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被团练苗沛霖诱捕牺牲,真的是因为年轻单纯而上当受骗吗?

房凌

陈玉成死时年纪25岁,当兵已经11年半,当丞相以上的高官独当一面也有9年,年轻固然年轻,如果真那么单纯,能在内有党争、外有强敌,边上还有猪队友的情况下活到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么?

陈玉成之所以能被苗沛霖诱捕,原因是复杂的。

被裹胁在陈玉成军中、虽然倾向清方但对陈个人有浓厚好感的赵雨生晚年回忆陈玉成从庐州北上前其幕僚的私下议论,说“英王得意时想怎样就怎样,失意时走一着错一着”,自从西征“围魏救赵”失败后,他就陷入“走一着败一着”的恶性循环:直接解围碰上克星多隆阿(曾国藩曾总结,陈玉成和李秀成分别有一个清方克星,即多隆阿和鲍超,彼此战法相克);去打武汉围魏救赵,结果安庆这边曾国藩看破把戏死活不退,鄂州那边李秀成东兜西转迟到半年,等李秀成到了他自己又性急撤回安庆直接解围,到了发现留在安庆城外赤岗岭的绝对精锐刘瑲琳、李四福等四垒全军覆没,然后他心态失衡,利用“奉旨令专征剿”的全军指挥权把大半个太平天国的军队千里迢迢弄到安庆绞肉机送死,还把李秀成留在皖北的女婿黄金爱、爱将吴定彩也坑了(黄金爱坑个半死,吴定彩直接坑死了),这场败仗首先搞坏自己心态,其次影响自己威信,第三让太平天国实力受损,更麻烦的是还把各路神仙得罪了个精光(原本的盟友洪仁玕反目成仇,那个胖子可是记仇的;李秀成说最难听也是敬而远之;陈坤书缩得远远;本来勉强算部下的吴如孝、黄文金远远脱离;被他破口大骂的林绍璋躲得远远;皖南诸将惹不起躲得起)……陈玉成少年得志,一路顺风顺水,巨大的反差让他很难接受和适应,因此情绪更容易激动、脾气也更大。他离开安庆后不顾部下劝阻硬要去湖北河南招兵,结果一塌糊涂只能退回庐州,在庐州又不顾“气场”变化和朝中权贵吵架,结果已因安庆失陷削弱信任的洪秀全轻易听信“沈真人”(歙县道士沈桂)谗言把他撤职(撤去专征剿职务,保留王爵),让他威望和号召力进一步受损。

受到这第二次打击后陈玉成颜面尽失,更不愿回到天京受气,而急于靠自己力量打开新局面,从而重新令天王和同僚、部下恢复对自己的高看。为此他接连将所剩军队中的几支主力远远派到赤地千里的北方,先是派马融和、倪隆怀、邱远才等部去淮北,然后又让陈得才、赖文光、梁成富、蓝成春部北上,和捻军张乐行等联合攻打颍州府(阜阳),之所以要这样做,是根据多年老经验,想利用两淮捻党和地方武装多如牛毛、清军势力虚弱的优势获得新的地盘,恢复部队战斗力。

苗沛霖原本就是陈玉成在皖北部下的一个棋子,他不仅曾帮助苗攻打寿州报仇,而且保举其封王、让天京赏赐美女,还派亲信琳天安余安定常驻寿州联络,苗在破寿州后一度声势浩大,而经营北方正合不想往东靠近天京的陈玉成心意,因此与其说苗沛霖骗术高明或陈玉成幼稚,毋宁说在丧失天京信任和太平天国友军人和后,陈玉成主观上愿意相信任何契合其“北方发展战略”的“正能量新闻”。

但时过境迁,此时皖北不但原先的英翰、袁甲三部清军战斗力稳步上升,胜保大肆招降纳叛,而且僧格林沁部也已经来来去去了一个回合,捻军的团结因“刘饿狼事件”大大削弱,而苗沛霖则在察觉“发、捻势衰”后又开始跟胜保眉来眼去,更重要的是,皖北连年战祸,早已是赤地千里,如果说苗练这样的地头蛇和清军这种后勤系统完善的军队还能维持在这一地区久战,基地萎缩、主要靠就地取给的太平军只能成为两淮的匆匆过客,马融和、陈得才两路大军先后在两淮站不住脚,前者随张宗禹、陈大喜捻军去了河南,后者干脆一路跑到陕南汉中去了,这样一来匆匆撤出庐州府的陈玉成就成了孤注,哪怕苗写信给他时还没有起意卖他,这会也会歹念陡生了。

