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多年的歷史,全寺規模宏大,結構精巧,金碧輝煌的南關清真寺

南關清真寺位於安慶市南關鎮海門內忠孝街。始建於明成化五年,為明世襲驃騎將軍馬義所建。於今已有五百多年曆史。全寺規模宏大,結構精巧,金碧輝煌,是全國一百個重點清真寺之一。

五百多年的歷史,全寺規模宏大,結構精巧,金碧輝煌的南關清真寺


明代愛國將領馬義出生安慶回民武將世家,保衛祖國南疆四十年 ,因軍功授世襲驃騎將軍。四十年中,馬義一直駐守邊疆,從未回家探親,因此,朝廷還為他在中越邊界立鐵柱表彰。至明成化五年,五十多歲的馬義始得遵旨回安慶探親一次,皇帝賜旨為他建府第、修宗譜,為其母造墳瑩。馬義較為簡陋地建築了自己的府第"清真敦悅堂"(今天的"探花第"),又在府第之旁建造了安慶南關清真寺,寺的規模遠大於府,馬義還在寺內設立了義學校,供回族子弟讀書,開創了南關清真寺500年免費義務教育的先河。

五百多年的歷史,全寺規模宏大,結構精巧,金碧輝煌的南關清真寺


五百多年的歷史,全寺規模宏大,結構精巧,金碧輝煌的南關清真寺


清咸豐三年(1853)南關清真寺被太平戰火所毀。光緒元年(1824),安慶回民在"寺坊(社區)執事會"的"十五執事"主持下重建該寺,至光緒二十三年(1897)工程告竣,總計耗銀萬兩,歷時27年。

五百多年的歷史,全寺規模宏大,結構精巧,金碧輝煌的南關清真寺


計建有無像寶殿、南北廂房、勸學堂、洗心所、明德堂、三重門樓等建築。全寺規模宏大,結構精巧,金碧輝煌。其設計者為端木東山,安慶回民,人稱"木二老爹"。建寺時,本坊及周邊穆斯林傾囊捐獻,而以抱恩堂錢氏自江西捐木尤多。掌事諸人更是"經營締造,備極艱難"。

五百多年的歷史,全寺規模宏大,結構精巧,金碧輝煌的南關清真寺


“文革”中,安慶清真寺也在劫難逃,被佔為工廠,文物被毀,連大殿內地板也不知去向。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由安慶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處協助該寺寺管會進行接收工作,使佔用單位搬遷,且撥款撥料,對主體建築物進行了全面整修,重新粉刷油漆,鋪設地板,基本上恢復了原來風貌。寺內民族會議廳綜合樓、養正堂二樓、明德堂二樓系80年代新建。安慶清真寺建築群是仿清代皇帝生祠,所謂“萬壽宮”而建,規模宏大,佈局嚴謹,結構複雜.在安慶市內無第二座清代建築群能與之相比。

2013年3月5日國務院公佈。安慶南關清真寺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