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苗育雏室条件保温性能良好干燥清洁

鹅苗成活率达98%,70日龄出栏体重达4.25kg。

该品种鹅体紧凑宽短,头小,颈细,腿矮。公鹅体型较大,呈榄核形,母鹅呈楔形。羽毛大部分呈乌棕色,从头顶部到最后颈椎有一条鬃状黑褐色羽毛带。颈部两侧的羽毛为白色,翼羽、肩羽、背羽和尾羽为黑色,羽毛末端有明显的棕褐色镶边。胸羽灰白色或灰色,腹羽灰白色或白色。在背部两边有一条起自肩部直至尾根的2厘米宽的白色羽毛带,在尾翼间未被覆盖部分呈现白色圈带。青年鹅的各部位羽毛颜色比成年鹅较深。虹彩棕色。喙、肉瘤、胫、蹼均为黑色。

光照管理

鹅苗育雏室条件保温性能良好干燥清洁

饲养肉用仔鹅同肉用仔鸡一样宜给光强较小的弱光,只要不影响采食即可,一般以5勒克斯为宜。对于后备种鹅用自然光照即可,而种鹅最好在自然光照的情况下给予一定时间的人工光照。

适时放牧

雏鹅7日龄左右可逐渐开始放牧,北方可在15-20日龄以后开始在向阳地方放牧,放牧应选择在晴朗天气,气温不低于15℃,露水蒸发后再放。初放牧时20-30分钟即可赶回育雏室,每天2次。20-30日龄后可整天放牧。雏鹅每天放牧前,应由少喂到不喂,使之习惯呆食青草。雏鹅饲养至羽毛长出后方可下水活动,应在睛暖的天气,让雏鹅先在水边戏水,逐渐适应水中生活。

疾病防治

要经常保持鹅舍(包括运动场)的清洁卫生、勤打扫场地和更换垫革,饲槽和饮水器要每天清洗,保持舍内清洁、保温和干燥。鹅舍(包括运动场)要定期进行消毒。1日龄使用小鹅瘟血清肌肉注射。1—7日龄用氟哌酸等抗菌药预防细菌感染,饮水中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其要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连用3天,有条件可补充一些利尿剂。15—18日龄肌注小鹅瘟疫苗。20日龄后料中要加入克球净筹抗球虫药预防球虫病。平时在气温[1]变化较大时要在饮水中加入清热解毒剂等药物用于防治呼吸道疾病。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2007年,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清远乌鬃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现批准自2007年12月13日起对清远乌鬃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2007年第190号)

保护范围

清远乌鬃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清新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议划定清远乌鬃鹅产地范围的函》(清新府函[2007]42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清新县太和镇、飞来峡镇、山塘镇、太平镇、三坑镇等5个镇所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乌鬃鹅。

(二)饲养环境:要求周围3公里内无污染源,有丰富水塘河涌,水草丰富,水质清洁卫生。

(三)饲养技术。

雏鹅饲养管理(出壳至28日龄):

(1)育雏室条件:保温性能良好,干燥清洁。

(2)育雏器温度要求:

(3)育雏室湿度要求:相对湿度保持在60%至70%。

(4)舍内光照:1至2日龄每天24小时光照;3至10日龄每天23小时光照, 11日龄以后自然光照。

(5)密度要求:1至5日龄,每平方米面积饲养不超过25只;6至10日龄,每平方米面积饲养不超过20只;20日龄以后,密度逐渐降低,到28日龄时,每平方米面积饲养不超过15只。

(6)开饮、开食:雏鹅入舍后先开饮,开饮后1至2小时开食,喂给全价的配合饲料或玉米碎或碎米,2∶1配以鲜嫩多汁的青饲料开食。

2、中鹅饲养管理(29至56日龄):上、下午各放牧1次,夜间补饲1次配合饲料或谷实类饲料。

3、肥育鹅饲养管理(57日龄至上市):

(1)饲喂方式:舍饲,自由采食。白天喂3次,夜间喂1次。

(2)管理:限制活动,供给充足的饲料和清洁饮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