说到底,陈玉成在安庆战败前后的负气和心态失衡,导致一系列误判和连锁反应,而洪秀全的凉薄则让他处境更尴尬、也更不愿在庐州危急后东投天京(那多憋屈,而且弄不好还会有生命危险),宁愿去赌一下苗沛霖的人品(反正赌输了同样不过一条命,万一赢了就能重振雄威并且在天王和同僚面前扬眉吐气),而他安庆之战中的损人不利己和糟糕的脾气,更让其它友军都不愿冒险来救(只有远在常州的陈坤书念及同宗之谊象征性地动了一下),结果当清军合围、庐州不保,他不赌也只好冒险一赌了。

本来,他还想着有陈得才、马融和两部和张乐行捻军接应,余安定在苗军中,自己不会吃亏,但他匆匆突围,不知道陈、马远走,张乐行元气大伤,余安定早被苗沛霖收买,从赵雨声的回忆文字可知,他在突围时仍然部署从容(故意弄两个戏班子对台唱戏迷惑清军),但一出城就乱了套,幕僚团队完全失散,扶老携幼的几万人马也只剩下三四千人,等到了寿州城外其实已是丧家之犬,除了苗练,附近只有张乐行一支友军,且不说张此时的战斗力何等虚弱,这位临死都骂“长毛待人不好”的捻军总头领、“大汉盟主”,曾两次被清廷招抚的前宿州衙役,就一定不会拿陈玉成卖个好价么?


陶短房

在太平天国之战中,陈玉成是最年轻有为的将领。他14岁从军,25岁就义,十一年的生命灿若樱花。然而,陈玉成也和樱花一样,在盛极之时凋落在了寿州。

人们扼腕少年英雄早逝的同时,也在默默凝视着凶手。

苗沛霖,就是杀死英王的元凶。

然而,苗沛霖虽然对陈玉成下了最后的黑手,但二人之间并非没有相濡以沫的蜜月期。

1862年,也就是同治元年的春天,四封书信送到北京,并被呈递到总理军机大臣议政王弈訢的案前。看罢,他不禁拍了桌子。

四封信有三封是陈玉成手下余安定写给亲戚和上级的,一封是苗沛霖写给陈玉成的。究竟是什么令弈訢大发雷霆呢?自然是他被信中大秀恩爱的画面虐到了。苗陈二人虽然一个是清朝二品的官员,一个是长毛的大头领英王,却好的蜜里调油,你侬我侬。

苗沛霖亲自接待陈玉成手下的重要将领陈得才、马融和不算,还给陈玉成送来了粮食和制造火药的原料。为了投桃报李,陈玉成亲自为苗沛霖讨来了太平天国的王位,并送给他数位王娘。

所以说陈玉成走寿州,绝不是年轻幼稚,而是两人间有着极深的渊源。

不过,陈玉成在历史上一直走着单纯路线,送美女一事和他的画风实在不搭,倒是不免会令人想起另外一位太平天国人物李秀成来。

其实,陈玉成拉拢苗沛霖,与李秀成拉拢李昭寿性质是一样的,都是自身势力微弱时联合地方豪强。不止他俩,曾国藩以客军身份在江西时也拉拢过一个名叫彭寿颐的地头蛇。陈玉成拉拢苗沛霖只拿出空头王位和美女,李秀成可比他舍得下本钱。当年,李秀成地盘很小,仅限于天京周边,但他硬是把一个分量极重的滁州送给了李昭寿,说是倾城之恋也不为过。

然而,最终结果是李昭寿背叛了李秀成,还使出反间计,挑拨李秀成与洪秀全的君臣关系。当时,李秀成守浦口,洪秀全中计后吓的封锁江面,断绝了对浦口的接济。

然而,联合豪强风险虽大,但在己身弱小的情况下,却是不得不为。早在1857年3月,陈玉成曾经联络过苗沛霖,只不过人家没有理会而已。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苗沛霖与陈玉成走到一起,并开始了一段蜜月期呢?

