭就会导致整个北伐的无功而返的话,那么这个“北伐的作战计划”的支撑也就实在是太脆弱了。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诸葛亮的北伐战略的“勉为其难”。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马谡丢了街亭其实是诸葛亮自己惹的祸,是诸葛亮既坑了蜀国又坑了自己。

马谡是诸葛亮选定的街亭守将,尽管是马谡自己“自告奋勇”,但是如果诸葛亮不答应的话,马谡也不可能去守什么街亭,老老实实的在诸葛亮身边做一个“优秀的参军”岂不是更好?况且当时并非已经“无人可用”。

知道街亭的重要性,也知道街亭失守带来的严重后果,还知道马谡这个人好像靠不住(至少是对马谡的能力不完全相信),更知道马谡从来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居然就派马谡去守街亭,所谓“诸葛一生唯谨慎”似乎在重要时刻都是不灵的。失街亭并非是唯一的一次。

那么,这个街亭的丢失,究竟是谁的过错?让一个优秀的参军去实战,并且第一次就干这么个“要命的勾当”,实在不是马谡的错,应该说是诸葛亮“识人不明和用人失误”。

当然,马谡丢了街亭,按律当斩。但是“坑蜀国”的锅让马谡来背,其实是诸葛亮不厚道了。


步武堂


非也,非也,非也

张飞,关羽,马谡都被刘备坑了。他们跟错了人!

细心分析会发现,刘备假仁假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死要面子活受罪,难成大事!

刘备投靠过袁术,袁绍,公孙瓒,曹操。无论刘备投靠谁,从没有忠诚过,投靠一个坑一个,以致后来几乎没有立锥之地!

后来清楚诸葛亮,可以说诸葛亮也被刘备坑了。诸葛亮让他接受刘表赠送的荆州,刘备不听。迟则生变,刘表死后,荆州投降曹操。刘备逃亡到江夏。说实话,此时诸葛亮如果能识别出刘备无能,去投靠曹操的话,大一统或许能早日实现。可惜,刘备与东吴结盟。赤壁之战,东吴功劳最大,荆州理应属于东吴,刘备死皮赖脸占着,借口为暂借荆州,这也为后来关羽惨死留下祸根。

做为庞统的好友诸葛亮,竟然推荐庞统去效力刘备。暂借荆州,夺取益州的目标定下后。庞统跟刘备同去,庞统让他扣下刘璋,夺益州,刘备不听,迟则生变,张松因串通刘备被灭门,庞统死于非命。可见刘备此人,优柔寡断,做婊子还想立牌坊,最后损失惨重。

汉献帝让位给曹丕,曹丕称帝,刘备按耐不住,也称帝,小人得志。也算是上天有眼,从此开始,蜀汉祸事连连,荆州丢失,关羽被杀,张飞被杀。关羽和张飞也因为跟错了,付出了代价。

关羽张飞死后,刘备不听劝解,刚愎自用,为了给关羽张飞复仇,带大军杀向东吴,完全没有顾及当初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时的感情。向东吴宣战,也导致黄忠死于非命,蜀汉大军更是被陆逊一把大火烧回解放前。诸葛亮此时才认清此人,不过为时已晚,天下除了蜀汉,已经没有诸葛亮的容身之地。最后只能穷兵黩武,一路走到黑,七次北伐均失败。

为啥蜀汉后期人才凋零,乃天下人看清刘备,属无能之君主,都不去投奔。反观东吴,英才辈出,百姓很少被战争所苦。曹魏更是人才济济,国力强劲。庞统和诸葛亮应该当断则断,早早离开,或许能有个好一些的结果。

后世,关羽和诸葛亮都是英雄,关羽和诸葛亮都被人立庙祭拜,刘备却没有,为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