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磧口之-黑龍廟


走磧口之-黑龍廟


仰看黑龍廟

磧口位於臨縣湫水河與黃河交界的地方,由於湫水河每到汛期山洪將上游堆積的砂石衝到黃河河口,日積月累千百年後使其自然形成亂石險灘,成為黃河水運不可逾越的天塹,當地人叫其大磧,磧口名稱由此而來。


走磧口之-黑龍廟


文保碑


走磧口之-黑龍廟


俯瞰黃河大磧


走磧口之-黑龍廟


黑龍廟山門抱廈(圖片來自互聯網)

所以歷史上磧口就形成了黃河上最大的物流集散口岸,自古以來西北地區與內地通商貨運多通過黃河水路運輸,大批的西北糧油、皮毛、鹽鹼、藥材等貨物沿黃河而下,源源不斷運至磧口,到此棄船登岸改為陸路運輸,再由騾馬、駱駝運到太原、晉中、北京、天津、漢口等地。所以水路轉陸路運輸成就了磧口的興旺發達,客棧、商戶、錢莊、驛站比比皆是持續了幾百年。


走磧口之-黑龍廟


漂亮的雙層抱廈使黑龍廟山門增色不少(圖片來自互聯網)


走磧口之-黑龍廟


抱廈簷下的斗拱


走磧口之-黑龍廟


斗拱上象鼻形下昂和各形螞蚱頭上佈滿彩繪


走磧口之-黑龍廟


山門流霞石刻


走磧口之-黑龍廟

拱秀

走磧口之-黑龍廟


風雨祥甘物氣和


走磧口之-黑龍廟


河聲嶽色大文章


走磧口之-黑龍廟


神宮寶界


走磧口之-黑龍廟


進入山門香菸繚繞

黑龍廟就坐落在黃河岸邊的崖壁上,正對著大磧,佑護著過往的船隻。據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增修鐘鼓樓碑記載:廟創建於明代。雍正年間增建樂樓。道光年間重修正殿和東西耳殿。廟宇規模壯闊,昭然入目。 黑龍廟座東北向西南,依山傍水。中軸線上,首先是山門,由三道石拱門洞組成,上為閣樓(實際是倒座樂樓)。門前實際上是一座面闊三間的二層抱廈鑲嵌山門之上。兩層抱廈建築全憑八根大木柱支撐,抱廈二層實際是倒座樂樓的後臺,前後建築連為一體。樂樓結構奇特,建築精巧,為臨縣古建築之首。樂樓為歇山頂,琉璃瓦剪邊,十分美觀大方。樂樓左右是十字歇山頂式的鐘鼓樓,規模不大,卻小巧玲瓏,別具風格。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硬山頂,內供黑龍大王。左右兩耳殿分別供奉河伯、財神,其餘倉官、金龍、廟童各得其所。此外東西配殿、看臺、廊房若干。


走磧口之-黑龍廟


正殿


走磧口之-黑龍廟


回看倒座樂樓


走磧口之-黑龍廟


東配殿簷下斗拱


走磧口之-黑龍廟


正殿簷下斗拱柱間雀替雕刻豐富


走磧口之-黑龍廟


櫨鬥上出小拱之上單下昂兩側異型拱且耍頭之上還出小耍頭,這種形式在呂梁地區較為普遍


走磧口之-黑龍廟


柱礎石


走磧口之-黑龍廟


這一匾額好像是作者的一篇感受,落款王朝聞於1985年題,是那位著名的美術大家嗎?


走磧口之-黑龍廟


黑龍大神正上方是二龍戲珠


走磧口之-黑龍廟


正殿內樑架結構


走磧口之-黑龍廟


正殿內壁畫


走磧口之-黑龍廟


二龍纏繞樑架間


走磧口之-黑龍廟



走磧口之-黑龍廟


青龍


走磧口之-黑龍廟


黃龍


走磧口之-黑龍廟


斗拱細部


走磧口之-黑龍廟


右側偏殿


走磧口之-黑龍廟


墀頭磚雕

黑龍廟創建三百餘年來,幾經修繕,使整體建築嚴謹合理,左右對稱,奇偉壯觀。仰觀廟宇疊於石崖之險,雕樑畫棟,古樸典雅,無不使人悅目賞心。倚廟廊俯而環視,遠看黃水滔滔,大磧轟鳴作響,近看磧口古鎮盡收眼底。這山、水、鎮、廟在黃河巍谷之間相映成趣,故秦晉兩省遐邇聞名。


走磧口之-黑龍廟


黑龍廟中軸線向後走是新建的關帝廟山門


走磧口之-黑龍廟


關帝廟正殿在高高的月臺之上


走磧口之-黑龍廟


關帝廟的倒座戲臺


走磧口之-黑龍廟


關帝廟正殿


走磧口之-黑龍廟

正殿匾額上書乾坤正氣

走磧口之-黑龍廟


關帝廟正殿樑架結構


走磧口之-黑龍廟


關帝廟大殿內景


走磧口之-黑龍廟


關帝廟院中景緻

廟內現存石碑4通,其中道光癸卯重修黑龍廟碑為永寧州知州王繼賢撰書。山門上鑲嵌兩副石刻對聯“物阜民熙小都會,河聲嶽色大文章”,為郡人崔炳文於道光癸卯仲春撰書。另一副“山河礪帶人文聚,風雨祥甘物氣和”為永寧州知州王繼賢乙巳年撰書。


走磧口之-黑龍廟


黑龍廟正殿廊下碑記之一


走磧口之-黑龍廟


黑龍廟正殿廊下碑記之二


走磧口之-黑龍廟


黑龍廟正殿廊下碑記之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