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擺渡40年,沒有按時吃過飯,3種人過河堅持不收錢

在沙土鎮身後,就是王布口村渡口了,河對岸數十個村子的農村人,過河來鎮子上趕集,都要經過王布口渡口,乘船往來渦河兩岸。

農村人擺渡40年,沒有按時吃過飯,3種人過河堅持不收錢

小時候經常見到的擺渡人,隨著越來越多的橋樑架起,如今已經不多見了,擺渡人王大叔感嘆道:“擺渡這個行業,在以前是很紅火的,但現在越來越不行了,一是橋樑越來越多,二是農村外出打工的人也越來越多,也只有在春節的時候,乘船的人才多一些。

我應該屬於渦河上最後的擺渡人了,說不定哪天橋樑就在這裡建成,我這工作也就淘汰了,不過,幹了大半輩子擺渡工作,等到“退休”還真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因為除了擺渡,我好像啥也不會了。”

據瞭解,王大叔從14歲開始,就跟著村裡的擺渡人學習擺渡了,如今他56歲,掐指一算,從事這個行業,已經42年了。

農村人擺渡40年,沒有按時吃過飯,3種人過河堅持不收錢

王大叔:“那時候擺渡比較辛苦,全都是木板船,一條船除了擺船人,加上自行車,也就是載十多人,不像現在,都改成機器船了,又快又平穩又安全,最主要還省力。

每到春天,在村裡用大廣播吆喝一聲該交船費了,每家收100元,可以乘坐一整年。以前農村人家庭條件普遍不好,哪裡有錢給你,都是挨家挨戶收糧食,無論是小麥,還是玉米,或者大豆,有啥收啥,然後去集市上換成錢,一戶人家,也就是收幾斤糧食吧,反正附近數十個村子,住戶較多,每年辛苦下來,做俺們這行的,也能照顧好家庭生活。

農村人擺渡40年,沒有按時吃過飯,3種人過河堅持不收錢

那時候認為,擺渡這個職業挺好,雖然辛苦,但比較穩定,因為每家都過河趕集,無論是做生意還是趕集購物,都要坐船過河,按現在的話講,這是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賺不了大錢,也不會讓家人餓肚子。

沒想到這一干就是40多年,從人工擺的木板船換成了機器動力的鐵船,我也從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快變成沒用的糟老頭子嘍!”王大叔邊聊天,邊發動船上的柴油機,渡船穩穩的朝河對岸駛去,船上趕年集的人們,聊著天看著風景,兩分鐘不到,船便靠岸了。

農村人擺渡40年,沒有按時吃過飯,3種人過河堅持不收錢

對於乘船的客人,也不是誰都收錢的,王大叔有個堅持了數十年的習慣,那就是3類人過河從來不收費。

一是本村的鄰居,擺渡吃的是力氣飯,又不用什麼成本,都是一個村的鄰居,人情永遠大於金錢,所以,一個村的人他堅持不收錢,不過,人心換人心,村裡的鄰居總會找機會彌補王大叔的“損失”,比如,整天在河上擺渡,吃飯就成了問題,王大叔表示,自從從事這行業以來,從來沒吃過一次正常飯,村裡人趕集回來,都會買個燒餅或者煎餅之類的送給我吃,一來一往,鄰里之間的感情就顯得格外融洽了。

農村人擺渡40年,沒有按時吃過飯,3種人過河堅持不收錢

二是上了歲數的人,王大叔規定,凡是60歲以上的老人,他堅持不收費,農村人辛苦一輩子,歲數大了,也不能掙錢了,所以就特別在乎錢,有時候為了一塊錢的船費,他們寧可少趕幾次集,雖然也不完全是這樣,但有這種情況。王大叔想得比較周到,讓老人的生活過得更舒服些,他心裡幹活也高興。

三是家庭有困難的人,一家有難百家支援,我一個擺渡人,家裡也不富裕,平時也幫不上什麼忙,但過河乘船不收費,卻是我能夠做到的。

對於王大叔,村民們都表示他是個好人,還有人說他這是在積德行善,在王大叔看來,每天看著村民們開開心心趕集,平平安安回家,心裡總是樂呵的。

對於鄉村擺渡人這個職業,你瞭解嗎?這樣的擺渡船,你坐過沒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