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身为大将军王,到底为了什么,长期和雍正皇帝死磕?

鸢飞九天2018


《雍正王朝》中,十四阿哥胤禵在雍正皇帝登基之后,长期与雍正皇帝死磕,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在十四阿哥的心中,一直认为是雍正夺取了原本属于他的皇位。

十四阿哥胤禵,乃至整个八爷党都坚定的认为“谁当上了大将军王,谁就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这个观念深深地刻在了十四阿哥的心中,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十四阿哥开始有了自己当皇帝的想法和打算。

尽管我们从邬思道和雍正的一番分析中看到,整个八爷党都误解了康熙了用意,让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王只是为了避免内耗的权宜之计,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考验雍正是否有容人之仁的帝王之心,康熙并没有打算将大位传给十四阿哥。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观念,才让十四阿哥在得知雍正登基的消息后,一直心怀愤恨,执意认为是雍正借着自己不在北京,抢夺了属于自己的皇位,于是至此开始了与雍正的死磕。十四阿哥先是不服旨意拒绝在潞河驿休整,随后又大闹康熙灵堂,对于雍正的施政不但是“非暴力不合作”,竟然还连同八爷党的几人百般阻挠,甚至还经常性的前往后宫,挑拨雍正与太后之间的关系。最后忍无可忍的雍正便将十四阿哥胤禵罚去看守皇陵,还报复性的从十四阿哥身边夺走了他深爱的乔引娣,十四阿哥也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十四阿哥之所以如此的抵制和排斥雍正,归根结底还是在于那句“得大将军王者得皇位”的观念始终挥之不去,一直坚信这个皇位本就属于自己,雍正皇帝是篡夺了他的皇位,因而才用这样的方式来对抗雍正,表达自己的怨恨与不满。而他却殊不知正是因为他喜怒形于色而又鲁莽急躁的性格,才让康熙放弃了将皇位传给他的念头,转而传给了更加成熟、稳重的雍正皇帝。


十四阿哥胤禵与雍正的积怨从很早开始就应经存在了,而八爷党在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管是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还是正史记载中,雍正与他这个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一直是关系不佳,原因还是在于两人虽同为德妃乌雅氏所生,但是雍正从小是被寄养在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那里的,而十四阿哥是由乌雅氏自己带大的,不管是两人成长经历、教育方式,还是乌雅氏对待二人的态度,共同造成了兄弟二人不和睦的关系。再加上十四阿哥一直以来又是雍正的政敌八阿哥胤禩的死党,使得双方的关系更加的紧张,矛盾冲突不断。

而在雍正继位之后,原本已经产生裂隙的十四阿哥与八爷党其他阿哥们,因为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又一次放下了之前的芥蒂,重新团结在了一起,因而十四阿哥也再一次的同九阿哥、十阿哥等人混迹在了一起,共同抵制雍正推行的新政,处处与雍正唱反调。

更为重要的是,“得大将军王者得皇位”,这个观点不仅是十四阿哥坚信不疑的观点,同时最开始也是由八阿哥最先提出来的。尽管康熙死之前,他们都在康熙的身边,亲耳听到了康熙临终前的传位安排,也经历了隆科多宣读康熙遗诏,可同样贼心不死的他们也希望给雍正制造麻烦,必然会对十四阿哥进行混淆视听的描述,让十四阿哥更加坚信自己的皇位是被雍正夺取,进而对于雍正也将更加的愤恨。

所以,八爷党阿哥们的不断挑拨,对于十四阿哥与雍正之间不佳的关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十四阿哥胤禵持续性的与雍正死磕,以及对于雍正的极大愤恨,还来源于当年的雍正别有用心的推举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王,使得十四阿哥自己成为了雍正夺取皇位的跳板与棋子。

十四阿哥胤禵在得知雍正准备推举自己成为大将军王时,用跪拜的方式感谢了雍正,在他看来,是这他的这位亲哥哥对于自己的莫大支持,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当上大将军王,继而以此继承皇位的决心。

而被雍正收缴了兵权,并且被召回北京,一撸到底的十四阿哥这个时候才明白,这一切就是雍正的设下的局:

