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脾胃不好该怎么调理?

余温150572151


不捏脊就【工字搓背】,宝宝一样脾胃好、睡得香、长得高又聪明!

如果宝宝开始时特别害怕疼痛,不接受捏脊,或者宝宝年龄在八九个月以下,可以做工字搓背法。工字搓背可作为捏脊的替代穴位。

『中医育儿之工字搓背』

工字搓背位于背部,成'工'字型,为脊柱正中线和上背部'肺俞'、 '身柱'所在横线及腰部'肾俞' '命门'所在横线组成。

【操作方法】

1、用掌根或者大小鱼际在宝宝的脊背做快速来回工字型往返摩擦,擦热脊柱,以热透为度;

2、再横擦大椎及肩胛骨内侧的肺俞穴和肚脐正对面背部位置的肾俞,都是热透为度。

3、就是要把宝宝的小背背擦得热呼呼的,就到位了,一个位置来回擦100次。

4、如果天冷,可以隔着内衣擦拭,不需要暴露,也不需要介质。

【手法作用】

1、具有温补阳气、行气活血、强身健体、止咳、平喘的作用。

2、因工字搓背的部位包括督脉、肺部重要穴位及肾脏重要穴位,所以具有通督脉和强肺肾的功能,可治疗督脉不通,肺肾两脏相关疾病。

此穴适用于:

1 . 阳气不足、督脉不通的疾病,如腰酸背疼、四肢冰凉、精力不足、头晕不适、贫血、慢性病体质虚弱…等。

2 . 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鼻炎、反复感冒…等。

3 . 肾脏疾病,如尿频、遗尿、腰腹冷痛、先天不足,小儿发育迟缓、久咳…等。

【应用举例】

1、感冒咳嗽的防治。每次感冒咳嗽初起,给宝宝早中晚工字搓背100次,一般做三四天即可控制病情,甚至不用药也可痊愈,当然还是建议配合其它小儿推拿穴位更好。

2、脾胃虚弱、体质差、免疫力人低、容易生病或发育不良的宝宝,每天工字搓背+擦脾俞穴即可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

【工字搓背注意事项】

1、次数一般是来回搓100下左右,具体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定,把背搓热乎起来就可以。

2、搓背时,需要加点介质,如淀粉、茶油、爽身粉或精油等。参考头条视频手法:http://www.365yg.com/a6551280103370785284/#mid=1562894229417986 当然了,给孩子调理身体的方法很多,除了小儿推拿外,比如还可以刮痧;拔罐;艾灸等等。不过,刮痧、拔罐都是泻法,做完了最好用艾灸补一下。

【捏脊(捏积)注意事项】

从其功效而言,捏脊是从其施术部位而言。临床上主要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症、肠道寄生虫病以及由于上述疾病的迁延不愈而并发的贫血、佝偻病,以及多种维生素缺乏症。近年来有人用此治疗小儿哮喘,同时还可用于小儿保健。

1、开始做时手法宜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

2、要捏捻,不可拧转。

3、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4、捏脊者的手部要先暖一暖,不要用冰凉的手给宝宝进行捏脊,以免宝宝受到刺激无法平趴,或者让宝宝受冻生病。

5、捏脊的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6、具体操作时可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某些背部的脏腑腧穴,以加强疗效。

7、最后一遍结束后,还可对肾俞、脾俞、肺俞等进行重点按揉。

捏脊禁忌:

①小儿的后背有疖肿、外伤或患有某些严重的皮肤病而出现背部皮肤破损时;

②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施术时由于小儿哭闹,可能加重病情或出现意外,应视为禁忌;

③小儿患有某些出血性疾病;

④小儿患有急性热性病,如小儿高烧,不宜同时进行捏积。

妈妈奶奶如果不能熟练操作上述手法,也可以私信我输入感冒、咳嗽、积食、厌食、扁桃体炎、便秘、腹泻等病名或手法,有小儿推拿视频手法操作更直观,以免取穴不准出现失误。

我们在临床带教中总结了大量好的经验和做法,更多关于小儿养护的小儿推拿、视力和艾灸方法等,可关注爱婴堂小儿推拿殿堂,张家纲专心专注小儿推拿技法传承与推广。


小儿推拿殿堂


它是脾胃的“清理工”,隔三差五给孩子喝,赶走积食脾胃好!

