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早教,父母應該做什麼?

婴幼儿早教,父母应该做什么?

根據嬰幼兒生長髮育的各階段特點進行符合該階段的關鍵期教育,促進嬰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就是成功的早期教育。

感官敏感期

0-4個月,可延伸到6歲

該階段嬰兒通過多種感官如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等去探索認識周圍的客觀世界,這是認知能力的基礎。如果缺乏相應的訓練就會降低嬰兒的感官能力,不利於認知能力的發展。

嬰兒愛看人的臉,或看黑白對比明確的條紋、同心圓、棋盤等圖案。他們的眼球也能跟著紅球轉動。滿月後,喜歡看一圖一物的大彩圖,並對某幅圖表示高興。所以,要讓寶寶看到多種顏色、室內外各種事物、會動的東西,豐富寶寶的視覺經驗。

讓寶寶聽胎教時的音樂,辨別各種生活中發出的聲音以及玩具的聲音,大人要多和寶寶說話,多接觸大自然和社會上人和物發出的多種聲音,豐富寶寶的聽覺經驗。

讓寶寶聞到多種氣味,嚐到多種味道,豐富寶寶的嗅覺和味覺經驗。

在護理和擁抱時,讓寶寶感到不同的皮膚觸覺,特別在0-4個月內每天做撫觸,滿足寶寶的觸覺需要。和寶寶做遊戲,讓寶寶體會不同的體位和高度來發展平衡覺。用不同材質的玩具刺激寶寶精細的觸覺分辨,豐富寶寶的觸覺經驗。

婴幼儿早教,父母应该做什么?

運動敏感期

4—18個月,兩頭可延伸到0-6歲

該階段嬰兒的運動能力所需的基本動作完成的很迅速,運動能力主要包括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兩種能力,加強運動練習不但能鍛鍊寶寶的運動技巧和能力,而且能培養寶寶專注、勇氣、意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

寶寶的大肌肉運動(大動作)發展遵循頭尾規律。很先練習頭頸部,練習抬頭,隨後練習翻身、起坐、翻滾、匍行、爬行、站立、行走、跑跳。從不會走到會走會跑,該階段寶寶完成了大動作上的質的飛躍。

寶寶的小肌肉運動(精細動作)發展遵循中央到末梢的規律。2-3個月從看手到玩手,開始手眼協調,4-5個月能拿到靜止的和吊起的東西,5個月能大把抓東西,6個月能兩手對敲,7個月能傳手,8個月能用食指,9-10個月能用食指和拇指捏拿東西,週歲能套圈、投瓶子、用蠟筆,1歲半會穿珠、套塔、壘積木,2歲能鑲嵌、拼圖,2歲半能用剪刀、用筷子、解係扣子、畫圖塗鴉等。寶寶的精細動作也完成了質的飛躍。

堅持下去,隨著寶寶成長,精細的感官分辨和感官記憶就會成為感知覺,寶寶就能很容易識別顏色、形狀、方位和不同的物體,並能發現彼此的關係,提高了認知能力。

婴幼儿早教,父母应该做什么?

語言敏感期

0-6歲

0—1歲為語言前期,從咿呀學語、聽懂語言認物、身體語言到稱呼大人。

1—10個月為單詞句期,寶寶用單音表達,用動作幫忙,能學兒歌的押韻詞。

20個月---3歲為語言快速發展期,開口說話,背誦兒歌,說簡單到複雜的句子。

24—30個月有“詞語飢餓”的表現,經常問“這是什麼?裡面有什麼?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用?”等,這是大腦很活躍的時期,學東西很快的時期,能記住的詞彙量很大,但學的快,忘的也快,需反覆學習鞏固。

在這個時期,聽故事是寶寶學語言很重要的方式。寶寶百聽不厭,很快就能背熟故事,並能淺顯理解故事。3歲時,會給故事結尾,4歲時會自己講故事,5歲時講故事有表情,並能演話劇,6歲時會總結故事,說出符合邏輯的意見。

在這個時期,學習語言都比較容易,可以掌握多種語言而不會混亂,4歲前學習方言和外語容易些,口音會很純正,4歲後學習外語就會帶有當地口音。

所以,這個時期應鼓勵寶寶多聽,多說,多表達,多進行與語言表達相關的表演,充分發掘孩子的語言天賦。

婴幼儿早教,父母应该做什么?

秩序和社會規範敏感期

1歲前後是生活習慣的養成期,此時形成了的生活習慣如飲食習慣、對事物的口味偏愛等都會維持終生。形成有序的生活習慣會使寶寶安全。打破原有的生活習慣會讓寶寶難以適從。

1歲前後寶寶懂得允許和禁止。會察言觀色大人,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此時,應教給寶寶該做的能做的是什麼,不該做的不能做的是什麼,幫助寶寶建立合理的秩序規則,因為此時是寶寶抑制中樞發展時期,錯過這個時期的秩序教育,寶寶會因沒有秩序感當讓他建立秩序時,寶寶會感到不適應,變的任性或恐懼。

1歲寶寶學走時,特別喜歡同伴,打招呼,比賽走得快,到1歲半時,更喜歡看同伴玩,也容易為特殊的玩具爭鬥。

2歲寶寶會隨大流,有很強的群體傾向。別的同伴笑跟著笑,別的同伴喊叫跟著喊叫。

2歲半寶寶能和同伴玩合作性遊戲,如過家家,在遊戲中學會合作,懂得自律。

所以,該階段是寶寶首次接受社會規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學習的關鍵時期。雖然寶寶長大後還要不斷地進行上述的學習,但這個時期的學習是很自然的和很容易的。

婴幼儿早教,父母应该做什么?

閱讀、學習

敏感期

1歲內,寶寶愛看有圖的故事書,願看著圖聽故事,能指認故事中的圖回答簡單的問題,產生閱讀的興趣,此時,是寶寶培養閱讀習慣的關鍵起始時期。

2歲寶寶在重複聽故事的基礎上,會背誦故事,能從中認識故事中的若干漢字。這是寶寶自由認字的開始,並對字產生了興趣。

3歲左右寶寶在認字的基礎上能開始自己閱讀簡單的故事書,得到表揚後,閱讀的熱情很高,認字增多,隨著動手能力的進步,也能練習簡單的書寫。

所以,該階段也是培養寶寶閱讀習慣的很好時期,寶寶會閱讀了,思考能力就能提高,學習能力隨之進步。

婴幼儿早教,父母应该做什么?

獨立、自信

有責任感

1歲後,寶寶喜歡“自己來”,願意自己幹,會拿勺子自己吃飯,會自己脫衣服,如果大人及時鼓勵,寶寶的獨立和自信就會養成,以後也會幫助大人拿東西,幹些自己能做得了的事,責任感也就形成了。慢慢地寶寶就養成了獨立、自信和有責任感的好習慣。

但是,如果這時大人包辦寶寶的一切,寶寶自己願乾的能幹的不讓他幹,寶寶就會依賴、懦弱,沒有責任感。這是因為該時期寶寶本有的“自己來”的意識被大人代替了,寶寶的大腦關於這些的神經元和神經突觸消退了,寶寶的獨立、自信和責任感就難以恢復了。

總之,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每個寶寶都有獨特的潛質和天賦,每個寶寶的成長也不是同步的。早期教育不能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早期教育就是在寶寶關鍵期極力發展該時期應有的能力,從而讓寶寶全面的發展,同時,在關鍵期教育的過程中發現寶寶的興趣所在和個性稟賦,所以,早期教育即追求全面教育,又注重個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