我们先从苗沛霖这个人说起。

在太平天国之战中,1798年出生的苗沛霖与骆秉章、曾天养都属于年龄最大的那一挂——90后。看罢他的历史,总令我不禁想起另外一个人——洪秀全。因为苗沛霖与洪秀全一样,都是塾师出身,科举之路也都走的颇为不顺,最终二人也都造了清朝的反。苗沛霖比洪秀全还强一点,那就是他考中过秀才。不过,90后的苗沛霖比起10后的洪秀全显然在壮志未酬的痛苦中煎熬的更久。

苗沛霖出生于安徽凤台,此地属于淮北,自来便是捻军出没之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捻军更是开始了风起云涌的活动。不过,苗沛霖并没有参加捻军,而是办起团练,和造反者唱起对台戏,开始了剿捻、剿太的营生。

不久,他投靠了满人钦差大臣胜保,借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在几次大败捻军之后,苗沛霖青云直上,从一个穷秀才升为清廷加布政使衔的二品官。与此同时,他慢慢培养出一支苗家军,并开始了割据一方的岁月。

一般来说,普通人到了苗沛霖这种地步已经今生何求了,然而,苗沛霖志向远大,他是不会为一个二品官满足的。他生活极为俭朴,发迹后很少吃肉,却把钱财都赏给了手下,借此拉拢人心。“皇帝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苗沛霖一直在等待一个实现自己皇帝梦的机会。

1861年2月,苗沛霖突然一反常态,他派人联络捻军的张乐行龚德树,太平天国的陈玉成,向这些交战多年的敌人主动递出了橄榄枝。

苗沛霖为何会这么干呢?主要原因是1860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英法联军打入北京,咸丰逃往了热河;另一件是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并顺利攻取了苏常。苗沛霖认为,天下已经大乱,实现自己王图霸业的机会来了。

苗沛霖是以剿捻起家的,张乐行、龚德树包括陈玉成都吃过他不少苦头,但苗沛霖放出求和的信号,他们还是放下的仇怨,为了共同的反清大业坐在了一起。

要不说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间只谈利益。

之后,便是苗沛霖与捻军、太平天国长达一年多的蜜月期,可以说三家虽然同床异梦,却也举案齐眉。

然而,苗沛霖想在乱世浑水摸鱼,但局势还是逐渐向有利于清政府的方向转化着。

1861年9月5日,陈玉成的大本营安庆陷落,太平天国的势力大减。同年11月2日,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与列强达成了协议,稳定了国际局势。


行文至此,我们按下苗沛霖不表,再说一说陈玉成。

安庆保卫战之后,陈玉成退到了庐州,何去何从,摆在他面前的其实有上中下三条路。我们逐条说一说:

下策是困守庐州,等待援军。

庐州城十分坚固,在冷兵器时代,防守一方有着天然的优势,而且,陈玉成离开庐州前,城中的粮草足够支撑两个月。所以说,庐州并不是被以湘军将领多隆阿为首的清军攻破,而是陈玉成主动撤离的。继续守城,并不是不可能。然而,援军迟迟不来,继续守下去势必会与当年的安庆落得同样的下场。陈玉成舍弃了下策。

中策是回到天京,与大本营靠拢。

事实上,天京方面并没有放弃救援陈玉成和庐州。就在他撤出庐州的一个半月前,洪秀全曾经派陈坤书、洪春元等四王自天京下关渡江,前去援救庐州。谁知被李昭寿在浦口拦截,救援行动并未成功。

洪秀全的确因为安庆的陷落罢免过陈玉成的王位,但时过境迁,英王的王位已经奉还。在共同而强大的敌人面前,如果陈玉成肯回天京,洪秀全会是很欢迎很欢迎的。

然而,天京值得陈玉成回去吗?我们来看一看庐州陷落前天京的情况。

自安庆保卫战之后,湘系和非湘系的清军从东西两方步步紧逼,截止至陈玉成退出庐州前,以县为单位,太平天国之前在皖北的占领地除了一个庐州,全部沦陷,无一幸免。长江江面游弋着湘军的水师,沿江据点太平天国只控制着一个芜湖。

有图有真相画一下:

太平天国曾经有过无比强大的水师,却早在杨秀清时代便已经凋零。为了与敌人一竞短长,陈玉成发展出强大的骑兵部队,即使在安庆保卫战那样恶劣的条件下,他也设法保全了下来,回天京显然不利于他的兵种作战。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上策了。

事实上,英王的上策早在撤离庐州前便开始实施。那就是向河南陕西一带发展。为此,他一面派出自己的手下大将陈得才、梁成富、赖文光、蓝成春进军陕西;一面派出亲信马融和联合捻军张乐行等攻打颍上。