父母照顾孩子总是细心再细心,尤其是孩子饮食方面。尽管如此,妈妈还是有一颗担心孩子吃不跑,饭菜不合胃口的心。大多数妈妈认为,孩子吃得好,营养才会充足,孩子才会发育的好,才有足够的“资本”。因此总是给孩子吃各种滋补品,反而造成越来越多的孩子有积食问题,甚至开始阻碍孩子的生长发育!

如果不能及时给孩子清除积食,让孩子长期处于饱、腹胀的状态下,孩子脾胃很容易瘫痪,从而影响整个消化系统,孩子发育所需的营养不能及时送达,哪来的“资本”呢?还有,孩子积食后容易咳嗽有痰液,需要清除痰液,否则宝宝咳嗽反复,不易好。

父母注意:当孩子发出这些“求救”信号,你要明白是孩子体内积食了:

1. 孩子面部信号多

积食的宝宝脸色暗淡无光泽,而且积食严重的孩子鼻梁上方会有青筋,已经影响到脾胃的运化了;不要以为,只是这两者信号,孩子的嘴巴也会发生变化,积食的孩子张开嘴巴,会散发一股酸腐的气味,十分难闻。再细细观察,你会发现孩子的舌苔又厚又腻,颜色发黄。

2. 孩子睡眠不安稳

孩子积食,腹部总是胀胀的,总是不舒服。因此夜晚孩子睡觉的时候总是喜欢趴着睡,翻来覆去的,半夜如果惊醒会哭闹不停;即使睡熟了,时不时的也会传出一阵阵磨牙声。

3. 孩子精神差,没抵抗力

积食的孩子因为睡眠质量差,从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和身体的发育,因此特别没有精气神,容易发脾气,十分烦躁。积食时间长,孩子免疫系统的建立容易遭到破坏,免疫力降低,感冒发烧咳嗽挨个排队来敲门。

如果你家孩子也有了这样的情况,父母要注意了,赶紧帮孩子清除积食,保护脾胃,修复受损伤的消化系统。那怎么赶跑孩子积食呢?

首先,要健脾胃消积食

它是脾胃的“清洁工”,隔三差五给孩子喝,赶走积食体质好!

每天给孩子喝上一杯双乳水(双低聚乳清用温水冲泡),通过双低聚乳清,慢慢的帮孩子调动消化因子的活性,促进消化系统的修复,慢慢的消除体内的积食,减轻孩子脾胃压力,增强脾胃运化,促进孩子营养的吸收,帮助孩子健脾胃消积食,增强免疫力,让孩子有足够的“资本”闯荡。

其次,营养搭配均衡

如果发现孩子积食,除了减少孩子食量,不再强迫孩子吃饭,还要注意饮食要易消化,但是营养搭配也要均衡,保证孩子不会缺少任何营养元素。

最后,没事捏一捏

中医有句古话:胃不和则卧不安。通过捏脊能够帮孩子调理脾胃,减轻脾胃负担,使之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吸收消化好,自然能够安然入睡了。


馨雨倾尘


孩子脾胃虚弱,吃饭、消化不好是十分令家长头疼的问题,每个孩子生下来时都差不太多,之所以养着养着,就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多半是育儿不当造成的,脾胃不好会引发一系列生长发育问题,需要引起父母高度重视,首先要检查生活方或养育方式是否有不妥之处,要弄清因为什么问题导致孩子脾胃不好呢?弄清楚根本,再找解决之道就有的放矢了。



这几种坑娃式育儿你中枪了吗?

