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說“五十九歲死,還是短命鬼”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俗話


農村老話說五十九歲死,還是短命鬼,雖有貶義,但是有原因的,依傳統說法,人滿六十後而逝方可稱壽,不滿六十而死是不可稱壽的,死在年齡上是有不同說法的少年而夭,中年而亡,五十故去可稱英年早逝。五十前死去可叫夭亡。滿六十歲後死可稱有壽。過去,活過六十叫初壽,過八十叫中壽,一百期頤是上壽。不滿六十不能稱壽,所以五十九歲死還稱不上壽,還可算是短命的。在過去達不到壽歲的人死,與達到壽以上的人死,在棺材製作,墳穴選定,出殯儀式等做法是有不同的,要區別開的,就是寫靈位的字,也有區別,六十以上的可寫"享壽",不足六十的,只能寫"享年"不可用壽字。過去袁世凱做大總統,都五十九歲了,翻他上幾輩男丁,沒一個活過六十的,他以為可以過六十了,便得意洋洋,又稱起帝來,但不得民心,遭到舉國上下反對,使他難於應付,憂鬱成病,很快就死,也不過六十,成為民間一大笑柄。

我們傳統上習慣用干支紀年,甲子六十一輪迴,時間使用六十進位制,六十秒一分,六十分一小時,甲子六十一回頭,這六十進位,六十成了壽與不壽的分界線,古人以六十為界定壽與不壽,多與六十進位制,甲子六十輪迴有直接關係。

過去,生活條件,社會環境,醫療不發達,超六十歲死的不多,許多不達壽而逝的,特別是男人與女人比,平均男人更短壽一點,我看古時的皇帝,也沒幾個超六十的,許多名人名家也是英年早逝。而今不同了,生活好轉,社會環境大大改善,科學醫療發達,人平均壽命以達七十三之上,百歲老人不少,八九十之耄耋者不少,五十九而死,與此一比,真是短命鬼了。我的家鄉是長壽之鄉,我已超六十,父母快滿九了,現在誰不希望長壽而富貴呢!

人應珍惜時間生命,人來世上不易,應好好愛惜生命,行善積德,修心養性,重視養生保健。人的健康長壽,與基因遺傳有關,與社會環境有關,更與人的思想心態脾性品德有關。遺傳改變不了,無法選擇,社會環境,個人心態品性等自身是可以選擇並改善的。








樹德漢碩


農村老話說“五十九歲死,還是短命鬼”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世界上每天都會有人去世。而對待生死,很多人也是看得比較開。在很多的農村地區,人一旦步入50歲的年紀,即便傷身體還很健康,但也會為自己早早就準備“壽材”了,這也是從古代傳下來的一種習俗。民間還有很多古人傳下來的和生死相關的老俗話,比如“五十九歲死,還是短命鬼”,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在生活中,有些人吵架的時候,就常會詛罵對方短命鬼,這是咒罵別人早死或評斷別人是個不能長命人的惡毒話。而這句老話的意思是比較簡單的,就是說人如果是在五十九歲的時候就過世了,那依然還算是短命鬼。為什麼這樣說呢?

在古代的時候人的壽命是按照天干地支來計算的,其中一個甲子就是一循環,而一個甲子也就是60,所以六十歲也叫“花甲之年”。而五十九歲依然沒有活滿一輪,也就是沒滿一個甲子,故稱這樣的人為“短命鬼”。

在過去對於人去世時的壽命是多少也是有說法的,如果沒活到60歲就去世了,那隻能說是享年多少歲。而只有超過六十歲以後了,才可以說是“享壽”,因為不到60歲,是不能稱之為“壽”的。所以在民間往往過了60歲才會辦大壽,比如六十大壽、七十大壽、九十大壽等等。而沒滿六十歲的只能說是過生日,比如50歲生日、40歲生日等等。另外在過去,很多地方老人沒滿60歲就去世了,是不能厚葬的。

在過去因為所幹的活是又重又累,再加上吃得也不好,醫療條件也很差,所以不僅老百姓都很短命,就連一些帝王將相一樣壽命不長,在古代很多人能活過六十歲,而活過七十歲的更是少之又少。老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就說明了在當時70歲就已經是高壽了。

不過在今天醫療條件發達了,老百姓的生活條件也提高了不少,吃得好了,穿得暖了,所以壽命也普遍要長很多了。在農村裡很多人五六十歲了還要外出打工掙錢,而八九十歲的也不少。總而言之,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和醫學的發達,我國的平均壽命也相對提高了。


農夫也瘋狂


1.中國文化天干地支搭配60年為一個輪迴,59歲死還不夠一個輪迴,俗話說還不夠一個棺材屬於短命鬼這是中國人的普片認知。

2.勵志名言“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普通人一般老百姓沒那麼大志向,一生就圖個平安,活過60歲死了也算說得過去了也沒什麼太大遺憾了。

3.人生追求完美,有兒有女福祿壽俱全是人生的最大的美好貪圖。

4.現在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超過73歲,59歲死確實是短命鬼,我認為太可惜了!


