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称帝之时,有一个国家还存活,秦朝为何说是实现了大一统?

陈新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关东六国最后一个国家齐国,实现了天下统一,建立秦朝,但是,这个时候仍然有一个诸侯国存在,那就是卫国。虽然卫国仍然存在,但由于国力弱小,且长期处于秦国的附庸地位,相当于秦朝的地方政权,并不影响秦朝实质上的天下统一。秦始皇灭掉了六国,唯独放过了卫国,原因有多方面:

一是卫国是姬姓国家的唯一延续,加上国力弱小,灭掉对秦国意义不大,保留它反而有利于笼络人心。卫国最初是周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第一代国君是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最初卫国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周平王东迁之时,卫国曾出兵助周平戎。所以说,卫国应当算是周王室的延续,卫君的存在,意义在于是在延续卫和姬姓周朝的祭祀,秦始皇依然保留卫君的名号,相当于周人昔日灭商之后,封武庚、微子一样,都是一种态度,表明自己对历史的尊重。



二是对出身卫国的商鞅、吕不韦等秦国功臣表示致敬。在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所处的位置居于天下之中,文化传统鼎盛,出了许多名人和君子,对秦国影响最大的当属推行“商鞅变法”的商鞅,以及将庄襄王扶上王位的名相吕不韦。战国时期秦国能够崛起,商鞅变法起到了关键作用,是秦国奖励耕战,以法治国的根源,加上商鞅因变法在秦国殉职,深得秦人尊重。吕不韦在秦国为相多年,对秦国统一大业出力甚多,也是值得肯定的。保存法圣商鞅和名相吕不韦的祖国,对秦国没有威胁,还可以表达对功臣和文化传统的尊重,何乐而不为。


三是卫国实质上早已是秦国的附属国。公元前254年,卫国曾被魏国所灭,成为魏国的一部分。公元前241年秦取卫国的濮阳等地。公元前239年卫元君被迫迁往野王县,卫国名存实亡。这样的卫国早已是秦国的附属国,灭与不灭就在秦国的一念之间。



实际上,虽然卫国是周朝所册封的诸侯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享国900多年,公元前209年,在秦二世胡亥登基后,卫国最后一位君主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沧海拾遗录


首先,确实有一个卫国没有被秦始皇消灭,但不是因为灭不了,而是没有必要。

卫国曾经是一个正宗的诸侯国,是周文王嫡九子的封国,首都是曾经商王朝都城朝歌,所以封地还不错,毕竟是曾经的帝王之都。并不像秦国这种外姓封国,地处偏僻,生存都很艰难。所以卫国到了东周时期还曾一度强盛,曾出兵帮助周平王抵御羌戎,是名副其实的诸侯首领之一。

但是卫国并没有在春秋战国的混乱中崛起,而是一直被内乱所困,国力逐渐衰弱,很不幸,公元前661年卫国被狄人打败,骄奢淫逸的卫懿公直接被狄人所杀,所以卫国至此算是已经灭国。

只不过后来卫国遗留的宗室后人,在齐桓公的帮助下重新在楚丘建国,卫国得以存续,但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卫国一开始便失去了与大国竞争的机会,虽然后来接连有几位君主也都竭力图强,但顶多算是一个二流的千乘小国。

公元前254年,夹在几个大国之间苟延残喘的卫国,终于还是无力支撑下去,选择被魏国兼并,成为其附庸,也就是成为魏国下面的一个封地,虽然卫国君还尴尬的拥有自己的正统爵位,但已经不在是一个独立的诸侯国君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灭六国,统一华夏。这里的灭国,并非是我们想象的弑君屠城,鸡犬不留。只是把诸侯国的国君赶下王位,使他们失去国君的权力,然后兼并他们的土地,实际上他们都被秦始皇圈禁起来。所以既然魏国都不存在了,作为其附庸的卫国国君,就没有必要圈禁了吧,他不够格啊。

但是,从当时的政治形势来说,保留弱小的卫国也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卫国是正统的周室后裔,秦灭六国,毕竟杀伐过重,保留一个名义上的周宗室后裔,有利于缓解各国的仇恨。不过,这也是一个不小的隐患,秦始皇自信有他在,卫国成不了气候,但是他儿子可就没他的胸襟了,秦始皇死后第二年,胡亥就把卫国君角废为庶人,卫国灭亡。

所以,卫国确实是最后一个被灭国的正经诸侯国,但它并不能影响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华夏帝国。


每朝一史


一般说保留的是卫国,但那应该是史家的笔误。没有任何证明卫国生存到了秦二世时代。作为最弱小的国家,卫国也没有任何理由生存。


二十一世纪新搜神记


秦朝统一,主要是指灭六国而实现的大一统,唯一保留的是中山国。中山国是弹丸之地,灭掉与不灭都是无足轻重不影响大局。就好比现在的中国,虽然也是这样子,但是台湾问题不一样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