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紅河州彌勒市江邊鄉看看彝族阿哲潑的生活日常

阿哲人自稱“阿哲潑”他稱“阿哲”,主要分佈在彌勒市巡檢、五山、江邊等地。是六祖中第六祖阿普慕齊齊的後裔,曾經在貴州一帶建立了強大的“夜郎國”“羅甸國”,後南遷,最終到達現在的居住地。

來紅河州彌勒市江邊鄉看看彝族阿哲潑的生活日常


阿哲崖畫臨摹

和其他彝族同胞一樣,阿哲潑有古彝文經書《白馬經書》,也有長篇愛情史詩《愛佐與愛莎》,我們先來看看阿哲潑得大小美女。

來紅河州彌勒市江邊鄉看看彝族阿哲潑的生活日常


來紅河州彌勒市江邊鄉看看彝族阿哲潑的生活日常


來紅河州彌勒市江邊鄉看看彝族阿哲潑的生活日常


看完美女,我們就進入正題,來江邊鄉看看這邊的彝族阿哲村寨美不美。

來紅河州彌勒市江邊鄉看看彝族阿哲潑的生活日常


來紅河州彌勒市江邊鄉看看彝族阿哲潑的生活日常


來紅河州彌勒市江邊鄉看看彝族阿哲潑的生活日常


來紅河州彌勒市江邊鄉看看彝族阿哲潑的生活日常


看完了有沒有發現,阿哲村寨也和其他彝族村寨一樣,靠山畔水,可種田種山地,重要的是還有我們彝族孩子游泳玩耍的池塘。我們接著看下面的阿叔,拉著煙筒,笑的多開心,可能是有人來喊得克喝酒了。

來紅河州彌勒市江邊鄉看看彝族阿哲潑的生活日常


瞧瞧,下面的阿姨,活動結束還把活動場所打掃的乾乾淨淨,這叫有頭有尾,現在的說法是喊有素質。

來紅河州彌勒市江邊鄉看看彝族阿哲潑的生活日常


瞧瞧阿哲小姑娘們臉上的笑容,我們彝族人的未來一定是美好的。

來紅河州彌勒市江邊鄉看看彝族阿哲潑的生活日常


阿莫們永遠在用自己的辛勞給以我們最溫暖的懷抱,歲月的滄桑在他們臉上刻下的皺紋永遠是我們的思念。

在前幾年的乾旱中,我們阿哲潑齊心協力,共渡難關。瞧哈排列整齊的水桶就認得他們有我們彝族人團結友愛的傳統,沒有爭搶獨佔的不良行為,手牽手,再難走的路也能走過去。

來紅河州彌勒市江邊鄉看看彝族阿哲潑的生活日常


來紅河州彌勒市江邊鄉看看彝族阿哲潑的生活日常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阿哲村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也開始注重民族文化的發展,對於民族歌舞開始重視,組建村文藝隊進行演出,豐富了彝族同胞們的業餘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