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级别的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的工资一样,在可选的情况下,你会选哪个岗位?

gx茂林修竹


这个问题我看了看前面几位的回答,有几位号称是机关公务员,以内行人的口吻解释了公务员的工资制度,或许是有道理,首先我不是公务员,但我也有一些信息。

我认识的一个人,算不上是朋友,他在税务局上班,在他的工作过程中,单位领导有意培养他在部门任职,他本人死活不同意,甚至连党都入不,心甘情愿做一个普通公务员。

虽然不是领导,但工资不低,工作压力不大,权当自己是一个跑腿的,领导指到哪,他干到哪。不争功不抢利,默默无闻,一直这样。当然他不是怂人,单位没人敢对他怎么样。

相对于他来说,他媳妇就不一样,媳妇在工商局上班,虽然不是女强人的性格,但她比较随和,所以单位领导把她推为人事科科长。

每天工作压力大,还容易得罪人,不是学习就是开会,整天忙的不可开交,轮到工资只是老公的一半。

我的一个同学,部队专业到地方的时候,已经45岁了!专业时是正团级干部,分到一个计量检测局工作,他的级别和局长一样高,工资待遇也一样,只是他是普通公务员,没有任何权利,但他轻松很多,按照单位的正常工作,按时上班即可,而且公务员要比在私企工作轻松很多,一年回家很多次,那种神仙似的日子无人能比。


了然说说


如果我选择的话,我会选择非领导职务,因为我感觉当普通员工挺好的,上班的时候,压力小很多,过平淡的生活,上班下班,回家陪伴家人,这样挺好。

我已经毕业很多年了,这么多年以前,曾经的一些理想,现在我都看淡了。我感觉“平平凡凡的岗位”,其实挺好的。而且我越来越感到:学会一门赖以生存的技术,是很重要的。

如果是作为技术型人才,在公司打工,通常情况下,加班也不会太多。而且如果能有一门技术傍身,上班的压力也不会太大,而且也不会太过于担心失业。

因为如果会一门技术,在找工作的时候。“供需关系”是有利于求职者的。因为培养一名技术型人才,需要花费的时间是很久的,公司无法在很短时间之内培训出新人来。所以,往往都是会用不错的薪水去吸引技术型人才。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如果做一个技能型人才,在上班的时候,也会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因为某个岗位缺少了技术人员,就等于缺失了核心人员了。比如公司的一台机器坏了,急需人来维修,此时就可以看出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性了。

如果机器无法得到及时的维修,可能会导致当天的产量减少,导致公司利润减少。所以,做一名技术型人才,大部分情况下,是会受到老板足够的重视和尊重的。

而且多数技术领域,加班也不会非常多,是会处于一种比较“安逸”的工作状态,工作压力会较小。适合追求平淡生活的人,日子会过的比较舒适。

所以说,选择一个非领导职务的岗位,其实挺好的。最好是学一门技术,做一名“技术型人才”。


爱情至不易


公务员那些事,带您了解公务员这一职业。

您的问题,我需要分两个层次来回答。

一是关于同一个级别的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的工资是不一样的!首次需要明确,公务员的工资由四部分组成: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

上述表中对职务工资已经有了明显的规定!答主所在的地区副处实职工作性津贴是1000元,生活性补贴是1495元,车补是1050元;副处虚职工作性津贴是955元,生活性补贴是1430元,车补是900元。差距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至于级别工资个人情况不同,就不细算了!

二是可选的情况是不可能的!都是上级任命的,怎么可能由你自己选择呢!


公务员那些事


一看这位题主的问题,就能知道:或许你是一个不关注工资的人,或许你就不是公务员身份,根本就不知道公务员工资的真实情况。我在基层公务员岗位上20多年了,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1.关于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区别

领导职务是实职,他们是真正的领导,即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其之下的处长、副处长、科长、副科长们,即那一级实职领导按那一级领导的标准确定相对应的工资待遇。而非领导职务,是在《公务员法》修改之前的说法,现在新修订的《公务员法》已改叫职级,不再叫非领导职务,这就淡化了“领导”色彩,他们不是官,只是享受相应工资待遇的工作人员,多数情况下只是等待到龄退休而已。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谓的职级序列分为巡视员一、二级,调研员一、二、三、四级,主任科员一、二、三、四级,科员一、二级,分别对应原先的地厅级、县处级、乡科级、科员办事员级。

2.实职领导和享受职级待遇的人工资也不同

目前,公务员的工资由四项构成,分别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津贴,补贴。其中:实职与虚职的职务工资就不同。如地厅级正职3370元,相应职级的巡视员3150元,相差220元;县处级副职1630元,而相应职级的调研员为1510元,相差120元。虽然数额不大,但绝对不一样。其余项目截止目前完全一样。

3.实职、虚职可选吗?

