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俄羅斯如果走上韜光養晦的路線必定死路一條,這是為什麼?

ataman


不論是蘇聯還是獨立後的俄羅斯,曾經對西方的政策遠遠超過了韜光養晦範疇,沙俄就夢想能夠融入西方文明,也以自身是西方一員自居,蘇聯解體的一大動因就是為了能夠融入西方。

如果不是俄羅斯作為蘇聯主體主動退出聯盟,蘇聯是絕對沒有可能解體的,連美國一度都想過挽救蘇聯,因為不知道蘇聯解體會帶來什麼不可控的風險,尤其蘇聯龐大的核武庫一旦失控,會給人類造成滅頂之災。

新獨立的俄羅斯在葉利欽的領導下,幾乎毫無保留的執行了親西方政策,不僅軍隊規模大幅度削減,由蘇聯時期的戰略進攻,轉變為全面防禦。海軍收縮為二百海里近岸防禦,空軍戰略轟炸機取消了戰備值班,陸軍大量主戰坦克被廢棄在荒野。蘇聯時期的尖端技術對西方全面開放,只要美國求購的尖端技術,俄羅斯基本上都會答應,甚至於都不阻止頂尖科學家流向歐美。

這個時期可以說俄羅斯已經不是韜光養晦,而是一心成為西方世界一員,蘇俄自廢武功就是為了取信歐美,尖端技術輸出西方是為了最大限度表達誠意。可是讓俄羅斯深深失望的是,這一切並沒有換來西方的信任,更不用說接納俄羅斯加入西方。在車臣問題爆發後,克林頓當年要求葉利欽,接受車臣的民族自決,此刻俄羅斯才明白,西方希望俄羅斯再次解體。面對事關俄聯邦的存亡,有一點清醒的俄羅斯終於說不了。可以說從戈爾巴喬夫時代到剛獨立的俄羅斯,對西方是全面妥協投降,葉利欽後期逐漸清醒的俄羅斯,才是真正韜光養晦的開始,寄希望慢慢恢復國力重整旗鼓。

但畢竟俄羅斯在親西方的路上走的太遠,付出的代價太過巨大,且蘇聯的解體已經無法逆轉,俄羅斯的國力也不可能恢復蘇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不甘心自己付出的代價,就這樣白白的付諸東流,俄羅斯對西方的政策,只好在親西方的路線上繼續走下去。葉利欽選定的接班人普京上臺,對西方延續了葉利欽的政策,普京前兩屆任期是真正的俄羅斯版韜光養晦。

在韜光養晦政策指導下,又遇到了國際能源價格高漲,俄羅斯經濟一度得以快速恢復,甚至於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911事件導致美國的戰略重心轉入反恐戰爭,從而俄羅斯同西方關係進入較穩定的時期,俄羅斯一度感到自己融入西方的契機已經到來。高油價與反恐戰爭給俄羅斯帶來了經濟復甦,但也讓俄羅斯付出了巨大代價。努力維持與美歐的良好關係,為俄羅斯恢復國力創造良好外部環境,面對美國在俄羅斯周邊部署的反導系統,以及北約東擴不斷被壓縮的戰略空間,俄羅斯遲遲沒有采取反制措施,甚至還幻想過自己可以被北約與歐盟接納,正式加入西方的政治經濟體系。

但結果卻令俄羅斯失望,歐美不僅沒有接納自己加入,反而北約東擴到了家門口,由於法理與歷史多方面原因,原本就屬於西方文明的的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已經是俄羅斯可以容忍的底線。當格魯吉亞也申請加入歐盟與北約時,卻遲遲不見俄羅斯被邀請加入北約與歐盟,俄羅斯終於明白再也不能讓西方的軍靴踏上原蘇聯領土了,俄格戰爭的爆發第一次阻止了北約東擴。

從戈爾巴喬夫到如今的俄羅斯,對西方的政策經歷了三個重大階段,第一階段是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全面妥協,為取信西方不惜自廢武功,結果是蘇聯解體與俄羅斯經濟崩潰。第二階段是俄羅斯版的韜光養晦,與西方維持比較穩定的關係,高油價帶動了俄羅斯經濟快速增長,但為了經濟發展與維持對西方關係,坐視了北約與歐盟的東擴,使俄羅斯失去了在歐洲的全部戰略迴旋空間,西部邊境與北約直接接壤。第三階段是俄羅斯版韜光養晦的終結,面對已經東擴進原蘇聯版圖的北約與歐盟,俄羅斯在自身無望加入西方的情況下,開始了採取反制措施,2008引發的俄格戰爭,俄羅斯與西方關係開始惡化。但高油價與美國深陷反恐戰爭無瑕它顧,俄羅斯與西方關係雖然惡化,但並沒有完全破裂。

