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征文:鸡飞山上的女汉子们

保山征文:鸡飞山上的女汉子们

俗话说“龙有龙路,蛇有蛇路,生得老鼠命,你得会打洞。”有的人命好,生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生衣食无忧;有的人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去拼搏奋斗,方能养家糊口。

家乡的鸡飞山头,有这么一群小媳妇,她们的男人,或在村委会上班、或在远处工作、或在外地打工。不说一家人一年四季必备的柴禾,她们敢骑上摩托车去崎岖陡峭的山上背驮;也不说为了牛马牲口所需的粮草,她们敢开小三轮在田间地头穿梭;更不用说烤烟、包谷、核桃之类数额较大较多的农作物,她们也能开上微型车、大吉普,甚至是震耳欲聋的拖拉机,去一点一点运回家。单是过年前后买卖菜豌豆,早早晚晚天气寒冷,她们反反复复往返于各条十字路口与岔道,从山头到山脚、从山村到坝子,乃至到附近各座城市,她们奔波劳碌的身影,就是能令所有人啧啧称奇的一道靓丽风景。

保山征文:鸡飞山上的女汉子们

婆家这边的外甥女叶蓉,嫁在邻村一个水美地肥的寨子。自家开着的铺子里,大到各种民用机械、小到针线牙签,一应俱全。因生意做得大,公公婆婆和老公忙不过来,她时而骑摩托、时而开小车,要么坐地收货、要么直接到各位老乡客户的家里、田地里、核桃树下去接货。有人帮着装车还好,称称货、记记账就行;要是人手不够,或是干脆遇到老弱群体,就只能亲自下地去扛。

还有离了婚一个人撑起一片天的改晴、老公是村委会主任的阿珍,以及我们英韬的小翠……很多小媳妇们,无一不是能者多劳的强悍女子。

保山征文:鸡飞山上的女汉子们

她们一般从清晨到黄昏都在组货,很多时候三顿饭并成一顿吃,偶尔还会风雨相伴。谁家有农作物要出售,都是提前微信群里商讨好价格,她们练就了能用科技娴熟操作各种程序的能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百忙之中的每一个周末,她们还得抽出时间接送几十公里以外读书的孩子。花开花落,花落花又开,她们不辞辛劳,她们无怨无悔,俨然一支农村孝老爱亲、带头致富的巾帼队伍。

保山征文:鸡飞山上的女汉子们

同在美丽的鸡飞,我家的糊口工具是一辆货车。这伙开小车干大事的小媳妇,收购的货物吨位不太多的时候,她们就每晚一趟自己运送。要是多得小车装不下时,常常会联系我家。小车开道,我家大车跟后,个把小时的颠簸才能到达二级公路。晚饭后组装上车的货物运到目的地,往往已是夜里十一二点了。

大多数的时间里,我家的大车拖运山头建筑材料或是甘蔗之类,“冤家路窄”,时常会半途遇见叶蓉她们。这伙小媳妇让车、倒车、前行技术一流,按一声喇叭往往就是相互打招呼之意,随即露一抹亲切笑容,然后绝尘而去。

保山征文:鸡飞山上的女汉子们

大家赚取的是收售中的差价,有时针上削铁,薄利多销,一点一点地积攒;有时碰上好运气,低价买、高价卖,一夜之间就能不负辛苦,让腰包鼓起来。

用叶蓉的话说,奋斗不一定全是为了钱,还有骨子里那份自信、淡定、从容。买得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得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能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

保山征文:鸡飞山上的女汉子们

的确,虽然出身地广人稀的山村,有点饱经世态的沧桑、有点灰头土脸的狼狈,但是她们脸上充满着把日子过好的自信,致使她们跟那些男人当家,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的深闺怨妇们相比起来,不知要养眼多少倍;还有,她们走南闯北,紧追时尚的穿着打扮、精练有素的言行举止,跟安生在城里的人们比起来也毫不逊色。

“龙行龙路,蛇行蛇路”,农村女人的活路,竟让她们把贫困落后的面貌远远甩在身后,往前、往前,不断地往前。仿佛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阻止不了她们勇往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