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专科生?

何立廷


专科生的处境相当尴尬,社会上很多人说职业学院就是技术学校,读专科就是上技校。如果真把自己当大学生,但所学与就业方向有很大不同,专科生一般来说在学校就是学技能,经常要下车间一线实训,文化课方面相对薄弱,未来就业一般都是成为一线工人。但往往很多专科生毕业之后,不愿意在一线从事有脏又累的车间工作,实习期间跳槽率就挺高,特别是从学校一下子步入社会,很难适应工作岗位能力,很多人专科期间基本什么都没有学,再加上工厂的夜班生活,往往难以接受。

高不成,低不就。又不想下一线,干体面的白领工作有达不到条件,很多人也许往往会选择销售这种岗位。专科生往往公务员,事业编等等都不能报名,然而本科生可以。从目前来说,每年招收的本科生数量要多于专科生。从事的工作和初中毕业生从事的差不多的岗位,很多人会心生不满。从目前来看,很多学机械等工科的大部分人根本没有从事自己的所学。

如果感觉可以,请给我加个关注,谢谢!



AIE的海角


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大专毕业生(2014年毕业),说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因为我是学道路桥梁工程专业,所以就会牵涉到考证和评职称的问题。但因为我们是大专毕业,所以我们无论干什么都要比别人晚两年,我就觉得这特别的不公平。下面是我的一点小小的看法,拜托你们能看一下

第一,我们经常说:教育不能唯分数论高低,但就是因为高考我们比别人少考了几分(有时可能也就一分只差)就影响了我们下半辈子的路,我觉得这很不公平。

第二,有人会说因为人家考的好的的,这是人家应该的,我觉得这也是不对的,他们考的好但是也享受了好的教育资源,凭什么还要享受好的政策,这一点也是我们没办法接受的。

第三,我已经工作了五年了,工作中一直都很努力,也发现有些所谓的本科毕业的比我们强到哪里,相反有时还不如本科生的工作能力强,但是他们却可以一年评职称,四年考一建,而我们却得两年和六年,凭什么啊,就因为他在几年前的一次考试中比我多考了几分。我们也很努力,但是这些硬指标已经把我们限制死了,没有文凭,没有时间,我们就得等,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我是一名普通的大专毕业生,这就是我的一点点小小看法,希望有共识的人能顶一下,让更多的人看到,谢谢


石头143493309


不请自来!

我就是大二的专科生。

现在许多人认为专科生不是大学生,他们都认为专科生到学校只是混日子,拿毕业证而已。

他们这样想也不算错,其实大部分人到学校虽然说不上混日子,也会学点东西。极少数人确实是混日子,因为家里已经替他找好工作,只要在学校顺利毕业就行,或者家里有矿。


还有部分人是真真正正学习技术,每次实操课认真学,不懂追着老师问。有时候没课也要到教室听课,像技能大赛,他们都会参加锻炼自己。

我只想说,专科生也是大学生,专科生也有好学生。我们出来干着基层工作,服务于大众,还要被人猜测,有谁能明白专科生的心。

现在有些企业最低标准时本科,这对我们专科生来说是一种选择。大三是专升本呢?还是直接毕业去工作,专升本还要两年,还要花更多钱。工作两年会挣不少钱,但是可能会更累。这更是专科生一大选择。



其实我的想法是专升本出来还是得自己找工作,跟毕业两年的专科生相比,不过就是做个办公室。如果升到本科,不努力学习技术有啥用。还不如好好学门技术,走到哪都饿不死。

希望大家努力提升自己,不论你是否专升本。


刘游游同学


人生本来就是阶段性的,我们也常说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现实的讲,高考阶段进入大专,证明高考之前的学业经历是不够出色的。

话又说回来,这个社会很多门槛,就把低学历的拒之门外,这无关歧视与否,因为大多数用人单位不是慈善机构,需要更好的学历来证明,至少你的学习能力是足够适应某个行业的。而且,相比于本科甚至研究生,也确实付出的要少很多。

不过,当今已经是饿不死人的年代了,大专如果精通一门技术,也是相当吃得开。换言之社会最终认可的还是能力,而不是一纸文凭,低技能的白领在写字楼里徒剩体面二字,高技术的蓝领在人才市场也是供不应求,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许多发达国家也很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而不像中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会主推一流学校的精英学科。

身边也有很多现实的例子,一位同事是国内985硕士毕业,而他的导师也是某大专出身,东南硕士,浙大博士,年龄也才40不到,所以真正决定人生高度的,是一颗不甘平凡的心,很多专科出身的,觉得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对自身放低了要求。

当然了,人生成功与否,标准不同,平安喜乐才是最本真的。


山围故国


这么说吧,中国的制造业何时崛起,就看职业教育何时被国人正眼看待。一个堂堂GDP第二的国家,职业教育居然这么差,看看德国,人家那职业教育真是打的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脸啪啪响。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专科院校,居然只能招收中国学习最差的学生,真是可悲可叹。