1、孩子运动量太小,不活动不晒太阳。

2、家庭饮食太油腻,肉食比例过大,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3、没有控制好孩子的零食,饮料、糖果、小零食,没味道的食物孩子不爱吃。

4、夏季吃东西贪生、贪凉。

孩子有了这些表现就是明显的脾胃弱了。

1、饭量小,挑食,尤其不爱吃主食,没胃口。

2、常有便秘,大便干燥,便头干硬。

3、稍油腻或吃生凉,易发生腹泻,干湿不定。

4、出虚汗,有倦怠感,没有精气神。

5、睡眠常有惊醒,梦呓,睡的不沉。

6、廋弱,身高体重不达标,抵抗力也会下降。

解决办法

在纠正以前不当育儿,比如停零食饮料,多活动晒太阳,家庭不良习惯调整的前提下,从三方面着手。

一、饮食调理,秋季之后也是调理脾胃的绝佳时期。

1、小米山药粥,小米、山药都是绝佳的健脾养胃的食物,可以放几颗红枣,但给孩子吃不建议用枸杞等补品。做法:小米红枣洗净、山药去皮切丁,水开放入,小米慢煮至粘稠状,山药软烂即可。不要加糖等调味品。


2、注意多给孩子吃发酵类食物,比如发面馒头、,包子,多面少米,这样对受损肠胃接受比较温和,也好消化。推荐:豆沙包、蔬菜包。




3、板粟、红薯、南瓜、鲜豆类、花生、芋头等根茎蔬果,所谓五谷杂粮养脾胃,注意控制量,也能平衡营养。板栗、花生、山药炖土鸡就很不错。

4、有便秘情况的孩子早餐吃一点纯燕麦粥,健康肠道,促进排便,通是很重要的,另外,海带、木耳可以炖排骨,效果也不错。




5、蔬菜水果要保证,尤其是蔬菜更重要,选孩子可以接受的蔬菜每天都要有摄入,比如做成孩子可以接受的蔬菜卷、春卷形式,也可以多品种用蛋液调匀煎成蔬菜蛋饼,孩子更容易接受,口感也很好。


6、优质蛋白质来源,鱼、虾、蛋、奶、牛肉、鸡肉、猪廋肉,豆制品都可以,从孩子喜欢和可以接受的品类选起,再逐渐一一尝试。

7、另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饮食偏好,只要是健康不伤身的,孩子吃自己喜欢的心情好,对消化也好。

需要注意的是,本来脾肠比较弱的孩子每顿别太饱,八成饱就可以了,否则影响脾胃运化,尤其是晚上高蛋白类的食物别太晚吃,也要控制好量。孩子脾胃娇嫩,所以父母还是需要用心的。

二、中医辅助,对足里等特定穴位按摩,父母可以自已操作,但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三、保证每日活动量,户外活动晒太阳很重要。

愿每一个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我是维维,喜欢就动动手指,关注一下吧。)


维维育儿说


小孩一般都“脾胃不和”,“肠胃脆弱”,如果不注意养护,一旦生病,脾胃功能更会因为处于低下状态,致使小儿胃口不佳,饮食减少,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一、常见的使小孩脾胃受损的原因。

1、饮食不当

片面强调高营养的食品,损伤了小孩的脾胃,造成肠胃不能正常的消化,吸收,以致食欲下降。

2、过于放纵孩子的饮食,饮食不节制。

无节制的吃零食、喝冷饮、吃瓜果等行为,导致小孩脾胃不和,脾失健运、出现积滞、呕吐、泄泻厌食等症。

二、调理方法

1、炒米粉促消化

先取邪米粉放到锅中翻炒,直到米粉的颜色变为焦黄色为止,这个时候还能闻到一种清幽的香味,然后用温水将炒焦的米粉冲程水,叫做焦米粉汤。每周喂几次,促销小孩的消化功能。

