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内给小孩送“全灯”的是什么习俗?由来是什么?

大山子姜


董先生个人观点:

一,陕西民风淳朴,风俗多流传广,特别是热闹喜庆的送灯习俗流传多年至今家家户户还保留这个习惯。

二,陕西姑娘出嫁后,结婚头年正月初一二回门后,娘家舅就会在正月初三到初十前给姑娘送一对大红灯笼,祝福姑娘出嫁人家日子圆圆满满红红火火。

三,等到姑娘生了孩子,娘家舅舅就开始给外甥送小灯笼了,陕西有句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说的就是这个事情。每到元宵节孩子们都打着舅舅的灯笼满街上碰灯。直到所有灯笼都着火了,才肯回家。

四,从给姑娘送灯到给外甥送灯都代表了娘家舅一片深情厚谊,陕西人给外甥送灯笼一直要送12年,第十二年是最后一年,大家称为“完灯”,这一年孩子就懂事成大孩子了,危险也就离他(她)很远了,这一年需要比往年隆重些。

五,之前送灯必须带蜡烛,给姑娘送必须大红蜡烛12支最好,给孩子一般都是10到20支。蜡烛代表火,也代表传承。以前我们常说香火就是指的传承。

六,又到一年春节时了,希望大家把陕西送灯的习俗传承下去,美美的过一个祥和传统又开心的新年。

董先生,书法文字旅行美食,欢迎交流。


大声叫我董先生


由于西安在历史上是西汉,隋唐的首都。而闹花灯的西俗始于西汉,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到了隋唐闹花灯更为兴盛。陕西省的闹花灯也添加了舅舅要在正月十五前给外甥送花灯,是必须的,是少不了的礼物。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让人们更能领略到西北黄土风情的深韵,当地人从女儿出嫁后头一个春节开始,娘家人要选择正月初二到初八中的任何一天,給出嫁的女儿送灯,送灯有前途光明,幸福美满的寓意。

正月十一到正月十五,女子便把灯笼挂在自家的大门上以示吉祥。

送孩子的灯笼要比送女儿的稍小些,便于小孩打,这里的小孩都有正月十五打灯笼满世界疯窜的往世,满满的回忆,许多人一提到童年打灯笼的情景,不由自主留露出童年的幸福。送灯这个习俗每年如此,直到小孩12周岁为止,意味”完灯“,这是最隆重的一回。完灯时孩子的父母要为孩子摆酒席庆贺,同时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亲爱的,你的童年也有同样的经历吗?






fanfan果园


送灯是陕西地区,尤其是关中地区的传统民俗,给小孩送灯,一般是小孩舅家,还有姨妈或者小孩母亲家的亲戚,另外还有干亲。

送灯,是从小孩出生第一个春节,一般是正月初六开始,现在有些是初三就送了,因为春节时间有限,大多选三六九,但是初九以后送灯就太晚了,不太好。送灯除了灯笼之外,还有蜡烛和麻糖(麻花)。主家会准备丰盛的酒席款待送灯的亲戚。

送完灯笼,在端午前后还要送曲莲(面粉制品)。这两个是配套的,通常送到小孩第一个本命年为止,有些地方会送到第二个本命年完。在完灯这一年,主家要提前提上大礼(猪肉,烟酒,礼馍,还要给干亲买衣服),这次一般会约在同一天送灯,送的主要是大的宫灯或者圆灯,都是一对,用竹子挑着。当天就挂上,一直挂到正月十五结束。

另外,新婚夫妻头一年,娘家也会送灯,这期间,夫妻双方要到丈人家躲灯,躲灯期间可以到女方亲戚家吃饭转悠。

送灯文化是一个传续很久的民俗,属于非遗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活动,更是长辈对晚辈的爱和希冀。




我就是我51757706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民风古朴,保留了许多传统习俗,过年送灯便是其中之一。

农历正月初六至初十为送灯日,娘家、舅家要给出嫁女、外甥(外甥女)送灯笼。

新婚第一年一般还未生子,娘家要给新婚女送大灯一对。大灯亦称宫灯、全灯,用玻璃彩绘制成,类似宫廷灯笼。送大灯需要祖孙三辈人,必须有一小男孩随行;送时以活竹挑之,随礼为核桃红枣、点儿(一种老鼠模样的花馍)、枣糕六个、春猫一对(寓意猫思春),搭礼为糕点、柿饼、油炸麻花、粽子四样。因“灯”“丁”谐音,核桃枣寓早生贵子;男孩随行,以求添丁,尤其男丁。女家招待两顿饭,早餐四个凉菜下酒,主食臊子面;午餐酒席配蛋蛋馍。宫灯挂于大门首,希冀女家吉星高照、早生麟子;活竹植于院落,盼望女婿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如女儿已怀孕,则除大宫灯之外,还要送耍灯一对,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以后舅舅逐年给外甥、外甥女送耍灯,故有“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之说。常见的耍灯有火毂辘、盆盆灯及虎、羊、猴、鸡、马等属相灯,搭配灯蜡、麻花、柿饼、水果等,直至外甥、外甥女12周岁完灯后不再送。外甥家招待一顿饭,一般为酒、菜、馍。


北大屠夫陆步轩


陕西人过春节给孩子们送灯这个习俗由来已久,都是长辈上司衙门给晚辈送,除了舅家,舅爷家(父母的舅家),姨妈家也送,灯同丁,表达了一份良好的祝愿,五谷丰登,人丁兴旺。送全灯主要是舅舅了的事,十里风俗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送全灯也赋予了新的内容。首先送灯,也叫拧灯,追灯等,同时因为送灯时还要带一些礼物,传统的有粽子和麻花,所以也可以在这个时间段里说送粽子,送麻糖。传统的送灯从初六开始,不能迟于正月十二。十三晚上就开始打灯笼了。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比较隆重,一般送一对大红宫灯,也可以是围子灯,另送一对莲花灯和一个小花灯,大灯要用竹竿挑着,现在都改成了甘蔗。同时要送粽子,点(老鼠馍),麻花,也有送炸油饼的,也有地方蒸礼馍的,这个馍在长安东叫曲莲,在其他地方叫云云馍,是一种很形象的发面馍。放到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蒸馍了,食品,奶制品,水果饮料也可以送的。

送全灯是只孩子出生一直到十二岁,每年都送,只是随着孩子的成长,送的灯和礼物没有第一年的隆重,并且孩子过了十二岁,送灯作为一种亲情和风俗并没有结束,只是以后走动不带灯笼而已。

孩子第十二岁的这年春节送灯同样很隆重,必须为孩子再次送一对大的宫灯。并且孩子也该上中学了,就有舅舅为外甥送一辆自行车,或者笔记本电脑。(这个是个例,我们不提倡攀比,毕竟每个舅家的家境不同)


王伟2361


"全灯”,可能是舅舅给外甥过年追节时送的灯笼,要送十二年,之后就不送了。


龙井茶叶虎跑水


小孩一到十二岁,就要过事待客,过后就不送灯了。但还要坠灯。这是根据刘秀十二走南阳的典故得来的,它是有一定的文化传承的。


丁怀亮734


意味着舅送灯结束,也表示儿童期已经过去,进入少年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