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三國頂級謀士魯肅和千年古城益陽有哪些關係?

解碼:三國頂級謀士魯肅和千年古城益陽有哪些關係?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魯肅是三國文化演義益陽的主要人物,也是東吳最早進入益陽的領軍人物。當然,和蜀國的劉備、諸葛亮、關羽、馬良這些人不好同日而語,因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戰後,益陽就已經是劉備的地盤,並且,在這之前,劉備也經常遣員到益陽來備戰和考察。如益陽的“諸葛井”,益陽市志所載,為建安十三年(208)諸葛亮所鑿。也就是說,在魯肅進入益陽之前,益陽就為蜀國所控,劉備這邊的人在益陽,就等於是在自己家裡,而魯肅則不同,屬於“外來客”。

然而,建安二十年(215)魯肅這個“外來客”一進入益陽,立馬反客為主,而劉備這個“主人”卻唯恐躲之不及,喚來關羽擋駕,自己跑到湖北公安去了。《三國志》載:“備既定益州,權求於長沙、零、桂,備不承旨,權遣呂蒙率眾進取,備聞,自還公安,遣羽爭三郡,肅往益陽與羽相拒,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全”。

解碼:三國頂級謀士魯肅和千年古城益陽有哪些關係?

吳蜀一場聚焦於益陽的荊州之爭,大幕被魯肅一把拉開,大劇的導演、監製,開場、結尾都是出自魯肅手筆。因此,魯肅儘管在益陽人的三國文化流傳中屬於“賓”,孫吳在正統文化中也屬於“偏統”,但是,吳蜀雙方在益陽這場大兵迫境磨刀霍霍的歷史大劇,魯肅卻是自始自終的“節目主持人”。也就是這臺大劇,在益陽的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大時代的豐富的文化遺產,魯肅本人亦為益陽留下了幾大文化遺存。

魯肅堤

解碼:三國頂級謀士魯肅和千年古城益陽有哪些關係?

在現今益陽北岸的資江大堤上,有一道風景優美而又壯觀的城牆式大堤,這就是益陽有名的:魯肅堤。

其實,這不是真正的魯肅堤,而是益陽曆史演變過來的“魯肅堤”。真正的魯肅堤,益陽曆史有文字記載,地面上也有遺蹟。

這個魯肅堤的簡介很清楚;“自明清以來,為御洪水,人們沿城牆填土,改稱魯肅堤,沿稱至今”。就是說,現在魯肅堤的新建,並不是打造旅遊文化的譁眾取寵和人造歷史,而是自明清時就有改變過來的實際應用,魯肅堤儘管不是原址,功用也不是原用,但魯肅修堤的目的和最終功用卻沒有改變,那就是保護益陽城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安居樂業,今天的魯肅大堤,正是擔負著益陽城區數十萬人防洪的大任,這正是魯肅的心願。

解碼:三國頂級謀士魯肅和千年古城益陽有哪些關係?

魯肅堤在益陽曆史上入詩入畫,長期以來,被益陽人作為一道美景欣賞;“留下一堤春草綠,鷓鴣聲裡唱江南”。自有照相機以來,更是與許多益陽人入相冊紀念人生。僅衝這一道美景來講,就已經是魯肅留給益陽人的一大筆精神財富。但益陽人想過沒有,豈僅是一道美景?這是益陽城邑文明的開始,是益陽城的最初形態,有了這一道西北的長堤,加上南邊的資水屏障,這實際上已經是益陽“城”的雛形,老益陽由鄉野變城鎮,雖不是魯肅的初衷,但客觀上卻是開益陽城邑之始的創舉。

一千多年來,我們都只叫它魯肅堤,實際上叫它“魯肅城”才恰如其份。因此,益陽現在修的城牆式大堤叫魯肅堤,非但不是魯肅堤的移位和改建,而是魯肅堤的延續和完善。

解碼:三國頂級謀士魯肅和千年古城益陽有哪些關係?

