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裡的“老總”是誰?和他一起聊天的那個長臉又是誰?

歷史知事


亮劍是一部很多人都看過的電視劇,其中的李雲龍更是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電視劇中抗日的情節也很真實,於是很多人就在想李雲龍以及電視劇中的其他人物是不是根據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改編過來的呢?的確電視劇也是需要原型的,所以很多人物就是根據歷史真人參照過來的,比如在亮劍中的“老總”在電視劇中雖然沒有直接表明是誰,但是根據電視劇中形象和歷史上的八路軍的指揮官可以得出這個老總就是彭德懷。



國民革命的第八軍簡稱是八路軍,也就是李雲龍所在的部隊,在歷史上是朱德擔任的總指揮,彭德懷是副總指揮,而電視劇中這個老總給的官銜就是八路軍的副總指揮,正好就和歷史上的位置對上了,所以毫無疑問這個老總就是彭老總,那麼和老總一起聊天的那個長臉是誰呢?在歷史上八路軍的首腦人物除了朱德彭德懷兩個總指揮之外,就是參謀長了。




當時的參謀長是葉劍英,而副參謀長則是左權,其實根據長相還是有一些像的,而彭德懷也是這樣的,電視劇中演員的長相其實和真實的他們長得差不多,而根據歷史發生的真實事件和電視劇中的對比來看,左權副參謀長在指揮戰鬥中不幸犧牲,享年37歲,這是電視劇中的劇情,而在歷史上也是如此,而且左權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將領。


史中醉




《亮劍》裡的老總就是八路軍的副總司令彭德懷。在七七抗戰剛剛爆發時,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當時彭德懷任副總指揮。在9月11日八路軍又被改編為第18集團軍,彭德懷被任命為副總司令。

在1940年國民黨發動反共摩擦之後,第18集團軍總司令朱德奉命返回延安,負責指揮延安附近的留守部隊,防止胡宗南突襲延安。這時的第18集團軍就基本上全權交給副總司令彭德懷來指揮了,掛的是副職,乾的卻是正職的活。



應該說《亮劍》中的這個彭德懷演員選得還是不錯的,和歷史上的彭德懷長得有幾分神似,頗有彭大將軍的風采和氣勢。

彭德懷將軍擅長指揮軍隊打硬仗,賞罰分明,性如烈火。“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就是對彭德懷的最高評價。



站在彭德懷邊上的那個長臉就是八路軍的副參謀長左權。左權畢業於黃埔軍校,後來還進入蘇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是我黨內部軍事素養極高的軍事將領之一。

然而回國後的左權長期受到王明的壓制,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1931年底,左權被任命為第15軍軍長兼政委。第二年就被撤銷職務,在長征時也只是紅一軍團的參謀長,受林彪和聶榮臻領導。

八路軍組建後,左權被任命為副參謀長,正參謀長是葉劍英。他和彭德懷一樣,都是以副職在擔當正職的工作。葉劍英長期陪同周恩來協調處理和國民黨之間的工作,並在中共南方局擔任要職,根本就沒有在八路軍中呆過幾天。

1942年5月,日軍華北派遣軍派出重兵出擊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左權奉命指揮總部機關轉移,不幸中炮彈身亡。直到在戰場上死去的時候,他還念念不忘為國效力。



正如在《亮劍》電視劇我們所看到的一樣,彭德懷和左權兩個人是一對黃金搭檔和最佳拍檔。彭德懷指揮果決勇敢,左權智勇雙全,他們兩個可以說是雙劍合璧。

彭德懷主要負責制定大的戰略和戰役計劃,左權則負責軍事指揮,偵察敵情,籌劃糧草。他們兩個人在戰略和戰術上都能夠合作愉快,在戰役指揮上配合的天衣無縫。



左權犧牲後,彭德懷非常傷心和難過,他親自為左權寫了墓誌銘。在這一年底,彭德懷還派出了小分隊,化妝進城,消滅了日本鬼子掃蕩的急先鋒益子挺進隊,也算是替左權報了仇。這對於始終以大局為重的彭德懷來說,做出這樣的選擇是極為罕見的,但也充分證明兩個人之間的友情是經歷血與火的考驗的。

1955年,彭德懷被授予元帥軍銜。有很多人說如果左權沒有死,極有可能被授予元帥。畢竟他是黨內少有的優秀軍事幹部,畢業於黃埔一期,又有曾經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過,是黨早期的重要幹部,還參加過長征。正如劉伯承元帥對李雲龍所說的那樣:如果左權、董振堂這樣的將領還活著,他們應該授什麼軍銜呢?


