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是怎麼評價周立波的?

九月晴天


海派清口的周立波,上海沒有第二個,中國沒有第二個,演藝天賦和才華出類拔萃,而且有一定文化底蘊。

其海派清口之所以引起眾多上海民眾的共鳴,即以其獨特的風趣,表達了阿拉上海寧經歷過的各種人和事之海派文化,既有懷舊感又有與時俱進的時代感,上海有他而一閃!

至於他身上的缺點問題,我們雖然不夠了解,卻非常認可權威人士崔永元在波波婚禮上有意思的調侃:胡潔嫁給她是“一時糊塗”。“一點都不崇拜你,最崇拜你母親,我都不知道,在沒有警察👮的幫助下,是怎麼把你培養成人的”。可見波波從小到大就是個調皮搗蛋一不小心就闖禍的主~更確切地說,他是個藝術類的性情中人,尤其在他的戲裡面將他頑皮而張揚的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個性造就了他的成功(智慧才華不可或缺),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他容易闖禍的根源,他的個性不失其為一把”雙刃劍”了……





心儀


對於周立波的評價其實不應該分為上海人或是什麼地域的人,評輪一個人事不應該分地域,因為一個人並不能代表一個地域所有人。

提及周立波都會想到他上海派清口創始人身份,他所主持的《壹周立波秀》曾具有非常高的收視率,同時也在國內多檔綜藝節目擔任主持人,在公眾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上海曾經的人氣是非常的高,甚至他所主持的海派清口常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

一直以來周立波常常言語犀利,口下不留情以至於一些言語誤傷了不少人,也使得不少觀眾不喜歡周立波。作為上海人自帶的優越感常常在言談中表達瞧不起外地人的言論。

金星炮轟過很多明星,名單要是列起來也不少。在這些明星中,對於同樣生活在上海的周立波,金星其實也沒有放過。曾諷刺的挖苦,周立波先生很注重腔調,頭是鋥亮鋥亮的,他的車也是鋥亮鋥亮的,所以一直猜測是不是用的同一罐蠟。這句挖苦周立波的話,也將周立波的形象形容的是惟妙惟肖。不過,金星也說自己和周立波是打不起來,因為兩人不是一個背景下長大的人,不是一路人。之所以不是一路人,金星也說出了兩人的區別。金星在評價周立波主持節目時是先把稿子背下來,再到臺上講,也就說周立波的喜劇是背出來的,而脫口秀則是即興發揮,所以兩人還存在著很大的區別。

娛樂圈紀檢委書記王思聰曾這樣評價過周立波:本就三把刷子,且整得好像掃地僧似的。他這句評語可謂一針見血。

如今的周立波,自《出彩中國人》和《中國夢想秀》後,已很少在電視臺擔任節目主持和嘉賓了。他曾經的言行舉止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從而使得其暫時告別電視熒幕。

周立波並從小並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年少時所處的生活環境中並沒有就與他多少正能量。導致他後年被成名成功衝昏了頭腦,無法把控自己的言行舉止。從另一個角度講,周立波在演藝事業上取得成功,市場和環境也給他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只要他謙虛肯學、嚴於自律的學習和積累,不斷提高文化素養和個人修養,應該很快就能學會把握真實的自我,正確對待名利,改善自己的公眾評價和形象。有的藝人原本起點也比較低,但自己一邊刻苦從藝,一邊學習踏實做人,混跡娛樂圈多年也能保持清醒的頭腦,這與周立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關注“萌萌牛頂娛樂”聽萌萌牛侃娛樂,吹八卦!!


