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容易得抑郁症?

心语72381062


抑郁,源自没有被看见,没有被听见。

现在,抑郁好像成了一个时代病。媒体上动不动就看到或听到这个抑郁了,那个抑郁了,这个割腕了,那个跳楼了。

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甚至是孩子,都存在会患上抑郁的情况。尤其是性格比较内向的人,或者没有良好的处理不良情绪的通道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众所周知的张国荣跳楼自杀就是因为抑郁。还有央视主持人崔永元有一段时间也是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在一次访谈中他曾经说过,当时太痛苦了,真是痛不欲生,还曾经好几次站到阳台上,就在准备跳下去的时候,幸好被父亲发现拦住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也经常听到许多产后的妈妈得了产后抑郁症。患了产后抑郁症的妈妈轻则郁郁寡欢,整日唉声叹气,重则放弃生命,有的甚至带上孩子一起轻生。

这样的悲剧也会时不时地见诸报端或各类网络媒体。我听说的周围的人也发生过两起这样的事情。有一个三个孩子的母亲因为产后抑郁又和家人闹了些矛盾,一气之下投河自尽,留下三个幼小的孩子,最大的7岁,最小的还不满一岁。最后被分别送到不同的亲戚家抚养。还有一个年近20多岁,正是美好的青春年华的年轻母亲,头一天还和朋友在微信上有说有笑地聊天,第二天就跳楼了。留下两个孩子,大的四五岁,小的只有两个月。网上挂出来的照片,大的抱着小的,两个没妈的孩子还不知道失去了母亲意味着什么。看的让人那叫一个心酸!

现在各种媒体上也经常看到或听到,某个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太重,或者受了老师的批评或长期遭受同学的欺负而产生抑郁,甚至一时想不开而走上不归路等等。太让人唏嘘和痛心了!


香草珠儿


许多人把抑郁归咎于性格或心理问题,认为只有内向的人才会患上抑郁。但抑郁症不是突然患上的,是有因果关系的。抑郁的人大多有些内向、怯懦和犹豫不决。这些人不善于与别人交流,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他们的独立性不强,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会封闭自己,不像普通人那样理性地解决问题。从长远来看,他们可能会在自己的心理上埋下隐患。这些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将远远大于那些快乐、坚强和思想开放的人。


在心理学中,人有多种心理防御方式。大多数人用防御来使自己感觉良好,但有的人防御是攻击自己。这类人,可能并没有明显的标签,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知道如何发泄自己的坏情绪,不知道如何应对自己的攻击性,或者说他们的潜意识模式缺乏宣泄、治疗。不懂得攻击别人,没有发泄负面情绪的渠道,所以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将攻击转向自己。例如,一个被父母遗弃或伤害的孩子很可能通过“伤害自己”这种思维来逃避现实,觉得一定是我做错了什么,我没有用,不然我的父母不会这样对我。


生活当然不是完美的,我们总是被自己的负能量和别人投射的负能量所包围。从不生气、从不失控、从不表达愤怒、从不攻击他人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他们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来疏导负面能量,负面能量埋在心里,他们极力压抑克制,想办法消化,但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当正面能量不再能有效地转化负面能量时,负面能量就会越积越多,当到达某一个点,神经损伤几乎不可逆转。这种情况无法自我调节,只有通过医生和药物的专业治疗,才能缓解情况。

——大话精神,一个专注精神心理疾病的公众号。

大话精神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抑郁症,也叫作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之一。

  近年来,抑郁症患病率逐年升高。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带来极大地痛苦和折磨,约15%-25%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身亡。抑郁症又称为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以持续的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患者表现为整日闷闷不乐,对任何事物无兴趣,甚至悲观厌世。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大多可缓解,部分可转为慢性。

  女性易患抑郁症

  女性的抑郁症风险是男性的数倍(至少2倍),根据有关数据研究显示,生活中很多琐事都能让女性“大发脾气”,因为时下更多的女性需要同时对工作与家庭进行操持维护,保证良好运行,因此一些琐事例如:天气不好,阳台窗忘关,扫把坏了等“小事”都会让女性记忆犹新,她们闹情绪所消耗的时间加起来,约为至少10天/年。

  减肥的人

  因为减肥从控制食欲开始,长期抑制食欲,人体营养逐渐更不上,各项机能紊乱…如果人体脂肪逐渐被消磨至尽,机体没有储备的营养,人体脑细胞容易受损,常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心情波动起伏。

  内心过于敏感的人

  内心过于敏感,经常无端内疚,认为自己给家人带来了负担,对不起父母、子女或亲朋,甚至对过去的错误或过失痛悔不已,妄加责备。

  给抑郁症患者的建议:1、和亲近的人谈谈你的感受,并想出一个计划来进行治疗

  2、去看专业医生,谈谈你的情况

  最后祝愿所有人都摆脱抑郁症的困扰,记得关注、评论~谢谢!