新知傳習閣


解釋軍史要準確和專業,在彭總的職務問題上,其實《亮劍》有點小瑕疵,彭德懷元帥在八路軍有對外和對內兩個稱呼,準確的歷史細節應該是我軍內部稱為“彭總”或“老總”,對外則稱為“副總司令”,因為“副總指揮”這個職務僅僅存在了一個月。




1937年9月紅軍進行改編時,重慶軍政部給的番號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我們簡稱八路軍,而“路軍”的軍事主官稱謂是“總指揮”,比如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孫連仲等等,因此改編時八路軍的高級指揮序列是:


總指揮:朱德

副總指揮:彭德懷

參謀長:葉劍英

副參謀長:左權




但是僅僅一個多月後,1937年10月,重慶軍政部又開始編組全國軍隊統一序列的戰時建制“集團軍”,八路軍的番號隨即被更改為“第十八集團軍”,軍事主官改稱“總司令”。雖然我方並不願意接受這個番號(戰時建制打完仗是要取消的),但公開場合或者行文發電時,彭德懷的官方稱謂都應該是第十八集團軍“副總司令”。


《亮劍》中副總指揮的出場已經是李雲龍的“蒼雲嶺突圍”之後,李雲龍在1937年改編時只是第772團副團長,調出去組建新1團肯定是1938年以後的事情,此時八路軍的番號已經更改完畢,彭德懷的正確身份應該是“副總司令”。



其實朱德總司令在八路軍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起一直隨軍行動,平型關戰役時就在八路軍總部坐鎮,1940年5月才返回延安,葉帥則始終在延安軍委或前往重慶工作,因為他是黃埔軍校首任教授部副主任,比較合適做國民黨軍隊的統戰工作。

也就是說,在1940年5月之前,八路軍前線總部實際有三位主要領導人: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和副參謀長左權(黃埔一期),《亮劍》是文學作品,不必要牽扯更多人物是可以理解的,但“副總指揮”這個職務的時間點明顯是錯誤的,當彭總成為前方軍事一把手時,更應不能這麼標註。



至於我黨我軍的內部稱謂,也有正式和非正式兩種,所謂“正式”是指朱德總司令返回延安後,八路軍總部已由一位副總司令和一位副參謀長實際負責作戰指揮,總歸比較尷尬,因此延安指示又成立了八路軍“前方指揮部”,以彭德懷為司令員、左權為參謀長,《亮劍》中顯然把兩種稱謂混淆了,一個是內部稱呼的“參謀長”,一個則是官方稱謂的“副總指揮”(副總司令),連續兩個錯誤。

非正式稱呼倒是正確的,在抗戰時期可以稱為“老總”的,不僅應該是年齡和資歷達標,紅軍年代的職務也得到位,除了朱總司令外,只有紅一方面軍司令員彭德懷(陝北重建)、紅二方面軍司令員賀龍和紅四方面軍司令員徐向前足夠資格,方面軍下轄的軍團長暫時都不成。


度度狼gg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毛澤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


毫無疑問,根據劇情推測,《亮劍》中那個鬧不清平安縣城為何打仗,急的抓頭,全程呆萌可愛,嗓門大的“老總”,當為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彭德懷!

彭德懷在抗戰時期擔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八路軍副總指揮、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職務,其中政委制度就是他與朱德和任弼時向中共中央建議恢復的!


《亮劍》作者都梁在撰寫原著的時候本就參考了我國眾多英雄人物,他曾透露過,原著中眾多有名有姓的人物都有歷史原型,並非完全的想象,只是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藝術加工!

正因為原型是彭大將軍,所以特意尋找了與彭大將軍頗為相似的老戲骨、特型演員宗利群來扮演這個角色。


既然老總是彭德懷,那麼那個與老總一起聊天的長臉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沒錯,他就是——左權!



在劇中他在1942年因飛機轟炸而犧牲,享年37歲。而歷史上的左權也正是在1942年因在山西遼縣不幸被炮彈擊中頭部而犧牲,享年37歲!