国人往往说清华北大的学生怎么怎么厉害,我就感到好奇怪啊,整个中国最优秀的高考生(包括各地状元),最多的教育经费,最好的老师,最先进的实验室,最好的教学硬件设备,最优质的家长,最富裕的校友,集合这么多优势的清华北大难道不应该培养出优秀的顶尖人才吗?难道他们培养出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不是最应该最正常的吗?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好吹嘘的,那些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你给一个普通老师人家照样能成才。

再来看专科院校,少到忽略不计的教育经费,落后的教学仪器,普通的老师,成绩最差的高考生,学历低下的学生家长,这样差的条件下培养出的学生,我就想问问你们还能要求什么?一个中国队你们硬是要他们拿到大力神杯,你们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所以,我想说中国的教育一直是失败的,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把一个一无是处的学生培养成国家栋梁。但就像你们所说专科生他成得了国家栋梁吗,就算他想当,社会也不允许。


北岛健一


怎么看待大专生这个问题,觉得这是个一直很有争议的话题。

面向所有人而言,确实不能因为当年的一场考试决定今后的路,各种职称,公务员考试等等。但是社会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是相对的。

有一个事实不得不说,大专生优秀的只是少数,更多的是混日子,因为当年的考试因为不学习,打酱油,不然一个脑子正常点的人,上个本科且不说985.211,都是随随便便的事。

社会对于大专生的态度已经是钉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抱怨找工作难,评职称难,有的人也说自己是个大专生手下都是985.211,我且承认你极其优秀,但是有几个大专生能和你一样,现在有的高层也是大专甚至初中小学文凭,又有几个能和他们一样,何不看看本科以上和大专学历所占的比重,很现实的问题。

但是还是想说一句不管中专大专还是本科,都需要把自己所学的东西给消化得一干二净,既然高考觉得遗憾,那只有用后边的努力去弥补才是正道。


X27318768


首先说一下现在学历确实是越来越重要,记得见过一个山东成考总计表,去年山东省报名成人高考的就有328845人,现在看能力不假,但是你得有这个敲门砖啊,没有这个敲门砖谁还给你谈什么能力不能力的,其实这也是现在社会的一种形式,大家注重教育了,注重知识,这是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顺应这种进步,努力的提升自己。在我看来专科生并不比本科生差,只是原来中学的时候他们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同摆了,多少年后并不是谁的学历高谁就绝对混的好的,只要努力谁也不比谁差,只是有人喜欢知识有人喜欢别的东西,不过专科学历低这个却是事实,每个人都会尽量的去弥补自己的不足,所以提升学历还是狠必要的。前进就对了,看前方!


流逝曲折


本人是一大专生,17年去江苏的一家重工企业实习,确实是在车间实习,当时确实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就拿拧螺栓来说,m8的螺栓要有多大的套筒,上多大的力矩,有的高强度螺栓拧紧还有角度要求。在车间确实单调,苦闷。每天上班12小时,我每天利用空余时间,使用手机,了解车间生产的产品知识。因为我不想一直在车间干下去!!。18年4月份 我从那里辞职,在北京找到一份这的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当时很高兴,终于找到做办公室,双休的工作。也是一个都市的小白领了。每天的主要工作和用户,服务站老板,工程师,沟通。确实挺锻炼人。18年10月,成人高考,接上了河北工业大学。继续充电。考虑到,年轻人还有学门技术,天天耍嘴皮子,总感觉空落落。18年底辞职,现在在北京,从事这个产品,设计开发应用匹配工作,其实上大专,当初高中成绩确实是不好,只能上三本,不想给家家里太到的负担,高三的那年的暑假,我攒够了我上大专一个学期学费5000多块钱。在学校里,送外卖,在婚庆公司搭舞台,生活费几乎没有和家里要过。同时也没有耽误学习,专业讲授的知识浅显易懂,每个月都要1~2周的实习周,强调动手能力,所以在校期间,每个学期都拿奖学金,考下了CAD高级绘图员,技术机二级证,二手车中级评估师,普通话二级甲等,小学教师证。毕业了,也转为正式党员。

最后我想说的是,既然选择了大专,就要好好学习,虽然我们刚毕业,可能比本科生起点低,但是现在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只要想学,学习资料到处都是。


浮生聊汽车


如果80年代到90年代初,大专生还叫人才,现在大专生只能说是领到一张扫盲证。我堂兄的孩子大专毕业后到超市,跑保险,搞小额贷款,鬼混了几年,现在学开挖土机了。

如果出生农村,考上大专,要么复读,要么不读


禾城故事8099


我15年专科毕业,在工程单位上班,不要问我什么职位……手底下本科生一大堆211,985。研究生也好几个……在于后天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