我们可以看一看地图,在陈玉成离开庐州前,陈得才部到了陕西西安附近的孝义厅。

很显然,即使是上策,陈玉成也做出了两手准备,并把更大的一注押在了陕西。从陈得才部取得的成果看,也是成功的。

我们再看一看英王上策中的另外一部分——马融和。

早在1862年1月,马融和便联合捻军攻打颍州。苗沛霖大力支持,出钱出力,甚至把自己的地盘颍上让出来,作为联军进攻的大本营。然而,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战你知道的,是打来打去打不下来。与此同时,控制了整个皖北的清军开始向颍州方向集结了。

于是,苗沛霖写信给胜保,要求“反正”。3月初,苗沛霖倒戈,4月1日,他会合胜保的大军,与颍州守军里应外合,把围城的捻军和太平军杀了个大败。


至此,陈玉成与苗沛霖的蜜月在背叛与炮弹中结束了。然而,经过了一个半月,困守孤城的陈玉成知不知道呢?

据我看过的史料,有知道和不知道两种说法。不过,陈玉成即使知道又能如何呢?一切都是未知,而皖北腹地早已被清军全部占据却是已知的。

陈玉成离开了庐州,他计划在苗沛霖的寿州歇一歇脚,然而再寻找部下与之会合。

1862年5月12日夜二更,陈玉成撤出庐州,15日晨,他来到寿州城外的5里的东津渡。经过清军两天两夜的追杀,此时陈玉成的身边只有小左队两千多人了。不过,他们是英殿精锐中的精锐,有他们在,陈玉成就不愁没有翻盘的机会。


下面,我就讲一讲陈玉成被俘的两大关键:

第一、苗沛霖未必欺骗了陈玉成。

有关苗沛霖欺骗陈玉成的源头在哪里呢?

答:刀口馀生的《被虏纪略》。其中是这样说的:

苗沛霖派人来到围城中的庐州,花言巧语请陈玉成到寿州来,商议共同攻打开封的大计。苗沛霖还说,他可以出120人帮助英王。陈玉成听到后心动不已,所以不顾众人的反对来到寿州,最终被苗沛霖抓获。

刀口馀生的爆料准不准确呢?我们看一看他的情况。

刀口馀生是河南光山县人,原本与陈玉成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安庆保卫战中,陈玉成为了保存实力,把小左队的马融和、王宗陈玉龙,亮天义蓝得功三队共两万余人安置在了与主战场相距甚远的德安、枣阳和随州。到了安庆保卫战后期,这三队人马奉命回救皖北,取道河南,经过光山县,顺手把十几岁的刀口馀生抓了壮丁。

于是,自1861年8月29日至1862年5月12日,刀口馀生一直在英王的军中渡过,他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便是《被虏纪略》。

刀口馀生是个小兵,无从接触高层机密。苗沛霖手下全部人口加起来也不到120万,苗沛霖又怎么会用这种刀口馀生听到不明觉厉,陈玉成听到只有嗤之以鼻的谎言骗明白人呢?所以说,苗沛霖帮120万人云云,当出自陈玉成一方的宣传,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庐州的人心。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陈玉成被俘前后的时间。

1862年5月15日7点-9点,陈玉成率手下小左队骑兵精锐2000余人来到了寿州城外5里的东津渡,旋即入城。然而,苗沛霖并没有在寿州,而是在一百多里外的颍上江口集,是苗沛霖的侄子苗景开接待了来客。英王在寿州安然无恙过了两天半,17日的5点-7点苗景开动手抓人。

试想,如果苗沛霖早已布置下一个骗局,他即使不在当场指挥,也会早做抓捕的安排,以免夜长梦多。然而,当陈玉成来到寿州时,苗景开是完全懵逼的状态,他不得不向叔父请示后,才展开了抓捕行动。

那么,苗沛霖为何要这么干呢?