歷史上的左權任八路軍前方指揮部參謀長,是中國游擊戰術的創造者,對於抗戰勝利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事實上,除了以上兩位英雄,《亮劍》中有還很多人物都有原型:

丁偉——鍾偉

旅長——陳賡



楚雲飛——楚溪春


拿五噸炮彈換李雲龍的首長——粟裕


還有很多不清楚的,比如孔捷原型到底是誰尚未確定,歡迎各位有明白的補充……


向各位前輩英雄致敬!


電影基本法


先上兩張圖片對比一下:



第一張圖,是《亮劍》中總部的老總;第二張圖,是現實中的彭老總。仔細對比一下,是不是發現二者的長相有著驚人的相似。

相似就對了,因為《亮劍》中的老總其歷史原型就是彭老總。

國共合作抗日之後,中央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簡稱八路軍(後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

八路軍的總部設在山西,朱老總、彭老總以及左權副總參謀長駐紮在此地,與此同時,129師也曾有一段時間駐紮此地。所以《亮劍》中李雲龍的獨立團離總部那麼近是符合歷史的,因為李雲龍的獨立團就是隸屬於129師386旅。

總部的老總,劇中給出的職務是副總指揮,毫無疑問是彭老總。

而老總旁邊的那位,劇中給出的職務是副參謀長,毫無疑問這是左權將軍。




劇中,面對鬼子的掃蕩,副參謀長為了掩護八路軍總部以及其他機關安全撤離,壯烈犧牲,終年37歲。這一點,和歷史上是一樣的。

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是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將領,另一個和左權將軍級別差不多的當屬新四軍的政委項英。唯一不同的是,左權將軍死於日本人之手,項英將軍卻是死於叛徒之手。


小鎮月明


據作者個人觀察,綜合網友分析,老總原型應該是彭德懷彭老總,和他一起聊天的長臉原型應該是左權參謀長。

《亮劍》是一部十分優秀的歷史小說,電視劇改編也十分成功,這與原著作者梁都敬業認真的創作態度和專業水平是分不開的。

梁都沒有像抗日神劇那樣天馬行空,胡謅八扯,他是在充分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進行文學創作,特別是人物形象塑造上不追求高大全,而是以真實歷史人物及其性格特點為原型,因此《亮劍》的人物塑造十分成功,每一個角色都是鮮活的、飽滿的、有性格特點的。

《亮劍》中的李雲龍是386旅獨立團團長,而386旅正是八路軍三大主力師(林彪的115師,賀龍的120師,劉伯承的129師)中129師下轄兩個主力旅之一,《亮劍》中大多數人物原型都來自這個129師和386旅。

八路軍129師由主要由紅四方面軍第4、第31軍和陝北紅軍一部改編而成,劉伯承任師長,徐向前任副師長。129師下轄第385、第386兩個旅、教導團和5個直屬營,其中第386旅旅長陳賡、副旅長陳再道,參謀長李聚奎,政治部主任王新亭,轄第771團(紅31軍91師)、第772團(紅31軍93師),其中772團團長葉成煥(後有陳康,程世發等),副團長王近山。

1,旅長,原型陳賡,開國大將



這個十分明確。電視劇中,旅長就是386旅旅長直接說明原型就是陳賡,戴眼鏡的外型、豪爽的性格,也與陳賡的真實形象完全相符。

2,師長,原型劉伯承,開國元帥


這個也很明顯。129師師長、二野司令、南京軍事學院校長,李雲龍的老首長,任職經歷和劉伯承完全相符,戴眼鏡的相貌特徵也與劉伯承完全一致,怪不得李雲龍面對這個老首長總是一副嬉皮笑臉,任打任罵的樣子。

3,老總,原型彭德懷,開國元帥


這個也比較明顯。能在八路軍時期就被稱為“老總”的只有朱德和彭德懷。朱德時任八路軍總指揮,但主要在延安大後方協助毛主席統籌全局,彭德懷時任八路軍副總指揮兼前線總指揮,負責全權指揮八路軍前線作戰,再加上豪爽、粗放、直率、火爆的性格,都暗示副總指揮、老總就是彭德懷,就連電視劇選擇的老總演員都是飾演彭德懷的特型演員。

4,參謀長,原型左權





電視劇中,和老總在一起的那位"長臉"職務是副參謀長。左權,時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兼前線參謀長,協助彭德懷在前線指揮作戰,後來在反掃蕩掩護撤退時犧牲,時任八路軍參謀長的葉劍英在後方協助朱德總指揮,而這個參謀長則是在戰鬥中犧牲,原型是左權無疑,就連演員和真實的左權相貌也接近。


