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提出重大建議,可改變漢末歷史格局,孫權為何棄之不用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發生在諸葛亮“三氣周瑜”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周瑜、魯肅、孫權和呂範。原文如下:


周瑜提出重大建議,可改變漢末歷史格局,孫權為何棄之不用


過了數日,細作回報:“荊州城中揚起布幡做好事,城外別建新墳,軍士各掛孝。”瑜驚問曰:“沒了甚人?”細作曰:“劉玄德沒了甘夫人,即日安排殯葬。瑜謂魯肅曰:“吾計成矣:使劉備束手就縛,荊州反掌可得!”肅曰:“計將安出?”瑜曰:“劉備喪妻,必將續娶。主公有一妹,極其剛勇,侍婢數百,居常帶刀,房中軍器擺列遍滿,雖男子不及。我今上書主公,教人去荊州為媒,說劉備來入贅。賺到南徐,妻子不能勾得,幽囚在獄中,卻使人去討荊州換劉備。等他交割了荊州城池,我別有主意。於子敬身上,須無事也。”魯肅拜謝。


周瑜提出重大建議,可改變漢末歷史格局,孫權為何棄之不用


周瑜寫了書呈,選快船送魯肅投南徐見孫權,先說借荊州一事,呈上文書。權曰:“你卻如此糊塗!這樣文書,要他何用!”肅曰:“周都督有書呈在此,說用此計,可得荊州。”權看畢,點頭暗喜,尋思誰人可去。猛然省曰:“非呂範不可。”遂召呂範至,謂曰:“近聞劉玄德喪婦。吾有一妹,欲招贅玄德為婿,永結姻親,同心破曹,以扶漢室。非子衡不可為媒,望即往荊州一言。”


周瑜提出重大建議,可改變漢末歷史格局,孫權為何棄之不用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周瑜派魯肅面見劉備索要荊州,諸葛亮卻提出等到攻佔西川后再歸還荊州的緩兵之計。魯肅信以為真,返回江東覆命。周瑜心知魯肅上了諸葛亮的當,無可奈何。沒過幾天,周瑜得知劉備夫人甘氏病逝,認為奪取荊州的時機已到,便建議孫權以結親為名,將劉備騙到江東軟禁,以此交換荊州。孫權對周瑜這一計策非常滿意,便派呂範前往荊州求親。


周瑜提出重大建議,可改變漢末歷史格局,孫權為何棄之不用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魯肅口中的“計將安出”, 意為應該如何制定計謀。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中的“沛公喜,賜酈生食,問曰:‘計將安出?’”


周瑜提出重大建議,可改變漢末歷史格局,孫權為何棄之不用


與歷史的真實相比,小說中提到的周瑜以結親的名義軟禁在江東的故事情節可謂有真有假。首先,劉備與孫夫人結親是歷史的真實。據《三國志•先主傳》載:“(劉)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從這段記載來看,孫權與劉備結親,是為了加強和鞏固孫劉聯盟,並非如小說所言是為了奪取荊州。


周瑜提出重大建議,可改變漢末歷史格局,孫權為何棄之不用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周瑜提出的軟禁劉備的建議,在歷史上也的確有過是。據《三國志•周瑜傳》載,周瑜曾經寫了一封信給孫權。他在信中指出:“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不過,歷史與小說的巨大差異在於,歷史上周瑜提出這一建議的時間並非是劉備結親之時,而是劉備為了向孫權“借荊州”而來到京口之際。不過,周瑜的這個建議卻被孫權拒絕。


周瑜提出重大建議,可改變漢末歷史格局,孫權為何棄之不用


眾所周知,在孫策病逝之後,孫權對周瑜幾乎是言聽計從,東吳集團也因此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在此後的數年間,周瑜所提出的建議也得到了孫權的欣賞和支持,但唯獨在對待劉備的問題上,孫權卻沒有按照周瑜的意見行事,這也是孫權唯一一次對周瑜的建議棄之不用。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答案在《三國志•周瑜傳》中說得非常明確。據該傳載:“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孫權認為儘管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利,但實力猶在,此時與劉備反目不但不能給東吳帶來好處,反而會影響大局。


周瑜提出重大建議,可改變漢末歷史格局,孫權為何棄之不用


從當時的局勢來看,孫權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體現出孫權的大局觀。在這個問題上,周瑜做法過於急功近利。如果這個建議真的被孫權採納,不但劉備集團即將面臨瓦解,東吳集團也將失去唯一的盟友,一旦曹操再度發動大規模攻勢,東吳集團能否再度獲勝將是一個巨大的疑問。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