並不希望與歐美關係徹底決裂,俄羅斯對西方的反制措施,只停留在阻止北約向原蘇聯版圖內繼續東擴,俄羅斯總體依然希望繼續韜光養晦。由於反恐戰爭告一段落,西方又一次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這次是俄羅斯的發祥地烏克蘭。蘇聯的解體導致俄羅斯幾百年來第一次失去了烏克蘭,剛獨立時如果還沒有意識到失去烏克蘭的嚴重性,此刻的俄羅斯已經明白如果徹底失去烏克蘭,將來的俄羅斯再也沒有可能成為世界性大國。在美國策動烏克蘭政變,親俄羅斯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趕下臺,俄羅斯黑海艦隊可能失去基地的情況下,俄羅斯終於不在顧及與西方關係,出兵奪取克里米亞併入俄聯邦版圖,至此俄羅斯與西方關係徹底破裂,俄羅斯版韜光養晦政策,正式告一段落。

對於獨立後的俄羅斯來說,成也油價敗也油價,而且很難扭轉這種局面,以後相當長的時間,俄羅斯的經濟都會被油價左右。







雯臣


俄羅斯不能韜光養晦,也沒有機會和時間去韜光養晦,因為俄羅斯承受不起在韜光養晦時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同時美國人也不可能會允許俄羅斯通過韜光養晦的恢復實力,美國只會乘著俄羅斯人進行戰略收縮時,一步步的對其進行遏制,直到把俄羅斯徹底圈死在亞歐大陸的北部。

到之後俄羅斯所得到的,要麼是淪為美國的走狗,要麼在繼續分裂中緩慢的滅亡,所以韜光養晦對於俄羅斯而言,等於是慢性自殺,俄羅斯只有在面對絕境時奮力一搏,才有可能從死地中掙出一條生路,並逃脫美國人的追殺。

一個國家想要韜光養晦,需要一個特定的內部和外部環境才能實現,並不是說你想要韜光養晦就可以的。

在東方大國建國之後的歷史上,確實曾經有過一段韜光養晦的時光,這段時間主要出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及後續的20~30年的時間裡,在這段時間裡,東方大國以犧牲部分國防建設為代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經濟建設之中,並由此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東方大國在經濟、軍事、科技領域所取得的大量成果,能夠傲視周邊的國家,都得益於在過去三十多年的時間裡默默的耕耘和奮鬥。

同時也是由於當時的東方大國並不是美國的主要打擊目標,當時的美國必須要全力應對俄羅斯和歐洲,使得其對東方大國的制約相對放鬆,這才使得東方大國能夠鬆一口氣全力搞生產。

當然了當時的東方大國領導人眼光獨到,及時的抓住了機遇,並痛下決心,才最終使得韜光養晦這一戰略方針得以執行下去,並讓東方大國的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了三十多年。

但是東方大國執行這一國策並不是毫無代價的,在那段時間裡,東方大國的國防建設以及對外政策,都必須要對經濟讓步,甚至為此還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不僅象徵著國家威嚴的大使館,遭到他國導彈的轟炸,而且本國邊境還曾經遭受小國的侵略,由此可見一個國家在執行這個政策時,所需要付出的代價究竟有多慘痛。

而在俄羅斯的歷史上,也曾經有過這段時光,那就是在1917年蘇聯在十月革命之後到二戰爆發的這段時間,新生的蘇聯由於及時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蘇聯不再成為歐洲列強主要的攻擊目標。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蘇聯才得以在相對較為安全的環境裡發展經濟,蘇聯正是由於擁有了這段穩定的時間,才得以迅速完成了國家工業化,並在較短的時間裡從一個農業國家一躍成為一個工業強國。

有此可見,一個國家想要韜光養晦,並不是說想到就可以去做的,在面對美國步步緊逼的態勢時,俄羅斯根本就沒有時間和機會去掉頭一心發展經濟,美國人也不會因為俄羅斯想要發展經濟而放過他,相反美國反而還會趁著這個機會加大對俄羅斯的打擊,直到某一天俄羅斯再也承受不住壓力而轟然倒下。