2、麦芽糕

【出处】《本草纲目》

【组成】麦芽120克、橘皮30克、米粉150克、炒白术30克、神曲6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麦芽淘洗后晒干,然后取晒干后的新鲜橘皮30克,将麦芽、橘皮、炒白术、神曲一起放人槽内研为粉末,与米粉、白糖和匀,加入清水调和,做成10~15块小糕放入碗内用蒸锅蒸熟。

每日让孩子食用自制麦芽糕2-3块,连服5-7天。

【功效】消食、和中,健脾、开胃,适用于于小儿厌食或消化不良、脘腹胀满。

3.麦蜜钱山楂

【出处】《医钞类编》

【组成】生山楂500克,蜂蜜250克

【制法】选取优质上乘的山楂500克,去掉果柄、果核,洗净后放入锅内煮熟,待锅内的水收干时加入蜂蜜,改用小火煎煮5-10分钟即可。

饭前让孩子嚼食3-5枚可增进食欲,饭后嚼食3-5枚可帮助消化。

【功效】开胃,帮助消化,适用于小儿没有食欲或过饱伤食、消化不良。

4.麦砂仁粥

【出处】《养生随笔》

【组成】砂仁2-3克,大米50-75克。

【制法】先把砂仁捣碎为细末,然后将大米淘洗后放入锅内煮粥,待粥煮熟时,调入砂仁末,稍煮即可。每日在早晚餐的时候让孩子温热服食。

注意事项:砂仁放入粥内后,不可煮得时间过长,以免有效成分挥发。

【功效】健脾强胃,帮助消化,适用于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4.麦糖渍金橘

【出处】《随息居饮食谱》

【组成】金橘500-700克,白糖500-600克。

【制法】将新鲜金橘洗干净后用木块压扁、去核,然后加入白糖腌渍1昼夜,在金橘浸透糖后,加少量温水,再用小火煨熬至汁液耗干,停火晾凉后,再加入白糖搅拌,然后放人盘中风干数日,放人瓶中备用。可当果脯让孩子随意食用。。

【功效】理气、化痰、开胃,适用于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胸闷腹胀。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厌食,选用不同的食疗疗方,调理孩子的脾胃,解决了小孩难以下咽药物的问题。


用实用、简单、方便的中医方法养生治未病,请关注并转发一下,非常感谢您对本文的亲睐!!!


中医养生治未病1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是儿科大夫中很流行的一句话。意思就是,想要宝宝身体好,不能吃的过饱,七分饱就刚刚好。这样有助于提高宝宝对饥饿的忍耐力和食欲的敏感性。宝宝也能更好的对所吃的食物进行消化,吃的过饱反而会增加宝宝的脾胃负担,使其不能完全消化,从而引起积食。

小儿推拿李波老师教会大家几个日常保健孩子脾胃的几个手法,在家里就能给孩子脾胃保健护理。

补脾经、揉板门、揉外劳宫、掐揉四横纹、推三关、揉中脘、揉天枢、摩腹,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捏脊。

小儿推拿李波老师


小儿推拿李波


孩子脾胃不好,不爱吃饭,经常积食?教你一招,让孩子胃口大开!

身为宝妈,最关心在意的就是孩子的健康问题吧!

谁不希望孩子胃口好,吃得饱饱的,像颗小树苗一样长高长壮,但有的孩子,追着喂饭都不吃;也有孩子虽然胃口不错,却总是不长肉,个子小小的;或者直接挑食,不爱吃饭,抵抗力差,经常感冒发烧。其实,孩子出现这些的根本原因在与脾胃。

脾胃好,孩子抗病能力才强。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它在我们身体里的地位,就像是能量运输的中央枢纽站,管理着身体的各方面。而我们每日的饮食都需要经过脾胃的“消”和“化”之后,才能转化成身体需要的气血和能量。这些气血和能量,是孩子长壮的基础,也是孩子少生病的重要条件。

小孩子脏腑娇嫩,脾胃发育不完善,会偶尔出现消化不良,或者感冒,这是正常的现象,只要平时主要宝宝的饮食习惯,坚持反馈式喂养,就可以慢慢的调理好。相反,如果宝妈们不懂得呵护,长期不正确的治疗和喂养,宝宝的脾胃就糟糕了,吃什么进去都得不到运化,很容易积食。

所以,对于宝妈们来说,宝宝发育是最重要的;而对于宝宝发育来讲,脾胃健康是最关键的。

孩子脾胃不好,不爱吃饭,经常积食?教你一招,让孩子胃口大开!