這張魯肅堤遺址的照片,至少已經說明了兩個問題;在傳統農業社會里,“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不是一句精神上的勉勵和人與自然的本質道破,而是益陽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益陽古城一千多年從這裡西上越過城牆,汽車路、大碼頭、將軍廟再上到三堡的緣故,原因很簡單,在傳統社會里,人們抗拒自然傷害的能力較低,南方傍河集聚的城鎮往往出現“水害大於水利”的現實,因此,便出現了益陽城市西上移的歷史,但隨著人類利用自然的能力提高,水利也遠遠地大於了水害,尤其是進入到工業信息社會以後,益陽的城市發展才掉轉頭,出現了“孔雀東南飛”東南下流的現象,當然,這是後話,不述。

解碼:三國頂級謀士魯肅和千年古城益陽有哪些關係?

第二個問題就是,在戰國以後的農業社會里,邊境修築城牆的重要性。中國曆來為什麼要花費那麼大的人力物力修築萬里長城?因沒有這道萬里長城就會造成華夏文化的無法培養,就像水田沒有田埂,水土流失,莊稼無法成長一樣。也就是這道城牆,千百年來,一直劃分著城內和城外兩種不同的文化,大的方面不說,如國界、省界、縣界等,像益陽和漢壽,生活習慣和語言都不同。就是現今,雖然古老的城牆消失了,但人們心靈深處還有著很深的城牆劃分痕跡,如計劃經濟時代,街上人和鄉里人,現在的城鎮居民和農村村民,城鄉的差別等,起因就是城牆。

當然,這不是魯肅築堤的初衷,益陽的魯肅堤,原本就是不失童真的乾淨純潔。

解碼:三國頂級謀士魯肅和千年古城益陽有哪些關係?

上面歷史記載和原址遺蹟圖已經說明,原來的魯肅堤,作用並不是用來擋水御洪,因洪水來自東南面,此堤卻是攔擋的西北面,是地勢越來越高的武陵方面,說白了,就是為了防止蜀國的武陵太守曾鞏。

這一點倒不能說魯肅是小肚雞腸和徒耗民財,魯肅雖然忠厚,且以善待人,也無害人之心,但“防人之心不可無”,魯肅在益陽,實際上是吳國的封疆大吏。常識告訴我們,邊境摩擦是最難避免的,自古就有兵匪一家之說,像軍人的過境騷擾,捉雞牽牛甚至搶女人等,萬一擦槍走火,矛盾鬧大,弄到部分軍人跑來鬧事,而益陽自古以來就沒有防禦城池,連遮擋緩衝的餘地都沒有,因此,這樣一條土堤雖不能防禦大的戰爭,但對於“邊境摩擦鬧事”的矛盾,抵擋箭射馬衝還是有緩衝作用的。

解碼:三國頂級謀士魯肅和千年古城益陽有哪些關係?

當然,這道堤終究沒有起作用,但不能說魯肅是多此一舉,只能說是魯肅的個人品質和人格魅力更高於這道堤,按常理說,吳蜀兩國的邊境線,稍微處理不好,也要十萬八萬的邊防軍,但吳國以魯肅在益陽作戊邊大員,早已超過了十萬雄兵,以魯肅的浩然正氣,劉備、諸葛亮、關羽等是不會來犯邊界的,當然,他們更相信魯肅,也不會過境傷害蜀國的利益。因此,蜀國駐紮在漢壽軍山鋪的戊邊士兵也沒有多少人。總之,有魯肅在益陽城內主政,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吳蜀邊境是相安無事,和睦相處。

魯肅巷

解碼:三國頂級謀士魯肅和千年古城益陽有哪些關係?

現資陽區的東門外古城牆邊上,立著一塊地名標示牌;魯肅巷。也就是說,魯肅巷三個大字的牌子,不是什麼古蹟文物和旅遊指示的標牌,而是這裡的地名。

魯肅巷成為地名也不是現代的命名,而是千多年來這裡就叫這個名稱。上圖紅框框的圖片,就是民國時期的魯肅巷,不過,那時魯肅巷內還是住滿了人的,與右邊今天的魯肅巷相比,牆與路還是保持完好,只是居民在古城改造中已經搬遷完畢。

解碼:三國頂級謀士魯肅和千年古城益陽有哪些關係?