直到目前為止,俄羅斯仍然是美國在全球的主要戰略目標,為了避免美國的“圍剿”,俄羅斯必須要主動出擊,才能避免美國的各個擊破。

不同的國情、不同的國際環境,所執行的政策是不同的,對於俄羅斯目前的狀況而言,俄羅斯已經沒有了韜光養晦的機會,而且這個路子就俄羅斯的國情而言,也很難行的通。

因為在過去的歷史中,俄羅斯以及他的前身蘇聯,在二戰結束後的七十多年時間裡,一直都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敵視的對象,美國製定的主要對外戰略計劃中,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如何削弱和摧毀俄羅斯(蘇聯),所以只要俄羅斯沒有衰落成美國想要的樣子,那麼美國針對俄羅斯的打擊和破壞,就絕對不會停止。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儘管俄羅斯在獨立之初的十多年時間裡,曾經主動向西方靠攏,不僅主動將本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改成資本主義制度,而且才聽從西方國家的建議推行以休克療法為主的經濟改革,結果導致西方資本集團在俄羅斯賺的盆滿缽滿,而俄羅斯經濟也由此元氣大傷。

但是很遺憾的是,俄羅斯通過犧牲本國利益,主動向西方靠攏的做法,並沒有得到西方各國的認可,美國不僅不斷的通過制裁俄羅斯來阻止其經濟的正常發展,而且還不斷的挑起俄羅斯周邊國家以及其加盟共和國發動叛亂,來讓俄羅斯持續“失血”。這使得俄羅斯最終放棄了幻想,轉而對西方強硬。

從上世紀90年代起,俄羅斯一邊在艱難的恢復經濟的同時,一邊努力的鎮壓本國叛亂,以及針對俄羅斯的何種軍事打擊,比如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兩次車臣戰爭、俄格戰爭、敘利亞內戰和俄烏衝突,都是基於此。

如果此時的俄羅斯決定放棄與美國的對抗,轉而收縮發展經濟,那麼俄羅斯不僅將會失去在海外的大量戰略利益,而且還會因為這種收縮而導致其被美國構建的包圍圈,徹底圍死在亞歐大陸的北部。

所以在面對美國的重重打壓時,俄羅斯根本就不存在韜光養晦的空間,這是因為美國針對俄羅斯的各種打擊,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同時俄羅斯由於需要保衛其在蘇聯時代取得的國家利益,因此必須要在很多國際事務中與美國正面對抗。

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不僅不會得到發展的機會,而且還會因為被周邊國家孤立,而最終衰退並淪落為一個落後國家,到時候俄羅斯除了徹底分裂並消失之外,再沒有其他道路可以走。


落下m



韜光養晦的路線是中國的專利,是指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中國的一種外交立場,不出頭,埋頭搞經濟。但是這個需要一個前提,當事國比較落後,對大國形不成威脅。這樣才能不引起關注,關起門來搞經濟。但是俄羅斯為什麼不行?很簡單,俄羅斯的前身蘇聯是與美國爭奪霸權的超級大國,蘇聯解體後,國力下降,但是餓死的駱駝比馬大,蘇聯留下的軍事能力,使得俄羅斯不能韜光養晦。


如果俄羅斯要走韜光養晦的道路,就其實是烏克蘭在蘇聯解體以後的道路。為了擺脫蘇聯末期的經濟衰退,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烏克蘭決心拋棄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窮兄弟,建立獨立的國家,為了使得周邊國家放心,烏克蘭就走上韜光養晦的道路,不但把蘇聯留下的核武器全部銷燬(轉運俄羅斯一部分),還與各個國家簽訂安全保障協議,本來想好好進行經濟建設,後來發現,要好生活就要加入對方,就要加入歐盟,但是加入歐盟就要選擇立場,不能韜光養晦,一選擇立場就會得罪周邊國家,而放棄核武器的烏克蘭,選擇立場後,獲得結果就是悲劇,也就是韜光養晦引發的悲劇。


俄羅斯如果要韜光養晦也需要示弱,現在俄羅斯國土超過1500萬平方公里,有超過1000顆核彈保護本國的安全,如果沒有了這些核保護傘,僅僅靠2億人口的俄羅斯人,怎麼能夠守住這麼大面積的國土,所以原來的強國,大國要韜光養晦,就是自廢武功,結果非常悲慘。像俄羅斯這樣的曾經輝煌過的國家,只有重新輝煌,否則就是其他國家警惕注意的對象。