一来,在众人倾向于保举八阿哥担当大将军王时,雍正当众推举自己出任大将军王,实际上就是在离间十四阿哥与八阿哥胤禩之间的关系,增加他们之间的相互猜忌,因而这才有了八阿哥派人监视十四阿哥,之后又出现了调换死鹰的事件,这些都是因为雍正的挑拨而使得八爷党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内耗,而雍正则是坐收渔翁之利。

二来,就是雍正当着他们的母亲乌雅氏保举十四阿哥,目的就是为了博取十四阿哥的信任,而更深层次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亲信年羹尧接任陕甘,控制整个西北大军的命脉。原本十四阿哥是抱着对于雍正绝对信任的态度,与雍正达成了交换,也是想通过雍正脱离八爷党的控制,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年羹尧却成为了自己之后最大的掣肘,也直接导致了自己对于大军控制权的丧失。

三来,登基后的雍正,一改当年支持、保举自己的态度,不仅把自己调回了北京,剥夺了兵权,还持续性的打击自己,这些都与雍正当年是大相径庭,这也使得十四阿哥感受到的是自己成为了雍正让八爷党内部产生内耗,进而削弱八爷党实力的棋子,而推举自己当大将军王,也是为了要让自己离开京城,而雍正便可在京城肆无忌惮的做着夺嫡的准备和安排。

当十四阿哥看明白了这其中的一切后,对于雍正那是无比的愤恨,加上十四阿哥直接莽撞的性格,一直与雍正死磕也就成为了必然。


雍亲王府




首先,老十四胤禵认为皇位原本是自己的。在清朝的历史上,关于康熙皇帝到底传位给谁,存在一系列的说法。有人认为康熙皇帝的遗诏上写着“传位十四子,”但是被改成了“传位于四子。”从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就出现了这样的说法。不管这个说法到底是真是假,老十四胤禵肯定是相信的。在康熙皇帝去世的时候,老十四胤禵远在西北作战,根本就没有见过遗诏。在老八集团的忽悠下,老十四胤禵认为皇位原本是传给自己的,是自己的哥哥篡位登基。



既然两个人存在皇位的争斗,老十四胤禵当然会处处和雍正皇帝作对。反正自己是雍正皇帝的亲弟弟,不到最后关头,雍正皇帝不可能杀自己。 老十四胤禵原本在西北地区作战,能够指挥甘肃、四川、陕西等地的20多万军队。但是雍正皇帝上台以后,为何防止老十四胤禵起兵造反,雍正皇帝命令年羹尧切断了西北大军的后勤补给线。这加重了老十四胤禵的怀疑,老十四曾经表示:“如果正大光明的登基,他怕什么?”他指得就是雍正皇帝。其实,老十四胤禵原本拥有和雍正叫板的实力。雍正皇帝切断后勤补给线以后,老十四胤禵不得不返回京城奔丧。



但是老十四胤禵没有放过任何捣乱的机会,老十四胤禵曾经给前线的心腹将领写信,命令这些大将架空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在这些行动中,老十四胤禵在不断的制造麻烦。 乔引娣则是老十四胤禵在返回京城的途中,收留了一个女孩。本来,乔引娣仅仅是老十四身边其他的女仆。但两个人日久生情,乔引娣最终成为了老十四的爱妾。在清理老十四身边人的时候,雍正皇帝发现乔引娣长得像自己的初恋情人,于是把乔引娣留在了自己的身边。这对男人来说,属于奇耻大辱,老十四胤禵开始和自己的四哥死磕到底。



老十四胤禵和老八胤祀原本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为了共同对抗雍正皇帝,两个集团再次合并。雍正皇帝在位的初期,一系列的麻烦都是老十四和老八联合制造的。 在雍正皇帝的兄弟中,只有老十三胤祥和老十四胤禵擅长军事谋划。雍正皇帝非常信任老十三胤祥,但十三爷的身体情况很差,老十三知道自己的健康情况,于是和老十四进行了一番谈话,想请老十四帮助雍正皇帝处理军事问题。