5,司令,原型粟裕,開國大將

電視劇中,李雲龍的二師從劉伯承指揮的中原野戰軍被挖到了華東野戰軍,正是華東野戰軍司令用“五噸炮彈換來”的。華東野戰軍的領導人是陳毅、粟裕,但後期陳毅調走,粟裕代華東野戰軍司令,而且粟裕有一個愛好——吹口琴。看電視劇中那位司令的軍事指揮能力,以及吹口琴的特殊才藝,原型是粟裕無疑。


6,李雲龍,原型王近山、陶勇,開國中將

第一男主角李雲龍的原型最為複雜,大多數人認為是王近山中將。王近山確實一直在129師任職,歷任386旅772團任副團長、769團團長、385旅副政委、386旅旅長,性格火爆,打仗勇猛,粗中有細,跟李雲龍類似。不過,應該是李雲龍原型之一。不過從籍貫、出身、履歷、性格、情感乃至原著中的最終結局來看,李雲龍與開國中將陶勇也十分相似。




7,丁偉,原型鍾偉,開國少將


丁偉在《亮劍》中任129師新一團團長,解放戰爭任東北野戰軍縱隊司令,建國後任北京軍區參謀長,戰略眼光和戰術指揮水平一流,甚至比第一主角李雲龍還要強。歷史上的開國少將鍾偉曾任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第五師師長、第十二縱隊司令員等職,也在新中國成立後任任過北京軍區參謀長。更重要的是,丁偉和鍾偉的最終結局也一樣,都曾力挺彭德懷。

8,孔捷,原型孔慶德,開國中將;肖全夫,開國少將



《亮劍》中,孔捷和李雲龍一樣出生在大別山區,出身紅四方面軍,他曾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獨立團團長、新二團團長,後來編入東北野戰軍擔任縱隊司令、軍長。孔慶德雖是山東人,卻是紅四方面軍出身,曾任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團長,而且敢作敢當敢說話,外號“孔大炮”。不過孔捷在解放戰爭的經歷又和開國少將肖全夫比較接近。


9,程瞎子,原型陳康,開國中將

《亮劍》中,程瞎子也是主力團團長,李雲龍一直看不起他的打仗水平,但人家最後授了中將銜,晉西北鐵三角李雲龍、孔捷、丁偉都是少將。開國中將陳康就曾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團長,後來又任解放軍13軍軍長、蘭州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授予中將銜,這一點跟程瞎子比較相似。至於說程子華的基本不懂歷史,說程世發的更誇張,授銜時就沒有他。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還知道《亮劍》中哪些角色的人物原型?歡迎留言補充!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亮劍裡的老總當然就是指彭總了,和他一起聊天的自然是當時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的參謀長左權了。

彭總在參加革命後所部被改編為三軍團,和一軍團一樣,都是紅一方面軍的主力。其中最經典的戰役是乘虛而入打進了長沙,這是紅軍第一個攻破的省會級別的城市。

不過,在中央蘇區反圍剿戰爭中,三軍團經常承擔急難險重任務,比如打阻擊,撤退的時候打掩護,傷亡是比較大的,也很難有什麼繳獲,屬於出力不討好的角色。

彭總參加革命不算早,但後來一直地位比較高。尤其是從打贛州開始,他經常充當前線的總指揮,地位是要比當時的一軍團軍團長林總更高一些的。


長征中彭總指揮三軍團打了不少硬仗惡仗,犧牲也很大,他比較倚重的三軍團參謀長鄧萍也在貴州犧牲了。引導他走上革命道路的黃公略犧牲的還要更早一些。

和四方面軍分手時,一三兩個軍團剩餘兵力總共大約只有七千多人,所以最後決定把兩個軍團合併為陝甘支隊,彭總任總指揮,但實際上等於以一軍團吸收合併三軍團的方式進行了改編。

到陝北後陝甘支隊和陝北紅軍以及先期到達的四方面軍二十五軍合編為一方面軍,彭總仍然是總指揮,林總任一軍團軍團長,徐海東任十五軍團軍團長。


抗戰開始後,八路軍被改編為第十八路軍,朱老總為總指揮,彭總為副總指揮,參謀長為葉帥,左權為副參謀長。但葉帥很快就去擔任其他工作了,所以左權實際上是參謀長。林總則成為一方面軍改編的一一五師師長。