橋本看日本


韜光養晦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跪求大流氓,誰都會,俄羅斯也會,並且比我們玩的溜!看當年《佈列斯特和約》列寧割讓三百萬平方公里土地給德國,賠鉅款給德國,換來了新生政權的鞏固!造就了蘇聯的輝煌。在中國做這樣的事怕罵也罵死了😔這不是“韜光養晦”嗎?中國人有這樣的膽略嗎?後來的蘇聯解體俄羅斯“戈爾巴喬夫,葉利欽”也是大手筆,十幾個國家,幾百萬平方公里土地割讓出去,連國家政權也交出去,來了一個“休克療法”把國家治的半死不活!這不是“韜光養晦”嗎?只是目前條件不具備,歐美抓住不放,比當年希特勒逼的還緊。想把俄羅斯再分裂一次,才催生出普京領導的俄羅斯!所謂。國情不同,國力不同,民族文化傳統不同,現實情況不同,才有現在的局面。但不是說俄羅斯沒有翻盤的機會😊目光短淺的人,太多了!國際風雲變幻無常,不能死求一計。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有定力,才有發展!


弓目


韜光養晦是我大中華智慧,其精妙與微妙豈是外人能掌握的?俄羅斯用這一套死是死不了,但既用不好效果也不會特別明顯。

所謂韜光養晦,就是隱藏鋒芒,潛心修煉,它是就個人而言的。我國傳統上就是一個人口大國,人際關係複雜,喜文厭武,有專制傳統,過早出頭,暴露自己的實力和想法容易引來麻煩,甚至殺身之禍。所以,低調,含蓄,內斂,謙虛等等,都是我國傳統當中倍受推崇的美德。

但是西方人口稀少,崇尚擴張和武力,有法治傳統,更鼓勵個人主義,英雄主義,所以,他們張揚,簡單,直接,勇於表現自己,韜光養晦不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

從國家的角度看,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做到韜光養晦都不容易,因為一方面外界主要通過實力的消長變化來判斷一國的前景,很多東西藏是藏不住的,另一方面,國家不是個人,個人可以做到低調,但國家基於政治需要常常會向國民宣傳自己的成就和遠大抱負,所以,很少有國家可以默默地,不事聲張地發展。

我國韜光養晦的提出是在一個特殊的時期,小平同志希望中國不要在風雲變幻之際被當成主要目標,希望我們不要扛別人丟下的旗。說實話,當時的中國,儘管因某個事件與西方國家關係出現困難,但是它們並沒有真的把中國當成威脅,畢竟當時我們的實力還不行。換到今天,雖然低調與高調還是有區別的,但一個GDP和軍費開支都世界第二的國家再想韜光養晦空間也已經非常有限了。

蘇聯在上世紀20~30年代倒真是符合韜光養晦的要求,不惹事,不挑事,對外謀和平,對內謀發展,通過新經濟政策引進了西方很多的技術,這一切為蘇聯打贏二戰成為超級大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要說最不韜光養晦,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德國莫屬。仗著國家實力強了,開始對外頻頻挑釁,到處插手,國內帝國主義言論異常火爆,全社會充斥著戾氣和不滿,這樣的國家,最後成為大國公敵一點也不冤枉。

讓我們回到俄羅斯能不能韜光養晦上來。首先,作為一個核大國,常規軍力強國,並有著超級大國經歷和擴張的歷史與傳統的國家,俄羅斯天生就不具備韜光養晦的條件。小個子可以躲在巨人後面,大個子則無處藏身,北約的東擴,東歐國家的恐懼,美國的戰略空間擠壓帶有一定的必然性。其次,俄羅斯如果懂一點東方智慧,不像後來表現得那樣高調和咄咄逼人,言行有所收斂,那麼它的處境會比現在好一些,至少可以避免很多制裁與孤立。


進擊的女武神


先說答案,實際上俄羅斯被攔在美元體系之外,而美元體系是目前國際主流的貿易金融體系。也可以這樣說,俄羅斯在目前的國際金融貿易體系裡,是被閹割了很多正常利益的。韜光隱晦,必須得偷偷的貿易發展,而俄羅斯是沒有條件韜光隱晦。

