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盧浮宮設計咖啡館

雷漢尼是當代設計領域中的知識型機敏設計師,他的室內設計同樣展示了他理解和回應標誌性歷史遺產建築的能力。

為盧浮宮設計咖啡館

雷漢尼屬於少數能夠無縫對接眾多創意領域的設計師之一

圖片版權 (c)Mathieu Lehanneur

法國設計師馬修·雷漢尼(Mathieu Lehanneur)將他為巴黎戴高樂機場法航商務艙休息室中的酒吧取名為Le Balcon,法語中“包廂”的意思。雖然只有160平方米的面積,它的佈局頗具戲劇感:中心是一個方形的白色大理石吧檯,周圍被歌劇院包廂式的圓形木製座椅環繞。最華麗的還是天花板,邊緣拼鑲著一圈金色拋光鏡子,像巨型的鋼琴琴鍵般溢光流彩。

包廂主題的選擇是因為它象徵著某種法式生活方式,如雷漢尼所說:“從巴黎歌劇院到法網公開賽,包廂總是欣賞節目的最佳場所,它們巧妙結合了個人隱私需求與充滿活力的集體精神。”

為盧浮宮設計咖啡館

“最後一個知名的家”

戲劇性手法之外,相互連接的圓形廂式木椅用藍綠色的天鵝絨包覆,配有帶底座的白色邊桌,提供一種安靜的隱私感。整個空間是明亮而開放的,沒有遮擋任何自然光線,乾淨純粹的線條加上香檳色、白色等中性色調,感覺它更像一個當代的巴黎小酒館,而不是機場休息室自助餐廳常見的刻板乏味氛圍。Le Balcon在2018年秋季完成設計重新開放之後,很快被媒體譽為“世界上最酷的機場酒吧”。

混合著木材、大理石、玻璃與自然光線的沉浸式空間中,為了模仿飛機內的體驗,雷漢尼在鑲木地板中間放置了一個LED屏幕,從黎明到黃昏實時呈現外面的天空圖像,製造出“懸浮在天地之間”的感覺。他說:“飛行是在高速移動的環境中保持靜止不動,可以感覺到城市和雲層在腳下掠過。我希望在Le Balcon也是如此,人們在靜默中感受到時間的變化。”

為盧浮宮設計咖啡館

巴黎戴高樂機場法航商務艙休息室中的Le Balcon酒吧

最近幾年,雷漢尼的室內設計佔據著巴黎的一些標誌性地點,例如正在進行的7萬平方米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的全面翻新,與巴黎建築事務所LAN合作,預計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開幕前完成,還有已經完成的盧浮宮莫里恩咖啡廳(Cafe Mollien)的重新設計。

咖啡廳位於盧浮宮的德農館,白色大理石臺階和青銅雕花扶手構成的莫里恩樓梯的一樓,下方就是16世紀意大利藝術家本韋努託·切利尼的《楓丹白露的仙女》,4米寬、2米高的半圓形青銅雕塑正對著樓梯臺階。不僅如此,毗鄰的畫廊裡有德拉克羅瓦的《自由引導人民》、西奧多·傑裡柯的《美杜莎之筏》等名作,四周是雄偉的科林斯柱、華麗雕刻的女像柱所支撐的天花板等種種過於豐饒的裝飾。

咖啡廳自身由一個150平方米的L形空間和230米長的露臺組成,擁有高高的天花板、大理石地面和雕刻著花紋的牆面,落地長窗形成一系列光線充溢的凹室。從露臺上,遊客可以眺望玻璃金字塔和遠處杜勒麗花園的無盡景色。對於任何一位設計師來說,這都是一個難以干預的空間,而且盧浮宮這樣的歷史建築有著嚴格的規範,地板、牆壁或天花板都不能觸碰改動。

為盧浮宮設計咖啡館

法國梅勒聖海拉爾教堂中心被插入一個白色的礦物塊,以有機建築的概念製造出超凡脫俗的氛圍

“無論巴黎這座城市還是盧浮宮總是希望向前發展,同時又要完全保持歷史面貌,這實在是一個悖論。”雷漢尼評價說,他需要找出幾個使咖啡館變得煥然一新的有趣元素。“在這樣的場景中什麼是必須添加的?我們必須讓眼睛放鬆下來,看看巴黎最好的景色和博物館裡的畫作。莫里恩咖啡館需要成為一個明亮的區域,一個讓人呼吸的空間。”

