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碛口之-黑龙庙


走碛口之-黑龙庙


仰看黑龙庙

碛口位于临县湫水河与黄河交界的地方,由于湫水河每到汛期山洪将上游堆积的砂石冲到黄河河口,日积月累千百年后使其自然形成乱石险滩,成为黄河水运不可逾越的天堑,当地人叫其大碛,碛口名称由此而来。


走碛口之-黑龙庙


文保碑


走碛口之-黑龙庙


俯瞰黄河大碛


走碛口之-黑龙庙


黑龙庙山门抱厦(图片来自互联网)

所以历史上碛口就形成了黄河上最大的物流集散口岸,自古以来西北地区与内地通商货运多通过黄河水路运输,大批的西北粮油、皮毛、盐碱、药材等货物沿黄河而下,源源不断运至碛口,到此弃船登岸改为陆路运输,再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晋中、北京、天津、汉口等地。所以水路转陆路运输成就了碛口的兴旺发达,客栈、商户、钱庄、驿站比比皆是持续了几百年。


走碛口之-黑龙庙


漂亮的双层抱厦使黑龙庙山门增色不少(图片来自互联网)


走碛口之-黑龙庙


抱厦檐下的斗拱


走碛口之-黑龙庙


斗拱上象鼻形下昂和各形蚂蚱头上布满彩绘


走碛口之-黑龙庙


山门流霞石刻


走碛口之-黑龙庙

拱秀

走碛口之-黑龙庙


风雨祥甘物气和


走碛口之-黑龙庙


河声岳色大文章


走碛口之-黑龙庙


神宫宝界


走碛口之-黑龙庙


进入山门香烟缭绕

黑龙庙就坐落在黄河岸边的崖壁上,正对着大碛,佑护着过往的船只。据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增修钟鼓楼碑记载:庙创建于明代。雍正年间增建乐楼。道光年间重修正殿和东西耳殿。庙宇规模壮阔,昭然入目。 黑龙庙座东北向西南,依山傍水。中轴线上,首先是山门,由三道石拱门洞组成,上为阁楼(实际是倒座乐楼)。门前实际上是一座面阔三间的二层抱厦镶嵌山门之上。两层抱厦建筑全凭八根大木柱支撑,抱厦二层实际是倒座乐楼的后台,前后建筑连为一体。乐楼结构奇特,建筑精巧,为临县古建筑之首。乐楼为歇山顶,琉璃瓦剪边,十分美观大方。乐楼左右是十字歇山顶式的钟鼓楼,规模不大,却小巧玲珑,别具风格。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硬山顶,内供黑龙大王。左右两耳殿分别供奉河伯、财神,其余仓官、金龙、庙童各得其所。此外东西配殿、看台、廊房若干。


走碛口之-黑龙庙


正殿


走碛口之-黑龙庙


回看倒座乐楼


走碛口之-黑龙庙


东配殿檐下斗拱


走碛口之-黑龙庙


正殿檐下斗拱柱间雀替雕刻丰富


走碛口之-黑龙庙


栌斗上出小拱之上单下昂两侧异型拱且耍头之上还出小耍头,这种形式在吕梁地区较为普遍


走碛口之-黑龙庙


柱础石


走碛口之-黑龙庙


这一匾额好像是作者的一篇感受,落款王朝闻于1985年题,是那位著名的美术大家吗?


走碛口之-黑龙庙


黑龙大神正上方是二龙戏珠


走碛口之-黑龙庙


正殿内梁架结构


走碛口之-黑龙庙


正殿内壁画


走碛口之-黑龙庙


二龙缠绕梁架间


走碛口之-黑龙庙



走碛口之-黑龙庙


青龙


走碛口之-黑龙庙


黄龙


走碛口之-黑龙庙


斗拱细部


走碛口之-黑龙庙


右侧偏殿


走碛口之-黑龙庙


墀头砖雕

黑龙庙创建三百余年来,几经修缮,使整体建筑严谨合理,左右对称,奇伟壮观。仰观庙宇叠于石崖之险,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无不使人悦目赏心。倚庙廊俯而环视,远看黄水滔滔,大碛轰鸣作响,近看碛口古镇尽收眼底。这山、水、镇、庙在黄河巍谷之间相映成趣,故秦晋两省遐迩闻名。


走碛口之-黑龙庙


黑龙庙中轴线向后走是新建的关帝庙山门


走碛口之-黑龙庙


关帝庙正殿在高高的月台之上


走碛口之-黑龙庙


关帝庙的倒座戏台


走碛口之-黑龙庙


关帝庙正殿


走碛口之-黑龙庙

正殿匾额上书乾坤正气

走碛口之-黑龙庙


关帝庙正殿梁架结构


走碛口之-黑龙庙


关帝庙大殿内景


走碛口之-黑龙庙


关帝庙院中景致

庙内现存石碑4通,其中道光癸卯重修黑龙庙碑为永宁州知州王继贤撰书。山门上镶嵌两副石刻对联“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为郡人崔炳文于道光癸卯仲春撰书。另一副“山河砺带人文聚,风雨祥甘物气和”为永宁州知州王继贤乙巳年撰书。


走碛口之-黑龙庙


黑龙庙正殿廊下碑记之一


走碛口之-黑龙庙


黑龙庙正殿廊下碑记之二


走碛口之-黑龙庙


黑龙庙正殿廊下碑记之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