自從蘇聯解體以後,原蘇聯的工業部門就被烏克蘭,白俄羅斯等等國家瓜分。而來自西方世界的打壓並沒有停止,整個原蘇聯地區的工業產品都沒有銷路,沒有銷路,也就失去了盈利和升級的能力,工業逐步老舊倒閉。事實上俄羅斯也沒有韜光養晦搞工業掙錢的條件。

普京上臺以後,俄羅斯被迫轉型,從工業為主的國家,逐步轉型成為出口能源和資源的低端產業國家。由於能源和資源的硬通性,可以說俄羅斯獲得了喘息的機會,注意,只是喘息,並不是韜光養晦。

而最近幾年,歐美對於俄羅斯的能源和資源產業,也開始了陸陸續續的制裁,俄羅斯唯一的經濟來源也一波三折,充滿了不確定性,不要說韜光養晦,能維持住基本的財政和軍事開銷就不錯。

總的來說,俄羅斯和中國是不同的,中國在72年和美國簽署《聯合公報》開始,實際上已經逐步加入了美元為主的國際貿易體系。。這些年中國之所以能夠韜光養晦,實際上是大量發展工業,而且全世界都在購買中國的工業產品。中國是一直有很大的貿易順差的,一直掙錢,才能說是韜光養晦。

反觀俄羅斯,被歐美邊緣化,而中國也沒有把他拉入國際貿易體系的意思,中國對俄羅斯的態度還是不遠不近,除了軍事上的合作,中國也不希望俄羅斯在經濟上有大的發展。

所以俄羅斯是沒有什麼條件韜光養晦的,沒有錢掙,多久時間也韜光養晦不起來。。





湯三十


俄羅斯不可能走韜光養晦政策

(1)前蘇聯實在太強大,美歐等國不徹底放倒他心理不安全

葉利欽也曾想韜光養晦甚至全面親美,經濟全面按照美國的說,讓俄羅斯遍佈壟斷集團,形成了寡頭政治。烏克蘭更絕,經濟不但如此,為了得到幾十億美元將自己的軍工體系全拋棄了。



葉利欽也並非完全親美者,還有些大國夢,雖然經濟、政治和外交全面跟隨美國,但還保有帝國夢且俄羅斯。且俄羅斯面臨巨大分裂壓力,因此對軍事還在盡力維持。

正因為如此,俄美最終分道揚鑣。

(2)俄羅斯人的性格比較孤僻中有自強,長期被人孤立養成

自從基輔羅斯之後,近現代俄羅斯的基礎莫斯科公國,從首都經常被鄰國攻佔搶掠的弱國,歷經四百年終於成為東歐強國、歐洲強國、世界帝國。



一路殺來,一直被排除在歐洲人之外,嚐遍了六七百年的心理孤獨。他們也不在乎被排除和咒罵。

所以,對待敵人無論強弱都比較強硬。

(3)韜光養晦是在實力全面不如人的情況下,別人也不會認為你會威脅他人的情況下

比如印度就可以實行,因為他的經濟、軍事、文化、科技全面落後美國。

俄羅斯相對美國,都軍備“恐怖平衡”的實力,因此,美國對其一直心中膽俱,總想徹底將其臣服,讓其成為美國不具備威脅的大國。

同時,俄羅斯與美國的差距只在經濟上很明顯,落後美國許多。

在文化上比美國還強很多。

科技上並不弱,許多人以拿諾貝爾作為評價標準,其實,諾貝爾只代表“頂尖級科學家的典範”。但科學能力技術能力,看的是整體而非頂尖。



因為俄羅斯有讓美國害怕的軍事、科技實力,美國自然會對你的動向頗為關注。當你的發展發展到可能威脅他掌控世界地位的時候,當你的發展不在按照他的要求發展的時候,自然就會迎來制裁和打壓,乃至衝突。