后来,湘军方面说是多隆阿的大军在后,苗沛霖迫于形势才不得不为之。然而,这只是苗沛霖抓陈玉成原因中很小的一部分。正如我在前面说的,苗沛霖志向远大,他的终极理想是取代清廷当皇帝。既然要与清廷为敌,就需要联合一切能联合的力量。之前,马融和张乐行围攻颍州,苗沛霖在背后戳了一刀,把张乐行团团包围。却还是在最后放了网开一面,让张乐行逃走了。

陈玉成来到寿州,苗沛霖其实也不是不可以选择让陈玉成离开的。大家留得一线,日后也好见面。然而,陈玉成有一件宝物令苗沛霖动心不已,向陈玉成下黑手也只是他为了得到那件宝物的副产品。

宝物就是英王之著名小左队。

在安庆保卫战之前,英王手下有两大精锐,一是小左队,是无敌的骑兵,骑在马上打枪依旧保持了极高的准确度;一是小小右队,以步兵为主,人员多为两广和湖南的老兵。然而,如果pk战斗力,自然是骑兵更强一些了。

陈玉成到了寿州,身边的人马不多,只有2000多人,是小左队的精锐。日后苗沛霖造反,手下被曾国藩鄙夷为乌合之众,却对替苗沛霖卖命的小左队赞不绝口,称其指挥布置颇有法度。苗沛霖缺少的这样的人才,因此见色起意,为了抢走小左队,他对曾经相亲相爱的陈玉成下了黑手。

苗沛霖抓了陈玉成,造成了英王之死。然而,大敌当前,太平天国能为陈玉成报仇吗?后来,苗沛霖造反,双方还展开了密切的合作。苗沛霖唯一获得的惩罚,也就只有后世的骂名了。

最后,我们说一说小左队。

可以说,小左队是导致陈玉成失败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又是英王生命的终结者。

安庆保卫战时,陈玉成为了保存实力,把小左队为首的两万多人安置在了湖北北部,与主战场脱离,导致大批战斗力低下的援军无法冲破多隆阿的马队来到安庆。为了接来援军,陈玉成不得不把小右队为首的四垒安置在了集贤关外,最终导致了小右队的全军覆没。至此,安庆的陷落不可逆转,英王的失败也由此展开。

苗沛霖为了得到红颜祸水小左队抓捕了陈玉成,那么,小左队是如何反应的呢?

马上投降了苗沛霖。

苗沛霖抓人是在阳历5月的5-7点,天还没有黑。即使偷偷把人送走,如果小左队不答应,第二天照样可以去江口集抢人。然而,陈玉成的部下没有因主帅被抓展开过任何营救,之后则开始了为苗沛霖卖命。

小左队为何对主帅的生死漠不关心,原因要从他们的兵源上探查。

早在杨秀清时代,太平天国就一直想训练出一支属于自己的骑兵,结果很不理想,参加训练的两广人湖南人噼里啪啦从马上掉下来了。很显然,这些人种就不适合骑马。在晚清,骑兵产地一是满人控制的东三省蒙古,二就是两淮。后来,捻军纵横数省,靠的就是骑兵。

陈玉成采用拿来主义,从捻军中挖掘了不少人才,组成了小左队,这也是后来张乐行被俘后说“他们待人不好” 的主要原因。

所以说,小左队的忠诚度是远远不如死在集贤关的小右队的。试想,如果陈玉成当年不是因为一己之私,在安庆保卫战中作为一枚闲子把小左队藏在了湖北北部,身边是忠诚度极高的小右队,苗沛霖未必敢动他。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24》

刀口馀生《被俘纪略》

《宋景诗档案史料》

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

《曾国藩全集》


雁小驴

  说陈玉成被苗沛霖诱捕不一定准确。陈玉成虽时年仅二十六岁,但已参加太平军十年有余,身经百战,少年成名。

  陈十八岁时即在奇袭武昌中建立首功。后参加力拔清军“江南大营”战事,率部激战四昼夜,迫使清军统帅向荣败逃丹阳,后自缢而死。之后,又与李秀成共救瓜洲,克扬州。摧垮清军江南大营,解除威胁天京长达三年之久的肘腋之患,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处于全盛时期。

  1858年,年仅二十二岁的陈玉成再与李秀成合作在三河镇之战逼迫清悍将李续宾自杀;1859年初在安徽官亭大败清安徽巡抚李孟群,并生擒李孟群;后又在安徽三次击败清钦差大臣胜保军。

  此年夏二十三岁的陈玉成被封为英王,与李秀成成为太平天国后期最具盛名的将领。

  接着在当年10月击败清总兵冯子材部,解六合之围。11月与李秀成联合进攻浦口,毁清营五十余座,击毙清提督周天培。因安庆告急,率军西上。

  1860年5月又与李秀成,杨辅清部大破江南大营。此后与李秀成迅速占领江浙大部分地区,江南清军几乎全部瓦解,清将和春等绝望自杀。

胡林翼曾称:“贼中精锐,只四眼狗(陈两眼下有痣,远望如四眼)一支耳,他何足虑耶!”