他設計了三盞膠囊形狀的大落地燈,懸掛在底座相互連接的拉絲黃銅支架上。三個半透明的粉紅色丙烯酸燈罩散發著光芒,在石牆上投下淡粉陰影。這件高度達4.5米的燈具裝置是以莫里恩樓梯的主軸為中心,穿插在四根科林斯柱之間,以最大的可見度呈現。儘管周圍是學院派歷史建築的豐富裝飾,雷漢尼沒有順從它們的Beaux-Arts美學,而是選擇了更時髦的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咖啡廳的天花板很高,漂浮在半空的光球也是為了消除虛空的壓力。

同樣為了打破舊習,咖啡廳裡的桌椅選擇了輕盈醒目的白色,從四周的泥土色調中凸顯出來。圓桌邊緣的一圈黃銅條帶呼應著落地燈的材質,傢俱的白色也在入口處10米長的大理石吧檯得到了回應。

在這個翻新項目中,雷漢尼展示了他理解和回應標誌性歷史遺產建築的能力,在宏偉裝置的歷史內飾中添加了一些醒目的對比元素,既是一種公然對抗的姿態,又是補充與讚美,兩者之間獲得了自身的平衡。在此之前,他有過法國梅勒(Melle)聖海拉爾教堂的改造案例,一座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稱號的12世紀羅馬式風格教堂,以有機建築的概念和白色大理石製造出超凡脫俗的氛圍。

為盧浮宮設計咖啡館

雷漢尼為巴黎Chenel畫廊設計的藝術品展臺

聖海拉爾教堂有著淺褐色古樸石頭的圓拱形窗戶和對稱外立面,在它的中世紀曆史反襯下,教堂中心被插入一個白色的礦物塊,層層堆疊的大理石接近河流的波紋,或者地層的沉積形式。洗禮池向下挖空,四周也是如地形等高線的美麗紋線,從地面生長和蔓延,這樣的處理方式讓司儀神父和教眾之間形成了一個自然的層級結構。

雷漢尼1974年出生於法國西部城市羅什福爾,他是家裡7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在這個微社會中,每個人的需求和願望都必須遵從家庭的需要。這樣的成長經歷讓他深知無論生活的城市或國家如何,個人慾望與共同利益之間的對抗是普遍現象,作為一名設計師必須試圖為絕大多數人找到良好的解決方案,讓自己瞭解並照顧每個人。

他在巴黎國立高等工業學院學習了7年,為了支付學生時代的設計研究費用,自願成為製藥行業實驗對象的“豚鼠”,在進入市場之前為生產商測試藥品。他由此發現藥物可以充當理想的設計主題,一個不會立即顯示它的功能並且保持神秘性的物品,同時應用於靈魂和身體。

讓他最終獲得畢業文憑的項目就是“醫學設計”,旨在解決“用藥依從性”的問題,也就是患者正確理解治療並遵循它們的能力。一個世界範圍內的事實是50%的患者沒有正確服用藥物,過早停藥或者隨機服用等等。而製藥業向來只關注藥品,忽略了另一端的病人,這時候就需要設計師的介入。

為盧浮宮設計咖啡館

莫里恩咖啡廳裡的桌椅選擇了輕盈醒目的白色,從四周的泥土色調中凸顯出來

製藥業使用的原材料基本上都是白色粉末,但是,設計師可以給予它們想要的形狀和紋理、服用時的聲音等,幫助患者深入瞭解不同類型的藥物、明確正確的劑量和治療持續時間。與心理醫生合作,他設計了一種抗生素藥片,把普通的藥片變成一個洋蔥狀的多層結構,每一層具有不同的色彩,代表治療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期望由此在病人和治療之間建立起一種新的信任關係。病人從沉重的黑色開始,層層剝離到達輕盈的白色,從視覺上跟蹤了整個治癒的過程。

