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患上腎衰竭?有些情況要控制,別等透析了才知道預防

每次體檢時,身邊總會有同事查出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這時候才發現有些疾病是悄悄發展的,腎病也是如此。據統計超過八成的腎病患者,都是在體檢時,意外發現腎功能異常,甚至有不少人發現時,已是末期,不得不通過透析治療。既然腎病的發展是悄無聲息的,那麼有人會問,什麼原因造成腎病,及引起腎病的進展?如何才能預防腎病,或者防止腎病繼續發展下去呢?

不想患上腎衰竭?有些情況要控制,別等透析了才知道預防

吃較多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我們身體組織、器官的重要成分,在我們身體中的比重僅次於水。但如果食用過多蛋白,多餘的氨基酸大部分由肝臟降解為氨、尿素、肌酐等含氮物質,需要經過腎臟才能排洩出來,腎臟負擔加重,就會導致腎臟受損,增加健康風險。

不想患上腎衰竭?有些情況要控制,別等透析了才知道預防

其實如果每天的飲食中有肉蛋奶,基本上是不缺乏蛋白質的。牛奶、蛋類的蛋白質是所有蛋白質食物中品質最好的,其原因是最容易消化吸收,氨基酸齊全。所以,基本上不用過多補充蛋白,此外,應減少植物蛋白攝入,此類蛋白不易被人體吸收,被排洩的可能較大,容易造成腎臟的負擔。

當心!吃下高鹽分

除了蛋白質吃太多會傷腎外,另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傷腎飲食,就是鹽分攝取過量。尤其是肉類烹調多半也會伴隨高油及高鹽,不僅是老人家,一般民眾在大量攝取肉類的情況下,若同時吃進過高的含鹽量,無疑是雪上加霜,會加快腎病變發展的速度。所以,一般要選擇低鹽飲食,平時做飯少用調味料,調味料中一般都有鹽分。此外,購買包裝食品,一定要看鈉含量,普通人每天食用鹽分不超過6克,鈉不超過2.5克(鈉一般佔食鹽的40%)。

不想患上腎衰竭?有些情況要控制,別等透析了才知道預防

糖尿病的影響

糖尿病跟腎衰、透析有什麼關係?糖尿病腎病變在第一型或第二型的糖尿病患者身上都可能發生,主要與高血糖有關,因為高血糖會造成腎小球過濾速率增加,導致腎小球肥大或增生。長久下來,腎小球基底膜會開始出現病變,使血液中一些有用的蛋白質,漸漸無法被腎小管再吸收,而會從小便中排出體外,這就是早期糖尿病腎病變的尿蛋白。當腎病變進展到後期時,腎臟的過濾功能逐漸被損害,無法過濾血液中的含氮廢棄物,便會造成血中尿素氮、肌酐的上升,最後導致腎臟功能衰竭。所以,糖尿病患一定要嚴格、確實控制血糖,才能避免腎病變。

高血壓的影響

在腎臟科門診,經常可以遇到很多高血壓的患者,不知道自己的腎臟功能不好,也有很多腎病的患者,不知道要好好控制血壓。其實,腎病與高血壓之間的關係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難分難捨。

腎臟每天得處理大量的血液,對血壓的變化十分敏感,假使血壓過高,灌流到腎臟的血流壓力也會跟著升高,對腎臟負擔是很大的,長期下來,會使腎小球及腎小管的過濾功能萎縮,增加蛋白尿的形成,這樣的傷害是日積月累的,所以,保養腎臟的第一步,是要控制好血壓,才能減輕腎臟的壓力。

另一方面,腎功能不好,也就意味著體內電解質失衡,身體無法正常調節鹽分與水分,如此便會使得排不出去的鹽分及水分滯留在血管中,造成血壓上升。所以,臨床上看到很多腎功能不好的人,經常也會伴隨著高血壓。

不想患上腎衰竭?有些情況要控制,別等透析了才知道預防

不當使用藥物

吃藥會不會導致透析,一直是許多病友們關心的問題。事實上,藥物使用得當,並不會造成腎臟的損傷,就怕有人亂服用成藥,增加腎臟的負擔,當出現腎病變時,又嘗試偏方,更容易使得病情惡化,甚至導致尿毒症。

不想患上腎衰竭?有些情況要控制,別等透析了才知道預防

傷腎的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消炎止痛藥,長期服用止痛藥,尤其是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非常容易影響腎功能,尤其對一些腎臟疾病或已經出現腎功能受損的人影響最甚。這類藥物很常見,像是關節炎、痛風患者,都經常使用這類的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常見的副作用除了傷胃,也會傷腎。另外,感冒糖漿也是另一類,因為感冒糖漿都能買到,經常會因為感冒而超量服用,除了傷肝、傷腸胃之外,長期服用,更會造成慢性腎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