三妹八卦


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犯錯,周立波也是如此,作為一個公眾人物,經常口無遮攔,再加上有點狂妄自大,確實讓不少人心生厭惡。

但上海人喜歡他呀,周立波用特有的幽默針砭時弊,正話反說,把滑稽和脫口秀融為一體,讓觀眾在笑的背後,總想著思考什麼,周立波自然在上海大紅大紫。

另外,周立波還是一個努力刻苦學習的人,這也是上海人喜愛他的原因,為了做好說股市的節目,初中畢業的周立波剛開始連什麼是股票都搞不懂,但這世界上就怕認真二字,周立波沒日沒夜地研讀股市資料,上夜校,聽別的股評專家講課,很短的一段時間裡,周立波就用自己詼諧、幽默、通俗易懂的口吻,把炒股講解得淋漓盡致,連證券公司都想方設法找到周立波,請他來公司做演講,給那些證券公司的專家授課。

怎麼樣?周立波是不是個人才呀?,就衝這一點,上海人也相當佩服他,他甚至是上海人心目中的上海人的形象代表!


趣聊每天熱點


我與周立波同齡,還是大他幾天的“哥”,說幾句真實感受,我曾經是非常欣賞這個“弟弟”的,他的《笑侃三十年》《一週立波秀》是我特別喜歡的節目,有的段子即使看了不下十遍,還是那麼讓人發笑和引人深思,就連他婚禮的盛況我也看了三四遍,心裡對他的喜歡甚至崇拜包容了媒體上對他的負面消息,比如與關棟天的決裂,演出耍大牌等。但至槍毒事件後,所有對他的欣賞和包容全部煙消雲散。回頭再看他理直氣壯的說泡麵鮑魚的時候,看他講大蒜與咖啡的時候,看他耍大牌的時候,就感覺這人雖才華橫溢,但人品卻沒有趕得上他的才華。至於與鄢軍唐爽莫虎事件,我相信最終會水落石出的,不過我預感如果紙包不住火,他將如何應對?


我是鋤奸隊長


松江過去是上海縣,1840年以後上海開埠了。19世紀的後半葉,洋人們開始進入中國的上海,由於美洲需要大量的勞力,上海附近省份的破產農民紛紛都到達上海。洋人們開始動起中國勞力的主意,他們先是說到美洲去有工資,後來看到中國勞力太多,於是就將中國人騙到船上去,運到北美洲和南美洲。所以,上海 Shangai 的名字在英漢大詞典裡就是“拐賣人口的地方"。

隨著上海的開埠,各地三教九流的人都到達上海,為了生存他們操持著各種職業,有的買棉花糖、西洋鏡、梨膏糖、冰糖葫蘆,等等。這些東西都是小孩最喜歡吃的,於是這些做小生意的順便來幾句滑稽說唱,來吸引小孩到自己的攤頭來買東西。時間一長,只要買小東西一來,小孩就蜂擁跟了上去。孩子有時沒有青頭,一直跟著說唱的人到他家裡。於是,另一種行業出現了,將跟著自己的孩子賣掉。這種事不止發生了一次。所以,以後家長看到賣唱的人一來,就將自己的孩子鎖在家裡,不許出去。

上海最早的滑稽演員叫“三無能",他是在1917年時,在上海最有名,可惜的是,照片我看到過,沒有辦法傳上來。美國喜劇演員是“卓別林",當時在美國幾乎家喻戶曉,在中國也有他許多影片。(卓別林年輕時的照片)
上海的滑稽演員在1949年前是沒有什麼社會地位,他們被稱為“趣劇",一般有一定事業的人不願與他們打交道。解放初期,周柏春、姚慕雙,走遍了上海灘的各個老闆,要求做廣告,(一邊唱一邊做廣告)結果沒有能夠有一家老闆認可。說明,當時上海人並沒有認同他們的滑稽。50年代的公私合營,“滑稽"作為一種劇種被引進入了上海灘。



六十年代的“上海滑稽團",劇組演員有姚慕雙、周柏春、袁一靈、朱翔飛、林燕玉、夏萍、吳媚媚、筱咪咪、範素琴等等。由於是文革,這些人都被戴上壞分子的帽子。到了80年代的改革開放時期,由於他們都老了,沒有什麼新劇目出現。
2006年,周立波與關棟天創辦了海派清口,以上海方言為基礎創作了海派清口作品。許多人為他叫好,原因是現代年青人從來沒有聽到過用“上海話"說唱。他們認為是獨一無二的。實際上,在民國和解放初,這些藝人到處賣唱,可是不被上海社會認可。現代社會沒有見到有這種唱法,真是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次見到。其實就是騙小孩的嗓門又一次出現,這次騙的不是小孩,而是成年人。