一九三九年後,朱老總調回延安,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由彭總統一指揮。不巧的是,後來左權也在反掃蕩鬥爭中為了指揮總部機關撤離而犧牲了。中央又改派三軍團出身的滕代遠擔任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的參謀長。

左權出自一軍團,但滕代遠是三軍團出身。彭總作為軍事主官,前後犧牲了兩個參謀長,可見給他當參謀長是個很危險的工作。不僅要隨時準備捱罵,還有可能犧牲。

此外,他在三軍團的愛將彭雪楓也擔任過三軍團參謀長,在三軍團威信也很高。抗戰開始後本來周有意讓他跟著搞統戰,但他堅持要去前線,後來在華中建立了新四軍四師。有人認為彭雪楓其實是想恢復三軍團。


蕭武


亮劍精神,敢於亮劍!

亮劍出現過很多神秘的人物,比如日觀察團.少將等。而在八路軍體系中也有一個神秘的人物.老總。那個老總是誰?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權利?為什麼讓獨立團兩個營,趙剛拼命保護呢?

就是照片右側那個人物,多次出現。而讓人疑惑的是第一次出現便將李雲龍從團長撤至被服廠做一個廠長,從一個作戰中層人員變作了後勤保障人員。這個人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能量?

對了,還有一件事!

這是李雲龍伏擊日觀察團的圖片。我們在來看個圖片


這是老總撤退時的圖片,而下句話便是:

李雲龍呢?一個團守不住趙家峪,我撤他的編!

編制說撤就撤,那就好確定範圍了,而整個第十八集團軍有這個權利的不超過3個人。既:

彭德懷、左權、劉伯承。

而劉伯承是第十八集團軍129師師長。左權為第十八集團軍總參謀長。彭德懷為第十八集團軍副集團軍總司令。

看到這個職務我們就很簡單猜到了這個老總是誰,沒錯就是彭德懷。第十八集團軍副總司令的位置。坐鎮指揮整個華北華中第十八集團軍。而脾氣也於彭德懷非常像!由此我們得出結論《亮劍》老總就是彭德懷元帥!

而我們的先輩將我們從萬惡的舊時代救出,我們一定要為祖國偉大復興之路而貢獻自己的力量!毛澤東思想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離家的燕兒


亮劍雖然是小說,但是大多數人物都是有歷史原型的,且聽本人細說之。

老總即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八路軍總指揮為朱老總,但朱老總1939年即回延安了,此時的副總指揮彭老總就是實際上的一把手,總負責人了。彭老總指揮的百團大戰打死打傷日偽軍2萬餘人,取得了輝煌戰果。此戰在亮劍中亦有所反應,比如亮劍中李雲龍採用土工作業破敵的李家坡戰鬥就是取材於百團大戰第三階段的關家堖戰鬥。



和彭老總講話的即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八路軍參謀長葉帥長駐重慶,副總參謀長左權其實一直行使參謀長的權利輔佐彭老總,是一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謀主。


另外,師長即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元帥,旅長即天下第一旅八路軍129師358旅旅長陳賡大將。陳賡是一位幽默風趣的將軍,是軍中有名的開心果,此時在亮劍中亦有所反應,比如旅長讓李雲龍背鍋一段就讓人忍俊不禁。


林屋公子


李雲龍,孔捷,丁偉這些人的原型可能還不好找,是很多將領糅合起來的一個形象,比如李雲龍吧,雖然最像他的是王近山,但也有其它將領的影子,比如鍾偉。

但再往上那原型就定了,比如旅長那就是陳賡(不是有“專打三八六旅”的場景嗎?三八六旅旅長就是陳賡);師長更別說了,那就是劉伯承。

“老總”是誰呢?當然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八路軍副總指揮了,《亮劍》電視劇裡演“老總”的演員就是演彭老總的特型演員。

那“聊天的長臉”是身份自然就沒有第二個人了,他是我黨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等級最高的將領——左權!

左權當時是八路軍前方指揮部參謀長,彭老總的左膀右臂,核心智囊。

只是遺憾的是,天妒英才,1942年5月25日,左權在掩護總部突圍的時候被日軍炮火擊中而犧牲,這也和《亮劍》中的結局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