但老十四胤禵一口拒绝,没有一点顾及兄弟情分的意思。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皇帝只能把老十四安排在皇陵,并且不准随意出入,其实等于软禁。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老十四胤禵能够痛改前非,雍正皇帝肯定会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他。毕竟是自己的亲兄弟,和老八胤祀的情况不一样。由于老十四胤禵坚持和雍正皇帝叫板,因此,直到乾隆皇帝上台以后才被放了出来。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就因为他做了大将军王,才与雍正死磕。

不想当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康熙朝,二阿哥胤礽早早就被确立为太子,太子名位已定,诸位皇子也还算安静。但太子一废之后,太子地位松动,诸皇子就蠢蠢欲动了;当太子二次被废后,机会就明明白白地摆在诸皇子面前。这时,有野心的皇子们都再也按捺不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奔着储位使劲。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老十四原本是八阿哥集团的成员,是全力支持八阿哥的。但八阿哥查处在刑部案件过程中,由于用力过猛,被康熙所忌惮。在推举新太子的活动中,有表现出过强的实力,被康熙帝所不容,直接“清除”出竞争团队。十四阿哥因为与十三阿哥的争执,反而得到了康熙的重用。(这一幕,应该是十四阿哥在表演忠义,因为老爸喜欢忠义;老爸是利用十四阿哥分化八阿哥集团)。

西北战事起,就又是一个大家表演的舞台:康熙在看;四阿哥通过举荐十四阿哥让老爸觉得他以大局为重,让老十四感觉“打虎亲兄弟”,同时让年羹尧顺顺利利得到最重要的职位。

这时候,已经到了康熙的晚年,太子人选老皇帝一直不公布,大家只能猜。多数人都认为能任大将军王的皇子,一定是老皇帝最重视的皇子,就一定是皇帝心中的储君。

老十四当然也深信不疑。

康熙帝突然驾崩,之后雍正的一些列行动,如关闭京城城门,年羹尧节制西北大军粮草……,都让老十四觉得事情蹊跷。“他(雍正)光明正大他怕什么”。

老十四和雍正虽然是一母所生,但走的不近,在做皇子的时候就是两派。他作为皇子,作为老皇帝最看重的皇子,作为曾经离皇位最近的皇子,作为已经认定皇位就是自己了的皇子,看着本来不受老皇帝重视的哥哥如今做了天下的主人,宝座被别人给“篡”了,谁能甘心呢?!他如何咽的下这口气。

作为皇子,什么没见过;作为将领,什么凶险没经过。就差一个内定的皇位。磕,当然死磕!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雍正王朝中,老十四与雍正皇帝虽说是一母同胞,但性格迥然不同。老十四喜爱结交温文尔雅的八阿哥胤禩,根本就不喜与四哥胤禛往来。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两兄弟各打各的算盘,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最后,雍正皇帝继位,老十四胤禵对雍正既不礼敬,又不合作,选择了死磕到底。四哥胤禛继位,弟弟就是不服。胤禵从翩翩少年成长为大将军王,胤禛从冷面王成长为雍正皇帝,一路走来,胤禵与胤禛矛盾重重。这里面其实有诸多原因,胤禵最后选择死磕,雍正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将胤禵圈禁起来,颐养天年。我们来看看这两兄弟的矛盾吧。

胤禵和胤禛性格不合

胤禵虽有才能,但是易冲动,就连康熙也说这个儿子心胸狭隘。而胤禛老练稳重,懂得韬光养晦。两兄弟均是德妃乌雅氏所生,但胤禛却是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长大的。物质决定意识,环境塑造人格,两兄弟从小面对的环境不同,也就形成了天壤之别的性格。

胤禵喜爱与八阿哥胤禩交往,九子夺嫡中与胤禛形成对立局面

起初,胤禵支持八阿哥胤禩,积极参与夺嫡斗争。而胤禛站到了太子一党,看似不争,实则也在暗中布局。推举新太子后,八爷党和太子党矛盾彻底爆发,胤禵与胤祥因为意见不合动起手来,这也因此气的康熙差点对胤禵拔刀相向。胤禵支持八阿哥,胤禛支持太子,互相倾轧。八阿哥在一系列斗争中败下阵来,胤禵有心夺嫡,开始为自己布局。胤禛呢,也是蓄谋已久,雍亲王府能人众多,胤禛为了夺嫡煞费苦心。皇位只有一个,两兄弟明争暗斗那是自然。