用戶5818144565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了袁世凱的事。袁世凱一代梟雄,一是讓清庭退了位,二是讓孫中山讓了位,成了民國總統,應當說是個厲害角色了吧,福祿壽中的福祿算是圓滿到家了。可他有個心病,就是袁家男丁幾輩都沒過六十歲,算不得長壽,他要破天命,所以就鬧了場稱帝的戲,可稱帝后不久就死了,可見天命是不可違的。

古時的人們,生話條件和醫療條件差,能活到五十九歲的人已屬長壽了,可人總希望壽命能更長些,認為人過百年才算天命,人過六十歲,雖屬折壽,但也圓滿地過了一個甲子。如果活了五十九歲,沒圓滿地過了一個甲子,會被認為壽命屬天折,會被認為屬短命的。

今年春季時回老家參加喜事,見到了村裡的一些年齡大的人,有的都七十多歲了,但仍然都在地裡幹活,精神頭很好。這在過去的農村很少見,過去農村的人們,上了五十多歲,就顯得很蒼老了,都彎起了腰,一幅蒼老的樣子。跟大家一起吃飯時,說起了其中緣故,都說是現在農村吃的穿的好了,醫療條件好了,勞動強度小了,現代的人比過去的人壽命普遍長了。



春日之虎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可由於生存環境、生活狀況及醫療條件,人的壽命長短就不同。農村裡也有人說起“五十九歲死,還是短命鬼”的老話?講的是什麼意思?如何去理解呢?

五十九歲死

可以說在20世紀以前生活的人壽命是比較短的,不能不說與人吃不飽飯,又從事繁重的體力活、有病相信偏方或沒條件看病有直接關係。那時的人飽經風霜,面容顯得很蒼老。五十多歲的人比現在七、八十歲的看上去還老。一輩子能活60多歲就已經是長壽的了。50多歲去世的,就是早逝,也叫夭折。聽說這個年齡段離世的,在棺材的製作上、墳穴選定、出殯議程等都有區別,意思是不幸的事情。

還是短命鬼

本來“短命鬼”是咒罵或評斷別人是個不能長壽人的話,有時也含極其惡毒之意的謾罵。之所以將五十九歲去世的人說成“短命鬼”,其主要原因就是再有一年就60歲了。中國文化裡天干地支搭配那可是60年為一個輪迴。就差一年也正好活了一個甲子,偏偏早走了一年。也就是說連一個甲子年都沒“福氣”活完,這命還真短,就有點令人惋惜了。



“五十九歲死,還是短命鬼”,說給現在人聽,會笑掉大牙的。有資料顯示,咱們中國人平均壽命是73歲,女性還略高些。80多歲的農村也很多,90多歲也有,有的地方還有百歲老人呢!再說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醫療技術發達了,50多歲的人還被戲謔為“壯年”。因此這句話太不合時宜了,應該剔除才是。人嘛,別想那麼多,順其自然,過隨遇而安的生活。


為生活而提神


農村老話說“五十九歲死,還是短命鬼”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人的一生說長也長,說短也短,能夠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利用好的話,那一輩子就很長,如果把每一天利用不好的話,那一輩子可能就真的是一眨眼的事。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投入到有意義的事情中去,這樣就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古代就有人曾經在古詩裡這樣說過“人終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們要努力的讓自己的生命的意義重於泰山,創造出來更多的人生價值。


記得小時候聽村裡人說過“五十九歲死,還是短命鬼”,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連五十九歲都沒有活到的話,那這樣的人就比較可惜,畢竟對很多人來說在六十歲以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其實表現的是對這些人的惋惜,希望他們能夠多活一些時間。

古代的時候,人們的醫療水平比較差,所以很多人的壽命就比較短,有的甚至是因為很小的病就去世了,在現代的醫療水平來看是很容易治療的。六十年是一個甲子,沒有活過一個甲子的人就十分的可惜,但是如果是在戰爭年代的話,那能活到五十九歲已經都很不容易了。不同的年代,人的壽命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在現代社會的話,只要沒有大病的話,大多都能活到七十歲左右。


隨著時代的發展,醫療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人們的基本壽命已經越來越長了,很多疾病即使很嚴重也可以治癒了,但是也要知道的是如今的汙染也是很嚴重的,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變化。“五十九歲死,還是短命鬼”這句俗語現在已經不怎麼適應了,它更多的是告訴我們希望每個人在高壓的生活中,能夠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提高自己做事的能力,這樣也能在老了以後給家人減小負擔。