首先,从宝宝内部调理脾胃,采用食疗的方法,帮助宝宝健脾胃。宝妈常给宝宝补充双低聚乳清,双低聚乳清是多糖蛋白和双歧因子的结合物,它能维持宝宝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肠胃蠕动及消化,减轻脾胃压力,增强宝宝脾胃的运化能力,让宝宝有个好脾胃,呵护着宝宝的发育。

其次,借助外力辅助宝宝内调,小儿推拿中有种手法成为补脾经,脾经位于小二拇指螺纹面,通过按揉小儿补脾经,帮助孩子健脾胃,提高孩子的抵抗力,让孩子身体棒!

最后,没事不要让孩子在家“躺尸”,多参加一些户外运动,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吸收新鲜空气,还能促进孩子肠胃蠕动,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


枯叶蝶angel


小孩脾胃不和,看似没什么表面问题,但实际上对孩子的整体生长发育都有很大影响,严重的可能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女强人型的妈妈,孩子爸爸是出租司机,天天跑车没时间带孩子,除了上学以外的时间,这位朋友就天天带着孩子见客户,参加学习等等,时间一长孩子因为脾胃不和患上了胃病,作为妈妈也很是伤心,现在孩子面黄肌瘦的,对食物兴趣也不大,而且明显比同龄孩子要挨一些。

孩子的脾胃是需要长期调养的,直到孩子9岁或是更大才能自身强壮一点点,这里主要说的就是饮食,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孩子添加辅食时就没有太注意,添加辅食过早,或是不得当就引起了孩子的脾胃不和,小孩子长身体需要的营养多,但又没有那么大的消化能力,那么家长在给孩子做配餐时应注意营养搭配要均衡,食物要软糯容易吸收,还要注意孩子的食物要少盐才行。

孩子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家长千万注意要少给孩子吃零食,一个是零食没有什么营养,而且很多都有食品添加剂,对孩子身体非常不好,第二,孩子的消化能力有限不要让零食把有限的消化功能占据。那么有些家长肯定会说,难道孩子就没有零食可以吃了吗?当然不是,如果家长有时间的话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零食给孩子,既健康又营养。

如果孩子脾胃失衡比较严重,一定要及时就医,但是平时的饮食调理更为重要。


简学知识学堂


脾胃功能与孩子的营养状态密切相关,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也十分重要,但孩子,特别是幼儿期的孩子,脾胃功能尚处于逐渐发育成熟阶段,且孩子的抵抗力差,常会有腹胀腹泻等一些不消化的毛病。今天这里就介绍几个常用的调理脾胃的方法,简单实用。

一是按摩

按摩是一种中医特殊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来促进体内经血的运行,从而发挥调理脾胃的作用。中医讲究腧穴理论,通过按摩腹部胃肠经络腧穴,发挥疏通经络和气血运行的功能,对于有脾胃不和的孩子,可以通过按摩腧穴来改善脾胃功能。另外,皮肤经络毛细血管丰富,通过刺激皮肤也有助于调理脾胃。最常用的就是直接按摩胃部和腹部,按摩的手法就以逆时针旋转为主,每次在饭前做10至15min即可。

二是饮食调理

对于孩子来说,出现消化不良首先要考虑的是调整饮食,对于吃饭不规律或有偏食习惯的孩子,就应当注意嘱咐孩子改掉坏习惯了。如果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这常常会增加胃肠消化负担,而如果偏食,不仅会影响营养的吸收,一些不好的食物含有有害物质,还会损伤胃肠道正常黏膜。另外,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少吃不易消化或生冷的食物,否则会刺激胃肠黏膜,造成脾胃不和。