在其他人眼中的邊界和限制之處,雷漢尼總能找到機會與意料之外的解決方案,也許正是這種務實的想象力,使他成為少數能夠無縫對接眾多創意領域的設計師之一,從產品、室內設計到藝術裝置,結合技術與科學提供新的體驗。他的每個項目都帶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智能設計特徵,因此,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建築與設計部門策展人寶拉·安特奈莉(Paola Antonelli)將他稱為“當代設計領域中的知識型機敏設計師”。

出於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如今設計、藝術和技術這三個學科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越來越重要。新的現實產生新的需求,這意味著設計師需要從根本上重新思考生活空間以及包圍人們的物品。

在雷漢尼看來,眾多建築、室內設計和產品經常是落後於目前的生活方式的:“幾個世紀以來,我們的物品一直是惰性的,沒有生命也沒有靈魂。床只是一張床,手錶只是一塊手錶,而建築只是一個盒子,對於人來說是一種無聲的、沉默的陪伴。然而在科幻小說中,物品是一種有反應的、生機勃勃的,有時甚至是可怕的存在。我喜歡這兩種狀態,特別是從一個向另一個過渡的中間狀態。我喜歡那個時刻, 就像匹諾曹一樣,被一點額外的生命所激活。”

用一點額外的生命激活產品,這時候就需要藉助科學原理和技術的力量,讓物品獲得記憶、智力和敏感性,變得活躍起來。他與哈佛大學教授戴維·愛德華茲(David Edwards)合作開發的植物空氣淨化器“安德烈”(Andrea)是例證之一。它是一個形似加溼器的透氣塑料罐,裡面種著小棵綠植,通過生長的植物清除室內空氣中的毒素。

推動空氣以適當的速度與植物的有效濾毒部分接觸,這是“安德烈”的工作原理,空氣通過植物的葉片和根部得到淨化。塑料罐內綠植品種的選擇以它們的過濾能力為標準,通常是龍血樹、吊蘭、蘆薈等普通植物最有效。

出於同樣的原理,他設計了K.K.,一個由光導纖維覆蓋的日光接受傳送器,用來感知人們一天內接受的光照量,分析對日光的需求並在必要時進行緩解。這種模擬生命物體的方法讓一臺被動的機器似乎變成一個生命體,能夠關心和照顧人們。

“從前有個夢”是與精神科醫生和催眠師合作,為受時差困擾的人創造的一個理想睡眠機制。他們一起研究什麼是理想的入睡條件:選擇一張單人床,關閉窗簾讓自己處於黑暗中,釋放白噪聲來中和外面的聲音,室溫從21攝氏度降到19攝氏度。這一機制提供的不僅僅是光線和溫度的效果,重要的是讓身心處於夜晚的最佳條件下。儘管如此,雷漢尼說:“如果說技術為產品提供了新的維度,我總是想讓它們消失。我想要一個美好的夜晚,但我不想和一臺電腦一起睡覺。”

為盧浮宮設計咖啡館

Clover城市照明系列 | “三葉草Clover是一種融合自然和技術的新物種,它們是卓越的混合物,結合路燈與座椅、木材與太陽能電池板、城鎮與鄉村。安裝在巴黎街道上的Clover由木杆雕刻而成,細長的莖幹看似工匠手工切割的,實際上使用工業流程和數字加工,使我能夠將不同種類的木材混合在一起。 我希望它像一棵重新種植的樹,永遠在那裡。它的兩個鋁製圓片向下投射LED燈光,最大限度地減少光汙染和能量損失。一個朝上的圓片配備了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為燈供電三小時的能量,燈杆上還有一個路人可以為智能手機充電的接口。”

為盧浮宮設計咖啡館

Maison Kitsuné紐約旗艦店 | “Maison Kitsuné是巴黎的時裝和音樂品牌,兩位創辦人分別來自法國和日本。所以,Maison Kitsuné的故事是一個連接的故事:法國和日本之間、時尚和音樂之間,我想在紐約的新旗艦店讓這樣的連接概念變得具象。我把130平方米的商店空間設計成一系列的房間,從混凝土紋理地板、白色壁板到高天花板,就像一個經典的巴黎公寓。 我在整個空間中鋪設了一條彎曲的藤蔓形狀鋼管,根據需要成為衣服貨架或者照明設備。鋼管表面的塗層使它們呈現出色彩斑斕的外觀,就像魔術鉛筆一樣,在空間裡繪製自己的線條。我的另一個魔法是在牆壁上塑造了方格玻璃門的造型,因為是不透明的,視線不能穿透,但又似乎暗示著它的背後存在著一個難以接近的庭院。”

