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品如何做到深化和垂直化?

在知識付費以前,互聯網內容傳播迅速發展,大量平臺需要豐富的連續內容,內容生產跟不上平臺發展所需節奏,導致內容粗製濫造、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尤其是眾多微信公眾號呈現爆發式增長,導致在微信推送內容中“標題黨”現象叢生,破壞了新媒體行業的“生態平衡”,消費者獲取有效知識的難度加大。

另外,在各種商業模式和營銷手段的綜合運用之下,知識的講述方式比知識本身更重要了。越來越多的“知識網紅”應運而生,知識付費平臺被大量“二道販子”佔領,他們把自己理解的“知識”講得活色生香,甚至添油加醋,但是知識的真實性和可信度並無保證。甚至越來越多的“知識付費”傳播的根本不是知識,而是各種“雞湯”。

上述現象存在於知識付費發展初期是可以理解的,客觀地說,這也符合產業發展的一般性規律,但是知識產品膚淺化、無序化這一階段必將很快成為過去式。

知識產品如何做到深化和垂直化?

知識產品如何做到深化和垂直化?

首先,知識產品應當在深度上做文章、下功夫,以滿足消費者更為深度的知識需求,而非重歸互聯網早期時代的同質化、快餐化和惡性價格競爭,畢竟產業發展趨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向好向前的發展規律不可阻擋。

為了應對知識付費產業對內容深度化的需求,知識生產者需要就專業領域的知識構架和知識圖譜做好知識價值的深度挖掘,圍繞知識點向知識鏈條充分地延伸,從單一知識內容的線性提供拓展到知識體系的提供和延伸。

不僅如此,知識提供者要想在未來知識付費領域的激烈競爭中獲得立足之地,還要從單純的授予知識向授予方法發展,為線上消費者提供系列性的知識產品來滿足其需求。

單一線上產品的場景化和互動性相對較弱,對於部分知識消費者來說,知識的吸收度和有效轉化還存在一定障礙,因此,知識提供者可以從單一的線上知識產品服務擴展到線上產品與線下服務相結合,挖掘付費能力和付費意願更強的知識付費企業團體客戶。

其次,知識產品應該從產品價值的垂直化上做文章。比如在投資領域,大量的投資行業從業人員需要廣博的知識面來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和風口,同時需要對某一領域的知識“專而又專”;而投資行業的從業人員大部分都是飛機上的常客,很難有充裕的時間系統地學習新知識,這就需要有相應的知識提供者滿足其需求。

概括地說,垂直行業型的知識產品目前還屬於藍海市場,競爭較小,市場需求量大,前景也較為廣闊。同時,知識產品傳播渠道的垂直化也存在極大的潛力。

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個體知識提供者不僅在本專業領域內專業化,在利用互聯網技術方面也逐漸專業化,能夠突破層層限制,以更加直接的方式連接到消費者,乃至實現點到點的垂直連接,這就要求知識付費平臺深入研究知識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需求,不斷進行技術迭代更新,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友好的服務,增加知識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對於平臺的黏性。


本文整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