胤禵成为大将军王,哪知被胤禛半路杀出,胤禵心里更加不服

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叛乱,派兵攻占拉萨。康熙任命老十四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封大将军王,率军平叛。老十四成为众望所归的后继之君。老十四平定了叛乱以为皇位非他莫属,可谁知康熙突然驾崩,继位的却是四哥胤禛。老十四心里能服气吗,肯定不服,毕竟自己战功赫赫,众望所归,四哥都不知从哪里杀出来的。雍正继位后,得年羹尧、隆科多支持,大局已定。老十四只能接受希望破灭的现实,老十四回京奔丧,却遭遇了诸多无礼对待。雍正居然秘密命人收缴了他与父皇康熙的往来书信和奏折。而且,老十四回京时,雍正竟然不让自己进京。一向自负的他肯定无法接受啦,心里的怒火与不服无处发泄。

在康熙灵柩前,胤禵面对雍正傲然不跪。这其实只是胤禵与雍正选择死磕的开始,之后胤禵不仅不为雍正效命,还处心积虑使绊子。

胤禵心里的结始终没有打开,因为他一直相信康熙是传位给自己的,四哥雍正的皇位根本来路不正。心胸狭隘的胤禵永远不会服气雍正,归根结底,其实这些都是皇位闹的。如果胤禵是皇帝,胤禛会服气吗,我估计胤禛也不会服气的。

(我是风雪梦不逝,觉得不多就点赞关注吧,谢谢)


风雪梦不逝


在《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虽然与老四胤禛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关系,但双方却始终很疏远。胤禵最初加入老八胤禩的阵营中,后来因为当了大将军王,开始自己谋求夺嫡。老四胤禛则始终独来独往,不拉帮结派,能够称得上是同盟的皇子也只有老十三胤祥一人。

但胤禵始终与胤禛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并没有完全撕破脸,甚至在推举大将军王一事上与胤禛合作,由胤禛推举他任大将军王,而胤禵则任用胤禛的奴才年羹尧为陕甘总督,双方各取所需。



二人真正撕破脸开始死磕,是从胤禛继承皇位以后开始的。康熙去世时,胤禵远在西北,控制着几十万精锐大军。雍正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命令陕甘总督年羹尧切断了西北前线的后援补给,令其无法起兵作乱,然后又派图里琛押送胤禵回京奔丧。而在胤禵回京之际,雍正立刻令年羹尧代理了西北的军务。

胤禵一直觉得皇位是他的,因为当时大家都认为当选大将军王者必是未来的皇上。而当年羹尧切断他补给,并密令图里琛暗中跟随时,他便开始怀疑是雍正阴谋夺取了本该属于他的皇位。回京奔丧后,一进门就看到母亲乌雅氏的贵妃服制,这更加深了胤禵的怀疑。



既然大位已定,无论再怎么说都无济于事,所以胤禵就跟雍正杠上了。他先是继续积极谋求西北大将军王的职务,但雍正却把这个位置给了年羹尧。两人争吵之际,太后乌雅氏又因急火攻心而去世。

胤禵就此赋闲在家,与红颜知己乔引娣互相陪伴。但朝廷事务越来越沉重,又要应对西北战事,又要整顿吏治,推行新政,老十三胤祥又病体缠绵,所以雍正有意让胤禵出来当差,胤祥表示愿意前去邀请他。但胤禵认为,这就是让他承认雍正与自己的君臣关系,于是坚决拒绝了邀请,二人的关系更是雪上加霜。



雍正怒不可遏,把胤禵心爱的女人乔引娣夺去做宫女,目的是想让她看看自己究竟是不是胤禵口中的篡位暴君。最后,雍正又把胤禵打发到先帝的陵寝里去守陵,二人彻底行同路人。

不过,被打发去守陵的胤禵并没有像老八、老九那样遭到雍正圈禁和处罚,而是安然活到了乾隆年间,寿终正寝。


达摩说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故事,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