為盧浮宮設計咖啡館

最後一個知名的家 | “如果我今天退出這個世界,遠離它的喧囂與騷動,這裡就是我想住的地方,它將是我最後一個知名的家。這裡是我的理想生活空間,一個美學家和隱居收藏家的當代庇護所,遠離榮譽和虛榮。從礦物到生物,從燧石到人工智能傢俱,這些房間結合了工藝和科學、原始元素與科技,金色火焰在壁爐旁邊被凝固下來,書架上是石頭製成的書籍,好像它們已經被閱讀過,只是作為記憶而存在。人們具有了解事物之美的複雜性,也有不再需要任何東西的簡單性,我期望在這個家中將兩者融為一體。”

為盧浮宮設計咖啡館

海洋記憶雕塑 | “我們都有靜坐在海邊的經歷,無論一個人還是幾個人一起,在這種狀態下沒有必要說話,甚至沒有必要去思考。面對海洋就是面對永恆的運動,其力量和規模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感知範圍,海洋記憶項目的起源就是渴望重現這樣的體驗。 雕塑是一塊起伏不整的黑色大理石,我們以一種現實的方式重現動態的水的複雜形狀。這是一個漫長的物理和數字化過程,目的是在石頭中凍結水的運動,試圖捕捉一個不應被捕獲的元素,讓自然的連續運動靜止下來。 我們用3D軟件製作了數字雕刻的大理石塊,機器花費幾個星期製作出一件作品,然後是長時間的手工拋光過程,使大理石像海洋一樣……反光,高度拋光的表面形成一種自然的、神奇的甚至是精神性的效果。”

為盧浮宮設計咖啡館

小盧瓦河裝置 | “幾年前,我的《海洋記憶》大理石裝置使用CNC工藝,製作出液體大理石的真實浮雕。出於同樣的原理,《小盧瓦爾河》是我為法國一座城堡裡的國際花園節創作的裝置,7.5米長的綠色大理石薄片被雕刻成現實的波浪,複製了被風吹皺的一池春水。 古城堡的庭院下方流淌著盧瓦爾河,有人說盧瓦爾河是法國最後一條野性的河流,從不間斷地奔向大海。所以,我想用水作為繆斯來對待這個花園。當遊客進入城堡庭院時,我希望製造出一個類似‘魔幻入口’的裝置。在這個空間裡,一切都是流動的、短暫的,但它是用一種可靠的材料來執行的。 這件作品反映了盧瓦爾河的隱性存在,在它的自然水平面上方几十米處,《小盧瓦爾河》穿過花園的表面,河流的永恆運動被捕捉在一個凍結的、石化的時刻。它的有趣之處在於所用材料的硬度和應力之間相互混淆的作用,材料在這種形式下可以持續數千年,製造出的圖像卻是轉瞬即逝的形狀。”

為盧浮宮設計咖啡館

Wikibar環保咖啡廳 | “哈佛大學教授戴維·愛德華茲從我們的生物細胞輸送水分的模式中得到啟發,發明了一種名為WikiPearl的可食用包裝,並創建了一家創業公司WikiFoods。這是一個簡單而激進的概念:提供對生態友好的良好食品,解決包裝汙染問題。巴黎第一家Wikibar就出售這樣的可食用包裝食品,例如不會融化於手的冰淇淋、可以不用勺子食用的酸奶和不需要鋁箔包裹的奶酪。是的,咖啡杯也不再需要回收了,你現在可以把它吃了! 受這種新發明食品包裝的分子結構的啟發,我使用六邊形的鑲嵌圖案作為餐廳的設計主題,這個圖案適用於天花板上的鏡面燈和窗戶旁邊的休息區,圓形櫃檯上也會呈現六邊形的圖案,被隱藏在櫃檯下的燈光照亮,我把WikiFoods的品牌故事顯示在咖啡廳的後牆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