可以肯定地说:不能选,完全不可能让你选。唯一可以自己提出要求的是:如果年纪大了,不想干了,经过组织批准,可以改任相应职级序列的“虚职”岗位,但从此,你就告别了有职有权的党政领导职务。还有,组织上认为你在领导岗位上不符合要求或干得不好,也可直接改任为只享受相应待遇的工作人员。当然,反过来,这些职级的人也可以改任相对应的实职领导岗位。

概括一下:原先所谓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与实职领导公务员岗位职责完全不同;工资待遇也不同;个人可以要求组织上改任,但本人绝对没有选择权,一切以组织部门的决定为准。


水波不兴3291


谢谢大家的回答!其实我本人是老公务员,在中层领导岗位多年,因为年龄大了,正考虑申请调整到非领导岗位工作。关于同一级别实职和虚职两者的工资待遇基本一样的事我是听财务人员说的,大家都说两者工资差别在工龄工资而已,其他项目基本一样。实职和虚职最大的区别是责任完全不同,当然也意味着权利和机会不同,是留是走现在我是有选择余地的。

最近,一系列新的工资套改已经启动,具体有无差别,差别多大,不得而知。常言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我选择了轻松的工作,就能接受工资和其他待遇的降低!


gx茂林修竹


同一个级别的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的工资一样,在可选的情况下,你会选哪个岗位?

首先,很明确地说,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工资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讲,同样是副科级,副科级实职和副主任科员的工资是不一样的,主要体现在岗位工资上。同类,处级干部和调研中的工资也是不一样的。具体差距,和岗位工资级别有关,但是大家习惯上说同一级另的非领导职务和领导职务,工资“差半级”。科级干部岗位工资差不到一百,县级干部比一百稍多点,但差距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

其次,领导职务是实职,是机构编制部门在核定三定方案的时候,明确在“领导职数”一项中,核定的职数、级别,组织部门严格按此配置,严禁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而非领导职务,是组织部门为了解决干部级别待遇,自行设置的领导级别和数额限制,不经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也不写入单位的“三定方案”中的领导职数。一般按组织部门的规定来讲,非领导职务设置为领导职数的三分之一,最多不超过一半。也就是说,单位核定三个领导职数,一般配备一个非领导职务。

第三,非领导职务只是一种工资待遇、个人待遇,并非真正的领导干部,其分工都是协助领导班子成员工作,一般不单独承担领导分工,不单独承担领导责任。其使用的编制,也和其他一般人员一样,论资排辈,并不像核定的领导职数一样优先使用编制。举个例子,某局副局长,使用的就是副局长的编制,即使组织部门未能及时配备,其编制也应该空缺出来。如果在空缺期间其编制被其他人占据,在组织部门配备后,也应该腾退出来,供副局长使用。而非领导职务则不同,不仅要和一般人员挤编制,即使未能使用编制,也不能将一般人员已经使用的编制,专门退出使用,给非领导职务腾退。非领导职务无此优待权力,也没有规定必须如此,这一点是与领导职务有严格区别的。

至于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选哪个,因人而异。对于距离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领导干部来讲,因为个人身体和精力原因,可以向组织要求退居二线,担任非领导职务。对于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来讲,如果条件具备,当然优先选择领导职务。

新《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之后,非领导职务全部取消,仅成为一种工资待遇,从低到高分为二级、一级科员,四级、三级、二级、一级主任科员,四级、三级、二级、一级调研员,二级、一级巡视员,不再称呼为非领导职务,仅体现在工资档案上。其认定也不再由组织部门自行规定,而是按实施细则自行晋升,二级主任科员以上全有条件限制。


真宁腔调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无论是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必须经组织选拔考核,由组织按程序公示下文任命,才符合干部任职条件,不是你想选就能选的。除非你是在领导岗位,因身体等原因要求退二线,组织综合考虑才会给你转非领导职务,享受相应的待遇。

