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時,不忘故人,莫負春光

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時,不忘故人,莫負春光


雨紛紛,念故人

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悄然而至。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祭祖節等,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憂傷的,正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又是美好的,畫風盡是“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這是一個祭祀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的節日。

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時,不忘故人,莫負春光

清明習俗

1、祭掃

清明塞姆,謂之對先祖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人們一方面感念先祖親人的恩惠,同時以培土、展墓、掛青的形式顯示後代的興旺。慎終追遠是清明節的文化精神,掃墓祭祖是清明節俗的重心,關鍵是“誠敬”

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時,不忘故人,莫負春光

2、踏青

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在掃墓之餘,在山野間遊樂一番,也有人特意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景。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了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

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時,不忘故人,莫負春光

3、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在風箏上,用線繫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中就將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後來,風箏也逐漸變成了流行的郊外娛樂活動。

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時,不忘故人,莫負春光

4、插柳

插柳的習俗與避免疫病有關,這是因為春天氣候變暖,各種病菌開始繁殖,古時醫療條件差,人們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

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時,不忘故人,莫負春光

5、盪鞦韆

盪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唐代盪鞦韆已經是很普遍的遊戲,並且成為清明節習俗的重要內容。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還可以培養勇敢的精神。

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時,不忘故人,莫負春光

清明詩詞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

《清明》

【宋】黃庭堅

無花無酒過清明,

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

曉窗分與讀書燈。

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時,不忘故人,莫負春光

《破陣子·春景》

【宋 】 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宋】 李清照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嫋殘煙。

夢迴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

黃昏疏雨溼鞦韆。

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時,不忘故人,莫負春光

清明諺語

農事諺語

◇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

◇ 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

◇ 清明難得晴,穀雨難得陰

◇ 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

◇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 清明宜晴,穀雨宜雨

◇ 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

◇ 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

◇ 清明有霜梅雨少

◇ 清明霧濃,一日天晴

◇ 清明起塵,黃土埋人

◇ 清明響雷頭個梅

◇ 清明冷,好年景

◇ 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

◇ 清明北風十天寒,春霜結束在眼前

◇ 清明刮動土,要刮四十五

節日諺語

◇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魯)

◇ 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桂)

◇ 清明難得晴,穀雨難得陰(魯)

◇ 清明不怕晴,穀雨不怕雨(黑)

◇ 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黑)

◇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 清明宜晴,穀雨宜雨(贛)

◇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華東、華中、華南、四川及雲貴高原)

◇ 清明斷雪不斷雪,穀雨斷霜不斷霜(冀、晉)

◇ 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蘇、鄂)

◇ 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雲)

◇ 清明有霜梅雨少(蘇)

◇ 清明有霧,夏秋有雨(蘇、鄂)

◇ 清明霧濃,一日天晴(豫)

◇ 清明起塵,黃土埋人(晉、內蒙古)

◇ 清明響雷頭個梅(浙)

◇ 清明冷,好年景(遼、冀)

◇ 清明暖,寒露寒(湘)

◇ 清明南風,夏水較多;清明北風,夏水較少(閩)

◇ 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寧)

◇ 清明北風十天寒,春霜結束在眼前(冀)

◇ 清明刮動土,要刮四十五(蘇)

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時,不忘故人,莫負春光

不忘故人

莫負春光

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時,不忘故人,莫負春光

青樓詩社

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時,不忘故人,莫負春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