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时,不忘故人,莫负春光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时,不忘故人,莫负春光


雨纷纷,念故人

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悄然而至。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等,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是忧伤的,正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又是美好的,画风尽是“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这是一个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节日。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时,不忘故人,莫负春光

清明习俗

1、祭扫

清明塞姆,谓之对先祖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人们一方面感念先祖亲人的恩惠,同时以培土、展墓、挂青的形式显示后代的兴旺。慎终追远是清明节的文化精神,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重心,关键是“诚敬”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时,不忘故人,莫负春光

2、踏青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在扫墓之余,在山野间游乐一番,也有人特意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景。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了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时,不忘故人,莫负春光

3、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在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中就将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也逐渐变成了流行的郊外娱乐活动。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时,不忘故人,莫负春光

4、插柳

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古时医疗条件差,人们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时,不忘故人,莫负春光

5、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还可以培养勇敢的精神。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时,不忘故人,莫负春光

清明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

《清明》

【宋】黄庭坚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时,不忘故人,莫负春光

《破阵子·春景》

【宋 】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时,不忘故人,莫负春光

清明谚语

农事谚语

◇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 清明有霜梅雨少

◇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 清明响雷头个梅

◇ 清明冷,好年景

◇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节日谚语

◇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

◇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 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 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 清明暖,寒露寒(湘)

◇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时,不忘故人,莫负春光

不忘故人

莫负春光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时,不忘故人,莫负春光

青楼诗社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又是一年清明时,不忘故人,莫负春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