張律明


周立波海派清口創始人,他憑一個人一張口一個舞臺年票房達到1.5億元,在上海美琪大戲院上演《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等單口脫口秀一票難求!周立波先生對國家改革開放三十年通過市民的生活及環境的變遷進行頌揚且產生許多笑點;他出生在上海,對上海的市井文化、民俗文化進行藝術加工同樣給到觀眾無盡的笑聲。他詼諧幽默文化內涵頗深,特別在《壹周立波秀》的欄目中更顯其重量,對社會熱點的分析到位且富有正能量,讓觀眾忍俊不禁;周立波先生夫婦也是慈善家,他們為貧困孩子和需要幫助的人(其中包括唐某在內)伸出援助之手,募捐金額在文化娛樂圈內名列前茅。因此,周立波先生是上海人的驕傲!不因為筆者是上海人就一定喜歡周立波先生的節目,關鍵的是他演藝的題材和技能吸引了我,是他愛憎分明實話實說這條“毒舌”吸引了我。就象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打動我一樣。

總而言之,周立波先生是個好演員,是個優秀主持人,更是一個大愛無疆的大善人!上海需要他!我們期待周立波先生的復出。


金建崗


憑良心說,周立波的滑稽說唱功底是非常紮實的,當時電視裡播一個滑稽戲(名字忘了)他在劇裡分飾兩角,又演少爺又演乞丐。

又搞笑又傳神,噱頭很到位,演出效果非常不錯,那時候海派清口還沒開始搞,我個人就挺欣賞他的表演風格

笑侃三十年裡的時候那確實是周立波的輝煌時刻!我不知道幕後的故事,跟關二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但確實那時候的他絕對輝煌!後來去了一週立波秀也屬於延續輝煌,漸漸的好像就沒有那麼光鮮亮麗了。

不像老郭,妙語連珠,隨時隨地可以用之不竭的包袱,張口就來!看起來還是文化底蘊稍顯不足……

一定要區分一下他倆各自代表的南北曲藝的特點的話,我覺得周立波算個將才,能耐有,但是單打獨鬥、眾叛親離,難成氣候。郭德綱則進退自如,氣勢不凡,實屬帥才不疑!

土生土長上海人個人見解,歡迎一起探討!


獅龍大王


怎麼說呢,對每一個的評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像人們常說的一句話,人人面前說人人,人人背後有人說。這個說,有說好聽的有說難聽的,有實事求是的說,有捕風捉影的說,有故意語言暴力傷人的,有虛擬構建和諧的,這個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生活中不缺正直善良的人,也不缺骯髒齷蹉的小人。生活中人不是十全十美沒有瑕疵的人,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每個人看人的眼光不一樣,審視的點不同,得出的結論就是不一樣。就說東北一位之名小品演員吧,我最喜歡看他的小品,每年有他的春晚都是有看頭的,感覺特別有意思,關鍵看得開心,很多笑點。但是東北人怎麼嗆的他呀,說他就是個小丑,是東北人的笑話等等,小丑有私人飛機你們有嗎?當然不管人家怎麼賺錢的,我們沒能力去管,我們只管看節目看人家演得好就行。

周立波也是的,上海人有人說他好話有人說他壞話,周立波當然是有很多跟正常人不一樣的地方,可是他再不好,他有時候說的話就是那個理,他以半嘻哈半嚴肅的形式把世間各種醜態炎涼都抖露出來了。他可能有點口無遮攔,可能有點囂張跋扈,但他表現的是真實的自己,不像有的人,表面上儒雅紳士,暗地裡男盜女娼!


