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有一件文物,是貴州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和神祕的夜郎有關係

貴州省博物館是中國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位於貴陽市觀山湖區會展中心對面。這裡收藏了貴州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和藝術精品。例如劍河苗族錫繡女套裝、青花獅子牡丹紋蓋罐、戰國獸面紋銅戈、西漢銅柄鐵劍、明麻江型銅鼓、西漢星雲連弧銅鏡、戰國蟠螭紋銅甬鍾等等。那貴州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呢?

興義有一件文物,是貴州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和神秘的夜郎有關係

這個鎮館之寶就是出土於興義的一件銅馬車。來自於興義萬屯8號墓,全長112釐米,馬由首、尾、頸、足、軀、耳等11段裝配,除雙耳外, 其餘9段鈞用砂模空心澆鑄,銅殼菲薄,鑄技高超,馬的神態逼真,昂首翹尾,鬃毛平整,豎耳咧嘴作嘶鳴狀,十分矯健。整輛車由大約300個零部件組成,是迄今為止國內出土的漢墓中最精美完整的銅車馬。

興義有一件文物,是貴州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和神秘的夜郎有關係

這個銅車馬大約製造於東漢初期,距今大約有了兩千年的歷史。在當時能夠製造如此精美的工藝品,說明其社會發展程度已經較高。按照漢朝“輜車,乃二千石以上夫人所乘之車”的規定,出土銅車馬的墓葬主人至少是兩千石以上官員之妻室。那麼在興義歷史上,有出現過如此重要的官員嗎?

根據史料記載,漢代曾經在興義設漏臥縣,隸屬於牂牁郡。漏臥縣是漏臥國的故地,《漢書·地理志》注“漏臥侯國故地”。而漏臥國為夜郎國的一個小邑。漢武帝經營西南夷的時候,冊封了許多諸侯,如滇王、夜郎王,漏臥被封為侯。《後漢書·禮儀志》記載“官中二千石、 四夷國王、率眾王、歸我侯、邑君、邑長,皆有丞,比郡縣”,意思是這些分封諸侯的地位比郡太守還高,那自然是可以擁有兩千石等級的車馬。

那麼這個墓葬主人究竟是誰呢?根據墓葬中另一個文物可以揭示其身份。隨葬品中有七乳銅鏡,上有銘文:“尚方作鏡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浮游天下敖四海”,在有“此鏡主,古市惠信保兮”,意味著這個鏡子的主人姓古,名市,字惠信。此人很可能是漏臥侯之妻。

興義有一件文物,是貴州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和神秘的夜郎有關係

該墓葬除了銅車馬以外,還出土大量精美的文物,如提樑銅壺、鏤空銅豆、水塘稻田模型等。水塘稻田模型的出土,反映了當時興義的農業生產情況,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漏臥侯國在西漢晚期曾經和夜郎國發生戰爭,《漢書》記載“夜郎王興與句町王禹、漏臥侯俞更舉兵相攻”,於是牂牁郡太守陳立警告夜郎,夜郎王不聽,並“迫脅旁二十二邑反”。陳立便發兵平定叛亂,臥漏國震恐,歸順朝廷,這才得以延續到東漢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