脑康心理咨询


现在很多的人早早的就患上了抑郁症,整天闷闷不乐,莫名其妙的不开心,对生活失去兴趣和希望,感觉前途渺茫,抑郁症其实是一种心理和精神上的双重疾病,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就是不开心,经常无聊,所以有时候很不被人所理解,认为才发生多大的事情啊,情绪就低落成这样,甚至是自杀,因为抑郁症自杀的人已经有不少了,比较出名的有张国荣、李恩珠等,那什么人容易患上抑郁症呢?我们来总结一下!



第一:穷人!很多穷人并不是说就是不努力,往往有些事情天不遂人愿,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经济因素,也常常因为经济因素所有的努力和付出付之东流,在遭受多次打击之后,就会觉得自己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对以后的生活完全失去希望,从而患上抑郁症!

第二:性格偏内向的人!性格内向的人容易患上抑郁症其实是很好理解的,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不愿意说话,有什么事情都憋再心理,自己总是胡思乱想,精神方面就很难集中,是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所以性格内向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不是所有性格内向的人就会患上抑郁症,我说的是只是相对容易患上!)

第三:受过严重情感创伤的人!他和穷患上抑郁症的多多少少还是有区别的,穷往往是多次打击,而情感上受创伤一般一次足矣患上抑郁症,例如:恋人离去、亲人离去、离婚、或者自己最好的朋友突然离世,这些打击往往一次就可以让人精神萎靡,一蹶不振,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和希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借酒消愁,颓废一般就是说的这种情况了!


第四:直系亲属有抑郁症的人!抑郁症是可以遗传的,这个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你的直系亲属内是抑郁症患者,例如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如果有的话,你患上的概率也是很大的!
抑郁症患者其实不要太过于悲伤,不要纵沉浸在一种气氛里面,多出去走走转转,对缓解抑郁症是非常有好处的,还可以做一些看似刺激,实际上没有什么危险的极限运动,例如蹦极、过山车、玻璃栈道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开阔视野会让人变得心旷神怡!最后祝愿所有人都摆脱抑郁症的困扰,记得关注、评论~谢谢!


小小孙说


抑郁症在现代社会并不少见,那么什么类型的人容易得抑郁症呢?(也可参考我的回答:明星为什么得抑郁症的那么多?)

一、物理基础,一些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的脑部有一些轻微改变。另外,现在很多抑郁症的理论集中在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上,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也多基于对这些神经递质的调整。

二、遗传因素,研究发现,如果近亲有抑郁或其他情绪问题,得抑郁症的几率增加。双胞胎中的一个是抑郁症,另一个也是抑郁症的可能性是70%。

三、生活习惯,吸烟喝酒长期失眠都和抑郁症有关(可参考我的问答:失眠会引起抑郁症吗?),尽管很难确定这些和抑郁谁是因谁是果,但它们之间都有相关性。

四、一些慢性疾病,如癌症,慢性疼痛,风湿病心脏病、糖尿病、卒中等,可以理解,得了病,谁心理也不痛快。

五、性别,女性得抑郁症的可能性比男性高两倍。

六、性格特点,有些人性格悲观,自我评价低,不爱交往,容易抑郁。

七、社会因素,如离婚,配偶离世,被解雇,破产,换工作,退休,搬家等,都有可能成为抑郁的诱发因素。

八、个人经历,小时候受过虐待,或者青少年时期父母离婚,或者被家人忽视,都增加抑郁症风险。

九、药物,有些镇静药、止痛药也可能对情绪有影响,如果觉得不放心,关于用药,可以咨询一下你的处方医生。

十、缺乏社会支持,没有家庭和亲朋好友的支持,这样的人际关系也容易抑郁。

总而言之,乐观、充满希望、爱交朋友的人不容易得抑郁症。得了抑郁症也不必过于紧张、害怕、自责。找到自己的兴趣,如果需要,寻求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必要的时候服用药物并请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走出抑郁症的阴影(可参考我的回答: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更多健康问题,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给我留言,我会尽快回复。


李博士和你谈健康


思维速度快+思维内容丰富+心理缺失的人

抑郁症是抑郁情绪堆积如山的医学诊断。 抑郁情绪是理想被现实打败、理性被感性打败的结果。 抑郁症患者的特点太理想化、太敏感。 太理想化增加实现的投入,太敏感增加了理想实现的阻力。 增加难度,就会提高挫败感,挫败感容易滋生自卑感,自卑感一定会出现抑郁情绪。


什么样的人容易理想化? 思维速度快+思维内容丰富的人, 什么样的人非常敏感? 思维速度快+思维内容丰富+心理缺失的人 为什么“思维速度快+思维内容丰富的人,”容易理想化呢? 思维速度快的人,思维可以快到普通人无法涉足的境界, 思维内容丰富的人,思维丰富到普通人无法想象范围, 思维速度快+思维内容丰富的人,容易想入非非,容易无畏消耗大量脑力、心力,容易心理透支,容易感受到被伤害。

思维速度快+思维内容丰富的人,往往不会保护自己,不会保护自己的心力、心理。 往往对自己的要求过高,高到根本无法实现。面对自己无法实现的目标还,坚持不懈。他们对自己要求高,却浑然不觉。他们往往抱怨他人伤害了自己,其实是自己在伤害自己,自己为他人伤害自己提供便利条件。 抑郁者无时无刻不在为改变现状而努力,自救。 抑郁者对自己要求高,高到自己被医生诊断为抑郁症,还坚信自救。 抑郁症被诊断就是宣告自救失败。