换而言之,非领导职务只是虚职,是一种级别待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导,只是因为有较高级别,且随时可能转领导职务,所以同事们一般都比较尊重,不敢轻易得罪,把非领导职务人员也当作领导来对待。在工作上,大多数情况下,非领导职务人员在分工上都是配合领导职务人员协助分管某一块工作。为了区分非领导职务与领导职务,即将实施的新公务员法把非领导职务改为职级,比如说原来的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和调研员、副调研员,都分为1-4级主任科员和调研员,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领导与非领导概念的混淆。

至于领导职务,属于实职,是实打实的“官”,手中掌握着具体的职权,而不是只享受级别待遇。一般情况下,实职领导名字后面都跟着具体的职务,而非括号某某级别,比如副科长,科长,副主任、主任,副部长,部长,副县长,副书记,县长,副市长,市长等等,都是实职领导岗位。部分领导低职高配,比如组织部副部长(正处级),其副部长是领导职务,而正处级只是级别待遇,属于非领导职务,综合来说,就是副处的领导岗位享受了正处的级别待遇,其再提拔正处领导职务,按规定也必须走考核程序,公示下文才行,原则上不能直接转任。

同级别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工资待遇是不同的,但差别不大,主要体现在岗位工资上,领导职务一般比非领导职务每月高几十块或一百多,视级别而定,除此之外就是工龄工资不同,其他的津补贴,比如车补、通讯补贴、餐䃼等,领导和非领导一样,没有区别。


80后小公


题主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选择领导职务!

在职场当中,我们会面临多重选择,工资与岗位,机遇和福利,责任和劳动强度都是影响我们抉择的主要因素!

根据我的职场经验,虽然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薪资待遇一样,但是在其他方面有很大区别:

平台不一样

管理与非管理最大的区别就是平台不一样,想要锻炼自己,管理岗位更具有优势。

接触的资源不一样

因为管理需要更多的跟上级管理以及其他资源打交道,这就导致影响圈扩大,同样的会增加更多的机会。

晋升具有优先性

在向更高一级晋升时,肯定也是从管理岗位提拔,这就决定了在基础上领先一步,更有优势!

所以,相较于非管理岗位,管理岗位确实有很大的风险需要承担,但是也会有更多的机会。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当然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岗位!


仅是路人


这其实就是晋升通道问题,横向晋升还是纵向晋升。如果可以,我选领导岗位!

一般企业,都是纵向晋升,从专员,到主管,到主任,一步步,看似符合逻辑,但架不住僧多粥少,晋升更多只是理论。

于是横向晋升出现了,要拿高工资,不一定当领导。

不过,屁股决定脑袋,领导对格局的培养,对管理的认识,不是一般岗位能比拟的!


人资实战专家曹锋


国企与公务事业单位是不一样的。国企里的非领导职务,主要有在职的调研员、非在职的调研员,现在又有了实职领导该任专家岗位。在职的调研员是一种过渡,非在职的调研员一般是指退二线,退出现职岗位。专家岗位,有的是为了解决领导职数不够的问题,有的是为了让领导再多干几年。所以,怎么选?年龄超过50岁的,可以考虑选非领导职务,想开一点,轻松一点。如果50岁以下,你还有提升的盼头,一定要选领导职务。问题是,大多数情况下,由不得你去挑选的。

现在的国企中高层才有这个待遇,当然了一些大国企,科级干部也有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了。一般是55岁就退二线了,改任调研员,就可以回家玩去了。企业与地方不同,改任调研员后拿80%的收入水平。尽管企业也要求调研员承担一点工作,但调研员谁还来上班啊。新人的在职领导也不希望调研员来干涉工作吧。老同志凑在一起就是发牢骚,何必招惹他们呢,所以,改任调研员的意思,就是拿着工资回家吧。

还有一种领导职务改任专家岗位。企业都有干部职数,比如,你这个公司1000人,只给你50个处级干部职数。这些处级干部只能上不能下,年轻人就等不及了,可是老干部都在岗位上,你总不能把他们赶走吧。企业总有聪明的办法,比如,让领导改任专家,工资涨一点,还能多干几年。这是安置实职领导给下面人腾位置的招数。所谓的专家,就是那么回事,平时也没啥事,还是变相地让你腾出位置来。

如果工资一样,年龄偏大,还不如选非领导职务呢。现在的领导管理越来越严了,考核越来越多了,任务压力也越来越大了。退一步海口天空,早一点退出实职岗位,给年轻有为的人才腾出位置。想开一点,看淡一点,看看那些基层员工,年龄再大,不还是在加班加点干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