魯肅巷能演進成一個地名,除了居住人口多之外,主要的還是它的歷史文化底蘊。1800多年前,傳說魯肅就住在這個巷子裡,並且還種菜養雞,一直有“魯肅種的韭菜長得特好、還叫鄰舍割吃”的傳說。當然,這種農家生活不是魯肅巷的歷史文化底蘊,真正的歷史底蘊是,也就是這座城牆的腳下,曾經有一座“魯肅點將臺”。這一點,乾隆《益陽縣誌》卷十九第二頁有記載;“魯肅臺在常泰門內,今馬王廟即其遺址”。也就是說,魯肅巷內其住所的西面曾設立了一座“魯肅臺”,益陽人管叫它為“魯肅點將臺”。

魯肅在住所旁設“點將臺”,如果還是在建安二十年(215)的上半年,在資水的南岸,這是必須的,因在與關羽隔資江相拒,各領兵數萬,就算日常的帶兵,都需要練兵點將。可這年下半年魯肅入住魯肅巷後,甘寧、呂蒙已轉戰安徽合肥在逍遙津與張遼殊死決戰,他們帶來的四五萬人馬已經全部帶走,而魯肅以漢昌(長沙)太守所帶的萬餘人,也應有很大一部分回到長沙做守備軍去了,因此,魯肅留在益陽的軍隊,充其量不過幾千人而已,只幾個校尉帶領即可,何來的“將”可點?

解碼:三國頂級謀士魯肅和千年古城益陽有哪些關係?

當然,這是軍事機密,歷史也無具體記載,但我們今天在研究魯肅,觀看遺址追思歷史的時候,也可作些邏輯與常理上的推理分析;

以魯肅的為人乃至在劉備方面的人情面子來講,魯肅在益陽充其量不過四千人,並且,這些人多半都住在南岸的獅子山(也就是今天的鐵鋪嶺),留在北岸城內的不過千人以下。而這千人以下的大多數又派到迎風橋與軍山鋪的邊境線上作戊邊哨兵去了,因此,留在魯肅巷內的頂多百餘人,並且,大多還是文職人員。就像後來的政府機關人員一樣,當然是有衛兵、哨兵把守保護的。

解碼:三國頂級謀士魯肅和千年古城益陽有哪些關係?

但就是這百多人,如何還要大張旗鼓地搞什麼“點將臺”?這應該是軍事計謀與策略了,駐軍數量,原本是頂級的軍事機密,駐軍少了,這既會給鄰國造成偷覷之心,也會給自己戊邊哨兵造成心中無底氣的膽怯,當然,周邊的老百姓也無安全感。但駐軍多,固然是好事,可養兵是要成本的,況與曹操的戰事吃緊,安徽方面急需兵源充實,魯肅這裡多一份安全感,吳國與魏國的邊界前線就多一份危險,這個大賬目魯肅是清楚的,因此,留在益陽的軍隊只能壓到最低數,已經超過了邊防所需的最低安全線了。

也就是說,魯肅在每天早上都要隆重舉行的“點將”儀式,不過是一種掩人耳目的形式罷了,它的真實作用不過是一個“點卯臺”或“簽到臺”。自然,“魯肅種得一手好韭菜,鄰舍割吃”的傳說也順理成章好理解了,因駐軍每天買菜的數量,也可被細作分析推測出駐軍數量的,如果是駐軍自己種了菜,這就不好推測了。

解碼:三國頂級謀士魯肅和千年古城益陽有哪些關係?

這也是魯肅巷在益陽一千多年,有地名,有路牌,但卻又顯得神秘莫測,也是魯肅在益陽生活近三個年頭,竟然沒有魯肅逸聞流傳下來的緣故,因為這裡是軍事基地。

按理說,益陽是吳蜀國的邊境,也應該是軍事上的“前方”,但因魯肅入住魯肅巷,以他個人的品德和人格,公正厚道處事,竟然使這個“前方”成為了吳國的大後方,這既是魯肅的政治能力,也是魯肅巷千百年的文化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