裙襬的香味666


眾多明星的粉絲,在演員當紅時,盲目崇拜瘋狂把其捧上天,一旦出事落難,幸災樂禍,群起而攻之。周立波即是一個典型案例。

明星長袖善舞確實風光,但他畢竟也是凡人,而不是神佛。也有落魄低谷之時。故而在評論一明星之時,不要帶有個人喜惡偏見色彩,枉下斷論,應當縱觀其全部經歷,客觀的、系統的、全面的正確評估。


周立波是上海灘獨一無二的獨立特行的一朵奇葩。年青時是曲藝劇團的一位小滑稽。記憶超群,演藝出眾,嶄露頭角,被專家譽為百年才出這麼個奇才人物。

前些年被貴人慧眼識人策劃,以上海30年變遷為素材,加上週立波己身文化底蘊,舞臺經驗,開創了海派清口的節目。一炮打響,風糜大都市,延及大江南,一發不可收拾。其名聲大振家喻戶曉。


周立波又加盟浙江衛視、央視節目,大展鴻圖,事業蒸蒸日上,儼然後就一個新聞
人物。其還是一個慈善家。二婚期間所有娉禮幾千萬,全部義無反顧損獻慈善機構。並多次參與慈善活動,熱衷捐獻慷慨解囊。

功成名就後的周立波,也做了一些不地道的事情。在他當年落難之時,貴人伸出援手,吃住開銷在其家,貴人全力幫他出資重出江湖不遺餘力,其成名後忘恩負義,鯉魚翻身,出言不遜。泡製了“泡飯十鮑魚“謬論。



他說:當年吃了你幾碗泡飯,現今要我天天鮑魚魚刺侍候,哪有這般便宜道理。飲水不思源,無賴市井腔調暴露無遺。對於網友的評論指責,其狂妄的開口暴粗罵人,有辱其名人之名聲。



周勇華2


由於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對老周,立波同志認知存在差別,這絕對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我們生活社會是很有點兒奇葩的社會:有的人勤勞操持每天都忙的不亦樂乎,卻只能解決溫飽,過著脆弱得經不起任何折騰的生活,遇著一丁點兒不如意事,餬口都成大問題;有的人整天無所事事,隨隨便便耍耍嘴皮,就可以過著有滋有味讓人羨慕的生活,老周,立波同志就是這當中最突出的典型,他能把“嘴皮”玩出花樣,玩出“精彩”人生。

其實,拋開生活與作風,就老周,立波同志那玩“嘴皮”的水平而言,不僅在上海有許多“波粉”,就是在全國“受眾”也不在少數,甚至可以說老周,立波同志曾經是許多上海人認可的玩“嘴皮”大家,是他們心裡的偶像,他的調侃、他的詼諧,曾經讓無數“波粉”迷倒。

回想起來,曾經有過那麼一段時間,自己是多麼地折服於老周,立波同志的口才,喜歡他玩“嘴皮”於股掌間的每週脫口秀節目,聽著、看著他將生活中的“種種”現象“玩弄”於口舌之間,時常欽佩於他敢於“揭露”時弊,“挑戰”權威的“義勇”,有種朵頤精神大餐愉悅與快感……

只是,只是沒有想到,他在以自己的脫口秀大肆吸引人們眼球,大賺其錢的同時,卻自以為是地範著“斥責、批駁他人而己常犯”的錯;我想:或許正是他這種習以為常的“嚴以律他人”,“寬以待自己”的風格長期使然,導致他在放鬆自我束約的路上越滑越遠,並最終釀成他在美國惹上官司並越扯越亂的惡果吧。

鬥而引智有約方為聰,鬥而有懈鬆己是為“愚”,終將為害——害人、害己、害家庭也……

做人,無論是誰都是要有所遵守,心存敬畏的!我只想說:老周,立波同志,即使有更多的“波粉”都欣賞你的,而不是用來“吸”的。

前方的路還很長很長,謹記!謹記!!謹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