老農民說事


問:農村老話說"五十九歲死,還是短命鬼″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中國的天干地支相合六十年為一個花甲子,人要活滿一個花甲子的輪迴,才能算上一個滿壽。

還可以說如果是甲子年生人,必須要活到下一個甲子年,才能是經歷了圓滿的輪迴,整個的人生。


過去人活過一個花甲子也就是六十歲而故去者,靈位上寫的是"享壽″多少,而不到六十而故去者,靈位上寫的則是"享年″多少。

所以有五十九歲而故去者,後人為爭得一個"壽″字,都要為其提上一歲而寫為"享壽六十之靈位″。

過去的一個花甲非常隆重,隆重到五十九歲就要大辦酒席,這就叫做"迎壽″或者"請壽″。

所以,"五十九歲死",經歷不了花甲輪迴,請不到壽來,看不見壽字,就是個遺憾,"還是個短命鬼″。


金蘋果老楊


農村老話說“五十九歲死,還是短命鬼”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古代男性的壽命普遍是比較低的,平均年齡也就50多歲,其實能活到59歲在以前真的也不算是短命了。在古代尤其是普通的農民,一般一輩子都活的非常辛苦,一輩子都在不停的勞動,而吃的又往往比較簡單,再加上醫療技術有限,所以壽命普遍較低。反觀清朝的12位皇帝,真正活過60歲的只有6位,而這六位皇帝也都是60對歲死掉的,只有乾隆皇帝活到89歲。那麼可見古代能活到59歲也算是正常了,但是為什麼還會說是短命呢?

古代算時間以天干地支計算,因為古人比較相信生命輪迴,而一個甲子年也就是60年唯一輪迴,只有真正活滿一個甲子年,這樣才能算是圓滿。雖然古代人民的壽命普遍你都不是很高,能活到60歲的也不是非常普遍,但是在人們的思想裡就是認為,沒有活到60歲就叫短命鬼。

在農村我們其實是深有體會的,因為我們很多長輩老人,他們一般很少過生日,只有在60歲生日的時候才看辦人生的第一個生日,因為只有到60歲,才有資格去辦生日。那麼到了60歲其實已經是花甲之年,老人大多都是已經為自己準備後事,準備好棺材。

而如果60歲之前就辦生日,其實是一種不太好的事情,農村人以前過生日基本都是過整數,不像現在每年都過生日。作為人生第一個生日,肯定不能過的太早,因為過完生日以為著步入將死的年齡,而如果提前過,比如過50歲就辦生日的話,就好像在詛咒自己早死一樣。所以一般老人沒有到60歲是不會辦生日的。

但是農村有些老人因為年齡到57,58歲左右,可能得了一些不治之症,知道命不久了,會提前辦60歲生日,也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希望自己的人生圓滿。所以在古代活到59歲被叫做短命鬼是有一定的說法的。

說實話,真正古代的人能夠活到59歲的人也不多,大多數都是活不過60歲的,因為生活條件艱苦,加上醫療技術有限,所以在我看來59歲死也算是正常了,大家覺得呢?


少三番


農村老話說“五十九歲死,還是短命鬼”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五十九歲死按照上個世紀人們的平均壽命60歲來算不算是短命之人。五十九歲死按照現在人們的平均壽命71歲來算那五十九歲死的人是個短命鬼。

每個人的生命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以前的人吃不飽穿不暖。醫學又不發達,又由於生活的不穩定。還經常提心吊膽的生活。所以以前的人平均壽命短。


為什麼說59歲死,還是短命鬼。這主要是每個人都想長壽,對生存的慾望大。渴望能長久的生存在這個世界裡。以前的各屆皇帝,秦始皇、雍正皇帝一生都在追求長壽藥,想留住青春,長命百歲。無奈長壽藥只是個傳說。

人們對生命是敬畏的,59歲死,還是短命鬼。這句老話,是人們希望留住美好的生活。認為在59年的歲月裡還不能夠認識這個世界,才是剛剛開始生活。而能活到60歲的人,是生命新的一個輪迴。過60歲生日才稱為大壽。所以59歲死,還是短命鬼。


三農天地


《孟子·盡心上》中有“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其中“夭壽不貳”的意思,就是說短命和長壽沒有什麼區別。莊子《齊物論》中有“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間最大的是秋天鳥獸的細毛,而泰山是最小的;小孩一生下來就死亡是壽命最長的,而活了八百歲的彭祖就是一個短命鬼。所以說,什麼東西都沒有標準,既然沒有標準,那麼什麼東西都是一樣的,長壽和短命其實也就沒什麼區別了。

普通人認為長壽好,短命不好,而聖人們認為長壽和短命是一樣,這是因為在普通人的心裡產生了區別,有了妄念;而聖人們的心裡沒有妄念,什麼東西都是一樣的,所以說,長壽和短命都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