誰都不是傻子,國家更是如此,因此俄羅斯無法韜光養晦。葉利欽韜光養晦過,差點把俄羅斯毀掉。


炮口之外


韜光養晦是中國的詞,老毛子最多叫沉默的獻媚的北極熊,你想那畫面可笑嗎,不是沒做過,普京最早就想緩和和西方的關係,獻殷勤,靠靠他們,關鍵是人家沒給你想要的,你可以自宮,我給不給兩說,烏克蘭就是好例子,當然更不要說伊拉克和利比亞卡扎菲了,還有朝鮮了。和中國那個時期不同,俄羅斯是大國,核大國之前冷戰的對手,中國還談不上那個時期。你不靠自己努力,西方只有變本加厲的壓榨你,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你幹倒,扶植一個傀儡,聽人家話,自家的戰略武器全部銷燬,不然沒人會相信一個這麼大體量的國家和能源礦產豐富的大國會甘心人後,老毛子是戰鬥民族,打出來的,沙俄時期,領土都是搶來的外擴來抵禦危險的入侵,二戰又是舉全國之力,死了多少人,就是沒投降,冷戰,互相隨時可能爆發核大戰,上天還是蘇聯先上去的,美國後來趕上的,這麼一個對手,美帝怎能容忍在眼前晃悠,況且他的衛星國很多都對歐洲產生威脅,等等等等,你說了做了,我也不信,何必呢?


沉默的王二


我們先來看看韜光養晦是什麼意思。

韜光養晦

[tāo guāng yǎng huì]

出處

《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遊處,未嘗有言。”

釋義

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近義詞

韞匵藏珠

閉門不出

韜光晦跡

養晦韜光

杜門不出

韜匱藏珠

反義詞

鋒芒畢露

為什麼要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因為你還不夠強大,不夠天下無敵,過早的暴露你的才能只會驚動對手,讓你死的快一點。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的土地,資產,軍力,特別是核武器。當年只有蘇聯可以和美國抗衡,俄羅斯雖然比不上蘇聯,但也是數一數二世界強國,他要韜光養晦,誰信。

弄死俄羅斯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孜孜不倦的追求。俄羅斯什麼時候不死,美國就不會停手,俄羅斯想韜光養晦,門都沒有。

第二,以俄羅斯人戰鬥民族的性格,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活。能用拳頭解決的事,絕不動嘴。不服就幹,絕不扯淡。在他的字典裡,大概就沒有韜光養晦這個詞吧!你讓他韜光養晦,他都不懂。

這方面就服普京哥,人狠話不多。

俄羅斯也想低調,關鍵實力不允許。

美國,歐美也不允許。


老郭看世態


俄羅斯如果走上韜光養晦的路線,不僅不會死路一條,而且會前途光明。歷史已經證明了的問題,不用爭議,學生陳述史實,小夥伴們一看就清楚。

【俄國傑出領導人】

俄羅斯人給人的一般印象是“大炮作為校正國家邊界的儀器”,除非打不過,否則不會低頭,這次打輸了下次再來,這其實是一般的俄羅斯人,有智慧的俄羅斯人當然不是這樣,比如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列寧,以及他“極力主張”簽訂的《佈列斯特和約》。

【佈列斯特和約】

《佈列斯特和約》。俄聯邦作為蘇聯的法理繼承國,蘇聯訂立的條約可以作為歷史證據使用。喜歡歷史的小夥伴們都知道俄國十月革命,俄國因為國內爆發革命退出一戰,同時,還有容易被忽視的一件事——俄國戰敗,戰敗的後果不只是爆發革命,還有當時來看“喪權辱國”的《佈列斯特和約》。文件全稱《佈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1918年3月蘇俄和同盟國(德奧等國)簽訂,重點看損失:國土126萬7千平方公里,相當於25%的國土。人口6200萬人,相當於全國44%的人口。產業: 農產33%,工業54%,製糖業80%,鐵礦73%,煤礦75%,財政收入:共損失約27%,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德國也戰敗了,條約實際變廢紙,這是後話。當時的領導人能接受這樣一個條約,為後來蘇維埃國家的誕生和建設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到二戰時,蘇聯的工業產值達到歐洲第一、世界第二,這是戰勝德國的物質基礎,並在戰後發展成為和美國並列的超級大國。這難道不是俄羅斯人韜光養晦的成功案例嗎?

【能源牌打多了容易淪為單一產品經濟】

綜上,一般俄羅斯人是以“戰鬥民族”形象示人、不懂得東方哲學,但是,其中不乏精英能理解掌握韜光養晦。有小夥伴說了:葉利欽執政期間俄聯邦全面親西方,結果死路一條,不是失敗案例?韜光養晦不是一味地親西方,對外搞好國際關係、對內專注經濟建設,多出口高新武器、少出口自然資源,俄國才能在韜光養晦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