  戴德坚《蓬莱馆尺牍》说他“凶狡杰出,善摧大敌”,“近世罕有其匹”。

  方玉润在《星烈日记》中惊呼:“此贼不灭,两湖未能安定”。

  刀口余生在《被擒纪略》中,说他“威名震天地,是天朝第一个好角色”。

  《清史稿·洪秀全传》说:“玉成凶狠亚杨秀清,而战略尤过之”。

  所以说实非年轻单纯而能论,有时评价人物也绝不能以年龄论。

  1861年安庆失陷后,陈玉成退守庐州,“请命自守”,并派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等远征豫陕,“广招兵马,早复皖省”。陈玉成打算分兵扫北,“由汴梁直取燕京,共归一统”。但此时他的处境十分困难,外有敌军多隆阿部进逼,内有天王洪秀全的严责革职处分。

  同治元年(1862年)春,因扶王陈德才等率师去陕西等地招兵,庐州守军兵单被围急。此时原太平天国奏王苗沛霖书信陈玉成去寿州。

  关于苗沛霖联络陈玉成去寿州,历史上多以诱骗定论。徐州一个名叫赵雨村(也作“刀口余生”)少年读书人,曾被掳入太平军中,著有《被掳纪略》,其中有生动的记述:

  苗沛霖着一乞丐执竹杖,节皆打通,下留二节,用黄缎一方上皆蝇头小楷,其谄谀英王之话,至极无以复加。内求英王到寿州,他帮四旗人,一旗三十万人,攻打汴京。且云孤城独守,兵家大忌。以英王盖世英雄,何必为这股残妖所困。英王常云,如得汴京,黄河以南大江以北,实可独当一面。苗来此信,恰合心思。遂请左辅施大人、右弼殷大人,二人皆奇才,商议此事。并云:“苗雨三真有韬略,非到寿州不可。”殷燮卿答曰:“闻苗雨三已投胜妖,此人反复无常,诚小人之尤者。依愚见,万不宜去。”英王沈吟半时,云再谈。

  次日又请六部及各同检商议到寿州,皆云不相宜。户部孙大人云:“与其到寿州,不如回天京见天王后,重整旗鼓,何患残妖不除也。”英王大声曰:“本总裁自用兵一来,战必胜,攻必取。虽虚心听受善言,此次尔等所言,大拂吾意。于是绝不复议。

  实则作者是在1861年安庆保卫战之后被掳到英王所部,其在庐州失陷后实际年龄疑似不足十六岁。只是远远跪着见过骑白马的英王一次。他怎么可能知道这些核心机密和细节?那只能是他后来在陈玉成被俘后根据流言综合而成。

  陈玉成被俘的资料,有袁甲三奏和胜保奏两种说法。胜保奏说17日陈玉成一入城,发现不对,苗沛霖的侄子苗景开立马下令抓人。19号胜保得到的禀报。袁甲三奏说17日陈玉成入城,苗景开每日给饭养之,一边请示苗沛霖,19日得到苗沛霖的信才抓的人。

  《中兴将帅别传。多隆阿传》:“玉成走投练总苗沛霖,入寿州,公潜将追之,距城四十里,逼献陈酋。沛霖不得已,囚玉成解前督师胜保营,诛之。”

  而清将胜保奏折中只字未有苗沛霖设计之事。胜保为了给自己表功兼给苗沛霖开脱,如有此举肯定不会不说。

  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也有史料证明(如曾国藩的信)在进北攻南时,李秀成就曾与苗沛霖联合过。

  当是时,利益最大化才是考虑的砝码。

  陈玉成走寿州,正是因为这种利害关系。当时情况下,与苗联合是一条路子,或者说是一条迫不得已之路。苗沛霖朝三暮四首鼠两端借机自立的性格在清军和太平军两边都是有名的,选择和这么一个不靠谱的人合作绝非一个无中生有的欺骗能成功。

