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泥新筍味最鮮

破泥新筍味最鮮

我們家鄉很多竹子,尤其是拇指粗的小竹子,它們一篷一篷密密地生長在村裡小河的兩岸邊。河兩岸的壩子上是村裡人的菜地。在雨水豐沛的時節,這些竹子叢成了一道強有力的防護堤,使蔬菜得以免遭洪水的肆虐荼毒。

小竹子韌性好,生命力強,耐砍伐。村裡人打個竹籃、匾筐、簍子或是摳制柴絡、畚箕什麼的都用小竹子。當地人上山砍柴,捆柴把要用繩子,到河邊砍根小竹子,對剖成半,就是上好的繩索,柔韌紮實又方便。小竹子隨時經受著村裡人的柴刀、鐮刀的砍斫,非但沒有衰弱下去,反而一年年長得越來越繁茂。

破泥新筍味最鮮

每年農曆三月,雨水增多,地溫上升,一夜之間,小竹叢裡無數的小竹筍竄出了地面。這個時候,我們放了學就背上簍子去採小竹筍了。三月間正是蔬菜青黃不接的時候,小竹筍成了一道難得的補缺的菜。採小竹筍要鑽進密密的竹叢裡,我們小孩身子小,又靈活,正當好。河兩岸都是沙土,這時經雨水的浸泡,變得松綿綿的,竹叢裡有濃烈的沙土味,有河水新漲的氣息,有竹筍微澀的甜味。

破泥新筍味最鮮

小竹筍尖尖的頭上頂著溼土,筍殼上有細細的毛刺,佈滿麻點,當地人把小竹筍,也叫麻竹筍。拔小竹筍的時候,手上會沾上許多細毛,讓人感覺癢癢的不好受,不過只需抓一把溼沙土,搓幾下就把細毛搓沒了。我們只採盈尺高的小竹筍,過高的肉質老了,不能吃;才長出地面的,雖然很嫩,但剝去筍殼後,所剩只有小拇指那麼一點筍肉,沒有料,就浪費了。

採小竹筍有時還能發現鳥窩,大部分是廢棄了的空窩,裡面只有一些鳥蛋孵化後留下的蛋殼。鳥窩多用竹葉和蛛絲縫成的,緊口大肚,實在漂亮。有時還能在沙裡拾到竹雞子蛋或是腳魚蛋(即鱉蛋)。竹雞子蛋,就生在地上的竹葉上,白殼上有黑圓點,竹雞子的身子有點像小母雞,羽毛呈黃褐色,有許多斑點。

破泥新筍味最鮮

傍晚時候,竹雞子躲在竹叢裡,“呱呱國,呱呱國”地叫,有一下沒一下,天就快黑了,村路上就有農人扛著鋤頭回家吃晚飯了。腳魚蛋只有鳥蛋大小,純白色的,拾到的時候不多。腳魚生下蛋後會用沙土細細地埋好,是不容易發現的。

破泥新筍味最鮮

不管是拾到鳥蛋還是腳魚蛋,我們都很少煮了吃掉。而是找一個正在抱窩的母雞,把蛋放到母雞的窩裡,然後一天天地夢著什麼時候,蛋就破殼成了小鳥。這樣的夢常常是以破滅結束的,鳥蛋畢竟不是雞蛋,小鳥還沒出生,蛋就被母雞啄破了。最後,我們只能拿母雞出氣,扯掉它的幾綹毛,或者把它的尾巴剪短一些,以後見到它就趕得它無處藏身。哎,可憐的母雞。

破泥新筍味最鮮

剝筍

小竹筍採回家後,就要一條條地剝去筍殼。女孩子剝筍殼是非常快的。她們先將筍尖揉軟了,分作兩股,一股纏在右食指上旋轉,三繞兩繞,嘩啦一聲,筍殼去了一半,再如前法,另一半殼也去了,青色如玉的筍肉就露出來了。男孩子手笨,怎麼也學不會,只能一片一片地剝,有時用力過猛還把筍子折成好幾小段。

破泥新筍味最鮮

小竹筍炒臘肉

筍子剝好後,下滾水煮幾分鐘,除去澀味,撈到曬籃裡,放到日頭下曬幾天,要吃直接取,吃不完的就曬成幹,年時節日還可吃。或是曬到六七成幹,進罐醃酸筍,酸筍脆嫩鮮美,味道也很好。鄉里人家吃筍沒有什麼講究,最好的是去澀的小竹筍切片,和臘肉一起炒,味道極鮮美,吃了難忘。也有把筍乾放進黴豆腐罐裡浸泡,又辣又脆,是下飯的好菜。

破泥新筍味最鮮

曬小竹筍

破泥新筍味最鮮

小竹筍乾

小竹筍太多,我們邊採小竹筍,小竹筍也一邊長成竹子。採筍時節過去,每戶人家牆角堆了一大堆筍殼,水田裡新栽的藕發出了嫩荷葉,正當要肥,大堆的筍殼就堆漚進了蓮田裡,成了上好的肥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