绘心桥心理健康联盟


你好,我是暖心理的咨询师董娅婷,很高兴和你分享一些关于抑郁症的信息。

一方面,抑郁症有家族集中的特质。已经有非常多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家属患抑郁症的概念要远远高于一般人,而且血缘关系越亲近,患病概率越高,也就是说直系亲属如父母患有抑郁症,那么子女更容易患抑郁症。

另一方面,在成长过程中缺乏适当养育的孩子更容易得抑郁症。这一点与上一条也息息相关。如果父母中有一方特别是母亲有抑郁症,那么她对待孩子的需求可能会不那么敏感,不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怎么做都不能让妈妈满意,为了尽可能地做到妈妈心目中的理想孩子,TA可能会放弃自己真正有兴趣的事情,专注在可能会让妈妈高兴的事情上,比如专注在学习,听话懂事,不去和家长们所谓的“坏孩子”玩。而当这个孩子长大之后,这种没有被满足的关注仍然会在TA身上产生很大的影响。Ta会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也会觉得自己很差劲,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有用,朋友是不可信的,世界是非常危险的。孩子内在的信念系统和外在的支持性资源都没有建立起来,这样在经历一些人生的挫败时,TA很容易就会陷入强烈地抑郁情绪里。
同样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受过同辈群体,老师的忽视,不公平对待,甚至是虐待,如果没有有力的支持者加以引导,帮助TA化解这些伤害,那么TA也会形成较低的自我价值,也很难健康愉悦地去享受生活本身应该有的乐趣。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董娅婷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暖心理


我以前也是抑郁症,不过现在治好了。在我看来,抑郁症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重度、中度、还是轻度都一样,都是心理出了毛病,有的病的轻,有的病的重,所以表现就不一样。我是重度抑郁,我犯病时的症状是:焦虑、担心、躁狂、双向情感障碍,睡不着觉、胡言乱语、吃不下东西,情绪失控,精神分裂,幻听,光怕别人害我。别人说什么也听不进去,家人根本理解不了我的感受,走到大街上乱叫唤,每年犯病住院2次。每天必须吃药,不吃药睡不着觉,胡思乱想;吃了药精神越来越差,什么活也干不了,记不住东西,前头说后头忘;感觉自己就是个废人活着就是受罪,长期用药还有了许多病发证,虚胖,头晕。后来朋友给介绍了一个医生做了一下心理开导,喝了几副中药调理了一下身体好了。但是他一天就看10个人。 现在记忆力恢复了,体重也减轻了,身体也有劲了,自我感觉比以前年轻了10岁。现在回想起来前几年犯病时,就跟做梦一样。谁有这种情况,我可以告诉你哪看好。


用户98449670981


抑郁的问题现在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大家都知道前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曾经得过严重的抑郁症,并且很诚恳的告诉大家,抑郁症是一种病,得治!这无疑使大家对抑郁症有了直接的认识,也让大家更加关注抑郁症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其实,目前社会发展速度非常快,人的心理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高速发展,这样不免会产生一些失落感,同时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也可能产生抑郁情绪,只要没发展到一定程度,没到“病”的状态,都不能称其为抑郁症,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一旦真的得了抑郁症就要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

抑郁症的产生有器质性的也有心因性的。器质性的主要是身体机能方面出现的问题,比如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机能失调,最终引发抑郁症,这种抑郁症不会因人性格而异,只与你身体健康程度有关。当然,治疗起来也更加容易一些!另外就是心因性的,无论是性格内向的还是性格外向的,也都有可能得抑郁症。平时沉默寡言的人可能得抑郁症,平时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的人也可能得抑郁症。

既然是心因性的,心理一定是主因。心因性的抑郁症主要是因为个体不能有效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或挫折又不能积极面对结果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症结。由此可看出如果我们能够很好解决自身遇到的各种问题,患抑郁症的几率就会很小,如果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意志力足够坚强,能够应对各种心理挫折,患抑郁症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反之,既不能有效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又不能承受结果的人患抑郁症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但是无论怎样,面对抑郁症,只要我们积极接受正规治疗,抑郁症并不可怕!


爱在冰城哈尔滨


抑郁症目前是发病率最高的心理疾病之一,并且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躁狂是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从目前的统计来看,抑郁症很容易造成自杀。

那么,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呢?我认为主要是一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第一,多愁善感的人。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因此,这样的性格,很容易产生各种想法,因此,多愁善感的人容易得。

第二,性格内向。性格内向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愿意和别人去交流,遇事都会埋藏在心底。这样负面的情绪容易让心理很难承受。从而产生抑郁。

第三,遭受过重大创伤的人。有些人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一些巨大的灾难,因此心理收到了一些创伤,这样的话很容易造成心理创伤。


最后,无论怎样,我们应该更多的做好心理调适,多和别人交流,及时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远离抑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