  此时陈玉成正需要利用苗沛霖的人马重振旗鼓,而苗沛霖也想利用陈玉成的能力和威望来实现自己的野心。

  这才是陈玉成觉得苗不能骗他的原因,而且以其阅历虽年轻并不意味着会轻信苗。个人揣测,弄不好还有趁机做掉苗的后手,只不过苗太狡猾。乱军之际,不可以常态度之。

  注意《中兴将帅别传。多隆阿传》中这么一段:“玉成走投练总苗沛霖,入寿州,公潜将追之,距城四十里,逼献陈酋。沛霖不得已(注意,是不得已),囚玉成解前督师胜保营,诛之。”

  我认为这比较中肯,也就是苗当初确实想借助陈玉成,但后来形势突变,清军威逼,只好出卖牺牲陈玉成保全自己。这也符合其一贯性格。

  《被掳纪略》载:苗将英王陈玉成上来。英王上去,左右叫跪。陈玉成大骂道“尔胜小孩,在妖朝第一误国庸臣。本总裁在天朝是开国元勋,本总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尔见仗即跑。在白云山踏尔二十五营,全军覆灭,尔带十余匹马抱头而窜,我叫饶你一条性命。我怎配跪你?好不自重的物件!”胜保想以荣华富贵来诱降,陈玉成喝道:“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

  1862年6月4日,陈玉成于押解进京途中被凌迟于河南延津,时年二十六岁。

  陈死前怒骂苗沛霖:“尔权真是无赖小人!墙头一根草,风吹两面倒;龙胜帮龙,虎胜帮虎,将来连一贼名也落不着。”

  并言:“吾今日死,苗贼明日亡耳!”

  陈玉成临死之际仰天长叹:“太平天国去我一人,江山也便去了一半。”



赵燕云

陈玉成、李秀成等人在取得了三河镇大捷和二破江南大营的胜利后,太平天国就开始慢慢走向衰亡。

陈玉成和李秀成不再协同配合作战,太平军几乎再也没有取得过辉煌的胜利,此时羽翼丰满越战越勇的湘淮军不断攻取太平军占领的城镇堡垒,一步步向天京逼来。

至关重要的安庆保卫战失败,重镇安庆被湘军攻克,南京失去屏藩门户洞开,曾经战无不胜的英王陈玉成频频遭遇挫折,陈玉成率领人数占优的太平军却在挂车河被多隆阿打得大败亏输伤亡惨重,又多次被湘军曾国荃部和李续宜部击败。

尤其是集贤关外赤岗岭刘跄琳、李四福率领的四千多太平军全军覆没,这是陈玉成最后的忠诚精锐部队,输光了本钱的陈玉成走上了穷途末路,最后被苗沛霖诱捕,交给胜保处死。

太平天国太惨了,高级领导人几乎无一善终,都死的非常悲惨,南王冯云山早早在蓑衣渡中炮阵亡,西王萧朝贵在长沙城下中炮阵亡,北伐先锋林凤祥、李开芳在天津被俘活剐,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死于内讧,也死的极其惨烈,韦昌辉的肉被割成长条,挂到菜市场卖“北贼之肉”,曾天养战死沙场,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皆被活剐,洪秀全饿死,数月后尸体被找到了,被曾国藩烧成灰再放进炮膛里轰出去,惨!惨!惨!


流贼闻之心胆摇

陈玉成,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战风凌厉。曾国藩称,“自汉唐以来,未有如此贼之悍者。”胡林翼则说,“近世罕有其匹。”14岁参军,17岁拜将,20岁为帅,22岁封王。


陈玉成曾于1856、1859年两次攻破清兵江南大营,1958年三河大捷,杀清兵6000人,逼迫死清廷悍将李旭宾。安庆是太平天国最后一道屏障,被清兵围城后,陈玉成奉命驰援。安庆失守后,陈玉成兵退寿州。受洪秀全严厉苛责,下诏“革黜”陈玉成,命他进兵取粮。陈玉成时值兵微将寡,受清兵围剿,率兵突围。在苗沛霖蛊惑之下,轻信苗沛霖,战况危急,也无从选择,前往寿州。



被诱捕,押送清营。被判凌迟处死,在延津就义。活剐了一千多刀,历时三日,保持英雄本色,不哼一声。苗沛霖反复无常,联合太平天国抗清出卖陈秀成,降清复叛,命丧乱军之中。


且听风吟品鉴历史

就记得陈玉成被抓后评价苗 龙胜帮龙 虎胜帮虎 最后连个贼名都落不下 评价得很到位 苗格局太小 其实就是想做个安徽军阀 殊不知陈玉成一挂 他对清朝就没用了 虽然苗是个读书人 但大局观还是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