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那麼聰明,為什麼不投靠曹操?

春暖花開40343187


有兩個原因:

一、從武侯他的理想角度說:他的理想是恢復漢室天下,而在當時的漢室宗親中,劉表垂垂老矣,滿足於據荊州一地,割據自保。而劉璋沒什麼才能,庸碌無為,除了他們,始終保持獨立、曾為一方諸侯的,只有劉備。只有他才有讓武侯實現政治理想的可能,而劉備也符合儒家知識分子心目中的“明君”標準:能識人、用人,有良好的道德修養。

1、能識人、用人,比如劉備對趙雲,就始終信任不疑,認為他不會背叛自己,還用手戟擲告狀的人。再說關張,從184年起兵到207年武侯出山,長達23年時間裡,劉備屢敗屢戰、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無論混到多慘,關張始終不離不棄、忠心耿耿,此外還有糜竺、糜芳、孫乾等人也是如此,這就說明劉備能夠團結手下,識人、用人上有過人之處。混這麼慘還能保持團隊如此團結的,當時就劉備一人而已。

2、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劉備從起兵當時,幫助、投奔過公孫瓚、陶謙、呂布、曹公、袁紹、劉表等人,而他卻沒要求過這些人應該回報、幫助自己。從184年起兵到212年與劉璋反目,長達28年(半輩子的時間了。)的時間裡,幫助過別人不求回報的,當時只有劉備一人,因此劉備贏得了非常高的聲望,這些符合儒家知識分子對明君的標準。

二、1,從現實角度說,武侯出山前,大軍閥如曹公、二袁、孫家兄弟、劉表等,羽翼已豐、格局已成,若武侯投他們,就要從普通幕僚做起,而且上升空間有限。對武侯這種自比管、樂的人才來說,這不是理想狀態。而劉備集團當時還處於事業低谷,羽翼未豐、格局未成,武侯上升空間非常大,而事實上武侯出山也立即獲得了僅次於劉備的地位,這是別的軍閥都不能給武侯的。

2,曹操徐州大屠城,徐州的好多士族門閥都對此很憤怒,而孔明的家族也在徐州,孔明對曹操就更加失望了。





l歷史大觀


三國演義,評書,及史書記載,諸葛亮夢想就是復興大漢,

而劉備在三國時,公認的皇室正統,恰巧當時劉備手下沒有謀士,

正好諸葛亮去能得到重用,發揮自身的價值,復興大漢,

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況且曹操手下謀士眾多,能人不少,

投奔他也突顯不出價值,而政治理念也不同,所以就選擇了劉備,

沒選擇曹操,這就是諸葛亮沒投奔曹操的大概論述。





巴黎街角A


1 諸葛亮的先祖、父親都是漢室的官員,所以無論出於情感還是正統觀念,諸葛亮都向往恢復漢室。

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在諸葛亮眼裡曹操是謀反篡政的奸賊!而劉備是漢室貴胄之後,是漢室宗親,代表正統。尤其劉備打出的旗號也是"恢復漢室,清君側",恰好符合諸葛亮的心意和政治抱負。

2 曹操和孫權身邊雲集了一大群良臣猛將,且大多都是舊臣,諸葛亮到那裡很難有發揮的機會。而劉備一清二白,正是可以施展自己能力的不二選擇,而隆中對其實是諸葛亮早就對天下局勢洞若觀火、深思熟慮後的戰略。

3 諸葛亮隱居隆中,以管仲、樂毅自居,恃才傲物,而劉備三顧茅廬感動了諸葛亮,比起曹操,劉備看上去更樸實更可靠。


傑子歷史觀


根本原因就是政治理念不同,諸葛亮顯然是漢王朝的支持者,與劉備的匡扶漢室是一致的,曹操只是名義上的漢臣,打敗袁紹之後,乾脆把丞相府搬到了鄴郡,這是明顯另立中央,臉面都不要了,只維持漢朝的一個形勢,顯然世代為漢臣,又重視儒家名節的諸葛亮是不能接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