三是要注意合理用药

对于有脾胃不和表现的孩子,要根据胃肠消化功能不好症状的轻重,合理用药,不要一看到孩子有胃肠不舒服的毛病,便要给孩子吃药,多数药都有副作用,因此,孩子用药要根据病情轻重来作为依据,否则反而可能损害脾胃功能,虽然可能在短期内有助于改善症状,但对孩子的长远健康却不一定有好处。


医者荣耀


脾胃不好怎么调理?

这个还需要进一步的来判断分析,最后才能给出适合的食疗方法。



1. 先判断孩子的胃功能是否正常

比如说孩子的胃搅拌能力下降会导致:吃什么拉什么,可以在大便中发现食物残渣,比如说吃菜叶拉菜叶。

2. 再判断孩子的胃蠕动能力是否正常

比如说胃蠕动能力下降会导致:胃胀腹胀,孩子到了饭点不饿或者是吃几口就饱了,严重的话会挑食、偏食、厌食。

3. 最后判断孩子的胃分泌功能是否正常

比如说胃酸分泌功能下降会导致:蛋白质消化不良,孩子容易出现大便酸臭。

以上三个因素可以独立存在,也可能会综合存在,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判断分析完胃的功能,再来看下肠道功能如何

1. 首先要判断肠道的蠕动功能

肠道蠕动功能不好,如果蠕动过慢就会出现“便秘”,如果蠕动过快就容易出现“腹泻”,有的孩子一吃凉的东西就要上厕所,这种就是受寒刺激肠道蠕动过快。

2. 其次要判断肠道的免疫功能

肠道免疫功能下降,主要表现在容易感冒、反复感冒、容易出现各种过敏症状(如湿疹、荨麻疹),有的孩子大便不成型,特别容易挂马桶,这种中医理论讲“脾虚”,脾主运化,不能将体内的水分运输问题处理明白,中医常说的脾虚的一种表现。从免疫上面来讲,这个是慢性肠炎,炎症刺激导致肠壁通透性下降,组织液进入了大便,所以大便不成型。黏黏的挂马桶。

3. 最后要判断肠道的菌群功能

肠道有三大菌群互相制约,分别是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如果肠道菌群失衡,有害菌超标,那么孩子就会出现大便酸臭、大便干燥、多屁、臭屁等情况。

中医的脾胃不和,不是简单的脾脏功能和胃功能,而是指整个消化功能不太好。所以食疗方法也是要看个人的具体情况给出的。



一般大众健脾养胃的食物都包括:茯苓、山药、小米南瓜粥、芡实薏米、鸡内金、扁豆、等等。所以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希望你能够帮到您!


营养师路国强


小孩脾胃不好该怎么调理?有什么好的食疗呢?

小孩食欲不振,经常胃胀腹满,大便稀者,大多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软弱无力,这就属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常。

邻居家有个小孩二周岁了,小肚子鼓鼓的,小脸黄黄的,挺瘦的。不愿吃东西,整天让奶奶抱着,不下地活动。

这种情况选择的食疗方是:

鸡内金饼:

材料:鸡内金2个,面粉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鸡内金焙干,研为细末,加面粉、白糖及清水调匀,制成薄饼烙熟后食用。

功效:补脾健胃、消积化淤。

还有一种食量并不小,却面黄肌瘦,也是由于脾的运化功能不正常,水谷不能化生为气血所致。

同学有个孙子吃的不少,就是瘦,个也不愿长。

这种情况就选择以下食疗方:

猪肚大米粥:

材料:猪肚250克,大米100克,盐少许。

制法:先用盐将猪肚搓洗干净,切小丁,与大米煮成烂粥,加盐调味,分次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养胃之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